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老龄患者的骨质疏松及基础疾病较多,故其开放手术治疗所受的限制也较大。我院采用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22例,取得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1月—2012年9月伴腰椎间盘突出的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65~86岁,平均(72.3±6.0)岁;病程  相似文献   

2.
推拿结合动态牵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周围型)6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出于颈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从而导致的颈椎失稳、椎间盘突出引起炎性水肿,刺激了颈神经根而致的颈部疼痛合并上背及肩上肢放射痛麻木为基本症状的常见病。以前将颈椎间盘突出症归于颈椎病内,现在随着本病的增多以及诊断的明确,有逐渐单独分出诊治的趋势,我们从2004年10月2006年6月运用推拿手法结合动态牵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周围型)62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推拿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间盘突出症由Stookey于1928年首先报道,从20世纪60年代起,国内学者给予关注,发表并出版了相关论文和专著,但多把本病归于颈椎病范畴。颈椎间盘突出症于1992年由《中华外科杂志》和《解放军杂志》编辑部主办的"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定义为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者[1]。  相似文献   

4.
椎间盘退变是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如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本病理基础,其临床表现有颈肩痛、腰腿痛、椎管狭窄、脊柱节段不稳、骨赘形成、椎间盘突出及随之而来的刺激或损害邻近组织:肌肉、韧带、神经、脊髓和血管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椎间盘退变机制涉及多个环节,目前研究比较清楚的有:椎间盘的营养供应、细胞外基质代谢、细胞内外信号传导、炎症因子的浸润等,退变的过程是一系列从始动因素到终末结局的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5.
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纤维环、颈椎间盘髓核、软骨板,尤其是颈椎髓核发生退行性病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到椎管内,造成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或脊髓受压,引起眩晕、头痛,胸  相似文献   

6.
黄东生 《广东医学》2004,25(4):357-358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是指椎间盘组织在多种原因综合作用下发生生物学变性进而引起椎间盘力学特性改变,使邻近的骨关节、韧带发生相应变化,造成脊柱不稳,甚至压迫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应该重申,DDD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了临床上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往老年人易患的颈椎病如今在年轻人当中也纵横肆虐。骨科专家介绍说,颈椎病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和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称,多是由于患者的颈椎间盘及其邻近关节发生退变,刺激或压迫周围的脊髓、  相似文献   

8.
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轻则颈肩腰腿痛、头痛、胸闷、手麻、坐骨神经痛等,重则瘫痪.传统观点认为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的退变、损伤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刺激神经引起疼痛.  相似文献   

9.
椎间盘退变性(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在临床上十分多见。非手术和许多手术治疗的目的仅为缓解症状,并没有解除椎间盘退变的这一根本问题。随着对椎间盘细胞功能的深入研究和认识,椎间盘退变的最佳治疗策略为促进椎间盘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使用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下腰椎不稳症的临床价值。②方法对34例患者实施椎板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同时进行小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③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神经损伤及螺钉安置不当需二次手术的病例,未出现骨不连及下腰椎不稳复发,优良率达97%。④结论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下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是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也是引起颈腰腿痛的首要原因。研究表明,椎间盘自18岁左右开始退变,至中老年以后,由于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椎间盘的生化成分发生改变,导致结构和功能逐渐丧失,从而发生退行性疾病。然而,调查结果表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在飞行员特别是战斗机飞行员中患病率较高,且发病年龄比普通人更早。近年来,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战斗机的性能不断提高,飞行员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病率也不断升高,已逐渐成为飞行员主要及常见的疾病之一。在飞行员住院以及改装体检不合格疾病中,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也高居首位。其中尤以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为常见,且脊柱生理曲度改变为影像学最常见的早期征象,可作为诊断和干预的依据。此外,根据以往的调查研究发现,椎间盘退变与飞行员年龄、飞行时间以及驾驶的机型有相关性。由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引起的颈腰背痛极大地影响了飞行员的健康及精神状态,是我军医疗卫生领域的重大难题。本文归纳了近20年国内外对于飞行员特别是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患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总结了该人群中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特征,并加以综述,为研究疾病特征、预测发展趋势、实施防治策略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仍是脊柱外科的多发病常见病。根据腰椎间盘退变引起的椎管继发性变化的演变规律和文献回顾,椎间盘突出症实际是椎间盘退变引起的椎间盘突出综合征,即椎间盘突出是神经根受压的主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军人腰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患病特点。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诊治的3450例军人骨科患者中的487例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487例腰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中,男433例(89%),女54例(1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5—35岁(57%),其中椎间盘突出症431例,椎间盘源性腰痛19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24例,退变性腰椎不稳13例。士官群体的患病率(70.02%)明显高于义务兵和军官等。本组中从事高强度训练或经常重体力劳动者占55.03%,长时间久坐者占40.04%。随访122例非手术治疗的患者,腰腿痛症状明显缓解18例,症状稳定但接受多次药物治疗的患者73例,症状进一步加重的患者31例。7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进行了椎间盘内电热疗法,平均随访1.2年的结果显示6例临床疗效良好,1例效果欠佳。34例接受腰椎间盘单纯髓核摘除或同时行椎间融合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平均随访1.4年,结果显示临床疗效优良率94%。结论军人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与工作类别,特别是军事训练有一定关系,应加强预防,及时选用个性化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MED)下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本组11例11间隙腰椎间盘突出并退变性腰椎不稳,其中第4~5腰椎6例,第5腰椎~第1骶椎5例。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CT或MRI检查,手术方式为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然后行Cage椎间融合术。结果11例患者均获成功,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椎间隙高度保持良好,椎间融合器位置良好;1例融合器塌陷,10例植骨获融合,无感染、血肿、神经功能损伤及融合器脱落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退变性腰椎不稳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白亦光 《西部医学》2013,25(8):1268-1271
椎间盘退行性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原因,它可引起一系列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和节段性腰椎不稳等。细胞移植治疗是目前实验研究的治疗方法之一。近年将这些种子细胞移植入发生退行性变的椎间盘,可有效增加髓核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干预椎间盘退变的进程,对椎间盘退行性变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本文就髓核细胞、软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等研究进展和干细胞体外诱导方法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生活中,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自Choy1987年首先应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成功以来,因其创伤小、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符合现代外科微创特点而获得了迅速发展。Hellinger于1990年首次将该技术应用于颈椎病,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0月,应用日本SLT公司产ND:YAG脉冲式激光治疗仪治疗3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人体的椎间盘随着年龄增长,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变性的椎间盘很容易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向周围突出,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根据椎间盘突出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膨出、突出和脱出三种类型。当颈椎和腰椎的椎间盘向后突出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就会分别引起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治疗效果。方法:5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环钻减压切除椎间盘,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后随访,平均17个月。结果:颈椎间盘前路减压的手术效果较后路好。对颈腰段同时或先后发生者,除非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很明显,一般先行颈段手术。结论:颈椎间盘突出症病程超过2年者疗效差;MRI可了解脊髓变性情况,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9.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退行性病变 ,是由于颈椎受到某种急性、慢性或反复轻微损伤造成退变的椎间盘突出 ,刺激神经根或脊髓而引起的症状[1] 。临床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颈肩部疼痛、患侧肢体麻木无力 ,严重者行走不稳、下肢痉挛性瘫痪。对症状严重、反复发作 ,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采取手术治疗。本组病人经过手术治疗 ,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此类病人的护理 ,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自 1997年 3月至 2 0 0 2年 5月收治了颈椎间盘突出症行颈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术的患者 2 5例 ,其中男 18例 ,女 7例 ,年龄 39~…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伤科常见病,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骨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相应平面的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症,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