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6年7月—1987年6月在本省资兴市何家山乡两个观察点进行了鼠螨季节消长与HFRS的发病关系调查,发现黑线姬鼠是野外优势鼠种(66.42%);褐家鼠为室内优势鼠种(85.97%)。以11月—12月捕获率最高(12.17%和11.5%),鼠密度高峰出现在人群发病高峰前约一个月,用IFAT检测481只(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社鼠、黄毛鼠、小家鼠)鼠种,阳性鼠24只(褐家鼠、黑线姬鼠),阳性率为49.90%,其它鼠皆为阴性。提示何家山乡HFRS病毒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从逐月鼠密度变化和褐家鼠及黑线姬鼠的带毒率高峰来看,与HFRS发病呈一致关系。该病在人群中存在隐性感染。调查情况证明,当地确实存在流行性出血热的自然疫源地。各鼠种普遍带革螨,以毒棘厉螨和巴氏厉螨为优势螨种,分别为27.80%和23.50%。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日照县系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的重点疫区,该县1981年发病人数约占全省的1/4~1/3,为了研究革螨和恙螨与出血热的关系故作者等自1981年1月~1982年1月,在日照县重点发病公社奎山公社等设点,连续一年多定人定时进行螨类的生态研究,并在非发病县,沂源县从1981年10月~12月进行了对比调查,特小结汇报如下。材料和方法对于鼠类和螨的调查,系在奎山公社重点发病自然村进行.对于鼠类和螨类的密度调查,均采用全国出血热防治研究协作组规定的方法进行。螨类的调查,系在清晨将捕到的死鼠单个包于塑料薄膜内,在实验室内检查鼠体恙螨和革螨,检出后,编号保存于75%酒精指管内。制作螨类标本系用 Hoyer 液封片鉴定螨种。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扶沟县1986年春季因革螨(柏氏禽刺螨)大面积侵袭人群引起螨性皮炎,同时发生了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大流行。调查表明:(1)EHF病人大多有明显螨咬史,一般在螨咬一个月后发病。发病人数随着螨性皮炎的增加而增加,终止而终止。(2)该螨的季节消长与褐家鼠型EHF发病曲线相关。(3)当时鼠密度和带螨率均高,可在病人身上、被褥、鼠体找到大量该螨。(4)褐家鼠带毒率高。(5)在螨咬后的健康人群中EHF隐性感染率高达31.58%。(6)排除了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的可能性。结合苏州医学院实验证实该螨能经刺吸、经期、经卵传播EHFV。故认为柏氏禽刺螨在这次EHF流行中起着重要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革螨是重要的医学螨类,有些种类的革螨已经证明能够通过叮咬传播自然疫源性疾病,它们在保持和扩大疫源地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近年国内的研究,证明格血厉螨、厩真厉螨和柏氏禽刺螨在鼠间传播出血热起了重要作用。陕西省地跨动物地理区划的古北、东洋两界,动物区系构成复杂,存在着各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有一定数量。因此,查清陕西省革螨区系分布,对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岳阳市君山区鼠害对鼠传播疾病发病的影响,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君山区鼠传疾病与鼠害关系进行探讨。结果1981-2007年君山区鼠传疾病有钩端螺旋体病和肾综合征出血热2种。鼠害年与非鼠害年鼠传疾病发病率比较:钩端螺旋体病鼠害年发病率高于非鼠害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1.38,P<0.01),且鼠害与钩体病存在正强关联(RR=3.71,95% CI 3.35~4.14);而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3,P>0.05),且鼠害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有微弱的有害关联(RR=1.15,95%CI 0.72~1.84),鼠害与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之间可能无关系。结论君山区东方田鼠鼠害主要影响钩体病的发病率,而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影响不大,在鼠害年应加强宿主动物监测和防制以钩体病为重点的鼠传疾病。  相似文献   

6.
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张云等,于1990~1992年对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 将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悬液分成8个剂量组,分别涂于实验鼠划破皮肤。结果证明,皮肤伤口传播是鼠间和鼠人间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播途径,从而解释了田间劳动者易患此病的原因。用革螨和恙螨叮刺实验鼠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的实验表明,螨媒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流行性出血热(EHF)与革螨的关系问题,我们用鉴定的EHF病毒,以小白鼠乳鼠为实验动物,作革螨传播EHF病毒试验获得成功。专性血食革螨的传播试验:取柏氏禽剌螨(Drnithonyssus bacoti)300余只,于饲养  相似文献   

8.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以发热与出血倾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由鼠类带毒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我县从1983年发现首例病例以来,已连续12年有病例报告,多为散发。1995年发病流行情况显著上升,发病人数显著增加。为摸清发病流行情况,我们配合省防疫站出血热监测组开展了宿主动物监测与鼠种带毒、健康人血清学检测,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1985年4月和11月,在我县流行性出血热重点发病的沛东乡,应用3%磷化锌和2/万的敌鼠钠盐在居民区室内及野外进行二次大面积灭鼠。降低了鼠密度,减少了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一、材料与方法 1.选择彼此接壤,地理地貌相近,农事活动基本一致、1984年爆发流行性的沛东和顺河两乡分别作为灭鼠点和对照点。应用夹夜法,每月调查一次室内和野外鼠密度。调查核实灭鼠点和对照点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并随机抽样部分病例,用IFAT法检测特异性抗体,以证实疫情的可靠性(诊断符合率97%以上)。 2.室内使用敌鼠钠盐毒饵连续投毒5天,每间房3~5堆,每堆20g。野外使用磷化锌毒饵一次投毒。横向每10m一堆,纵向每5m一堆,每堆5g。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epidcmic hacmothmgic fever)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传染源是以黑线姬鼠为主的野生啮齿类,主要通过寄生鼠体的螨(革螨或恙螨)叮咬传播.目的 讨论针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诊断进行针灸治疗.结论 肾脏分布着来自T10~L1节段的交感神经,故而所取的穴位应在T10~L1节段内或与之相近的节段内.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的传播媒介,已有大量的调查,国内多认为虫媒传染,以革螨最为可疑,亦有人认为与恙螨有关。近年来倾向于动物原性传播的认识。由于对本病媒介认识分歧较大,因而在预防工作上采取截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难以施行,直接影响到防治工作的开展。为了探讨出血热的传播媒介,我们于1972以疫源地为观察点,且以邻近发病极少的旱源区为对照点,对革螨和恙螨进行了对此调查,  相似文献   

12.
宁阳县是泰安市最早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之一(1981年在泗店镇胡东村发现首例病人),经过多年的监测与防治,现疫情已趋于平稳。为贯彻《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规划(2002~2005)》,进一步加强HFRS防治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2004年我县对两个发病较高的疫区进行了  相似文献   

13.
四、恙螨的季节消长与发病时间的调查: 为了探讨恙螨幼虫期的季节消长与出血热发病时间的关系,在甲县终南公社及乙县某工厂重点发病区1973年6月至1974年4月所取得的周年资料进行分析: 1.恙螨总指数的季节变化: 从两个调查点检出七种恙螨:小盾恙螨半  相似文献   

14.
近30年来,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皆倾向于鼠类寄生的革螨所传播。但于1954年Marshall等和Traub等氏在南朝鲜的疫区推测鼠类寄生的恙螨为可疑媒介;国内于1971年以来,有的疫区亦仅查获到恙螨,而未发现革螨的存在。我省从1963年首先在济宁地区发现病例;近几年来,临沂和昌潍地区,发病人数逐年增多,各级党组织极为重视和关怀这一防治工作。目前我省又分担了鼠螨的调查任务。鉴于此,为进一步查明虫媒的归属问题,大力开展对鼠螨种类和分布及其生态习性的调查研究极为重要。因  相似文献   

15.
革螨(Gamasid mite)是寄生在鼠体、鼠窝为主的一类小型节肢动物,多方面资料指出,它可能是流行性出血热的媒介,例如格氏血厉螨、厩真厉螨,在自然条件下能吸取黑线姬鼠血液,并且实验证明能通过正常人的皮肤进行吸血,因此对革螨区系分布、生态方面的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正>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EHF),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类为其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及革螨叮咬而传播。我市1980年发现该病,自84年以来,发病率直线上升,疫区迅速扩大,据市站疫情统计,我市1980—1998年已发病1831例,平均每年发病96例,平均发病率为9.32%;死亡39例,平均病死率为2.13%。流行性出血热已严重威胁着我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我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的趋势。方法 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常规方法。结果 2005年我省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57例,死亡3例,分布在合作市、夏河县、庄浪县等14个县(市),集中发病在10~12月份(43例)。鼠间监测,共检测鼠肺885份,出血热抗原阳性29份,甘南州鼠密度高,局部乡镇鼠带毒率高达24.32%。结论 我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在扩大,疫情较平稳,局部地区的暴发与鼠带毒指数高、人群疫苗接种率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恙螨除证实传布恙虫病外,并从某些螨种体内分离出鼠型斑疹伤寒立克次体,Q热立克次体及弓浆虫(1950,1952,1954)。而且某些螨种已被认为是流行性出血热的可疑媒介。兼于恙螨与疾病的密切关系,研究恙螨对宿主的刺吸及组织病变对探讨恙螨的传染病机理具有一定意义。本文重点观察了条纹恙螨刺吸鼠体产生的皮肤病变,并对五种恙螨刺吸时形体的“茎口”进行了比较,对其作用和形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正> 鉴于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愈加强烈,革螨被作为传播媒介之一而受到重视;因此,就76~80年对该市区域鼠体螨的调查情况汇总如下。一、调查方法1.鼠体螨的采集:几年内按不同生境在该市区域共选设了17个调查点,将所获宿主及时用乙醚麻醉后,刷下鼠体螨;每只鼠的体螨分别放入容器中;详细记录宿主的名称,采集地点及日期;将纸条放入容器内以防混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胸鼠体表革螨的雌雄性比及生活史各期年龄构成。方法现场随机抽样调查及常规分类鉴定,以从小型哺乳动物黄胸鼠体表分离鉴定出数量较多的革螨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结果从1990年至2004年在云南省境内共调查了25个县(市),捕获黄胸鼠3765只,从3765只黄胸鼠体表采集革螨18250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9科17属40种。其中有7种革螨采集数量较大,分别是纳氏厉螨10667只、毒厉螨5124只、柏氏禽刺螨1286只、鼠颚毛厉螨218只、鼠拟脂刺螨215只、矮肛厉螨162只、鼩鼱赫刺螨131只,其他33种革螨采集数量均小于100只。7种主要革螨的雌性比例(78.61%~100%)明显超过其雄性比例(0~21.39%),有些革螨还采集到幼虫,前若虫及后若虫(但数量均较少),只有柏氏禽刺螨的幼期比例较高(72.01%)。结论在多数革螨的自然种群中,雄性个体明显少于雌性个体,可能与革螨的孤雌生殖有关;专性吸血的柏氏禽刺螨生活史各期都可寄生在黄胸鼠体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