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我是杏林一株幼苗热切地盼找··一终于,收获了一捧不是秋实的珍宝那是一个个防患的秘方将世间病魔围剿生活哟,就多了一捧笑··一子是,我才愿意在函授的支流里游弋不断地垂钓奉献给党和人民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开道二2哪二刁盛二2乒二二西艺Z心匕洲之:攀二理纪潇肺代.扩渊r版尹二续更二梦吧:勇匕二读《中医函授通讯》有感@李乃明~~ 相似文献
2.
3.
4.
编辑同志: 您好!我是祖国南疆的一名青年中医。去年晚春,才真正成为贵刊的读者。起初,听到不少读者赞誉贵刊,我是持怀疑态度的。然而,一年过去之后,事实使我信服了,读了一九八四年第一期后,禁不得也和那些陌生的读者们一起鸣叹:《中医函授通讯》真是自学中医的良师益友啊! 我觉得,读者(当然包括我)的如此评价,完全是由于贵刊的三个显著特点所触发的。首先,《中医函授通讯》始终坚持突出“辅 相似文献
5.
6.
中医函授、刊授是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解决中医后继乏人、乏术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做为配合全国各地中医函授、刊授教育的刊物——《中医函授通讯》正方兴未艾。这本刊物同读者一见面,就引起强烈反响,令人读来趣味盎然,爱不释手。说明编辑、出版、发行《中医函授通讯》是非常适时的,它全完符合读者对象的口味。相信这本刊物将以更加喜人的面貌出现在各地函授、刊授学员及广大读者而前。希望《中医函授通讯》要大力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宣传中医函授、刊授教育以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中的作用与意义。认真配合各地中医函授大 相似文献
7.
《中医函授通讯》创刊四年了。这本刊物在发展中医药事业,培养中医药人才方面做出了贡献,对继承与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提高在职人员业务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我向贵刊表示祝贺。《中医函授通讯》拥有大量读者,是一本宣传而广,很受欢迎的刊物。读了贵刊,我同广大读者一样,感到它确实具有中医入门的连贯性;广泛的临床实用性;较强的针对性,丰富的知识性。许多读者认为,对这本刊物“相见恨晚”,我看这说出了读者的心声。目前,全国有四十余种中医药刊物,要在竞争 相似文献
8.
星移物换甘余秋,又良苦经营百尺楼。全省招生学理论,多方教导启宏彗尺。书山有路勤为径,医海无涯苦作舟。通讯创刊传消息,理沦实践广交流。人八八人铲八V产八V产刀八、八气勺、产八、八人V协八叭八了沪广产护以叨产内星移物换甘余秋,又良苦经营百尺楼。全省招生学理论,多方教导 相似文献
9.
要学中医的人,苦无门径,中医书那么多,从那一本学起呢?就说中医的经典著作吧,《内经》《伤寒》《金匮》《神农本草经》,都是秦汉问的文字,古奥难通,再加上原书有伪字错简,就更难阅读了。要请教,没有人,学习很困难。古人读书,质疑问难,往往跋涉千里,当时更无邮电可通,其便不待言。今之函授,实解决以上问题。三十年代,上海陆渊雷先生招收遥从弟子,我当时有于学,因投挚执弟子礼。陆先生除指定所读书外,并辅以讲义。学习中遇有疑问,或已有所见,投函询问,颇为得益。自学可以成才,最近去世的名老中医岳 相似文献
10.
11.
《中医函授通讯》伴随着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整整渡过了四个春秋。她受到了广大读者、作者的欢迎和喜爱,成为我们学习中医知识的知心朋友。每当刊物一到了我们萧县卫校,都争相传阅,爱不释手。去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我 相似文献
12.
中医中药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规律性总结,几千年来,它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祖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十年浩劫期间,使中医中药事业,遭受严重摧残,造成了后继乏人、乏术、乏材的局面。所以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只依 相似文献
13.
14.
《中医函授通讯》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我省中医界的一个喜讯,抑制不住激动之心,回忆起“三个最早”来。一、最早的中医函授,被大家公认的要算是上海恽铁樵的中医函授学校。那时,遍 相似文献
15.
16.
17.
在繁花似锦的中医药期刊百花园中,《中医函授通讯》只能算是后者。可是,后来居上。即令是期刊发行普遍不景气的今天,她却一技独秀,越开越艳。我同《中医函授通讯》交上朋友,那是六年前。六年来,《中医函授通讯》以她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我。琳琅满目、五光十色的栏目,像一位位慈祥的老师,面对初学者启蒙,为我们传递信息、介绍经验。像一杯杯玉宇琼浆,流入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心田,滋润着杏林后来人。我们认为,这本刊物有三个特色:其一,内容实在,刊登的文章,不是简单的排列。而是编者在精心认真回答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说,文章无华 相似文献
18.
冬去春来,转眼间《中医函授通讯》(下简称《通讯》)四岁了。几年来,中医期刊队伍里的这位姗姗来迟者,后来居上。以其鲜明的特色,吸引着北国南疆,东海四域各方读者,已成为一份很有影响的中医刊物。执意务实。这是《通讯》为众人公认的特色之一。信手翻翻《通讯》,随处都可体现“重在实用”这一办 相似文献
19.
际逢1984年新春佳节来临,适值《中医函授通讯》创刊二周年,谨向各地函授师生,广大读者、作者,致以节日祝贺。衷心感谢对《中医函授通讯》的大力支持。众所周知,中医函授教育是我国高等中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是适应不同条件和环境培养人才的一种途径。对中医来说,尤为适宜。中医函授教育,在我国很早就有了,溯自最早的中医函授,被大家公认的是上海恽铁樵氏的中医函授学校。当时中医界一些知名人士都予以重视,自学成才者都颇不乏人。最早的中医刊物之一,张赞臣主编的《世界春秋》杂志,就曾记载了大量有关中医函授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学院早在1961年就开办了中医函授教育,培养出一大批中医中药人材,对发展我省中医中药事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十年浩劫中,它也沉沦冤海,函授机构被拆散,被迫停办。粉碎“四人帮”之后,拨乱反正,百废俱兴,中医机构相继恢复。我省中医函授教育,枯木逢春得以发展,仅仅四年就招收了函授学员近两万名;有专兼职教师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