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肿瘤防治研究》2003,30(5):364-366
目的探讨p21WAF1/CIP1、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p53在胃癌中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21WAF1/CIP1 mRNA、细胞周期素D1 mRNA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5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结果 p21WAF1/CIP1 mRNA在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粘膜中阳性表达率各为93.15%(68/73)及76.71%(56/73),二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Cyclin D1 mRNA在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粘膜中阳性表达率各为54.79%(40/73)及30.16%(22/73),二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p53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2.87%(24/73), p53过表达者,其p21WAF1/CIP1 mRNA表达较p53阴性者为低,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p21WAF1/CIP1表达与细胞周期素D1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p21WAF1/CIP1、Cyclin D1、p53的异常表达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对于胃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27kip1、p21ras、p16在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精原细胞瘤组织、10例正常睾丸组织p27kip1、p21ras、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用PCR法检测27例精原细胞瘤组织p16和p21基因的缺失情况.结果 p27kip1在精原细胞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8.9%(22/45),显著低于正常睾丸组织的90.0%(P<0.05),p27kip1蛋白在精原细胞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相关(P<0.05),与组织学分型无关;p21ras、p16蛋白在精原细胞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2%(19/45)和60.0%(27/45),与正常睾丸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16、p21ras蛋白在精原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p21基因无纯合子缺失.p16基因纯合子缺失率为44.4%(12/27),其缺失率与精原细胞瘤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无关.p27kip1、p21ras及p16阳性表达率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 p27kip1蛋白的低表达或缺失可能与精原细胞瘤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估计精原细胞瘤预后的良好指标.p16基因的缺失和表达下降可能是精原细胞瘤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3.
戴文斌  任占平  阮伶  陈蔚麟  石哲  唐德艳 《癌症》2001,20(10):1074-1077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16、p21WAF1、CDK4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不典型增生、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正常胃组织中p16、p21WAF1、CDK4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中p16和p21WAF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52.7%、30.9%,显著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不典型增生(P<0.01),而CDK4和cyclinD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1.8%、47.3%,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和慢性浅表性胃炎,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胃癌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DK4和cyclinD1蛋白表达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癌中p16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CDK4与cyclinD1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胃癌发生机制涉及p16、p21WAF1、CDK4和cyclinD1调节通路中多个基因的异常,且与胃癌Laure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CDK4和cyclinD1蛋白高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4.
胃癌中 p16基因表达、缺失及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贺修胜  苏琦  陈主初  贺修桃  车世友 《癌症》2001,20(5):468-473
目的研究p16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关系及p16基因外显子2缺失、突变在胃癌发生中的地位。方法运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方法检测胃癌中p16基因外显子2的缺失、突变。结果(1)p16蛋白表达阳性率①正常胃粘膜96.25%(77/80),不典型增生92.00%(45/50),胃癌47.54%(58/122),胃癌组中p16蛋白表达低于正常胃粘膜及不典型增生(P<0.05);②粘液腺癌(10.00%,1/10)低于低分化腺癌(51.22%,21/41)、未分化癌(57.69%,15/26)和印戒细胞癌(62.50%,10/16)(P<0.05);③30例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配对标本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原发癌46.67%(14/30),淋巴结转移癌16.67%(5/30),淋巴结转移癌低于原发癌(P<0.05);(2)p16基因缺失与突变分析25例胃癌中检测出缺失5例,但未发现突变。结论①p16蛋白表达缺失与胃癌的发生、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②p16基因外显子2缺失可能与胃癌发生有关;而p16基因突变可能与胃癌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5.
胃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p5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幼萍 《肿瘤学杂志》2001,7(4):213-214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p5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5例胃癌中EGFR、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粘膜EGFR、p53均呈阴性表达。而胃癌中EGFR、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1%和41.3%,EGFR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0.05)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显著相关(P<0.01);同时p53的表达亦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但与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本实验提示检测EGFR和p53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一项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6.
cyclin D1、p53 蛋自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yclin D1、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73例胃癌组织中cyclin D1 mRNA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cyclin D1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79%(40/73)及28.77%(21/7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cyclin D1 mRNA表达强度与肿瘤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无关(P>0.05),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2.88%(24/73),cyclin D1表达强度与p53表达无关(P>0.05).结论cyclin D1及p53蛋白的过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p16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状态,探讨其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p16蛋白在50例鼻咽癌、20例鼻咽粘膜慢性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鼻咽癌p16蛋白表达率为24.0%,显著低于鼻咽粘膜慢性炎组(P<0.01)。角化性鳞癌p16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分化型非角化性癌和未分化癌(P<0.05)。20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p16蛋白表达率显著低于14例阴性组(P<0.05)。结论p16蛋白的缺失可能涉及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且与鼻咽癌的转移、组织学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8.
CD44V6、nm23蛋白、p53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D44V6、nm23蛋白、p53的过度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2例胃癌标本进行CD44V6、nm23蛋白、p53的测定。结果胃癌中CD44V6、nm23蛋白、p53阳性率分别为61.0%、56.1%、68.3%;CD44V6、p53过度表达及nm23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胃癌中CD44V6和nm23表达呈负相关(P<0.05)。CD44V6的表达与p53的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CD44V6、nm23蛋白、p53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D44V6与nm23蛋白和p53表达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可为临床预测转移和估计预后提供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p21WAF1/CIP1和p53蛋白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21WAF1/CIP1和p53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正常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组织各20例和78例胃癌组织标本进行p21WAF1/CIP1和p53蛋白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组(P<0.05),而p21WAF1/CIP1蛋白阳性表达低于正常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P<0.01)p21WAF1/CIP1、p53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p21WAF1/CIP1蛋白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有淋巴结转移组p53蛋白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p53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有关.结论p53蛋白高表达与p21WAF1/CIP1蛋白失表达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p53和p21WAF1/CIP1蛋白作为反映胃癌病理学特点的参考指标可能有一定意义;p21WAF1/CIP1蛋白表达在胃癌可能存在非p53诱导表达途径.  相似文献   

10.
P-gp、p53过表达与胃癌及乳腺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胃癌和乳腺癌组织P-耐药糖蛋白(P-gp),p53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93例胃腺癌组织及60例乳腺癌组织中p-gp、p53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gp阳性率为38.3%,p53阳性率为56.7%;胃腺癌组织中P-gp阳性率为55.9%,p53阳性率为44.1%;P-gp、p53蛋白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gp表达与p53表达有显著的协同性(P<0.05).结论p53突变蛋白和P-gp过表达在胃癌和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p53基因突变对于多药耐药基因(mdr-1)编码产物P-gp表达增高有一定影响,早期进行p53蛋白和P-gp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16基因家族失活与白血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PCR检测p16、p15、p18、p19基因在白血病中纯合子缺失。结果:p16、p15基因外显子1在AL组纯合子缺失率分别为22.37%、17.05%,在ALL组为45.95%、32.43%,在ANLL组均为5.88%;在CML的慢性期均为0。p16、p15基因外显子2在AL组纯合子缺失率分别为12.5%、5.68%;在ALL组为24.32%、10.81%;在ANLL组为3.92%、1.96%;在CML和对照组二者均无缺失。p18、p19基因外显子1在AL组纯合子缺失率分别为1.14%、0;在ALL组分别为2.70%、0;在ANLL和对照组均无缺失。结论:p16、p15基因纯合子缺失在AL的发生频率较高,ALL缺失率明显高于ANLL,复发一LLL组基因失活率最高。p16、p15基因纯合子缺失是AL,尤其是ALL的发病重要因素之一。p18、p19基因在AL组中几乎未见纯合子缺失。在ALL中,p16纯合子缺失率高于p15纯合子缺失率。两个基因的纯合子缺失常伴随存在。在ANLL中,p16、p15基因的纯合子缺失均少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14ARF、p53和p21WAF1蛋白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Ⅱ级和Ⅳ级胶质瘤组织中p14ARF、p53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胶质瘤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Ⅱ级和Ⅳ级胶质瘤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00%(7/25)及60.87%(14/23)(P=0.022),其阳性表达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53的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呈正相关(P<0.05);p21WA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0%(19/25)及39.13%(9/23)(P=0.010) ,p14AR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0%(19/25)及 34.78%(8/23)(P=0.004),二者阳性表达率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21WAF1、p14ARF的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胶质瘤组织中,p53呈不同程度的过表达,且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表达水平升高;p21WAF1、p14ARF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水平降低.突变型p53蛋白的过表达以及p21WAF1、p14ARF蛋白的低表达,可促进胶质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p53基因家族的新成员 p73和 p63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传海  韩壮  吕刚  王敏 《中国肿瘤》2001,10(7):403-406
p53作为广泛存在的肿瘤抑制基因,最近发现了其家族成员:p73和p63。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相似性,均能触发细胞周期停滞,诱导凋亡,但它们在肿瘤抑制和组织发育中起着截然不同的作用,深入了解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将对理解肿瘤发生的机制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总结了最近几年来此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另外,p73和p63在C端的SAM结构说明它们可能参与组织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4.
p14ARF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53表达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p14ARF蛋白的表达及其与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4ARF、p53基因在41例宫颈癌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14ARF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41例宫颈癌中35例表达阳性,占85.4%.病理分级为G1、G2级的宫颈癌的p4ARF阳性表达率为68.4%,G3级为10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阳、阴性者中p14ARF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12/16)和92.0%(23/25),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14ARF与p53表达不相关.结论p14ARF在宫颈癌中高表达有一定的诊断和估测预后价值,可能是宫颈癌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p21、p185、p53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as、neu、p53基因在肿瘤演进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链蛋白生物素免疫组化法(LSAB)检测了ras、neu、p53基因产物p21、p185、p53蛋白在卵巢浆液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三种蛋白在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肿瘤组织中阳性率呈递增趋势,联合表达率亦呈递增趋势,差异显著(P<0.05),p21表达与患者生存期有关,过度表达组低于非过度表达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p21、p185、p53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该肿瘤的诊断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龙晓东  徐宏  曾义  游潮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1):2090-2093
目的:探讨p14^ARF、p53和p21^WAF1蛋白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Ⅱ级和Ⅳ级胶质瘤组织中p14^ARF、p53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胶质瘤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Ⅱ级和Ⅳ级胶质瘤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00%(7/25)及60.87%(14/23)(P=0.022),其阳性表达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53的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呈正相关(P〈0.05);p21^WA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0%(19/25)及39.13%(9/23)(P=0.010),P14^AR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0%(19/25)及34.78%(8/23)(P=0.004),二者阳性表达率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21^WAF1、p14^ARF的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 胶质瘤组织中,p53呈不同程度的过表达,且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表达水平升高;p21^WAF1、p14^ARF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水平降低。突变型p53蛋白的过表达以及p21^WAF1、p14^ARF蛋白的低表达,可促进胶质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p53和p16在胆囊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振斌  施达仁 《肿瘤》1998,18(5):341-34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和p16改变对胆囊癌发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4例胆囊癌和26例慢性胆囊炎标本中p53和p16的表达。结果慢性胆囊炎标本中p531例阳性,阳性率为3.9%。胆囊癌中p53有17例阳性,阳性率为50%。两者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1)。p16在慢性胆囊炎标本中有14例阳性,阳性率为53.8%,胆囊癌中29例阳性,阳性率为85.3%,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P<0.02)。结论p53过表达与胆囊癌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对胆囊癌的发展、侵袭影响不大。p16在胆囊癌发生中可能受某些癌基因的反馈调节而过度表达,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15、p16 基因的高甲基化与多发性骨髓瘤(MM)的发病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甲基特异性PCR法(nMSP)检测47例MM患者p15、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7例MM患者p15、p16 基因的甲基化比例分别为59.57 %(28/47)、 57. 45 %(27/47),两者同时存在甲基化者23 例(48.94 %)。Ⅱ、Ⅲ期MM患者p15 、p16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Ⅰ期患者。结论 p16 、p15 基因的高甲基化与MM的发病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9.
p16、p27蛋白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丽坤  艾志宏  郑冬梅 《中国肿瘤》2002,11(12):731-732
[目的]研究p16、p27蛋白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SP免疫组化技术对54例子宫颈癌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p16、p27蛋白表达检测。[结果](1)p16、p27蛋白在子宫颈癌与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8.15%、95%和40.7%、100%,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p16蛋白在中、高分化组中的表达率高于低分化组,差异具显著性(P<0.05),p16、p27表达明显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1)。(3)p16、p27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P<0.05)。[结论]p16、p27蛋白表达可作为子宫颈癌恶性程度的指标,可为正确估计宫颈癌的预后、指导基因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p53家族新成员p63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63是近几年发现的p53家族新成员,它编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异构体,全长表达的p63蛋白能激活p53的相关靶基因,阻遏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而N端被截短的p63蛋白却拮抗p53和全长表达的p63的功能.而且p63编码的活性产物对调节胚胎形成时外胚层的分化、各种上皮组织的正常发生与分化及维持细胞形态具有重要作用,其缺乏会引起一系列的发育畸形.p63基因在肿瘤发生、细胞凋亡和组织发育的研究中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