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学红  陈莉萍 《新中医》2009,(5):108-109
“治节”即治理调节。肺主治节,出自《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相傅,古代官职名称,相即宰相;傅为太傅,肺为相傅之官,是将肺比喻为辅助君主的宰相,以辅助心君,调节全身。中医学认为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能协调一致,密切配合,依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工作,虽然主要靠心的统治调节,但必须靠肺的辅助。肺位高近君,犹如宰傅,协助心君,治理和调节全身,心肺协调,则全身各种功能活动才能正常而有序。故《类经》说:“肺主气,肺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概括起来,肺主治节作用,从临床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相傅者,辅助之谓也;治节者,治理调节之功也.虽然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神明之功,但必须依靠肺之辅助,才能保持脏腑正常的生理活动.笔者结合文献学习,对肺的治节功能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3.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语出《素问·灵兰秘典论》。何为相傅?何谓治节?众解不一。笔者以为,正确理解肺在十二官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与其它脏腑的关系,不仅是一个基础理论问题,而且对指导临床实践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根据上下文串通起来看,相傅的“相”在这里有喻为宰相、相国之义,为百官之长,辅佐君主。“傅”与辅同义,具辅助、辅佐之义。“肺者,相傅之官”语列“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之后,可见,  相似文献   

4.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可相傅君于之心治理调节血液,具有助心行血之功能。“肺朝百脉”实乃肺助心行血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素问&#183;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这是中医脏象学说的起源,是古代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生理病理概念。脏腑之间分工合作在心的主导下肺的治节下进行着有条不紊,而规律不息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6.
肺位胸中,上连气道,开窍于鼻,主气属卫,为宗气出入之所,司呼吸,为气机交替升降之枢:助心主治节,合皮毛而煦泽肌肤。故《素问》云:“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为诸脏之华盖,其性娇嫩,不耐邪侵、外邪侵袭,肺卫首当其冲。主气乃肺之特职,故其为病,不外气机升降出入之失常:也有它脏累及肺者。其治法总宜以辛苦温开泄肺气,酸敛肺气,肺为娇脏,清虚居高,故治亦多宜清轻。此即古人所云“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理。  相似文献   

7.
肺位胸中,上连气道,开窍于鼻,主气属卫,为宗气出入之所,司呼吸,为气机交替升降之枢;助心主治节,合皮毛而煦泽肌肤。故《素问》云:“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为诸脏之华盖,其性娇嫩,不耐邪侵,外邪侵袭,肺卫首当其冲,主气乃肺之特职,故其为病,不外气机升降出入之失常,也有它脏累及肺者,其治法总宜以辛苦温开泄肺气,酸敛肺气,肺  相似文献   

8.
气机的升降出入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基本形式。肺宜肃降,故肺家有病多用降气之药,但参阅先贤论粹,验诸临床,升法亦不可废。二者对立统一,并行不悖。今将肺之升法的理论根据及临床应用作一探讨。虚证大气下陷补肺升提肺主气、司呼吸,《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相傅者佐君治节,即治理调节。张景岳曰:“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赵献可《医贯·喘  相似文献   

9.
“治节”一词原出《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古今大部分医家认为治节是对肺的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应理解为“治理、调节”之意。笔者认为这种理解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所谓“治节”,即治理与调节,是对肺各种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肺主治节是中医脏象理论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肺主治节的核心内容是对全身气血津液的治理与调节,肺通过治节气血津液,从而调控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经络百骸之功能。本文兹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就此作以肤浅探讨。  相似文献   

11.
“治节”含义再识王玉兴(天津中医学院中基教研室天津300193)阴斌(天津中医学院内经教研室天津300193)“治节”一词,出典于《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对此古训无多,近以“治理调节”为释者日增。然笔者认为,“治节”释...  相似文献   

12.
吴明月  王德龙 《新中医》2020,52(15):54-57
《素问·灵兰秘典论》借以官职的隐喻方式阐明各脏腑的贵贱关系,强调了肺对心而言具有重要的辅佐作用。通过对"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的诠释,揭示了"肺主治节"的含义,即肺能够调理和使心脏规律的活动。心藏神理论奠定了心为君主之官,而肺主气与心主血的关系,体现在"肺为相傅之官"能够助心行血,调节心脏活动的规律,并且与心神的调控有一定关系。因此,提出补肺助心法治疗心虚证,开鬼门、发汗法治疗心阳虚衰引起的水肿以及从肺论治情志病等诸多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启示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肺与大肠肺为五脏之一,位居胸腔之内,左右各一,上连气管通喉咙,开窃于鼻。肺在脏腑之中位置最高,故有“华盖”之称。肺通过鼻与外界相通,又与皮毛内外相合,最易被外邪侵袭,故有“娇脏”之称。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以辅佐心脏调节气血,并治节全身脏腑之阴阳,故又称为“相傅之官”。大肠为六腑之一,其与肺通过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相互络属而构成脏腑表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肖国钢 《四川中医》1993,11(6):16-18
一、“肺主治节”的理论探讨“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语出《素问·灵兰秘典论》。前人多把“相傅”仅作官职解释,将肺主气、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归纳为肺的生理功能;“治节”则言其有“治理、调节”之功。这样理解,殊失经义,且对肺的功能亦有重要遗缺。《灵兰秘典论》所列十二脏“××之官”,  相似文献   

15.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当为"凡土脏取决于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强 《国医论坛》2004,19(3):46-47
《素问·六节脏象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一句,自王冰以降,诸注歧见纷呈,迄今尚未定论。历代较有影响的注释有:1以胆为中正之官立论。持此说者如王冰、马莳等。王冰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注云:“上从心藏,下至于胆,为十一也。然胆者,中正刚断无私偏,故十一藏取决于胆也。”明代马莳在《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中亦引《灵兰秘典论》指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故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耳。盖肝之志为怒,心之志为喜,脾之志为思,肺之志为忧,肾之志为恐,其余六脏,孰非由胆以决断之者乎。”正因胆主决断,参与精神情志活动,故云:“凡十一…  相似文献   

16.
《素问·灵兰秘典论》谓:“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以往多把“治节”解释为“治理”和“调节”。愚意以为,这种解释不确切。“治理”和“调节”是一个笼统的提法,可用于任何一脏,不足以阐述“相傅”的  相似文献   

17.
梁超  谭漪 《四川中医》2000,18(12):9-10
1 肺主治节的生理与病理1 1 肺主治节的生理与病理特点肺脏属五脏之一 ,《内经·灵兰秘典论》中有“肺者 ,相傅之官 ,治节出焉”的论述 ,“肺主治节”的本义 :主是负责、掌管 ,治节即治理、调节、有序、有度之义 ,是指肺脏负责、掌管并维持人体脏腑一切有秩序、有节制、有规律、有法度及节奏的功能。《中医基础理论》关于肺主治节的描述 :“一是肺主呼吸 ,人体的呼吸运动是有节奏地一呼一吸 ;二是随着肺的呼吸运动 ,治理和调节着全身的气机 ,即是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的运动 ;三是由于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因而辅助心脏 ,推动和调节血液…  相似文献   

18.
朱龙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6):F0002-F0002
肺主治节语出《内经·灵兰秘典论》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古今医家对“治节”理解不同,大部分医家认为,治节是对肺的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应理解为“治理,调节”之意。个人认为,这种理解值得商榷。首先,治节不应是对肺的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通读整篇《灵兰秘典论》,文  相似文献   

19.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 :“肺者 ,相傅之官 ,治节出焉”。内经将肺比作一国之相 ,以治节概括其生理特点。治节 ,即治理调节。指肺有治理调节全身脏腑及其功能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 4个方面 :一是肺主呼吸 ;二是随着肺的吸吸运动 ,治理和调节全身的气机 ;三是助心行血 ;四是肺的宣发和肃降 ,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浅析如下 :1 肺主呼吸主要体现在 2个方面 :一是通常情况下 ,人体的呼吸运动是有节奏地一呼一吸 ,人体通过肺 ,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呼出体内的浊气 ,吐故纳新 ,使体内外的气体不断得到交换 ,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相似文献   

20.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 :“脾胃……仓廪之本 ,营之居也。”脾胃本是受纳、运化水谷的“仓廪之宫” ,为何又言其“本”呢 ?人体内任何一脏的功能 ,既是本脏功能活动的表现 ,又是整体功能的需要 ,因此言其“仓廪之本”乃是全身之本 ,脾胃不仅是受纳、运化水谷的“仓廪之官” ,而且也是供养全身营养的根本 ,全身之“仓廪”本于脾胃。《素问·灵兰秘典论》言其“十二官者 ,是其各脏腑的生理本能而言。如“心者 ,君主之官” ;“肺者 ,相傅之官” ;“肝者 ,将军之官” ;“肾者 ,作强之官”等是以旧社会制度的模式来类比说明各脏腑的生理本能及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