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磁场对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讨旋转的恒定磁场(即交变磁场)对神经内分泌活动的影响及与止痛的关系,从而探索磁场止痛的机理。方法实验采用本实验室研制的WD6000多功能治疗仪,其恒定磁场强度为0.6T,转速为240转/分,对新西兰兔及疼痛病人进行磁场处理,并分别在磁场处理前后抽取血样,同时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其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结果磁场能促使其血浆β-内啡肽显著升高。结论此种变化是构成磁场止痛的内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
交变磁场对神经内分泌活动的影响与止痛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旋转的恒定磁场对神经内分泌活动的影响及与止痛的关系,从而探索磁场止痛的机制.方法用WD-6000多功能治疗仪(恒定磁场强度为0.6 T,转速为240 r/min)对10只新西兰兔和30例运动系统疾病或癌症疼痛患者进行磁场处理,9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假磁场处理.分别在处理前后抽取血样,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其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结果磁场处理后新西兰兔血浆β-内啡肽浓度为(83.7±9.8)pmol/L,显著高于处理前[(38.3±15.2)pmol/L](t=8.69,P<0.01);实验组分别为(8.7±3.0),(58.2±21.6)pmol/L(t=12.48,P<0.01).对照组的血浆β-内啡肽浓度在处理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8.7±0.5),(9.4±0.7)pmol/L](t=1.00,P>0.05).结论磁场能促使机体血浆β-内啡肽显著升高.此种变化是构成磁场止痛的内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旋转的恒定磁场对神经内分泌活动的影响及与止痛的关系,从而探索磁场止痛的机制。方法:用WD-6000多功能治疗仪(恒定磁场强度为0.6T,转速为240r/min)对10只新西兰兔和30例运动系统疾病或癌症疼痛患者进行磁场处理,9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假磁场处理。分别在处理前后抽取血样,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其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结果:磁场处理后新西兰兔血浆β-内啡肽浓度为(83.7&;#177;9.8)pmol/L,显著高于处理前[(38.3&;#177;15.2)pmol/L](t=8.69,P&;lt;0.01);实验组分别为(8.7&;#177;3.0),(58.2&;#177;21.6)pmol/L(t=12.48,P&;lt;0.01)。对照组的血浆β-内啡肽浓度在处理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8.7&;#177;0.5),(9.4&;#177;0.7)pmol/L](t=1.00,P&;gt;0.05)。结论:磁场能促使机体血浆β-内啡肽显著升高:此种变化是构成磁场止痛的内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急腹症与慢性脊神经痛患者血浆β—内啡肽含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研究急、慢性疼痛与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关系,本研究随机选取急腹症和慢性脊神经痛病人,在治疗前后分别采了血样,对其β-内啡肽含量进行检测,并与无痛志愿者的检测结果相对比。结果表明:(1)急腹症病人血浆β-内啡肽含量较正常无痛者稍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它治疗疼痛消失后,虽然降低了20%,但与治疗前及正常无痛组对照,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2)慢性脊神经痛组病人的血浆β-内啡肽含  相似文献   

5.
呼吸衰竭患者血浆β—内啡肽变化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目的:研究β-内啡肽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及纳洛酮对其的作用。方法:选择EICU患者26例,监测β-内啡肽及动脉血气,测定P0.1,观察呼衰组患者应用纳洛酮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呼衰组β-内啡肽值显著高于非呼衰组,P<0.05。呼衰组血浆β-内啡肽值与PaO2呈负相关,与PaCO2呈正相关。呼衰组患者应用纳洛酮后β-内啡肽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P0.1、PaO2有显著上升(P<0.05),PaO2显著下降(P<0.05)。结论:β-内啡肽是一种内源性呼吸抑制剂,参与了呼衰的发生发展过程。纳洛酮作为呼吸兴奋剂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太极通天液防治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放免法测定太极通天液治疗前后偏头痛病人血浆β-内啡肽的含量,并与丹参口服液比较。结果:太极通天液组不但临床疗效优于丹参口服液组,而且血浆β-内啡肽水平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β-内啡肽含量升高程度及偏头痛程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太极通天液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浆中的β-内啡肽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热性惊厥患儿血浆和脑脊液β-内啡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β-内啡肽在小儿热性惊厥中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8例热性惊厥和15例对照组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的β-内啡肽含量。结果:热性惊厥组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β-内啡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脑脊液中β-内啡肽含量显著高于单纯性热性惊患儿(P〈0.05)。热性惊厥组患几的血浆与脑脊液的β-内肽水平呈明显正相关。结论:β-内啡肽在和热性惊厥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  相似文献   

8.
理气活血止痛法与痛经大鼠β-内啡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理气活血止痛法与痛经大鼠血浆中β-内啡肽(β-EP)作用机制的相关性。方法:以催产素所致的大鼠子宫剧烈收缩的痛经模型,观察大鼠血浆β-EP的含量、子宫剧烈收缩、扭体反应有镇痛作用,其机制与血浆β-EP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机体在应激状态时,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异常升高。而高浓度β-EP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红细胞可通过CD58、CD59、CH1、CR3与淋巴细胞、吞噬细胞上CD2、CR2、CR1 、CR3相互作用,参与免疫调控。本文检测了46例脑卒中伴医院感染患者及用β—EP阻断剂-纳洛酮对其中部分患者(23例)进行治疗后其血浆β-EP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纳洛酮可阻断β—EP对RBC的抑制作用,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可用β-EP水平指导临床应用纳洛酮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可乐定硬膜外腔应用对下腹部手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可乐定硬膜外腔应用时下腹部手术中血浆皮质醇、β-内啡肽和血压的变化,了解可乐定硬膜外腔应用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下腹部手术患者45例,麻醉方法为硬膜外阻滞麻醉 ,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和0.15%丁卡因混合液。4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A组,硬膜外腔不应用 可乐定;B组,硬膜外腔应用可乐定75ug;C组,硬膜外腔应用可乐定150ug。测定3组患者术前、术中60min血浆皮质醇、β-内啡肽变化,并观测不同时点血压的变化。结果:(1)与术前值相比,3组患者皮质醇和β-内啡肽均下降,与A组相比,3组中B,C两组下降更明显,持续时间长,且呈量-效关系;(2)与术前基础值相比,B和C组患者术中血压均下降,C组血压降低幅度最大。结论: 硬膜外麻醇时硬膜外腔应用可乐定可减少血浆皮质醇、β-内啡肽分泌,降低血压,从而抑制术中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止痛胶囊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止痛胶囊的药效。方法 观察中药复方止痛胶囊镇痛抗炎作用 ,研究其相关抗炎镇痛机制。结果 中药复方止痛胶囊对多种炎症及疼痛模型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同时能明显降低AA大鼠疼痛模型血清炎症介质及氧自由基水平 ,提高下丘脑β- 内啡肽含量。 结论 中药复方止痛胶囊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外周血清炎症介质、氧自由基水平以及提高中枢β-内啡肽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浆β-内啡肽、血清皮质醇及血糖含量变化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氧化酶法测定6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β-内啡肽(β-EP)、皮质醇(COR)、血糖的含量和22例重症患儿的动态观察,及20例健康足月儿的正常对照测定。结果 β-EP、COR中重度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2例重度组动态观察第3、5天β-E写对照组相比还显著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放免方法检测了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血浆两种内源性阿片肽类免疫活性物质水平(β-内啡肽、亮-脑啡肽),结果表明偏头痛发作期β-EP显著低下,以典型偏头痛患者为著,而L-ENK则有所增高,提示β-EP与L-ENK有可能参与偏头痛的发作。低β-EP血症应为防治偏头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血容量性休克早期患者血浆IL-1活性的变化及其与β-内啡肽(β-EP)、内毒素的关系。方法:患者从受伤至入院后平均50分钟采血样,血浆IL-1、β-EP和内毒素分别采用改良LAF法、放射免疫法和显色基质偶氮法测定。结果:休克患者血浆IL-1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死亡患者又显著高于存活患者;休克患者血浆β-E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增加,且与IL一1活性密切相关,但存活与死亡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存活患者血中内毒素水平无明显变化,而死亡患者则显著升高,与IL-1活性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早期血浆IL-1活性升高,其机制可能与β-EP升高有关;死亡患者外周血内毒素水平上升,可能是造成其血浆IL-1活性更为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激昂观察不同强度运动对海洛因成瘾大鼠戒断症状及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方法 在建立海洛因依赖性大鼠模型时,随机分为非运动组、一般运动组、高强度运动组。采用对戒断症状进行评分以及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β-内啡肽含量。结果 不同强度运动大鼠戒断症状均较非运动组大鼠低,不同程度地减轻了海洛因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同时不同强度运动组大鼠血浆β-内啡肽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非运动组。结论 不同强度运动通过增加大鼠内源性β-内啡肽的表达与分泌,可以显著减轻海洛因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16.
亲和柱层析分离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β—内啡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亲和层析法分离血浆中β-内啡肽,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通过平行管比较和回收实验,结果证实此方法灵敏度,精密度均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血容量性休克早期患者血浆IL-1活性的变化与β-内啡肽(β-EP)、内毒素的关系。方法:患者从受伤至入院后平均50分钟采血样,血浆IL-1、β-EP和内毒素分别采用改良LAF法、放射免疫法和显色基质偶氮法测定。结果:休克患者血浆IL-1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死亡患者又显著高于存活患者;休克患者知乐β-E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增加,且与IL-1活性密切相关,但存活与死亡患者之间无显著  相似文献   

18.
头穴磁疗法对偏头痛和内啡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头穴磁疗法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及与偏头痛止痛关系.方法采用磁性发卡治疗偏头痛患者29例,观察治疗效果与测定治疗前后β-内啡肽(β-EP)变化.结果磁性发卡治疗偏头痛总有效率为90%,治疗前后β-EP显著性改变(P<0.01).结论头穴磁疗法治疗偏头痛有效,可明显提高偏头痛患者血浆内β-EP含量,达到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放免法测定4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用开搏通治疗前后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及β-内啡肽(β-EP)含量,同时测定呼吸困难疲劳指数。总外周阻力及心指数。结果表明治疗前患者血浆AVP及β-EP分别较正常人增高1.1及1.2倍,治疗后两者均明显降低,AVP降低更明显,接近正常人含量。治疗前、后AVP与β-EP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303及0.349,P均<0.05),AVP及β-EP与临床指标均有良好相关。提示CHF者血浆AVP及β-EP含量增高,并与CHF疾病严重程度相平行,开搏通对CHF的治疗作用可能部分通过改善β-EP及AVP分泌及其相互关系介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β-内啡肽(β-EP)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及其与呼吸衰竭发生机制关系。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3例,分为呼吸衰竭组41例,非呼吸衰竭组42例,分别监测两组治疗前后β-EP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呼吸衰竭组β-EP值显著高于非呼吸衰竭组(P<0.05),呼吸衰竭组血浆β-EP值与PaO2呈负相关,与PaCO2呈正相关,并随呼吸衰竭的改善而下降。结论:β-EP是一种内源性呼吸抑制剂,影响呼吸功能,参与了呼吸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