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症状,有文献报道脑卒中后重症抑郁者占10%~25%, 轻度抑郁者占10%~40%[1].并发PSD的患者可使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 甚至可以使死亡率增加[2].为此,本研究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了早期护理干预以探讨其对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焦虑及睡眠障碍,甚至出现厌世、自杀等一系列行为改变[1]。研究报告称脑卒中后PSD患病率约为30%,其中严重抑郁症患病率为17.7%[2—3],且患PSD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增高,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4]。  相似文献   

3.
袁霞  董万利  方琪  孔岩 《临床荟萃》2004,19(5):271-272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PSD)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国内外学者报道其发病率占脑卒中患者的30%~60%[1,2].抑郁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妨碍其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本研究对60例PS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及氟西汀(百忧解)的干预治疗作用作了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抑郁症患者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年来,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致残率不断提高,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造成心理障碍。脑卒中后抑郁则是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病率高达20%~60%。脑卒中抑郁症(PSD)是脑卒中后继发的一种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兴趣减退、易疲劳、思维迟缓、食欲减退、悲观绝望,甚至出现自杀企图或行为等。  相似文献   

5.
正脑卒中后抑郁(PSD)是急性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据统计美国PSD的发病率占脑卒中患者的25%-79%[1]。研究显示,PSD患者的死亡风险较非PSD患者高3.5倍以上[2]。PSD会导致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运动及认知功能障碍恢复方面出现负面影响,继而增加患者复发神经血管事件及再次入院风险。我国卒中后3个月内的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发病率为56.6%[3]。研究表明,糖尿病前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康复治疗的效果,使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增加死亡率[1]。关于脑卒中后抑郁是否属于抑郁症的争论由来已久,应该说这种抑郁更应该是一种抑郁障碍,PSD的患病率因与其研究采用的病例来源、诊断标准、评估时间以及卒中后的阶段不同,发病率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1]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PSD不但增加脑卒中患的住院天数和病死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等各方面的恢复^[1,2],影响患的生活质量。近年来PSD已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现就PSD的临床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出现抑郁状态(PSD)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20%~65%[1,2].对卒中早期出现的情感障碍研究较少,本文对576例脑卒中病人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卒中早期情感障碍的发生率及其特点和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抑郁的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占脑卒中患者的20%~50%,症状一般在脑卒中后6个月~2年内最严重[1]。在脑卒中伴发的情感障碍中,脑卒中后抑郁最为常见,其能够延缓神经功能的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甚至增加脑血管病的病死率。近年来,中医治疗PSD发展较快,具有疗效显著、个体化强、毒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好等优势。现就近年来脑卒中后抑郁的中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是卒中首发后2—3年内的普遍结局[1],其发病率为6%—79%[2]。PSD以情感淡漠、兴趣缺失、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卒中患者日常生活、社会交际及神经功能的恢复[3],并增加卒中再发危险及其他血管相关性事件的发生,导致致残率、致死率的增加[4—5]。然而到目前为止PS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而动物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其机制的研  相似文献   

11.
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指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后除脑卒中各种躯体症状外,出现以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功能迟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情感障碍,是一种继发性抑郁。作为脑卒中后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并发症。至少1/3脑卒中幸存者在卒中后或早或晚地都有抑郁的表现[1],且对患者的认知功能[2]和神经功能恢复[3]和生活均有不利影响并增加病死率。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PSD药物为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多项临床试验肯定了此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脑卒中患者除偏瘫外,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语言功能障碍,并产生一系列情感行为的变化,其中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心理障碍,称之为脑卒中后抑郁(PSD),PSD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妨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甚至可能导致死亡[1].现代医学对PSD的治疗仍然以药物治疗为首选.但是药物治疗存在起效缓慢、不良反应大、疗程长、价格昂贵、患者依从性差等缺点,所以临床上单独使用药物治疗PSD有很大的局限性.运动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还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程度,促进神经再生和非损伤区的功能代偿,降低PSD发生率[2].随着人们对卒中后抑郁心理康复问题的关注及认识,对患者治疗中的心理护理也越来越被重视.近年来,我们采用运动康复护理联合心理康复治疗PSD,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卒中后抑郁(Post-Sstroke Depression, PSD)是指发生于卒中后的情感障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卒中症状以外的情绪低落、兴趣缺失,其核心症状为大部分时间闷闷不乐,兴趣减退及精力或易疲劳感减退[1]。有研究指出,PSD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逐年上升,脑卒中后5年内PSD的综合发生率为31%,总体发病率高达40%~50%,其中轻中度抑郁约占PSD患者的90%[2]。PSD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增加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3~4]。  相似文献   

14.
头针治疗预防卒中后抑郁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躯体疾病症状的扩大和加重[1].本研究通过对卒中患者的早期头针治疗,探讨对卒中后抑郁发生的预防及对患者的功能康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后发生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的病症,是脑卒中最常见的情感障碍并发症,发病率达20%~60%[1]。处于抑郁状态的脑卒中患者,一般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合理规范的康复治疗,直接影响其心身康复和生活质量,甚至增加脑卒中的病死率[2]。近年来,PSD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康复措施进一步得到加强,本文就有关PSD的康复护理问题总结分析如下。1相关因素1.1疾病因素1.1.1卒中部位PSD的发生率存在左右半球分布的不均衡性,左半球脑卒中比右半球及脑干部位脑卒中更易发生抑郁,…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不仅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影响高血压转归、预后及药物疗效.国内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5.8%[1].抑郁症患者心肌梗死、脑卒中、猝死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增高[2].2008年8月~2009年10月我院老年科收治的73例高血压中,28例合并抑郁症,占38.36%,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型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指脑卒中后发生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的病症,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3%~65%[1].处于抑郁状态的脑卒中患者,一般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合理规范的康复治疗,直接影响其心身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会增加脑卒中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是一种因脑部病变所致的智力和肢体运动障碍,并伴有一定心理障碍的疾病[1].其心理障碍以抑郁最为多见,称为脑卒中后抑郁(PSD).它不仅使躯体症状扩大化,增加其他病的共息率,而且常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PSD不仅延缓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而且增加脑卒中的病死率[2].因此,对于PSD患者,除了常规的躯体疾病治疗、功能锻炼外,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现将PSD的患病率、发病机制及心理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发生在脑卒中后的一组较为复杂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和性格变化、睡眠不好、兴趣减退、身体不适、能力下降、悲观无价值感等,常在患病1年出现,持续2周以上,约有20%~50%的脑卒中患者病后会发生PSD[1]。PSD可增高患者病死率,研究表明,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的患者病死率较未出现抑郁患者高出2.4倍[2];心境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康复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引发自杀等严重后果[3]。PS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脑血管病变造成调节情感  相似文献   

20.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关于其发病率的研究并不一致.Hackett等[1]对1977~2002年符合纳入标准的全部51项前瞻性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发现,卒中后1个月内、1~6个月和6个月以上患者中PSD的发病率分别为32%、34%和34%,总患病率为33%.PSD的产生将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增加卒中的病死率[2].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PSD的研究.但目前PSD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也存在较大争议.有研究认为,在卒中后不同时期PSD的发病率有所不同,相应的不同时期并发PSD的危险因素也并不一致,本研究就卒中后不同时期并发PSD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