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从2007-01-2010-02肺癌患者真菌感染情况。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结果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84.7%)。真菌菌种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64.3%)。药敏试验表明,深部真菌对酮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均为100%。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咪康唑的敏感率均为100%。克柔假丝酵母菌耐药率较高。结论肺癌患者以下呼吸道医院内真菌感染最多见;病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晚期肺癌患者呼吸道深部真菌感染应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根据药敏结果选择高效低毒抗真菌药物及时进行治疗,以便有效地控制真菌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耐药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真菌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从住院肿瘤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258株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258例真菌感染以痰标本为主,占45.74%;真菌种类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占首位,为54.26%,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5.89%;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真菌对两性霉素B耐药率为0;对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耐药率为8.3%~23.3%;对氟康唑耐药率为15.7%~96.7%。结论肿瘤患者并发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热带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感染率较高。临床应及时掌握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引起真菌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部分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合并真菌感染的现状,分析其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放化疗合并真菌感染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培养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95.54),泌尿道和导管各2例(1.79),血液1例(0.89)。感染的菌株以白色念珠酵母菌占首位(84.82),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0.71)、克柔假丝酵母菌(2.68)、热带假丝酵母菌(1.79)。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后大量使用抗肿瘤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易导致条件致病菌感染,特别是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建议合理应用放化疗、抗生素的剂量和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结核病患者各种真菌检出率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并分析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及免疫制剂与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关系,为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本院328例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或支气管纤维镜肺泡灌洗液涂片进行革兰和六胺银染色镜检,并同步进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72.9%)最高,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7.0%)、光滑假丝酵母菌(6.7%)、克柔假丝酵母菌(5.5%)等,药敏试验显示对5种常规抗真菌药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和伏立康唑(VRC)的平均耐药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11.7%)、热带假丝酵母菌(22.6%)、光滑假丝酵母菌(15.5%)、克柔假丝酵母菌(18.9%)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0.7%),其他为26.0%。结论肺结核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同时,往往合并真菌感染,实验室病原学检查成为诊断肺结核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重要依据。因此,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80例ICU重症肺炎患者,随机选取40例诊断为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对其下呼吸道或痰液进行采样,并对其中的真菌进行培养及分析,通过其真菌的数量及种类,对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与影响因素进行讨论以及分析。结果 40例患者真菌培养结果共发现5种真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7株(17.5%),热带假丝酵母菌6株(15.0%),接合酵母菌5株(12.5%),可柔假丝酵母菌3株(7.5%),阿萨酵母菌19株(47.5%)。患者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而感染者12例,感染率为30.0%;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而感染者11例,感染率为27.5%;因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而感染者25例,感染率为62.5%。结论 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感染率高与其免疫功能低下、营养状况差以及基础疾病多有关。同时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白细胞降低、低蛋白血症、进入ICU≥1周以及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引起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发生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假丝酵母菌属临床感染的种类分布及药物耐药性.方法 采用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酵母样真菌鉴定卡YBC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所分离的386例假丝酵母菌属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第一位,为64.2%;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占20.7%;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唑类的耐药率较低(氟康唑0.6%,酮康唑1.2%);热带假丝酵母菌对唑类的耐药率较白色假丝酵母菌高(氟康唑6.2%,酮康唑7.5%);光滑假丝酵母菌对唑类的耐药率较高(氟康唑16.7%,酮康唑13.3%);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达84.2%.结论 假丝酵母菌属的感染种类不断增多,耐药性上升,对易感患者应加强监测,分析发病原因,合理应用抗菌剂,以延缓和防止真菌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晚期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检出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84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肺癌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记录患者的病原菌株及检出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84例患者中真菌感染17例(20.24%),年龄大于75岁(OR=1.879)、住院时间超过2周(OR=2.095)、侵入性操作(OR=2.885)、高血压(OR=1.983)、糖尿病(OR=2.217)及贫血(OR=2.190)是中晚期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17例感染者检出17株真菌,检出真菌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占88.24%。检出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属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耐药率较高,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率分别为20.00%、20.00%及30.00%,克柔假丝酵母菌耐药率分别为50.00%、50.00%及50.00%,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的耐药率为100.00%。结论临床上应重视高危肺癌患者的感染预防工作,并慎重选择敏感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茵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IFI的认识.方法:对40例恶性血液病合并IFI患者的临床表现、感染部位、致病真茵、抗感染治疗方案和疗效进行数理分析.结果与结论:恶性血液疾病合并真菌患者的临床表现因感染部位不同而异,可有发热,但并非共有表现;以假丝酵母菌属感染为主,可合并多种真菌感染;致病真茵培养阳性率不高,仅为70%;应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经验性治疗,伊曲康唑可作为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感染假丝酵母菌的菌群分布、耐药性及交叉耐药情况。方法对从老年住院患者分离出的136株假丝酵母菌进行药敏及交叉耐药分析。结果感染率居前三位的假丝酵母菌分别为白假丝酵母菌(50.74%)、光滑假丝酵母菌(19.85%)、热带假丝酵母菌(18.38%)。假丝酵母菌最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占86.76%。分离率较高的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的敏感率均在90%以上;三唑类药物中伏立康唑的敏感性最高,伊曲康唑的敏感率最低;氟康唑与伊曲康唑之间的交叉耐药率最高,为100%,氟康唑与伏立康唑之间的交叉耐药率为38.89%。结论假丝酵母菌属对三唑类药物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三唑类药物之间存在严重的交叉耐药现象,临床治疗应依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0.
重型肝炎患者医院内真菌感染--附31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小苹  陈学福 《新医学》2004,35(9):543-545
目的:研究分析重型肝炎患者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预后及预防对策.方法:临床观察219例重型肝炎患者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统计分析有关资料.结果:219例重型肝炎中31例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感染率为14.2%.77%(30/39)发生在住院超过35日.感染部位依次为肠道、腹腔、胆道、食管、下呼吸道、尿道.感染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50%)为主,其次为酵母样真菌(36%);其他真菌小于10%.3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外周白细胞增高或核左移.31例均在入院前后联用抗菌药物,21例接受过侵入性操作.219例重型肝炎的病死率为38.8%(85/219),发生真菌感染的病死率为54.8%(17/31),未发生感染者的病死率为36.2%(68/18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医院内真菌感染率较高,与本身病情重、住院时间长及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侵入性检查等因素有关;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要病原菌;医院内真菌感染是导致重型肝炎死亡的重要因素,降低其感染率,早期发现和准确、有效地治疗真菌感染是提高其生存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并发真菌感染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SLE并发真菌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521例住院SLE病人发生真菌感染6 3例,发生率为12.1%;感染类型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其次为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等;感染部位以口腔最常见,其次为消化道、肺部、泌尿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结论]SLE病人易并发真菌感染,且以口腔感染发生率较高,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并发真菌感染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SLE并发真菌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521例住院SLE病人发生真菌感染6 3例,发生率为12.1%;感染类型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其次为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等;感染部位以口腔最常见,其次为消化道、肺部、泌尿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结论]SLE病人易并发真菌感染,且以口腔感染发生率较高,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802例医院深部真菌感染临床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特点,为医院真菌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绍兴市人民医院连续2年发生的医院真菌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医院2006~2007年发生医院深部真菌感染患者802例,平均年龄63.3岁,均有基础疾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3.2%;感染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居多,占44.1%。所有患者均使用过抗生素,以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为主。结论该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其主要危险因素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建议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深部真菌感染种类及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5~2010年间26例已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的住院儿童临床资料,分析其深部真菌感染种类及危险因素.结果 真菌感染种类:在26例真菌感染患者中,白色念珠菌20例,占76.92%;热带念珠菌4例,占15.38%;毛霉菌和新型隐球菌感染各1例,各占3.85%.危险因素分析:在26例感染患者中,进行过侵入性操作,占92.30%;使用了2种及2种以上广谱抗生素≥4 d,占88.46%;在使用了2种及2种以上广谱抗生素≥4 d后体温在38 ℃以上的,占65.38%;手术患者,占50%;应用过呼吸机,占50%.26例经抗真菌治疗:治愈21例占,80.77%;自动出院2例,占7.7%;死亡3例,占11.54%.结论住院儿童深部真菌感染与各种侵入性操作、长时间使用多种抗生素、手术和使用呼吸机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早期诊断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国产托舒沙星片剂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托舒沙星与环丙沙星片剂非盲法随机对照治疗呼吸道感染及尿路感染208例,托舒沙星开放治疗细菌性感染213例。给药方案为,托舒沙星片每日450~600mg,环丙沙星片每日1~1.5g,均分2~3次口服。治疗单纯性尿路感染托舒沙星每日300mg,分2次口服,环丙沙星每日0.5~0.75g,分2~3次给药。结果:在对照试验中,托舒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有效率分别为90.6%(96/106)及89.2%(91/102),细菌清除率均为88.4%(84/95及76/86),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8/106)及6.7%(7/102)。上述两组的各项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性。托舒沙星开放治疗细菌性感染213例的有效率为89.7%(191/213),细菌清除率为91.3%(179/19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14/214)。结论:托舒沙星片剂治疗细菌性感染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见而轻微,其疗效及安全性与口服环丙沙星片相仿。  相似文献   

16.
院内真菌感染及其药物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院内真菌感染及其药物敏感状态与疗效。方法 :对院内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诊断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 :院内真菌感染 13 9例 ,占同期院内感染的 2 8 4 3 % ;感染主要部位为肺、消化道及泌尿道 ;培养出真菌 14 8株 ,白色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分别为 5 9 4 6%及 2 0 95 %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别为AMB 5 3 90 %、 5 -FC 5 1 0 6%、KCZ 5 2 4 8%、NYS 2 8 3 7%及FCZ 61 70 % ;氟康唑治疗有效率 81 2 5 %。结论 :肺部念珠菌病最常见 ,严重基础病及长期用抗生素者发病率较高 ,治疗原发病、合理用抗生素、减少侵入性操作等有利于预防院内真菌感染 ,氟康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An epidemiological group of 60 SLE patients was studied; 162 infections were observed prospectively for an aggregate of 1366 months. Bacterial infection was more frequent in the SLE patients than in matched controls but only slightly more frequent than in matched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The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also matched with regard to corticosteroid dosage, showed a tendency towards an increased infection rate only. Lowe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were comparable in all three matched groups. In a total of 102 SLE patients studied, including the epidemiological group, clinical SLE activity was accompanied by an increase in the frequency of bacterial infection. In 49 patients bacterial infections were more common after flare than before. There was a high incidence of mucocutaneous infections induced by S. aureus, where skin traumatisation was an added risk factor. No increase of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was found in matched groups, but 26 such infections occurred in the subjects as a whole, and they were seen to be more frequent in conjunction with steroid-treated active SLE. Admission to hospital because of suspected infection was common, and infection was the cause or a contributory factor in five of the seven deaths among SL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无真菌感染的50例进行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12.91%,其基础疾病严重、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侵袭性操作、机械通气及亚低温治疗等是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有其特点,应重视清除诱发因素,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特点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ICU住院的36例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原学、感染部位、临床转归及护理措施。结果36例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株分别为:白色念珠菌占41.67%、光滑念珠菌占27.78%、季也蒙念珠菌占13.89%、曲霉菌占11.11%、热带念珠菌占5.56%;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占63.89%、肠道占22.22%、尿道占11.11%和血液占2.78%。经过严格抗真菌治疗和规范的综合护理措施,治愈23例,病情好转5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5例。结论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较高,采取严格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ICU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菌种分布,易感因素和防治措施。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3年间住院患发生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例。并进行跟踪调查。对相应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年内共发生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205例。其感染发生率按年份统计分别为0.28%,0.34%和0.39%。居医院内同期深部真菌感染的首位,占58.53%。其中以白念珠菌感染率最高,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皆表明,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常见易感因素为老年患,基础疾病,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以及侵袭性操作等。结论: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白念珠菌是主要的病原菌。积极控制易感因素是降低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生率的关键。早诊,早治是预防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