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经心室穿刺封堵婴幼儿非肌部室间隔缺损(VSD)的围术期护理经验.对我院治疗非肌部VSD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要点,包括:做好术前、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管理,以及对溶血的观察和护理,做好出院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2.
宗永琴 《护理研究》2008,22(6):556-557
经导管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是近年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热点之一.随着VSD封堵器械的改进,其安全性不断提高,在临床上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宗永琴 《护理研究》2008,22(2):556-557
经导管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是近年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热点之一。随着VSD封堵器械的改进,其安全性不断提高,在临床上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而应用国产双盘状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封堵器治疗ASD的安全性和良好疗效已得到公认。我科于2006年11月14日对1例膜周部VSD合并ASD的病人进行经导管同期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经胸微创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粗筛34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和38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拟行经胸微创封堵治疗.术中行TEE根据缺损位置、类型、大小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引导封堵器放置,评价即刻封堵效果;术后1周内复查.结果 32例ASD和29例VSD患者封堵成功.术后I周内超声随访,封堵器位置均正常,3例ASD患者微量残余分流,患者心室重构改善,瓣膜反流程度减轻,肺动脉压力下降.结论 TEE对选择适合行经胸微创封堵的ASD、VSD患者、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协助封堵器的释放,评价疗效均有重要的作用.经胸微创封堵ASD、VS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李淑娟 《天津护理》2012,20(3):175-176
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是在全麻、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经胸骨下端约2~3 cm正中切口,暴露右室表面,直视下行右心室穿刺,建立输送轨道,直接将封堵器安置在室缺部位,关闭VSD。现就1例经胸微创VSD封堵术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任香娣  彭艳  孙献梅 《护理研究》2007,21(3):239-241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最常见的类型,其介入治疗一直是人们探索的领域。自2002年Amplatzer膜周部VSD封堵器和国产膜周部VSD封堵器开始应用于膜部及膜周部VSD治疗,其治疗成功率与手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并被广泛地应用,但封堵术中及术后出现一些并发症。其预防及处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院自2002年7月-2005年3月对131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进行介入治疗,现将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朱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0):1951-1952
2001~2004年我们对室间隔缺损(VSD)21例进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8.
室间隔缺损(VSD)是1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VSD介入封堵治疗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但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封堵术中及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1%~8.6%,术后严密的观察与精心的护理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此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室间隔缺损(VSD)系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而形成的单个或多个缺损,由此产生左、右两心室的异常交通。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20%。而VSD中约有90%的缺损位于膜部或膜周部。目前,外科手术修补以及介入封堵两种方法应用较普遍。我院2007年1~4月成功完成10例膜周部VSD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封堵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FI)在先心病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10例,使用SSA-270A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术前检测VSD部位、大小、缺损上缘与主动脉瓣环的距离,距三尖瓣的距离,选择合适的封堵器。结果:10例患者,8例即刻封堵成功,2例封堵失败。结论:CDFI经胸指导介入治疗在膜周部VSD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分析模型预测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共100例为调查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梳理患儿基本人口学资料、病历等,以获取变量信息,结合诊断、分析结果,统计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例数,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合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线)分析、外部应用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经诊断、统计得到,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患儿9例,发生率为9.00%;单因素分析显示,VSD封堵术患儿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有年龄、穿刺方法、穿刺次数、穿刺按压方式、大导管鞘、肢体制动时间、术前使用抗凝药(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儿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有年龄<3岁、穿刺次数>2次、体表解剖定位穿刺、穿刺后人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外科微创封堵术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或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两种技术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方法:我科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ASD、VSD封堵术25例(A组),2001年11月至2010年6月体外循环直视ASD、VSD修补术133例(B组).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住ICU时间、切口长度等.结果: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ASD、VSD封堵术各项指标均好于传统体外循环直视手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技术均是治疗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方法.经胸微创封堵术是一种微创技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优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药物性锥体外系症状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2004年8月实施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手术,术后患者并发迟发性脑栓塞,经急诊溶栓治疗和护理后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观察我院经超声心动图监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患者24例,旨在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对封堵器型号的选择、术中对封堵器的放置及术后判断封堵效果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封堵术前进行形态学分型的方法及其应用意义。方法 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51例VSD患者行Amplatzer法封堵术前诊断筛选,根据VSD粘连形成瘤样程度,形态学上将VSD分为3型。封堵术中TTE全程监测引导,术后TTE复查评价封堵效果。结果 46例封堵成功,7例术后即刻存在少量残余分流,无明显并发症发生。5例封堵失败或放弃封堵。结论 VSD的形态结构变化对经导管封堵有一定影响,超声心动图术前对VSD进行形态学分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封堵结果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运用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以避免体外循环对人体的损害.方法 18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年龄10个月至55岁,取剑突小切口,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指导下,沿导引钢丝将输送鞘管通过室间隔缺损(VSD)送入左室,将封堵器嵌入VSD处,完成封堵.结果 18例全部成功,平均术后住院日5d.术后随访1~10个月,效果良好.结论微创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7.
夏丽君  宗永琴 《护理研究》2007,21(12):3378-3379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经导管封堵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现已在临床广泛开展。VSD封堵通常要建立股静脉轨道,但下腔静脉中断或阻塞时,通过股静脉轨道则无法完成手术,需要选择其他路径。我科2006年5月对1例VSD并下腔静脉畸形的病人成功实施了经颈内静脉途径的导管封堵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我们通过微创经心室采用国产同心伞片行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的临床经验,探讨这项技术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45例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龄(34.1±24.2)个月;体重(12.4±9.2)kg]采用胸下小切口经心室途径封堵治疗,患者均为膜周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基底部直径2~9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2mm,所选伞腰直径4~10mm。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引导下非体外循环下经右心室放入室间隔封堵伞。结果术后发生室性早搏1例,经治疗好转并未复发。其余患者术后心功能稳定,随访1~6个月,患儿伞片位置无移位,无心律失常和残余分流。结论经胸小切口采用同心伞片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但对于初学者应该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VSD患者,膜周部缺损11例,肌部缺损1例。TTE明确VSD最大伸展径,VSD边缘距周围瓣膜(主动脉瓣、三尖瓣)根部的距离,选择合适型号的封堵器(国产双盘状封堵器),封堵器型号比VSD伸展径大1~2mm。结果在TIE和X线引导下,12例VSD成功封堵。术后即刻穿隔血流消失,术后24h、1周及3月复查TIE显示封堵器呈“H”状夹闭VSD,封堵器位置稳定,未见残余分流。结论TIE在VSD封堵术中对病例选择、术中引导监测和手术后随访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导管封堵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术前后心律失常的变化及术前术后护理。方法选择在我院成功进行封堵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VSD)患者50例,对封堵术前后心率进行监测。结果50例患者中,18例于术前检测出22例次不同的心律失常,封堵术后心电监护早期发现不同的心律失常50例次,新发心律失常28例次,较术前明显增加(P〈0.001)。结论经导管封堵VSD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有些心律失常相当严重,加强对室间隔缺损堵闭术前后病情的观测,加强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