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60例普胸手术病人均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麻醉。结果全部病人麻醉效果满意,无气道损伤并发症。听诊法1次插管成功38例,成功率65.5%,2次成功20例。插管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导管到位率为30例(51.7%);改变体位后14例听诊肺隔离不满意。结论使用双腔管的优点:在胸外科手术时,能使术侧肺(或患肺)与健侧肺的通气完全分开,在胸外科麻醉中具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胸腔镜技术应用于脊柱前路手术的麻醉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胸腔镜下脊柱手术麻醉所采用的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应用。结果:单肺通气后42例SpO2≥99%;10例经改变呼吸参数或调整双腔管位置或经患侧吸入2L/min纯氧,SpO2≥96%。3例术中单肺通气不能维持正常SpO2,改单、双侧通气交替进行,完成手术。结论:胸腔镜下脊柱前路手术,需健侧单肺通气,术侧肺萎缩,术野暴露清晰。故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一定到位,术中需严密观察,加强呼吸管理,避免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这是手术成败与病人术中生命安危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食道癌是胸外科常见的一种消化道肿瘤.以往的麻醉均使用单腔气管导管,术中术侧肺部不萎陷,使术野不清,术中需暴露视野而使术侧肺被挤压、揉搓,造成术侧肺充血水肿,影响患者术后复苏.单肺通气技术是现代胸外科手术中常用的呼吸道管理方法,可选择性地进行单肺通气,防止患侧肺的血液、分泌物等进入健侧肺,使术侧肺萎陷,为施术者提供更多的方便.单肺通气技术用于开胸手术中,不但为手术提供了理想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1],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能有效地分隔双肺通气,减少因外力挤压造成的肺充血水肿.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是胸外科手术实现单肺通气麻醉的传统方法[2].近年来,各种支气管封堵导管在单肺通气麻醉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3-4].本科自2011年将单肺通气技术应于食道癌根治手术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全肺灌洗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静脉复合全麻在支气管肺泡灌洗中的应用。方法:21例患者行肺灌洗术。术前检查PetCO2在正常范围,肺功能测定均为重度混合性功能障碍。全部采用静脉复合全麻,插入双腔气管导管,术中单肺通气,非通气侧用温生理盐水(37℃)灌洗,灌洗液量为8~12L,直至引流液清亮为止。灌洗1h后静脉推注速尿20mg。结果:全组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成功,术中双肺隔离良好,血流动力学平稳,15例在灌洗过程中能全程耐受单肺通气,SaO2维护在93%~100%;6例在单肺通气15~30min后出现低氧,经双肺通气后改善,手术时间平均2h左右。灌洗完毕,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回病房后用呼吸机辅助呼吸2h后拔除气管导管,愈后良好。结论:全麻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麻醉管理完善,处理正确,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在胸科手术中实行双肺隔离及单肺通气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08例开胸手术患者,采用DLT气管插管,并配合纤支镜行DLT定位,术中行单肺通气。根据监测,及时调整DLT的位置,保证健侧肺通气顺畅。结果:106例患者成功置入DLT,8例术中有移位,经纤支镜及时调整。结论:正确的运用DLT插管,不断的提高DLT插管技术和术中管理水平。可为开胸手术创造良好的手术视野,能确保手术安全、顺利、及时的完成。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阻塞导管的局限性及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科手术常需进行单肺通气,其目的是使手术侧肺萎陷,便于手术操作,减轻对肺实质的损伤,防止交叉感染和病原扩散。目前单肺通气方法有两种:双腔支气管导管和支气管阻塞导管。近年来支气管阻塞导管技术受到国内外麻醉界的广泛关注并开始用于临床。尽管支气管阻塞导管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克服双腔支气管导管固有的缺点,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现将其临床使用的局限性及并发症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胸科手术常需单肺通气,大多通过一些气道管材来实旋,常用的有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导管。支气管封堵导管由于插管和定位比较方便,对肺的损伤小,以及双肺隔离较彻底且可选择性阻塞一侧肺或肺叶,而被广泛应用。支气管封堵导管须从单腔气管导管内置人到需萎陷侧肺支气管内,为保证单肺通气时准确对位的效果,常需借助纤维支气管镜来定位。作者采用盲探法完成多例麻醉,并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盲插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科手术的安全性,寻找一种简单、实用、适合基层医院行单肺通气的方法。方法 40例行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组(DLT组)和支气管封堵组(BOD组),每组20例。DLT组常规插入双腔气管导管,用听诊器听诊确定导管位置并固定;BOD组先常规插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固定后从中置入支气管封堵器至目标肺侧支气管。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单肺通气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气道压(PAW)、脉搏氧饱和度(SpO2),术后声音嘶哑、咽痛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盲插DLT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及术后声音嘶哑、咽痛的发生率较BOD组显著升高(P<0.05);BOD组单肺通气(OLV)30 min、60 min患者气道压比DLT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侧肺萎缩及手术视野暴露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盲插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与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相比更能满足临床实际需要,其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且可减少术后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盲插支气管封堵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单肺通气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插管行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是胸外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DLT隔离双肺、保证健侧肺通气同时,可防止患侧肺的分泌物、血液流入健侧支气管,有助于充分暴露手术野,方便手术操作[1]。但是单肺通气对肺呼吸生理学、血流动力学、呼吸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的麻醉处理方法,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全身麻醉双腔支气管插管复合硬膜外阻滞,T8~9硬膜外穿刺置管,使用F35~39Robertshow双腔支气管导管,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准确定位,胸腔镜进行探查时即行单肺通气,腹腔镜气腹和颈部操作时行双肺通气,术中硬膜外阻滞联合静吸复合维持麻醉.结果 12例电视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均在全身麻醉双腔支气管插管复合硬膜外阻滞下完成,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维持平稳,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均小于45 mm Hg(1 mm Hg=0.133 kPa),手术时间(330.6±39.5)min,单肺通气时间(82.5±20.4)min,术中估计失血量(210.9±130.5)mL.结论 采用全身麻醉双腔支气管插管复合硬膜外阻滞行电视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手术,麻醉效果理想,手术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盲插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可行性,寻找一种简单、实用、适合基层医院中行单肺通气的方法.方法:50例行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A组用普通单腔气管导管朔型后盲插入目标肺侧支气管,将阻塞器沿单腔气管导管置于目标肺侧支气管后,退出单腔气管导管入气管内,用听诊器听诊以确定阻塞器的位置;B组先常规插入普通单腔气管导管,在纤维支气管镜的引导下,将阻塞器导管经单腔气管导管放置在目标肺侧支气管中,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行单肺通气的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单肺通气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PAW)的变化.结果:两组50例所有惠者均一次插管成功,且操作时间及单肺通气前后HR、MBP、PETCO2、PAW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支气管封堵器定位时间长于B组(P<0.01);两组术侧肺萎缩及手术视野暴露效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盲插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成功率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放置时相当,能满足临床实际需要;但其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行单肺通气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气管内置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是实现分肺通气途径之一。双腔支气管导管有2个管腔,将其用于胸科手术中可达到双肺隔离及分肺通气的目的,避免分泌物阻塞健侧支气管和肺,便于控制通气和手术操作。双腔支气管导管有周定的弯曲,没有嵴沟,可避免气管撕裂,同时又降低了导管扭曲的发生率,还可为外科医生创造良好的手术视野,可对双肺使用不同的呼吸模式,进行不同的气道管理。  相似文献   

13.
随着胸科手术及各种术中需行单肺通气(OLV)手术的发展,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在临床麻醉中较多地被运用,但其插管后定位较单腔管困难,传统的定位是通过听诊和调整DLT的位置;Smith等认为通过反复听诊确定双腔支气管导管已到位时,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仍可发现48%的导管管端是错位的.作者通过观察病人在平卧位双肺同时通气时两侧各自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数值及波形的监测来研究其变化与DLT位置的关系,为临床麻醉行DLT插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纤维插管镜在麻醉及手术中的特殊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纤维窥镜在全麻插管及手术中的特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在麻醉诱导、手术操作过程中以及气管导管拔出阶段,应用Pentax FI-10P2光导纤维插管镜,为12例病人进行受压气道的导管导向、定位、病灶观察、手术评估及协助隔离单肺通气。结果:3例病人用纤维插管镜引导气管导管通过了受压变形的气管段,术中通气管理满意。3例以纤维插管镜观察指引肿瘤切除手术范围,术后残端病理结果与术中判断一致。4例肺气肿病人进行了双腔气管导管定位并间断用纤维插管镜吸出肺内残余气体。结论:纤维插管镜在麻醉及手术中可用于导管导向、定位、病灶观察、手术评估及协助隔离单肺通气,术毕拔管时还可用于观察气管、支气管是否存在塌陷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观察电视胸腔镜行双侧T2~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麻醉方法,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其处理效果。方法250例手汗症患者在双腔支气管内麻醉下经电视胸腔镜行双侧T2~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根据吸入麻醉药的不同分为异氟醚吸入麻醉组(157例)和七氟醚吸入麻醉组(93例),分别吸入异氟醚-笑气或七氟醚-笑气,万可松维持麻醉。术中行单肺通气,术毕不放置胸腔引流。观察术中单肺通气效果、手术后苏醒时间、呼吸抑制及疼痛情况。结果七氟醚吸入麻醉组手术结束至病人清醒时间为(8.31±3.77)min,明显短于异氟醚吸入麻醉组(15.16±9.52)min(P<0.01),异氟醚吸入麻醉组有6例麻醉苏醒后出现胸闷、气短、脉搏氧饱和度轻度下降等短暂的呼吸不顺症状。术中单肺通气效果满意,翻转体位时,双腔气管导管出现移位27例,其中左支气管插管11例,右支气管插管16例,均在纤维支气管镜明视下调整入位。手术第1天需使用镇痛药病人71例,发生率为29.2%,第2天疼痛均能够缓解,未使用镇痛药。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较异氟醚更适合用于电视胸腔镜下行双侧T2~T4交感神经干切断手术。纤维支气管镜在支气管插管中的定位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单腔或双腔管气管插管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4例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原发性手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例,A组使用双腔气管导管,B组使用单腔气管导管,观察各组手术麻醉前(T1)、手术开始时(T2)、切断右胸交感神经时(T3)、膨肺时(T4)、左侧手术开始时(T5)、切断左胸交感神经时(T6)、另一侧膨肺时(T7)、术毕(T8)等时点SBP、DBP、MAP、HR、ECG、SPO2和P ETCO2等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顺利,在T8时心率下降明显,与T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T4、T7时血压明显下降,与T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术中ECG、SPO2和PETCO2无明显变化.结论 单腔和双腔气管插管虽然各自有不同的优缺点,两者均可用于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  相似文献   

17.
1例留置双腔支气管导管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内置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是实现分肺通气途径之一.双腔支气管导管有2个管腔,将其用于胸科手术中可达到双肺隔离及分肺通气的目的,避免分泌物阻塞健侧支气管和肺,便于控制通气和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体位呼吸力学的监测指标队对双腔气管导管定位的意义。方法:18例开胸手术的病人常规麻醉诱导后,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除常规监测外,在平卧位、侧卧位监测气道峰压(peak)、胸肺顺应性(CT),并分别记录用纤维支气管镜调整导管位置前、后的双肺通气(DLV)和健肺通气 (OLV) 时的气道峰压(peak)、胸肺顺应性(CT)和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双腔气管导管位置正常时,平卧位单肺通气比双肺通气peak升高,CT降低(p<0.05),双肺通气时,侧卧位与平卧位相比peak升高,CT降低(p<0.05);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异常时,无论双肺通气还是单肺通气,气道峰压俊升高,胸肺顺应性降低(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可以准确对双腔气管导管定位;Peak监测能早期发现对双腔气管导管位置的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所有患者均静脉快速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进行间歇正压通气(IPPV),单肺通气时采用IPPV加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及萎陷肺持续正压通气(CPAP),并调整呼吸参数。结果所有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经纤支镜调整定位良好,肺萎陷满意。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正常范围。结论胸腔镜手术麻醉的关键是双腔管分隔完全,患侧肺萎陷满意。进行有效的单肺管理能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20.
正单肺通气(OLV)技术广泛地应用于胸科手术的麻醉,单肺通气对呼吸生理最大的影响就是低氧血症,发生率为9%~27%~([1])。在开胸手术过程中当双肺通气转换为单肺通气时,非手术侧肺存在过度通气、血流不足,手术侧肺存在通气-血流失调、静脉血掺杂,最终导致低氧血症,严重时无法进行单肺通气影响手术进行。气道内持续正压(CPAP)是单肺通气期间提高氧合首选措施,手术侧肺接受合适的CPAP可显著提高氧分压(PaO_2),又不会干扰外科医生的手术操作,对手术侧肺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