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3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温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与结果 应用温针治疗33例,并与毫针的32例作对比,前者总有效率为93.94%,后者75.00%,经统计学处理,P<0.05,且两组主症积分值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组间比较亦有明显差异(P<0.05)。此外,通过48例TCD检测发现,两组LVA、RVA与BA的Vp和Vm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提示两种方法均能提高VA和BA血流速度,增加脑部供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析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双侧风池、完骨、天柱及百会穴,并加施温针.结果 治疗20次后,治愈10例,显效14例,愈显率80.00%.结论 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减轻患者眩晕和疼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温针灸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各43例,两组同取百会、夹脊穴C3-C5、风池、天柱、足三里、内关,普通针刺对照组不加温针灸。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为76.74%,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温针灸结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2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椎穴温针灸结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采用大椎穴温针灸结合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用电针夹脊穴治疗。每周治疗6次,12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椎穴温针灸结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8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温针灸督脉与阳经穴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8例,临床治愈率51.3%,总有效率为94.9%,说明通过温调上注于头部的诸阳经和督脉穴位,可使脉道通利,清阳上升,则椎动脉型颈椎病伴随的头痛、眩晕症状自止。  相似文献   

6.
针推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动脉型颈椎病 ,其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 ,颈部后伸或侧弯时眩晕加重 ,并伴有恶心、耳鸣、视物模糊、甚至猝倒等脑干短暂性缺血现象。它是中老年的多发病 ,严重地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笔者近几年来 ,运用“针推综合疗法”治疗本病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48例 ,男 2 0例 ,女 2 8例 ;年龄最大68岁 ,最小 2 6岁 ;教师 1 3例 ,电脑技师 1 4例 ,干部 1 1例 ,退休工人 1 0例 ;眩晕伴有神经根症状者1 4例 ;伴有头痛者 1 9例 ;伴有恶心者 9例 ;伴有失眠者 1 0例 ;伴有视物模糊者 7例 ;出现过猝倒者 6例。经X线摄片…  相似文献   

7.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型(约占1/4),临床以眩晕、头痛、颈肩痛为主要症状。由于现代生活工作方式改变,本病发病率上升,发病年龄也日趋低龄化。笔者近年来采用温针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马晔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7):465-465
2005-2006年我们对急性期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肌注山莨菪碱减缓急性期症状后,再给予温针治疗,疗效确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温针与口服西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温针治疗;对照组50例,口服倍他司汀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16%,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愈率为8%,总有效率为76%。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之一。常伴有椎动脉系狭窄,供血不足的体征和临床表现。如头昏、头晕、偏头痛、视力模糊、耳鸣、心悸、恶心欲吐,甚至因头部转动或侧弯到某一体位时诱发或加重。临床诊断不难。笔者自2008年用火针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239例均为门诊病人,随机分为火针  相似文献   

11.
丹参酮穴位注射配合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安明 《吉林中医药》2010,30(2):147-148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配合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丹参酮选择颈夹脊穴位注射,配合温针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温针治疗,均连续治疗1~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为75.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与传统温针相比,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补气活血法配合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中医组患者接受补气活血法配合温针灸治疗,西医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评价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西医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补气活血法配合温针灸治疗方法能够取得满意效果,与西医治疗相比,中医联合治疗方法具有更满意疗效,促进患者症状改善,且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2001年以来,对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施温针推拿牵引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均来自门诊或病房会诊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牵引组、推拿牵引组、温针推拿牵引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采取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及功能评分。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痊愈率为76.67%,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痊愈率为45.OO%,总有效率为81.67%。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眩晕、恶心呕吐、肩颈痛症状,旋颈试验,日常生活、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性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工作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毫针疗法、水针疗法、耳压疗法、电针疗法及综合疗法等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概况。指出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存在的问题,对今后该病的针灸临床研究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6.
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法诸多,包括针刺、温针灸、电针、推拿及针灸配合疗法和其他联合疗法,查阅近10年文献,现将治疗该病主要的方法进行评价,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温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颈椎小关节紊乱、颈部软组织损伤造成对颈神经根及椎动脉的机械性压迫及炎症刺激。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体位改变时加重。自2006年以来,笔者运用温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此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颈椎小关节紊乱、颈部软组织损伤造成对颈神经根及椎动脉的机械性压迫及炎症刺激。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体位改变时加重。自2006年以来,笔者运用温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此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97~2004年,作者应用夹脊穴短刺结合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针刺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5年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灸疗法就选穴、刺法、辅助针具及中西医结合手段等创新点及侧重方面进行整理并总结。结果显示以针刺疗法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是显著的;取穴多以颈夹脊为主,配合风府、风池、百会等穴;选用两种或多种疗法合用较为普遍,其中又以针灸加手法治疗居多。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方式多样,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