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探讨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3年收治的418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药物种类、临床表现、肝脏生化学检测、肝穿刺病理及治疗转归等相关指标。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前5类药物分别是中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心血管药。418例患者中急性药物性肝损害218例(占52.2%);慢性药物性肝损害112例(占26.8%);药物性肝功能衰竭81例(占19.4%);药物性肝硬化7例(占1.7%)。418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治愈152例(36.4%),好转206例(49.3%),无效47例(11.2%),死亡13例(3.1%)。影响预后的肝功能指标为AST、TBil、Alb、CHE、PTA。结论药物性肝损害的的致病药物种类较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AST、TBil、Alb、CHE、PTA与预后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3.
58例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对58例药物性肝损害进行临床分析,以指导今后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方法采用Maria等提出的药物性肝损害诊断(评分)标准,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2005年收治的符合标准的58例患者的用药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及出现异常时间和恢复时间。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有9类,以抗生素类(27.6%)、皮肤科用药(20.7%)、中草药(12.1%)、抗结核药(8.6%)为主;临床上以肝细胞坏死型为主,表现以纳差、恶心、乏力多见,实验室检查以ALT、GGT升高多见,均在3个月内恢复。结论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应用评分表法作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9)
目的探讨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并急性肝损害的特点及其对胰腺炎病程的影响、与病因的相关性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186例MAP患者,统计肝功指标的特点,并在不同病因胰腺炎间进行比较;分析肝损害与MAP病程中的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从血淀粉酶复原时间、腹痛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分析肝损害对MAP病程的影响。结果急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为65.6%;以转氨酶和胆红素同时升高常见且升高程度不一;在不同病因所致的胰腺炎间肝损害发生率不全相同(P<0.05),以胆源性MAP伴发的急性肝损害较重(P<0.05)。伴发急性肝损害者入院查体存在腹膜刺激征的比例、发病24 h血淀粉酶水平以及血糖升高的比例均较同期无肝损害者高(均P<0.05)。伴发肝损害者血淀粉酶复原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延长(P<0.05)。结论 MAP患者较常发生急性肝损害,肝损害的程度与胰腺炎病因有关,肝损害会延长MAP的病程;肝损害的发生机制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及易感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169例急性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易感因素及药物变化趋势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女性患者占56.80%,50岁以上患者占46.15%,体重55 kg者占64.50%。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还有39例患者(23.08%)无任何症状,以肝功能异常为首发表现。肝损害以轻度(66.27%)及中度为主(22.49%);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最多见(73.37%),其次是混合型(16.57%)和胆汁淤积型(10.06%)。多种给药途径均可能引起DILI,但以口服给药为主(67.46%)。多种药物可能引起DILI,以中草药(37.28%)、抗结核药物(21.30%)及抗菌药物(17.16%)最多见。其中,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有逐年上升趋势,而抗菌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有下降趋势。经及时停药和保肝治疗,治愈81例(53.85%),好转65例(38.46%),无效17例(10.06%),死亡6例(2.96%)。结论药物性肝损伤的的致病药物种类较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医生应严格把握用药指征,严密监测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张正坤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0,5(2):41-42
急性胰腺炎(AP)所引起的肝损害。不仅可以加重胰腺炎的病情,而且直接影响其预后。1989年以来,我院治疗急性胰腺炎219例,有38例(17.35%)入院时肝功能生化异常,回顾本组病例AP合并肝损害时对AP病因分析、预后判断、治疗选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药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发病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规避药物引起肝损害提供依据。方法对第一诊断为"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的328例患者进行RUCAM评分,将≥6分的274例患者纳入研究,比较中、西药DILI的发生情况、临床特征及风险因素。结果中、西药DILI的发生比率为1∶2.22,男女比率分别为1∶1.74和1∶0.77,抗结核药和何首乌分别是导致DILI最主要的西药和中药。中药引起DILI的患者中ALT、TBil、AST、GGT和ALP均高于西药组,其中ALT和TBi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8);住院天数、ALT、AST和ALP为DILI预后的影响因素。HBV感染是严重型DILI的危险因素(P=0.022)。结论中药使用过程中DILI发生率之高,甚至可引起比较严重的肝损害,需引起重视。初发病时的ALT、AST和ALP水平对预后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8.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作为一种新的传染病 ,对其各方面的认识尚属初步阶段[1] 。目前认为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系统损害 ,并可合并多器官损害。为进一步了解患者的肝功能损伤情况 ,现将我院 2 0 0 3年 3月 11日至 5月 8日收治的 10 8例出院患者中发生肝功能异常的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0 8例患者在入院时和住院过程中不定期行肝功能检测 ,共发现肝功能异常者 5 4例 ,占 5 0 % ;其中女 37例 ,占6 5 .8% ,男 17例 ,占 34.2 % ;年龄 13~ 80岁 ,平均 (41±18.3)岁。5 4例中 2例既往为乙型肝炎病毒 (HBV)携带… 相似文献
9.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可引起多器官损害,除肾脏外,常累及肝脏,是我国重点防治的急性传染病之一。2000—2005年,我科收治HFRS76例,其中并发肝损害5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诺卡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诊治的44例诺卡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临床表现、基础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常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亚群等)、影像学改变、菌种鉴定、治疗与转归。根据感染类型分为单纯肺部感染组、肺外单个器官感染组和播散性感染组。两组间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44例诺卡菌感染患者中,14例为单纯肺部感染,17例为肺外单个器官感染(其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9例,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腹腔脓肿1例,尿路感染1例),13例为播散性感染(其中血流感染4例,中枢神经系统合并肺部或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肺部合并皮肤软组织感染3例)。34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27例患者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11例单纯肺部感染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肺外单个器官感染和播散性感染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发热。诺卡菌菌种以巴西、星形、鼻疽诺卡菌为主。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或轻度升高42例,血小板计数正常或轻度下降41例,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9例,降钙素原升高21例,C反应蛋白升高34例,铁蛋白升高18例。34例患者检测了淋巴细胞亚群,其中15例CD4+T淋巴细胞下降,14例CD8+T淋巴细胞升高,7例B淋巴细胞升高,7例B淋巴细胞下降,8例自然杀伤细胞下降。单纯肺部诺卡菌感染患者血红蛋白高于肺外单个器官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095,P=0.025)。影像学表现以脓肿、炎症渗出为主。治愈或好转40例,1例仍在治疗,死亡3例。结论:累及各部位的诺卡菌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过规范治疗可降低诺卡菌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儿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8例AIH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结果138例患儿中AIH-1型96例(69.57%),AIH-2型42例(30.43%)。发热6例(4.35%),恶心、乏力12例(8.70%),转氨酶异常39例(28.26%),黄疸81例(58.70%)。AIH-1型患儿合并炎症性肠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分别为6例(4.35%)、9例(6.52%)、3例(2.17%)、3例(2.17%)。入院时所有患儿均有肝功能异常,AIH-1型者γ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显著高于AIH-2型者(P<0.05)。117例行肝活组织检查,提示界面性肝炎108例(92.31%),玫瑰花结9例(7.69%),浆细胞或淋巴细胞浸润69例(58.97%);肝脏炎症分级G≥3级66例(56.41%),纤维化分期S≥3级78例(66.67%)。120例行糖皮质激素规范治疗,完全缓解87例(72.50%),部分缓解30例(25.00%),无应答3例(2.50%)。完全缓解后激素减量期45例(51.72%)复发。结论儿童AIH多见于AIH-1型,临床表现复杂,发病时多数患儿肝脏炎症及纤维化已明显进展,激素单用或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后可改善患儿生化指标及病理,但易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晚期肝多房棘球蚴病患者临床特征,为该病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7年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175例晚期肝多房棘球蚴病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175例晚期肝多房棘球蚴病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6;年龄11~69岁,平均(38.6 ± 12.9)岁;患者以藏族为主(164 例,占93.7%),主要来自果洛州(139例,占79.4%),职业以牧民为主(129例,占73.7%),文化程度以文盲为主(102例,占58.3%)。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部疼痛、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病灶主要位于左右肝(占69.1%),2个及以上病灶者占63.4%,下腔静脉肝内段受累占53.7%。邻近器官受累以膈肌为主(21.7%),远处转移以肺部为主(占40.6%)。结论 青海省果洛州晚期肝多房棘球蚴病患病率较高,应针对该地区人群展开筛查,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1992年和2012年亚特兰大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分类的临床特征有无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3年的AP患者临床资料,分别按1992年和2012年AP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轻症组(MAP组)、重症组(SAP组)及轻度组(MAP1组)、中度组(MSAP组)、重度组(SAP1组).比较两种分类方法的临床资料有无差异.结果 纳入的162例AP患者中,男115例,女47例,平均发病年龄(48.62 ±15.37)岁,女性发病年龄高于男性(P =0.006),病因以胆源性、特发性及饱餐后为主,胆源性AP以女性为主(P<0.001).不同的性别、年龄段及病因的住院日、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AP组及SAP组的性别、年龄、病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SAP组的女性比例、发病年龄及胆源性比例均低于MAP1组及SAP1组.各组的住院日及住院费用随AP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且SAP1组>SAP组(P均<0.001).结论 2012年AP严重程度分类标准下,不同AP严重程度的临床特征有一定的差异,较1992年分类标准更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50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预后等方面的资料。结果 50例患者中,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者32例,其中好转者12例,恶化者20例;非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18例,全部好转出院。HAV相关者5例,全部好转;HBV相关者36例,好转25例,恶化11例;HEV相关9例,全部恶化,其中6例病情加重自动出院,3例死亡。结论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发生率高,预后明显差于非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HEV相关感染合并急性胰腺炎预后亦差于HAV及HBV相关感染合并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连续收集我院1995年2005年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资料,按照是否有心源性休克分为两组。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化验指标、危险因素、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差异。结果休克组年龄显著高于非休克组[(70±9)岁vs(63±12)岁,P<0.01];两组间血清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WBC和电解质水平无显著差异;休克组吸烟者明显少于非休克组(19%vs52%,P<0.01),其他危险因素无显著差异;休克组心律失常和心脏破裂的发生率显著增高,病死率明显高于非休克组(83%vs8%,P<0.01)。结论高龄是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关键因素之一,心源性休克患者临床情况更为凶险,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附107例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病因。方法对107例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92例中老年患者进行对比,从冠状动脉造影,心功能情况,危险因素三方面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以男性为主,具有临床表现典型,血管病变简单(冠状动脉造影86例,其中冠状动脉痉挛4例,其余均有冠脉血管病变),死亡率低,预后相对良好等特点。本组有94例(87.9%)有明确冠心病危险因素。结论吸烟、饮酒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主要诱因,冠脉血管以单支病变为主,发生心功能不全较少,及时予以再灌注治疗对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执行《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后,75岁以上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入选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住院的老年AMI患者563例,年龄≥75岁的患者作为高龄组,65~74岁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非高龄老年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吸烟、心脑血管疾病史、主要症状与体征、生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主要治疗、合并疾病、并发症、院内不良事件等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龄组女性、既往有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及脑血管病史、无典型胸痛症状、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比例较高(P<0.05);院前延误时间较长(P<0.01);而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接受血运重建、RAS抑制剂治疗的比例较低(P<0.05),合并疾病、并发症、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更高(P<0.05)。在高龄组中,男性比女性吸烟率较高(P<0.05),接受血运重建率也有增高的趋势(P=0.0682)。随访发现两组患者院外坚持服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RAS)、他汀类调脂药物的百分率均较住院时显著下降(P<0.05),而高龄组比对照组坚持服药率更低(P<0.05);高龄组较对照组院外病死率、再住院率更高(P<0.05)。结论:与非高龄老年组比较,高龄组AMI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合并疾病和并发症较多;女性、NSTEMI的比例较高;症状不典型、就诊较晚;较少接受充分治疗,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PHC)临床特点,为PHC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10例PHC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0%以上的患者以非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就诊,12.26%因并发症、合并症或转移症状就诊,3.55%因体检异常就诊;在有病理诊断的病例中,肝细胞癌占70.7%(29/41);HBV感染率为81.61%,男性高于女性(P<0.01);AFP阳性率为70.5%,HBV感染者AFP阳性率明显高于非HBV感染者(P<0.01);2.9%具有血吸虫病史,33.23%有嗜烟、酒史;4.52%具有PHC家族史。结论HBV感染是PHC的主要病原学因素,嗜酒、吸烟及血吸虫病等也可能是肝癌的风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控制HBV感染流行,是减少PHC发生的关键所在;定期对健康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进行B超、AFP等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原发性肝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Cheng Qu Xianqiang Yu Zehua Duan Jing Zhou Wenjian Mao Mei Wei Longxiang Cao Jingzhu Zhang He Zhang Lu Ke Zhihui Tong Weiqin Li 《Pancreatology》2021,21(1):64-68
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 of gastric outlet obstruction following acute pancreatitis(AP).BackgroundGastric outlet obstruction (GOO) is not uncommon in acute pancreatitis (AP) and can occur throughout the course. However,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related treatment of GOO is rarely reported.Methods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AP patients with a diagnosis of GOO from March 2017 to June 2020 was performed.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GOO, as well as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study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ResultsOver the three years, there were 60 AP patients developed GOO, constituting an incidence of 5.7%. Thirty-three patients (55.0%, 33/60) developed GOO in the first 4 weeks and 27 patients (45.0%, 27/60) after 4 weeks from onset. Pancreatic necrosis compression (60.6%; 20/33), gastric outlet gastrointestinal edema (27.3%, 9/33) are the main causes of early-onset GOO (≤4 weeks), while wall-off necrosis (92.6%, 25/27) is the leading cause in the late phase (>4 weeks). The management of GOO incorporates both supportive and specific treatment like gastric decompression, gastric juice reinfusion, 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 etc. The mortality of AP patients with GOO (≤4 weeks) was 21.2% and none patients who developed GOO (>4 weeks) died.ConclusionsGOO, as a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 developed in AP patients, has two peak incidences in the duration of AP and needs to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