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同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用药原则 劳力型心绞痛 因心率减少、血压下降而使心肌需氧量减少,因此应以β受体阻滞剂为基础,并用硝酸酯类或钙拮抗类药物。 非劳力型心绞痛 为了预防冠状动脉痉挛,可用钙拮抗剂;发作时原则上要用硝酸酯类药物。平时可并用抗血小板药,但不能并用β受体阻滞剂,因为它可以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联合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和B6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检索1980-2014年有关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和B6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关系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符合条件的研究。研究指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心肌梗死及中风,效应指标为反映发生风险的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CI。运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效应综合,并做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采用Jadad评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共纳入11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包含26 395名研究对象。有8项研究综合显示3种B族维生素联合使用对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无显著影响(RR=1.00,95%CI:0.94~1.07);9项研究综合显示3种B族维生素联合使用对心肌梗死的发生无显著影响(RR=1.03,95%CI:0.94~1.13)。9项研究综合显示3种B族维生素联合使用可使中风的发生风险降低14%(RR=0.86,95%CI:0.78~0.95)。维生素B合剂组与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联合服用叶酸、维生素B12和B6能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2.53 μmol/L(95%CI:-3.93~-1.12);亚组分析显示,随访时间、维生素剂量、疾病史均对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研究结论无显著影响;而中风的亚组分析显示,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补充B族维生素能降低中风的发生风险,叶酸和维生素B12在小剂量下预防中风的作用更为显著,而维生素B6随着剂量的增加效果显著,有心脑血管病史者联合补充B族维生素降低中风风险的效果较好。结论 联合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和B6对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心肌梗死的发生无显著影响,但可以降低中风发生的风险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在欧洲心脏病学会报告的一项重要研究,纳入35个医院37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4组:①叶酸0.8 毫克+维生素 B_6 40毫克;②叶酸0.8毫克;③维生素 B_640毫克;④安慰剂;连续观察3.5年。结果②③组再发心肌梗死和脑卒中  相似文献   

4.
人(Aspirin)阿司匹林是防治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最经济有效的首选药物。B(Bloodpressure)收缩压每下降10mmHg,发生心梗和脑卒中死亡的风险可分别下降30%和40%。  相似文献   

5.
1 前言 心脑血管病为一类发生在心脑血管的疾病,其死亡率占人口总死亡率的首位,仅我国每年约有150万人被心脑血管病夺去生命,足见其为常见病多发病.以往均认为心脑血管病为老年人的专利.近来临床发现此病逐渐年轻化,不少年轻人由于生活规律紊乱,忙于应酬,进食高脂食品,烟酒不断,整夜不眠,常因心脏病过早的死亡,为一大憾事.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医科大学一课题组应用茶多酚在江苏海门市对200位乡村居民进行双盲对照试验,发现茶多酚可使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下降约19%,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试验前后比值相差36.1%,说明茶多酚有预防高脂血症、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五大慢性病之  相似文献   

7.
每15秒就有一位中国人被心脑血管病夺去生命,每22秒就有一位中国人因此失去工作能力,这些数字令人震惊。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医科大学一课题组应用茶多酚在江苏海门市对200位乡村居民进行双盲对照试验,发现茶多酚可使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下降约19%,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试验前后比值相差36.1%,说明茶多酚有预防高脂血症、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五大慢性病之  相似文献   

9.
面对心脑血管病这个人类的头号杀手,学者们越来越意识到是由于人类自身的愚昧无知,才使这一恶魔逞凶。如果公众一旦醒悟,自觉地从那些饮食误区、生活恶习及其他各种危险因素中解脱出来,便会有效地抵御病魔的侵袭,实现自身保护。现在,我们来巡视一下率先采取启萌教育——“社区干预”的世界各地,一定会感到十分鼓舞和振奋。  相似文献   

10.
叶酸、维生素B12及维生素B6的补充可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磷酸吡哆醛水平,对肿瘤有潜在的生物学作用。本文仅就其对肿瘤的作用机制,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干预试验,综述叶酸、维生素B12和B6的补充对预防乳腺癌的作用。对肿瘤的作用机制叶酸、维生素B12及维生素B6(磷酸吡哆醛)对肿瘤的潜在生物学作用:(1)作为嘌呤和胸苷酸合成的辅酶,参与DNA合成。缺乏这些维生素可能使尿嘧啶错误结合到DNA上,导致染色体破坏和DNA修复破裂[1~3]。(2)叶酸、维生素B12参与DNA甲基化。一种维生素B12依赖的蛋氨酸合成酶,能催化一个甲基基团从甲基四氢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叶酸、维生素B6(VB6)和B12(VB12)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OP)、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组(MCAO)、大脑中动脉闭塞+叶酸组(MCAO+FA)和MCAO+复合维生素(叶酸、VB6和VB12)组(MCAO+CV),补充前、后和缺血后分别检测大鼠血浆Hcy浓度,缺血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大鼠脑缺血后血浆Hcy浓度MCAO+FA组(6.92±1.04)μmol/L和MCAO+CV组(5.49±1.00)μmol/L低于Sham OP组(9.33±1.11)μmol/L和MCAO组(10.90±2.03)μmol/L(P〈0.05),且MCAO+CV组低于MCAO+FA组(P〈0.05);神经功能缺失评分MCAO+FA组(1.75±0.46)和MCAO+CV组(1.38±0.52)以及Y型迷宫中受电击次数MCAO+FA组(123.50±39.77)和MCAO+CV组(86.25±21.39)低于MCAO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2.62±0.52)和电击次数(173.25±46.32)(P〈0.05),而记忆正确次数MCAO+CV组(3.75±0.42)高于MCAO组(2.12±0.45)(P〈0.05)。结论叶酸能降低脑缺血大鼠血浆Hcy浓度,增强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神经功能,且联合补充VB6和VB12优于单独补充叶酸。  相似文献   

12.
心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元凶”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2年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占总死亡人数的1/4。 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科研领导小组洪昭光教授最近指出,如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少可以使1/2的心脑血管病人免于死亡。措施简单易行,就是要做到两个“三”,即“三个半分钟”和“三个半小时”。 “三个半分钟”是指夜间醒来睁开眼睛后,继续平卧半分钟,再在床  相似文献   

13.
国家心脑血管病防治研讨会会议纪要由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组织的《国家心脑血管病防治研讨会》,于1995年9月3日~8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这是卫生部进行体制改革、职能转换以后由疾病控制司主办的第一个心脑血管病防治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卫生部...  相似文献   

14.
15.
2008年5期,本刊刊发了戴瑞鸿教授所写的《“药物搭桥”: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新方向》一文。该文刊出后读者对药物搭桥——治疗性血管新生的进展非常感兴趣,希望了解更多。因此,本刊再次约请戴瑞鸿教授为读者深入讲解药物搭桥与冠心病防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叶酸(FA)、维生素B6(VB6)和维生素B12(VB12)对局灶性脑缺血-中脑动脉闭塞(MCAO)大鼠缺血半暗带区(ischemie penumbra,IP)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中脑动脉闭塞模型组(MCAO)、MCAO+叶酸组(MCAO+FA)和MCAO+复合维生素(叶酸+VB6+VB12)组(MCAO+CV);预防性给药28 d后,手术制备各组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造成局灶性脑缺血,对脑部进行磁共振(MRI)扫描,观察预防性给予叶酸及其联合VB6及VB12,对缺血半暗带区的改善效果.结果 缺血后6 h,半暗带区表观弥散系数(ADC):MCAO+FA组为0.61±0.04,MCAO+CV组为0.63±0.04,均高于MCAO组的0.50±0.05(P<0.05),2组平均弥散系数(DCavg)依次为0.74±0.04,0.77±0.06,均高于MCAO组的0.67±0.04(P<0.05),MCAO组部分各向异性值(FA)为0.80±0.06,高于MCAO组的0.62±0.04(P<0.05).结论 补充叶酸能使脑缺血半暗带区向正常灌注区发展,抑制缺血核心区的扩大,联合补充VB6和VB12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黄金 《家庭医学》2005,(16):58-59
在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吴以峙委员指出:目前我国因心脑血管病所致死亡约占总死亡构成比45%左右.每年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约有二百六十万.平均每小时死亡约三百人。我国每年由于心血管疾病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及劳动力损失逾2000亿元.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心脑血管病发病因素中遗传性只占15%.而个人生活方式占60%.心脑血管病是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效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的。  相似文献   

18.
心脑血管病专家吴以岭教授谈“冠心病、脑血栓”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吴以岭委员指出:目前我国因心脑血管病所致死亡者约占总死亡人口的45%左右,即平均每年约有260万,每小时约300人。我国每年由于心血管疾病的医疗费用及劳动力损失逾2000亿元,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遗传因素只占15%,而因个人生活方式发病的占60%。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是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的。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心脑血管病发生和积极治疗心脑血管病,我们访问了吴以岭教授。笔者作为心脑血管病治疗领域里的专家,在您看来,要想有效地预防心脑…  相似文献   

19.
黄金 《家庭医学》2005,(8):58-59
在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吴以岭委员指出:目前我国因心脑血管病所致死亡者约占总死亡构成比45%左右,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约有二百六十万,平均每小时死亡约三百人.我国每年由于心血管疾病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及劳动力损失逾2000亿元,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心脑血管病发病因素中遗传性只占15%,而个人生活方式占60%,心脑血管病是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效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的.  相似文献   

20.
苏红星 《工企医刊》2014,27(1):593-594
目前心脑血管的患病人群越来越大,而且年龄上越来越趋向年轻化,越来越多处于40到50岁黄金年龄的人处在心脑血管病的威胁中,甚至30多岁就发心肌梗死的人也不少见.越是年轻的病人发病时往往病情越重,有不少人还来不及救治就发生了猝死.事实上,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民众生命的第一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