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森  刘华  闫立萍  罗天雯 《医学研究杂志》2022,51(8):121-125,6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eosinophils,EOS%)与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FeNO)及气道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5月甘肃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6例AECOPD患者,收集患者病史、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吸烟指数、体重指数)并检测血EOS%、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FeNO。以EOS%≥2%为界值,将血EOS%≥2%的患者设为A组(嗜酸型AECOPD),血EOS%<2%的患者设为B组(非嗜酸型AECOPD)。首先用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比较A组与B组患者一般资料、FeNO、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根据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描述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与血EOS%的关系。结果 A组与B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FeNO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EOS%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水平呈负相关(r=-0.425、rs=-0.376、rs=-0.342,P均<0.001);血EOS%与FeNO水平呈正相关 (rs=0.399, P<0.001)。结论 AECOPD患者血EOS%与 FeNO呈正相关,EOS%升高可能会导致气道嗜酸性炎性反应增强,使得FeNO水平也显著升高;血EOS%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呈负相关,血EOS%与气道细菌感染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敏 C 反应蛋白与 PCT 联合诊断儿童感染疾病的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接诊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组,取同期体检健康的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的降钙素原与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患儿降钙素原为(5.28±2.74) g/L,超敏 C -反应蛋白为(13.99±5.53)mg/L,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17.8±5.3)109/L,中性粒细胞为(0.8±0.3)%;对照组儿童的降钙素原为(0.60±0.31)g/L,超敏 C -反应蛋白为(0.83±0.17)mg/L,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10.2±1.7)109/L,中性粒细胞为(0.4±0.1)%。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检测降钙素原(PCT)与超敏 C 反应蛋白对感染性疾病的灵敏度较高,可以尽早为临床医师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的联合检测对诊断穿孔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08例穿孔性阑尾炎患儿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并与单纯性阑尾炎和化脓性阑尾炎患儿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08例穿孔性阑尾炎患儿中,白细胞计数升高的有89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的有95例,C反应蛋白升高的有99例,三者均同时升高的有75例。穿孔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及单纯性阑尾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且有依次递减的趋势(均〈0.05)。98例进行了腹腔脓液细菌培养,感染最多的为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占70.41%(69/98)。结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穿孔性阑尾炎患儿的诊断效率,可减少漏诊、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方丽霞  汪憾  毛丽娟 《浙江医学》2020,42(3):277-279
目的探讨血白细胞介素(IL)水平对儿童呼吸道细菌、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7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儿(细菌组)、29例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病毒组)与33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3组对象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IL指标(IL-1α、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IL-17)水平。以患儿出现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为分类指标,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血清IL指标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将排序前5的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算法构建分类模型,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其效能。结果3组对象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CRP、PCT、I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细菌组以上指标均明显升高(均P<0.05);病毒组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CRP亦明显升高(均P<0.05),且升高幅度小于细菌组(均P<0.05);病毒组血清IL各指标水平均高于细菌组(均P<0.05)。重要性排序前5的变量包括IL-17、IL-1α、IL-12、IL-2、IL-6。基于血清IL指标的分类模型用于病毒/细菌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效能良好。结论基于血清IL指标的分类模型有助于儿童呼吸道病毒、细菌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小儿腺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2004年小儿腺病毒(Adenovirus,ADV)感染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12月期间入住本院儿科病房诊断为腺病毒感染的124例病儿,将其分为肺炎组和非肺炎组,分析比较两组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结果:本组资料显示大部分病儿腺病毒感染中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均升高.在腺病毒感染的非肺炎病例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升高其分别为67.4%、78.4%、71.1%、85.7%;腺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中,分别为31.3%、37.5%、56.3%、92.8%.非肺炎组与肺炎组比较,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C反应蛋白、血沉升高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儿童腺病毒感染可引起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升高;腺病毒感染的非肺炎病例大多可引起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而腺病毒性肺炎者升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梗死(CI)急性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IL-18、及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变化。方法对182例脑梗死患者分别抽静脉血统计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测定血清hs-CRP、IL-6、IL-18的含量。结果脑梗死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P〈0.01),hs-CRP、IL-6、IL-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结论测定急性脑梗阻死患者血清hs-CRP、IL-6、IL-18并观察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是评估治疗、病性轻重的很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病理类型关系及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院时测定所有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手术后将患者按手术病理类型分组,观察各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各组数据有无统计学差异,并根据患者病理类型分别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阳性率。结果随着急性阑尾炎患者病理程度的加重,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病理程度显著相关,白细胞计数与病理程度低度相关,而C反应蛋白与病理程度弱相关。各组患者血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患者血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C反应蛋白在反应患者阑尾炎症程度上具有优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诊断价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应用。方法:选2011-12~2013-06间在我院治疗的已确诊的细菌感染组40例新生儿,另外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确诊的病毒感染的40例新生儿,同时选取健康的40例新生儿,比较三组新生儿的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5.92±12.52) mg/L,(19.10±3.34)×10^9/L,(56.57±13.60)%;与病毒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细菌感染组40例新生儿的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的阳性率分别为77%(31/40)、38%(15/40)、67%(27/4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x2=126.308)。细菌感染组40例新生儿中35例发热,35例发热新生儿治疗后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检测结果分别为(4.66±2.48) mg/L、(9.74±2.44)×10^9/L ,(34.14±6.06)%,分别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肝硬化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者65例及肝硬化未感染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血清PCT水平、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评价血清PCT诊断细菌感染的效能。结果:与肝硬化非感染组比较,肝硬化感染组PCT(2.16 ng/mL)、白细胞计数(WBC)8.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67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识别肝硬化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识别细菌感染的临界值为0.495时,敏感性为80.0%,特异度为93.3%,诊断效能优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肝硬化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138例甲型流感患者细菌感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门诊甲型H1N1流感与普通甲型流感患者在常规细菌感染检测项目血常规、C反应蛋白方面的差异。方法 对发热门诊138例患者进行鼻拭子、咽拭子检测后分为甲型H1N1流感组与普通甲型流感组,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 75例甲型H1N1流感组患者与63例普通甲型流感组患者在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均高于既往的病毒性感冒资料。结论 对当前时期广州周边地区门诊就诊患者而言,⑴甲型H1N1流感患者与普通甲型流感患者在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查方面无明显差异;⑵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合并细菌感染患者;⑶临床诊断时不宜将细菌感染的指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作为甲型H1N1流感的排除性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吴红  王斌  李婷  聂益军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3):4206-4210
背景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肝素结合蛋白(HBP)、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是临床常见的炎性指标,但上述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较少。目的 检测单纯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HBP、CRP、SAA、PCT、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比较上述炎性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象湖院区就诊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2例(DM组)及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35例(DKD早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无器质性疾病者30例为对照组(Con组)。采集上述三组受试者空腹静脉血,其中HBP、CRP、SAA、PCT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进行检测,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采用全自动模块式血液体液分析仪进行检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BP、CRP、SAA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三组PCT、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HBP高于Con组,DKD早期组HBP、CRP、SAA均高于Con组和DM组(P<0.05)。HBP、CRP、SAA诊断糖尿病肾病早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95%CI(0.841,0.975)〕、0.760〔95%CI(0.644,0.875)〕、0.836〔95%CI(0.738,0.934)〕,灵敏度分别为71.4%、48.6%、74.3%,特异度分别为96.7%、96.7%、86.7%,约登指数分别为0.681、0.452、0.610。结论 HBP对糖尿病肾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适合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预测指标并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梁敏  杨方政  陈华明  杨芳 《西部医学》2013,25(7):1004-1006
目的探讨败血症新生儿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CRP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败血症组)及30例正常健康新生儿(对照组)采取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并同时检测WBC计数及血培养作为对照。结果败血症组患儿血清CRP(56.13±32.87)mg/L、WBC(24.37±7.84)×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CRP(5.38±2.11)mg/L、WBC(7.78±1.32)×109/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血培养阳性20例,阳性患儿CRP阳性率90.00%,WBC阳性率70.00%,CRP与血培养之间无统计学意义(χ2=0.53,P>0.05),WBC与血培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P<0.05)。结论 CRP检测有助于协助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可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发热门诊患者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11月北京天坛医院发热门诊患者的初步诊断、血常规和CRP数据。结果发热患者877例,男女年龄组无差异(P=0.956)。初步诊断排名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在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患者中,男性WBC计数均明显高于女性[(10.75±4.12)×109/L vs.(9.77±3.90)×109/L, P =0.005;(10.43±4.01)×109/L vs.(8.97±3.31)×109/L, P =0.02)]。男性肺炎患者CRP高于女性(44.2 mg/L vs.32.0 mg/L, P =0.018)。结论〈br〉 WBC和CRP联合检测能够较好评估发热患者,减少误诊和漏诊,还应重视淋巴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白细胞值、C反应蛋白值及降钙素原与急性炎症反应的关系,并筛选出相应临界值与感染的相关性以及对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21例肾结石采取经皮肾镜取石碎石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白细胞值、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变化,术后出现急性炎症反应的时间、程度。术前尿培养阳性或术后出现高热的患者,给予敏感抗生素至白细胞水平恢复正常。采用SPSS19.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术后白细胞升高的患者有101例(45.7%),其术前血白细胞平均水平为(6.41±1.56)×109/L,术后第1天血白细胞平均水平为(15.21±3.32)×109/L。术后血白细胞值升高而发展为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者有46例(45.5%),其术后第1天血白细胞值较术前升高(8.98±3.86)×109/L,SIRS者术后C反应蛋白为(61.96±19.59)mg/L,降钙素原为(4.00±0.93)ng/L。ROC曲线分析表明术后第1天血白细胞值、术前术后白细胞绝对差值、术后C反应蛋白、术后降钙素原分别为曲线下面积的0.663、0.646、0.615、0.694,ROC曲线分析得出术后白细胞阈值为13.95×109/L、术前术后血白细胞绝对差阈值为9.05×109/L、C反应蛋白阈值为64.42mg/L、降钙素原阈值为3.50ng/L。结论:PCNL术后易发生感染并发症,严重的感染并发症多经历SIRS期,术后白细胞大于13.95×109/L、术前术后血白细胞绝对差值大于9.05×109/L,CRP大于64.42mg/L、PCT大于3.50ng/L与严重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嗜中性粒细胞比例(N%)、PO2、PCO2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71例,比较治疗前及症状好转时血清CRP水平、WBC总数、N%、PO2、PCO2动态变化情况,观察上述指标及症状好转天数、住院总天数的相关性。结果①CRP在急性加重期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CRP、WBC、N%、PCO2水平在症状好转时明显低于COPD急性加重期(P〈0.01),PO2水平在症状好转时明显高于COPD急性加重期(P〈0.01)。②COPD病人急性加重期CRP、WBC、N%与PO2、PCO2之间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N%与症状好转天数(r=0.240,P〈0.05)、症状好转天数与住院总天数之间(r=0.567,P〈0.01)则存在相关性。结论血清CRP水平、WBC总数、N%均可作为评价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感染的客观指标,其中N%尚可作为判定COPD急性加重后症状好转时限的可靠指标,其价值优于CRP和WBC。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10月被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NICU收治的经病原学检测,临床确诊为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感染严重程度评分(SSS)分组,其中重症感染组26例,一般感染组24例。另外选取32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所有患儿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血液标本检查降钙素原、血常规、生化常规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0.5 ng/ml为阳性,超敏C反应蛋白≥8 mg/L为阳性,白细胞计数≥20×10^9/L为阳性。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中PCT水平为(7.31±4.28)ng/ml,hs-CRP水平为(20.08±14.16)mg/L,白细胞计数(17.15±8.24)×10^9/L;细菌感染组PCT、hs-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hs-CRP及WBC的阳性率,重症感染组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一般感染组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重症感染组88.5%的PCT水平在2 ng/ml以上,一般感染组仅20.8%的患儿PCT在2 ng/ml以上,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WBC和hs-CRP,PCT检测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PCT值越高,疾病的危险度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3种指标联合检测对儿童早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受试者分为重症细菌感染组(A组)、局部细菌感染组(B组)、病毒感染组(C组)和健康体检组(D组);静脉采血测定PCT、CRP、WBC,并比较4组3种指标水平,分析这些指标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A组PCT和CRP明显高于B、C、D组(P〈0.05),B组PCT和CRP高于C、D组(P〈0.05),A组WBC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CT〉0.5u/L为阈值,诊断重症感染的敏感性为100%,为3种指标中最高;以CRP〉10mg/L为阈值,诊断局部感染的敏感性为85.7%,为3种指标中最高。结论:PCT对重症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高,对局部细菌感染敏感性不如CRP,WBC对感染的诊断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氨氯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治疗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60名原发性1、2级高血压患者治疗4周前后血小板4项参数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统计分析其数据变化。结果治疗前2级高血压组与1级高血压组比较,血小板参数PLT、MPV和PDW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氨氯地平治疗能使治疗后上述4项指标较治疗前均降低,PLT:1级组(183.3±29.8)×10^9/L比(153.3±25.7)×10^9/L(P〈0.05),2级组(224.1±33.3)×10^9/L比(184.4±33.3)×10^9/L(P〈0.05);MPv:1级组9.9±1.5比8.1±0.9fL(P〈0.05),2级组13.1±1.6比9.7±1.1 fL(P〈0.05);PDW:1级组15.0±1.4比13.2±1.4fL(P〈0.05),2级组16.4±1.1比14.1±1.2fL(P〈0.05):PCT:1级组0.20%±0.03%比0.18%±0.02%(P〈0.05),2级组0.21%±0.03%比0.19%±0.03%(P〈0.05)。结论氨氯地平治疗能降低血小板4项参数,改善血压升高所致的前血栓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1L-6)、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wBC)在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中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对21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PCT、IL-6、CRP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WBC。结果:PCT、IL-6及WBC检测在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血清CRP检测两组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检测血清PCT水平对细菌感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血清IL-6、CRP及WBC检测。结论:血清PCT检测对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意义优于血清IL-6、CRY及WBC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