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本组286例,男100例,女186例;对286例ADR病例资料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和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ADR286例中,女性患者较多;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首位。ADR表现又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结论临床药师应加强临床用药ADR的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608例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我院3年来药物引起的608例药物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608例ADR报告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55岁以上患者居多,占40.63%,引起的ADR以静脉给药为主,占68.59%;抗感染药物ADR的发生率最高,占49.18%,其次为中药制剂,占30.43%;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占38.98%.结论: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多样化,需要加强ADR的监测,在临床用药时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制剂,联合用药应注意配伍禁忌,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2009年我院297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芝 《齐鲁药事》2010,29(6):378-380
目的了解我院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的297例抗感染药物ADR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使用抗感染药物致不良反应发生呈现数量上升、药物品种集中等特点;ADR发生部位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器官,以皮肤损伤最为常见,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等;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喹诺酮类;ADR发生频率最高的三种药品是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氟罗沙星。结论临床应按照相关文件和指南,合理控制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减少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 ADR 患者104例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分类、ADR 发生部位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结果104例 ADR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0岁的患者较易发生 ADR,静脉给药途径引起 ADR 比例最高,抗感染药物引起的 ADR 比例最高,ADR 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 ADR 监测工作,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 ADR 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9~2011年上报的821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821例ADR 报告中女性略多于男性,中青年患者发生居多;静脉用药引起的ADR最多(618例,占75.09%);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428例,占52.13%);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51例,占50.84%)。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王继宏 《首都医药》2007,(20):47-48
目的分析2006年北京市密云县妇幼保健院9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06年收集的99例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ADR报表涉及药品7大类29种,ADR累及全身8个系统,以消化系统反应居首位,其次是过敏反应。ADR居前三位的药物是:激素,维生素及矿物质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引起的ADR首次引起广泛关注。结论ADR监测工作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用药监测,是预防ADR发生,促进合理用药及保障用药安全的有效手段。该院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7.
药物不良反应587例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丁海燕  王浩 《中国医药》2009,4(7):526-527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加强临床医师用药安全意识,减少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587例ADR报告按发生ADR的患者年龄分布、引起ADR的药物种类、ADR的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7例ADR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有187例(31.8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为250例(42.59%);ADR涉及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为284例(48.38%);发生ADR患者中,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者426例(72.57%),口服给药者为161例(27.43%)。结论加强ADR的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注意合理给药方法,加强老年、儿童患者用药后的观察,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闻飞英 《海峡药学》2012,(10):264-265
目的分析临床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各种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148例药物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48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为108例,占72.97%,居首位;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多见,共94例,占63.51%;ADR发生的年龄段以≤10岁较多,占25%;148例ADR中139例为静脉滴注,占93.92%。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普遍存在,应加强ADR监测,以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我院10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德  田静 《中国药业》2011,20(1):45-46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汇总100例ADR,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用药过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中,男46例,女54例;60岁以上患者33例;涉及药物45种;单一用药38例,联合用药62例.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占57.28%;皮肤及软组...  相似文献   

10.
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2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该院4年来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07年1月-2010年10月自愿呈报的256份ADR报告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56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113例占44.1%),其次是中药制剂50例(19.5%);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起的ADR比例最高184例(71.9%);ADR主要涉及器官是皮肤及附件(53.1%),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结论该院应加强药物的管理和使用培训,最大限度的减少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抗感染药学》2018,(8):1392-1395
目的:分析医院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推进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2015年120例上报的ADR病例报告,分析其发生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120例中涉及ADR药品31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抗肿瘤药物和心脑血管药物;静脉用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87.50%);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系统、中枢及全身等症状,重度和新的ADR 18例占15.00%。结论:应加强对难于观察及慢性ADR病例的监测,增强临床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意识。  相似文献   

12.
我院186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丽坤  王刚  谷容  刘彬 《中国药房》2010,(14):1317-1318
目的:分析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1~9月收集到的18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ADR的药物以抗感染药为主,占72.15%;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多见,占77.52%。结论:监测ADR、预防ADR的发生,是促进合理用药及保障用药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我院339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方法 对我院2008年1~12月收集的33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9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药(220例,占57.0%),其次为中药制剂以及循环系统用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50例,占44.2%);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发生频率最高(314例,占92.6%).结论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陈霞 《黑龙江医药》2008,21(3):86-87
目的:分析我院2007年静脉注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共46例静脉注射药品ADR报告作分析。结果:ADR发生年龄分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10岁以下的儿童共占58.70%,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71.74%,均列首位;ADR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列首位。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陆元珍  吴承香 《淮海医药》2010,28(2):163-164
目的分析我院2008年前6个月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4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共33例(67.36%),同时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亦有上升趋势;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共30例(61.22%)。结论重视ADR,合理用药,特别要注意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丁海燕  王浩 《中国医药》2007,4(1):526-527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加强临床医师用药安全意识,减少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587例ADR报告按发生ADR的患者年龄分布、引起ADR的药物种类、ADR的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7例ADR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有187例(31.8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为250例(42.59%);ADR涉及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为284例(48.38%);发生ADR患者中,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者426例(72.57%),口服给药者为161例(27.43%).结论 加强ADR的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注意合理给药方法 ,加强老年儿童患者用药后的观察,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丁海燕  王浩 《中国医药》2008,4(1):526-527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加强临床医师用药安全意识,减少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587例ADR报告按发生ADR的患者年龄分布、引起ADR的药物种类、ADR的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7例ADR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有187例(31.8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为250例(42.59%);ADR涉及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为284例(48.38%);发生ADR患者中,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者426例(72.57%),口服给药者为161例(27.43%).结论 加强ADR的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注意合理给药方法 ,加强老年儿童患者用药后的观察,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了解老年人中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宣武医院790例ADR报表按照老年组与成年组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引起ADR的主要药物为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最常见的ADR表现为皮疹。结论应加强对抗感染药物的用药指导,尤其是为老年人设计更加合理的给药方案,并提高对中药引起ADR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305例药物不良反应的整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性的收集总结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9月临床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警示.方法 对30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117例,占38.36%.其次为中药注射液,有57例,占18.68%.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有137例,占44.92%,经过相应的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 我院发生ADR最多的是抗菌药物,提示临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联合用药应注意配伍禁忌;使用中药注射剂应慎重.用药前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后认真观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丁海燕  王浩 《中国医药》2009,4(1):526-527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加强临床医师用药安全意识,减少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587例ADR报告按发生ADR的患者年龄分布、引起ADR的药物种类、ADR的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7例ADR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有187例(31.8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为250例(42.59%);ADR涉及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为284例(48.38%);发生ADR患者中,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者426例(72.57%),口服给药者为161例(27.43%).结论 加强ADR的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注意合理给药方法 ,加强老年儿童患者用药后的观察,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