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经外科病房陪护人员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现阶段神经外科陪护人员的一般状况,了解双方需求,探索实际工作中陪护人员的管理方案。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神经外科陪护人员的一般状况、陪护人员的需求,家属或/和患者对陪护人员的需求,并进行专项培训。对比分析培训前后,患者或/和家属对陪护人员的满意程度。结果陪护人员对疾病知识、用药常识、功能锻炼的需求强烈。知识缺乏、患者病情、社会支持是容易对陪护人员产生压力的主要原因。系统培训并加强管理后研究组家属满意度得分(90.53±5.83)分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得分(79.80±4.54)分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49,P〈0.01)。结论通过调查现阶段神经外科陪护人员需求及压力与患者及其家属对神经外科的要求,进行系统培训、规范管理,显著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有利于神经外科病房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无陪护病房在皮肤科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5):150-151
探讨在皮肤科建立无陪护病房,在皮肤病患者中的作用。通过结合皮肤科病房的工作特点对住院患者按照所患疾病种类、病情轻重实施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病区秩序,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疾病治愈率,改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陪护服务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家属照看的压力,还可以减低护理工作的压力,缓解医患矛盾。但是我国护理行业作为一种新型行业,管理比较混乱,给医疗机构带来很多法律风险。按照陪护员工的来源不同,医院承担的风险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针对以上法律风险,本文从以下方面做好医院在陪护服务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慎重审核劳务派遣机构的经营资质、加强专职陪护人员的培训,持证上岗、建立健全陪护管理制度、规范陪护收费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质的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找到护理心血管内科临床疾病的最合适的护理措施。方法在我院的心血管内科病房内进行完善护理工作制度,以“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为指导方针,通过增强护理服务满意度、改善护理服务环境和加强护理技术水平等方式观察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结果在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服务,大大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形象、促进医患关系进一步和谐发展、对患者的康复具有明显的疗效,得到了患者的肯定。通过开展此项工作前后一年的记录,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得到提升,患者家属的陪护率明显下降。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的护理过程中能够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极大的提高了护理效果,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程度、下降患者家属的陪护率,可以在临床护理中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调查妇科肿瘤放疗住院患者的陪护现状及需求,针对性开展"无陪护理"工作,通过观察妇科肿瘤放疗病房开展后的效果及问题进行研究,为科室以后提供更好的无陪护理工作提供依据及借鉴。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逐条登记妇科肿瘤放疗住院患者的陪护现状,同时设立无陪病房,针对入住妇科肿瘤放疗科室无陪病房的103例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的需求针对性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服务。调查对比基础护理工作合格率、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护士满意度等护理质量评分等各项指标调查统计无陪护理的效果。结果:调查了解患者陪护情况。针对性开展无陪护理后,护理工作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无陪护理在妇科肿瘤放疗病房开展后,减轻了患者家属的陪护压力,更效高效的提高了妇科肿瘤放疗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心理状态的护理干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对各种危重疾病实施集中的、连续的、强化的监测、救治和护理的场所。由于ICU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复杂,为了保证抢救、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和防止交叉感染,不允许家属陪护。患者入住ICU,对于其家属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应激,往往导致个体产生压  相似文献   

7.
杨磊  杨丽芳  林航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372-373
目的探讨肿瘤外科病房留陪护的必要性及管理措施。方法分析肿瘤外科病房家属陪护的原因,比较利弊,并提出相关管理措施。结果家属陪护对促进患者各方面康复有积极的影响。结论通过分析肿瘤外科病房家属陪护的影响作用,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对陪护人员的管理,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需要,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护理质量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16,(12):939-941
目的:探讨产科陪护家属进行身份识别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7月—12月产科分娩的产妇2 570例为对照组,2015年1月—6月产科分娩的产妇2 62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护理治疗按常规交接执行,观察组在常规组交接基础上进行陪护家属身份识别,分别对对照组356例、观察组370例产妇和陪护家属进行心理舒适感觉问卷调查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产妇及陪护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安全感、满足感、成就感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科新生儿陪护家属进行身份识别,更利于新生儿的安全,得到产妇及家属的认可,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杨玉凤  夏蕾  姚知  张媛 《河北医药》2016,(18):2878-2880
目的:探讨陪护家属的心理状态对先兆流产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住治疗的116例先兆流产患者及256例陪护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其中103例患者中的200位陪护家属存在负性情绪,把这103例患者随机分成 A、B 2组,A 组(干预组)对患者陪护家属进行心理干预;B 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经过7 d,再对2组患者及其陪护家属进行 SAS 和 SDS 问卷调查。采用 t 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家属的焦虑情绪和患者的焦虑情绪呈正相关( r =0.722, P <0.01);家属的抑郁程度和患者的抑郁程度呈正相关( r =0.973, P <0.01);陪护家属的身份,文化程度、患者年龄、有无孩子、有无流产史、受孕方式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A 组陪护家属干预治疗前后,陪护家属的 SAS、SD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B 组陪护家属干预治疗前后,陪护家属的 SAS、S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A 组患者干预治疗前后,患者的 SAS 及 SD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B 组陪护家属干预治疗前后,患者的 SAS 及 S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陪护家属的心理状态受陪护家属的身份、文化程度、患者年龄、有无孩子、有无流产史、受孕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陪护家属的心理状态可以影响到患者的心理情绪,建议对陪护家属进行心理干预,以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程度,有利于继续妊娠。  相似文献   

10.
讨论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家属陪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的留陪护的利弊。方法对照比较有家属陪护与无家属陪护住院精神病患者各26例。结果发现无家属陪护组自知力恢复平均天数少于有家属组。住院平均天数多于有家属组,出院时效果明显优于有家属组。结论提示住院精神病患者以不留家属陪护为好。  相似文献   

11.
股骨颈骨折是农村老年患者最常见的骨折,一般采取手术治疗,术后行动不便,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多,加上老年人常伴有慢性病,体质差,容易出现护理问题,其恢复离不开家属的悉心照顾。为此,我院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家属或陪护保姆进行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方法1.1先期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刚入院时家属比较多,尽可能与众多家属沟通,集中进行先期指导,开展疾病的一般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对照试验,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用于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住院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接收治疗的神经内科住院部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治疗,对两组患者家属陪护率、病房红灯呼叫率、家属陪护合格率及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优质护理干预组患者家属陪护率、病房红灯呼叫率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以上统计结果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优质护理服务,就是创新一种人性化理念,即是在临床的护理服务中,提供精神、文化、情感服务。ICU是一个特殊的临床科室,没有家属的陪护,所有的护理工作均有护理人员全面承担。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来,科室注重将人性化服务落实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护理人员积极主动投入到活动中,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中,护理工作更加细致,更加贴近患者, ICU的优质护理服务质量与日俱增,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也大为提高。现将2013年的优质化护理服务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樊鲜芝 《医药世界》2010,(7):765-766
在CCU病房,由于不允许患者家属陪护,家属对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护理措施的实施不能亲眼目睹,如不注意医患沟通,极易引起纠纷,所以做好与家属之间的有效沟通显得至关重要。本院CCU病房自2003年实行取消家属陪护以来,总结了一些与家属沟通的有效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维持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延缓患者病情的发展。方法对22例痴呆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根据其病情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定期上户为痴呆患者进行反复指导和训练,对家属或者陪护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结果经过综合护理,提高了痴呆患者自理能力,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痴呆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了他们应对痴呆患者的能力,对痴呆患者的照料由患者家属和护理者共同协作完成。达到了延缓患者病情的发展,提高了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接收来自各方面多层次患者,近年来,随着工作生活等压力不断增加,住院患者因悲观厌世、忧虑绝望导致的自杀行为偶有发生。针对这一情况,本院及时制定陪护巡视制度,加强落实基础护理,实行人文关怀。做好疾病的健康宣教,让患者和家属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树立信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风湿科无陪护病房管理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2021年11月就诊的101例患者及其家属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及家属对无陪护病房管理的满意度和影响因素。结果:风湿免疫科患者对无陪护病房管理实施情况的满意度为(77.08±22.03)分,说明整体情况尚可;在不同特征住院患者对无陪护病房管理表示满意情况的分析比较中,患者的年龄、医疗付费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响无陪护病房管理的多因素分析中,患者及其家属不能理解无陪护管理模式、患者及其家属不能配合医院集中管理、患者行动不利或长期卧床而需要照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院方应从实行立体化的健康教育、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人文关怀和有效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加强对第三方陪护机构的监管、患者的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需要对患者家属耐心解释医院实行无陪护管理模式的必要性、设计良好的门禁管理制度及建立电子化门禁管理等几个方面对无陪护病房管理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胃癌术后患者及陪护家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6例胃癌术后患者及116例年轻陪护家属进行3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胃癌术后患者及陪护家属干预后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陪护家属干预前、后知晓率均高于患者(P<0.05)。结论健康教育是改善胃癌术后患者和陪护家属相关知识的有效方式,不仅能促进患者术后身体康复,提高生存质量,而且对陪护家属胃癌的发生具有重要预防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外科病房留有陪护的必要性。方法从有无陪护利弊两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有陪护对患者从心理、躯体及疾病愈合快慢程度上均有积极影响。结论通过制定严格规章制度,加强对陪护人员的管理,使患者不仅能得到生理上的舒适,还可以获得心理和个性上的满足,对提高护理质量及促进患者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管理是让别人和自己一起去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护理过程就是管理患者及家属,发挥护士职能的过程。护士职能就是协助患者恢复健康和健康人保持健康。病房管理实际是对患者家属的管理.患者由于疾病所致的自理能力丧失或降低.住院期间均有亲属陪伴,这就产生了陪护问题,这种介于组织与个体之间的群体,是具有共同目标,在心理上互相依附,行为上交互作用.互相影响。情感上具有集体意识和归属感的一群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