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部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救治措施率。方法对8例肾移植术后合并巨细胞病毒(CMV)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肾移植术后CMV肺部感染均在术后3~4个月出现,其中3例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细菌和真菌)。4例痊愈,4例死亡。结论肾移植术后合并CMV肺部感染早期表现隐匿,病原体抗体检测是其重要检查手段,及时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李瑞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9):75-76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发生率、临床症状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近5年来的肾移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CM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类细菌感染,尤其是CMV感染间质性肺炎,症状重,愈后差,死亡率高,是肾移植早期的高危因素,本组除3例死亡、1例移植肾切除外,其余全部治愈.结论 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及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CMV感染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陈成  诸禹平  刘洪涛  陈昊  项平 《安徽医药》2012,16(5):687-689
巨细胞病毒(CMV)肺炎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及凶险的并发症,是由巨细胞病毒(CMV)引起的肺部感染,由于其早期症状隐匿,进展快,严重影响肾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近年来,关于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出现大量研究,该文就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诊断及治疗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巨细胞病毒(CMV)性肺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例肾移植术后并发CMV感染患者行抗病毒、适当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给氧、退热、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消毒隔离毒隔离等治疗和护理。结果:18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早期预防是防治CMV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氧疗管理,及时应用抗病毒药物,适当减少免疫抑制剂,预防交叉感染是CMV护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肾移植患者术后院内感染发病情况、流行病学分布、病原菌种类和预后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监测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行肾移植手术共576例,观察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结果 2013—2015年肾移植术后院内感染50例(8.68%),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泌尿系和血液感染,病原体有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真菌和巨细胞病毒.感染患者给予相应的抗菌、抗病毒治疗,大部分患者治愈,2例死亡.结论 肾移植术后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预防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尤其是控制真菌性肺炎的发生,是降低肾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严晓敏  唐勤  陈明  孙则禹 《江苏医药》2003,29(12):890-892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3个月巨细胞病毒(CMV)的感染状况,比较荧光定量PCR和外周血白细胞pp65抗原血症实验两种方法对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检测情况和使用价值。方法 分别用荧光定量PCR、外周血白细胞pp65抗原血症实验和ELISA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56例肾移植患肾移植术后3个月的外周血进行巨细胞病毒的检测。结果 56例肾移植患中CMVpp56抗原血症阳性9例(16.1%),PCR阳性11例(19.6%),12例(21.4%)诊断为CMV感染,其中7例为症状性感染,5例为无症状性感染。荧光定量PCR和外周血白细胞pp65抗原血症实验的一致性为92%,阳性符合率67%,阴性符合率92%。CMVpp65抗原、CMV DNA PCR、CMV—IgM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2%、92%;100%、92%;43%、88%。结论 荧光定量PCR和外周血白细胞pp65抗原血症实验的联合应用,对监测CMV活动性感染、临床疗效及预后更加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98例肾移植患者进行随访,对其中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23例(23.5%),发生感染的平均时间为术后(82.2±5.4)d。23例肺部感染患者中有7例(30.4%)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4例(17.4%)。细菌是感染的主要病原体,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术后1个月白蛋白水平及术后1个月泼尼松总用量是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结论肾移植术后3个月易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细菌。术后1个月白蛋白水平及术后1个月泼尼松总用量是肾移植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早期足量联合抗生素治疗、减少术后1个月泼尼松总用量及补充白蛋白等措施,有助于防治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8.
更昔洛韦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国产更昔洛韦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效果,并与伐昔洛韦比较。方法:60例肾移植病人,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8±s12)a,随机分为2组。均于术后d7~10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组予更昔洛韦250mg加入100mL氯化钠注射液,iv,gtt,bid;伐昔洛韦组予伐昔洛韦300mg,po,bid,疗程均为2wk。观察术后6mo内的CMV感染情况,检测CMV血清学指标。结果:术后3mo的CMV抗原阳性率和抗CMVIgM抗体阳性率,更昔洛韦组均低于伐昔洛韦组(P<0.05),而抗CMVIgG抗体阳性率,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发生CMV上呼吸道感染10例,更昔洛韦组2例(7%),伐昔洛韦组8例(27%),P<0.05;发生CMV肺炎4例,更昔洛韦组1例(3%),伐昔洛韦组3例(10%),P>0.05。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更昔洛韦组低于伐昔洛韦组(10%vs37%,P<0.05),且发生时间延迟。结论:术后静脉注射更昔洛韦较口服伐昔洛韦能更好地预防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肾移植患者感染的病原学和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对肾移植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各例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感染主要发生在术后前3个月,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常伴真菌混合感染。肾移植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存在用药时间长、剂量大、档次高等问题。结论:感染是肾移植患者不可避免的问题,高耐药性细菌与真菌的混合感染是导致移植患者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郭珩  余爱荣  辛华雯 《中国药师》2009,12(11):1655-1658
免疫抑制药引起的肝损害是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且为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肾移植为例,肾移植术后肝损害的发病率在20%-50%之间,发病原因主要有:药物性肝中毒、病毒性肝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而导致肾移植患者死亡的原因中,肝功能衰竭占8%~28%。因此,进一步明确各免疫抑制药的肝毒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免疫抑制药主要有:①钙调蛋白抑制药:环孢素(CsA)、他克莫司(FK506);②哺乳类动物雷帕霉素靶分子(MTOR)抑制药:西罗莫司(RPM);  相似文献   

11.
Real—Time PCR监测巨细胞病毒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推荐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可以早期诊断肾移植受者并发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检测技术。方法 :使用实时在线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对39名肾移植受者的标本进行CMV— -DNA检测。结果 :39名肾移植受者有17名检出CMV -DNA ,阳性检出率为43 6 % ;116份血浆标本中检出5例阳性 ,中位数 (Md)为5 18×102 拷贝/ml,116份尿液标本中检出13例阳性 ,Md为6 93×102 拷贝/ml,P<0 05 ,未检出同一患者血浆和尿液标本同时阳性的病例。结论 :CMV是肾移植受者中常见的感染 ;尿液与血浆中CMV -DNA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Real-TimePCR是监测肾移植受者CMV感染进程和监测抗病毒药物疗效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待肾移植患者白细胞滤过输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细胞滤过输血对待肾移植患者产生HLA抗体的影响及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率的降低程度。方法 选择 16 6例待肾移植患者进行临床输血观察 ,其中 92例进行白细胞滤过输血 ,74例进行浓缩红细胞输注。结果 白细胞滤过组 ,HLA抗体阳性率 1.1% ,巨细胞病毒感染率 3.2 % ;未滤过组HLA抗体阳性率 9.5 % ,巨细胞病毒感染率 13.5 % ;两者差别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白细胞滤除输血 ,能够有效预防HLA抗体产生 ,减少肾移植术后CMV感染 ,对确实需输血的待肾移植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输血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3例肾移植患者带状疱疹感染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勉  张鹤云 《云南医药》1994,15(3):236-237
3例肾移植患者带状疱疹感染的治疗体会昆明市延安医院泌尿科(650051)周勉,张鹤云疱疹病毒(HVS)感染是肾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感染后不仅可能影响肾功能,促发排斥,且可导致其它器官,组织的感染、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我院肾移植术后疱疹病毒感染用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路径及方法,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方法:对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药品不良反应等方面提供药学监护。结果:患者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康复出院。结论:对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实施药学监护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感染并发症的用药选择。方法对我院2048/2137例次肾移植中完整的27例尸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肾移植术后发生严重感染的50例患者进行病原学调查。结果与结论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肾移植后感染的病原菌有其特定的菌群谱,及时诊断与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刘颖  徐彦贵等 《中国药师》2001,4(2):133-135
目的:认识可引起肾移植术后感染的病原体及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1999年肾移植术后发生感染及药物治疗的情况。结果:总结出肾移植术后感染常见的4类病原体及各自的药物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极易发生感染,应根据此类患者的特点针对病原体尽早使用药物控制感染,以保证肾移植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腺肽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肺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18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发生CMV肺炎患者的治疗经过。包括:给予患者积极的抗病毒治疗,适当减少免疫抑制药用量,及时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等综合治疗措施,必要时使用胸腺肽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结果 18例患者中14例治疗有效(其中使用过胸腺肽治疗的5例患者全部有效),有效率为77.8%,治疗后外周血CMV抗原检测全部转为阴性,3例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未愈自动出院死亡。结论 CMV肺炎应采取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合理应用胸腺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移植术已成为当今治疗晚期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术后患者存活率不断提高,但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亦是造成肾移植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院2002年7月至2004年4月治疗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22例,其中17例救治成功,5例死亡,诊治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柳青  夏敏 《中国医药卫生》2005,6(14):113-113
肺部感染是威胁肾移植患者存活的最主要原因。据统计,正常人群结核发病率为0.046%,而肾移植病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故易于感染结核。术后结核感染一旦发生,常发展为危及生命的播散型肺结核。我科于2004年3月25日收治1例肾移植术后并发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赵杰  明英姿  牛英  叶启发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078-308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本院28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确诊细菌感染47例次(47%),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23例次,真菌17例次,结核杆菌5例次,卡式肺囊虫2例次,6例次未找到明确病原菌.感染的中位时间为移植术后79.50 d,平均时间为移植术后84.64 d;感染时间分布为:术后3个月之内14例,3~6个月10例,6个月之后4例.28例肺部感染患者中并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6例,其中13例行机械通气治疗,12例治愈.本组28例患者中,共治愈24例,死亡4例.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多发生于术后半年尤其是3个月内,病情发展迅速,发展为ARDS后治疗难度加大,预后差,感染病原体多样,确诊困难,影像学检查意义非常必要.早期联合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及抗支原体治疗,及时调整免疫治疗方案,有低氧血症表现时需无创鼻导管/面罩吸氧,加强营养及患者自身抵抗力,适时予以呼吸机辅助砰吸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