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疆哈萨克族(哈族)与汉族高血压(HT)患者血浆抵抗素、脂联素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血压、血糖、血脂及肥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疆哈族人127例及汉族人13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水平,分为哈族HT组、哈族对照组、汉族HT组、汉族对照组。测量血压及人体参数,检测空腹血浆抵抗素、脂联素、胰岛素(FINS)、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体内脂肪百分比(BF%)、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进行比较。结果(1)哈、汉HT组血浆抵抗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均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哈、汉HT组间比较或哈、汉对照组间比较,血浆抵抗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3)抵抗素在哈、汉HT组均与年龄、SBP、WC、BMI、WHR、BF%、FPG、FINS、HOMA—IR、TG呈正相关(P〈0.05或P〈0.01),均与脂联素呈负相关(P〈0.01)。(4)脂联素在哈族HT组与SBP、DBP、WC、BMI、WHR、FPG、FINS、HOMA-IR、TG、LDL—C呈负相关(P〈0.05或P〈0.01),在汉族HT组与SBP、DBP、WE、BMI、WHR、FPG、FINS、HOMA.IR、TG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哈、汉HT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两因子均与胰岛素抵抗、血压、血糖、血脂及肥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参与PCOS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①按照体质量指数(BMI)<24kg/m2,24kg/m2≤BMI<28kg/m2,BMI≥28kg/m2分别将初诊P-COS患者170例,分为正常体质量组(P1组69例)、超重组(P2组44例)、肥胖组(P3组57例);年龄和BMI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143名分为正常体质量组(C1组102例)、超重组(C2组20例)、肥胖组(C3组21例)。②于月经第3~5天早8:00抽取空腹血,测定性激素、血脂、脂联素等指标;实施标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激发试验;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等。③基础与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按HOMA模型计算。结果①脂联素水平的变化:PCOS患者脂联素水平低于年龄和体质量指数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P1相似文献   

3.
郑优敏  彭苍骄  郑翔  叶子 《海峡药学》2011,23(6):192-193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患者瘦素、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8~1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肥胖50例;正常组30例。所有研究对象采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及使用放免法测试脂朕素、瘦素、血浆胰岛素(FINS)、以及TG、HDL-C。测量受试对象的体重和身高,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HOMA-IR公式计算。结果肥胖儿童FINS、HOMA-IR、瘦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脂联素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CPP组儿童BMI值,与HOMA-IR显著正相关(P〈0.05),与脂联素显著负相关(P〈0.01),与瘦素显著正相关(P〈0.05),E2与HOMA-IR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瘦素、脂联素参与了儿童单纯肥胖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初诊为T2DM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化学发光法测定胰岛素(FINS),ELISA法测定脂联素,同时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同醇(TC)、三酰甘油(TG)等,专人测量体质量、身高、腰围等,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结果T2DM患者WHR、BMI、FPG、Homa-IR、TG、LDL-C、FIN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HDL-C、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结论脂联素与WHR、BMI、Homa—IR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周茵  刘英  宋雷凤 《黑龙江医药》2010,23(3):365-366
目的: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TNF—a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分为肥胖组(体重指数BMI≥25kg/m2)42例、非肥胖组(BMI〈25奴/m2)5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血清脂联素、TNF—a、体重、身高、血脂、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肥胖组脂联素低于非肥胖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非肥胖组又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肥胖组TNF-a高于非肥胖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非肥胖组又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脂联素与BMI、HOMA-IR呈负相关TNF-a与BMI、HOMA-IR呈正相关。结论:脂联素、TNF—a与IR密切相关,参与了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血清脂联素水平在妊娠糖尿病(GDM)及对其干预治疗后与糖耐量正常孕妇水平的不同。方法:选取36例确诊为GDM孕妇及32例糖耐量正常的孕妇于孕24~28周,取空腹血样的血清脂联素,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后给予GDM孕妇干预治疗,跟踪随访所有观察对象,于围生期再次检测血清脂联素及计算BMI。结果:GDM孕妇孕中、晚期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糖耐量正常组(P〈0.01);干预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GDM孕妇较其余GDM孕妇低(P〈0.05);无论GDM组还是糖耐量正常孕妇,血清脂联素水平均随妊娠发展而降低。结论:孕期低脂联素水平对GDM的发展密切相关,有效治疗GDM,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后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骨密度( 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保定市骨科医院收治的绝经后高血压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保定市骨科医院诊治的正常绝经者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及BMD,并分析绝经后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BMD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脂联素、瘦素、TNF-α、IL-6水平高于对照组,腰椎BMD、髋部BMD、前臂BM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绝经后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炎性细胞因子瘦素、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 r=0.567、0.506、0.412,P<0.05),与腰椎BMD、髋部BMD、前臂BMD呈负相关( r=-0.430、-0.490、-0.387, P<0.05)。结论绝经后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呈正相关,与BMD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二甲双胍对的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脂联素和瘦素的影响,探讨单纯性肥胖发病机制和盐酸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0例新诊断单纯性肥胖患者,予盐酸二甲双胍1500mg/d口服,治疗12周;选取30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体质量对照者,检测空腹真胰岛素水平、血清脂肪细胞因子瘦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结果A组空腹真胰岛素水平、瘦素和HOMA—IR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脂联素下降(P〈0.05);12周后瘦素显著下降(P〈0.01),单纯性肥胖组脂联素呈上升趋势。结论单纯性肥胖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血清瘦素水平升高和脂联素下降;盐酸二甲双胍可能通过降低血清瘦素水平和平衡各种脂肪细胞因子水平而发挥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胰岛素敏感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和胰岛素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T2DM58例按体重指数(BMI)又分为正常体重组(16例)、超重组(22例)和肥胖组(20例)。测定正常对照组和T2DM各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APN、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超重组和肥胖组的APN显著降低(均P〈0.01),肥胖组APN较超重组显著降低,超重组APN较正常体重组显著降低(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各组HOMA-IR显著升高(均P〈0.01)。所有研究个体APN与BMI(r=-0.538,P〈0.01)和HOMA-IR(r=-0.459,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T2DM患者血清APN水平显著降低,并以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者降低更为明显;APN与HOMA-IR和BMI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45例,两组年龄、性别匹配,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吡格列酮组(22例)和安慰剂组(23例),干预治疗12周后比较其血清脂联素、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同时测血糖、血压、血脂、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13细胞功能(HOMA-IR)。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脂联素、游离脂肪酸水平无明显差别,经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血糖、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FFA水平下降(P〈0.05),血清脂联素升高与FFA下降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吡格列酮除改善血糖及胰岛素抵抗外,还可使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FFA水平降低,提示吡格列酮可能通过降低FFA、升高脂联素水平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组织脂联素表达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地位,为NAFLD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47例NAFLD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均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分别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浓度、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肝组织进行HE、Masson染色及脂联素免疫组化染色,对脂联素表达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组肝组织脂联素表达较对照组及单纯性脂肪肝组显著减少(P〈0.05),与血清脂联素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血清TNF-α浓度、ALT、HOMA-IR及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而与脂变程度不相关(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肝组织脂联素表达是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肝组织脂联素表达在NAFLD患者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人体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1月~12月来我院就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71例作为甲亢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40例作为甲减组,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研究对象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年龄、BMI、WHR、体脂百分比、脂联素水平。结果甲减组BMI高于对照组,甲亢组脂联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甲亢组男、女性脂联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同性别,甲减组男性BMI高于对照组,女性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三组女性脂联素水平均高于同组男性(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因素为BMI、WHR(P0.05)。甲亢组、甲减组血清脂联素的影响因素为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P0.05)。结论不同性别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健康对象间的血清脂联素有较大的差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脂联素水平较高,对血清脂联素影响最明显的因素为游离甲状腺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前、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缬沙坦组和非洛地平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压、血糖、脂联素、胰岛素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缬沙坦组与非洛地平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1),缬沙坦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血糖、胰岛素抵抗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非洛地平组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缬沙坦在降压同时,显著升高了血清脂联素水平并改善胰岛素抵抗,显示其具有降压外良好的代谢效应。  相似文献   

14.
青春期单纯性肥胖症脂联素变化及与动脉硬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肥胖超重青少年患者血清脂联素等生化指标水平的变化及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肥胖青少年(肥胖组)、37例超重青少年(超重组)和42例体质量正常者(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析3组间的水平变化、分析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3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肥胖组低于超重组、超重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肥胖组大于超重组、超重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肥胖青少年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厚,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的2型糖尿病病人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变化以及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运用放射免疫测定30例正常非肥胖、37例单纯性肥胖(体重指数≥25kg/m^2)、52例2型糖尿病病人(24例体重指数〈25kg/m^2和28例体重指数≥25kg/m^2)血浆脂联素水平,统计分析脂联素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结果体重指数≥25kg/m^2单纯性肥胖和2型糖尿病个体的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低重指数〈25kg/m^2的正常个体和2型糖尿病的水平,而前二者之间和后二者之间血浆脂联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统计结果提示脂联素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无相关性(P〉0.05)。结论脂联素作为一种脂肪细胞因子,体重水平的不同影响它在人群的分泌的差异,与血脂代谢关系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年男性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证实的32例冠脉粥样硬化者(冠脉狭窄〈50%)、86例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50%),并选30例冠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进行血清脂联素的测定,同时检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血浆胰岛素水平(FINS)、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等相关指标,计算HOMA-IR指数。结果冠心病组及冠脉粥样硬化组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尸〈0.01),冠心病组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冠心病组中急性冠脉综合征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1)。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单支病变组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三支病变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单支病变组及双支病变组(P〈0.05),而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LDL-C)呈负相关(r分别为-0.291、-0.221,P〈0.05),与HORA-IR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476,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ORA-IR指数是影响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最重要因素(r^2=-0.46,P〈0.01)。结论脂联素参与中年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水平降低,且其浓度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和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脂含量及分布与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119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腹内脂肪面积(VFA)、腹部皮下脂肪面积(SFA)、血清内脂素(visfatin)、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胰岛素(FINS)和相关的临床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腰臀比(WHR)。根据VFA的四分位数法分为A、B、C和D组。比较4组间的血清内脂素水平,并对VFA与内脂素、FFA等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和D组的内脂素、FFA、FINS水平显著高于A和B组,随着VFA增加,内脂素水平也显著增加。内脂素与BMI、WHR、FFA、HOMA-IR、FINS、TG、VFA、SFA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r分别为0.426、0.501、0.704、0.477、0.465、0.211、0.508、0.185,P〈0.05),在校正SFA、BMI、WHR、FFA、HOMA-IR、FINS、TG的影响后,偏相关系数(r')为0.291(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以内脂素为因变量,以BMI、WHR、FFA、HOMA-IR、FINS、TG、VFA、SFA为自变量,显示VFA、FFA、WHR是内脂素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含量和分布影响血清内脂素水平,内脂素与VFA呈显著正相关(r=0.508,P﹤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以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76例,分为非肥胖组34例,肥胖组42例,正常对照组30名,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脂联素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非肥胖组相比,体重指数(BMI)相同,但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后者明显大于前者;糖尿病非肥胖组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肥胖组和正常对照组以及糖尿病非肥胖组相比,不论BMI和HOMA-IR,还是脂联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越降低,胰岛素抵抗越严重;脂联素水平的降低对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叶继锋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308-1309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择80例T2DM患者(T2DM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测定各组空腹血清TNF-α,IL-6和脂联素水平,同时分别测定各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T2DM组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在T2DM组中,TNF-α和IL-6均与HOMA-IR呈正相关(P<0.01,P<0.05),脂联素与HOMA-IR呈负相关(P<0.01).结论 IL-6、TNF-α及脂联素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观察罗格列酮对PCOS的治疗作用.方法 41例PCOS患者依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及非肥胖组,志愿者25例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脂联素、胰岛素、血糖,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给予PCOS患者每日口服罗格列酮4 mg,共12周,测定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PCOS患者脂联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肥胖组又显著低于非肥胖组(P<0.05);肥胖及非肥胖组PCOS患者胰岛素水平及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PCOS患者脂联素与胰岛素水平、Homa-IR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2和-0.71,P<0.01);PCOS2组患者经罗格列酮治疗后,胰岛素及Homa-I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脂联素水平显著增加(P<0.05),BMI只在肥胖组PCOS患者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患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并与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罗格列酮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脂联素水平增高,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