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高,临床上抗生素的普遍应用,外科切口感染的发生取得了明显的控制和下降,但肥胖人群的增多和外科手术中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日益增多,现将我院2008年至2010年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30例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性11例、女性19例,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乳腺Ca2例,上腹部8例,下腹部20例。1.2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为产科领域中常见的手术,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并发症、抢救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58例临床资料过程中,患者发生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时间主要为手术后1周内,发生原因主要为切口受到挤压,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挤压和包扎时受到的挤压情况等,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伤口的拆除、RDP照射、引流和二期缝合后,58例患者的切口均得到了愈合,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在临床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腹部脂肪过多,或手术中的操作及缝合切口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患者的切口受到挤压,形成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操作标准,注意患者的切口包扎情况,避免或减小患者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几率,从而增加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诊治。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80例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严格消毒下每天挤出液化切口内的黄色液体,挤压后用大黄加芒硝外敷;对照组(40例)严格消毒下将液化的切口充分扩开,定时换药。结果治疗组40例切口愈合时间为3~7d,平均5d。对照组40例切口愈合时间为7~14d,平均10.5d。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切口脂肪液化是一种简便、易行、治疗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腹部手术774例临床资料,分析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效果。结果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43例,发生率为5.56%。肥胖与非肥胖组以及术中使用电刀与不使用电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或P〈0.01);术后切12给予和未予红外线照射理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肥胖和术中使用电刀是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与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收集我院自1996年1月~2002年5月行下腹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28例 ,对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 ,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全组28例均为女性 ,体检肥胖者 ,年龄23~75岁。其中子宫全切除6例 ,子宫次全切除15例 ,卵巢囊肿手术2例 ,宫外孕手术2例 ,其它3例。患者下腹壁脂肪厚度为4 .5~9cm ,无其它合并症。1 .2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均使用电切手术 ,于术后3~7天出现切口黄色渗出液 ,无臭味 ,切口边缘轻度水肿及肿胀 ,无红、热及疼痛反应。体温低于38℃ ,分泌物镜检为脂肪滴及坏死组织 ,培养无细菌…  相似文献   

7.
自1993年8月~2001年3月我院普外科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共38例 ,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38例 ,男13例 ,女25例 ,年龄28~70岁。上腹部手术21例 (胆囊切除术18例 ,胃大部切除术2例 ,肝修补术1例 ) ,下腹部手术17例 (阑尾切除术14例 ,肠切除肠吻合术2例 ,直肠癌根治术1例 )。均为肥胖病人 ,皮下脂肪厚度4~14mm。所有病人于术后4~10天切口出现较多黄色渗液 ,内混有少许脂肪滴和坏死组织 ,切口边缘无红、肿、热、痛 ,切口愈合不良。渗出液涂片镜检见较多脂肪滴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我院诊治的60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处理)和治疗组(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微波治疗),每组各30例,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70.0%),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增高(1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11.5±4.5).治疗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6.0±3.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微波治疗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在7~24d内治愈,均无继发性切口感染发生。结论术前控制感染,控制血糖,纠正贫血,纠正低蛋白血症,控制血压至正常;糖尿病患者应使血糖稳定在10mmol/L以下,择期手术血糖应控制平稳一段时间,急诊手术术后要积极控制血糖;对肥胖患者尽量避免使用电刀,手术操作应轻柔,切口尽量用盐水纱堑保护,避免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缝合脂肪层时应全层缝合,对合良好,切勿留有死腔;对高危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以免延误切口愈合,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0例患者均于术后7~14d愈合;80例中75例为一期愈合,5例为二期愈合,所有病例切口均未发生感染。结论术中精致的操作,术后严密的观察可减少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及促进切口脂肪液化创面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张玲 《中国实用医药》2011,6(4):198-199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1例中经1~2个疗程的紫外线照射8~12 d切口均完全愈合。结论对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应以预防为主,己发生切口脂肪液化者,应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引发原因很多,包括肥胖、年龄、高频电力的改用等[1]。它增加切口感染机会,延长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影响患者康复。对此护理上  相似文献   

13.
切口脂肪液化诊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 ,经过我院治疗的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 12例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2例中 ,男性 5例 ,女性 7例。腹部手术 8例 ,胸部手术 2例 ,下肢手术 2例。本组病例中 8例行定期拆线时切口裂开 ,3例拆线时有波动感 ,1例剧烈咳嗽时裂开。所有病例均采用腔内注射泼尼松龙 (1~ 5 m L)治疗 ,未裂开者穿刺抽空皮下积液 ,注入适量泼尼松龙 ,局部加压包扎 ,及时更换敷料。必要时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所有病例无 1例化脓性感染 ,疗程最长 2周 ,最短 1周。2 讨  论多数人认为 ,切口脂肪液化多发生于肥胖体型病人 ,皮下组织切开后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2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6例,分别给予优质综合护理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渗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院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渗液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相较参考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不同护理干预,有助于避免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64例行腹部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对患者护理效果展开分析。结果 64例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与护理后,切口渗液均逐渐消失,且在治疗后3~7 d可见新鲜肉芽生长,在7~16 d后切口愈合,所有患者均无院内感染现象。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对患者疾病康复有严重影响,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对患者切口液化程度展开个性化护理,展开有效局部处理,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童新善  林玲  林灵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81-2182
凡从事手术外科的医师都会遇到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问题,如何处置各家均有自己的方法.根据自己遇到的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及结合临床总结了处置的办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左克义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0):182-182
目的: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处理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术后出现有淡黄色水样渗出物及血性渗出液时,及时清除分泌物,若渗出液较多时,则拆除该处缝线一针,并于该处放置皮片引流,每日更换敷料1次。结果:A组予局麻下行2次清创缝合术,术后8d拆线;B组予白糖撒于创面,每3天更换敷料1次,用蝶形胶布(直切口可加用腹带)将切口拉拢至完全愈合。结论: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主要与血供差、组织受损坏死、渗液引流不畅等有关,提高手术技能、通畅引流可以有效预防脂肪液化。脂肪液化发生后,应根据情况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方法将兴义市人民医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82例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酒精消毒、切口换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大黄、芒硝混合外敷治疗。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未发生切口愈合不良,无1例用2次清创缝合手术,治愈率1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尽早发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给予外敷大黄、芒硝能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有效治愈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产科出现的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发生液化的原因、治疗措施和预防。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行妇产科手术28例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和系统性分析。结果全部28例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与患者是否肥胖、使用电刀是否合理,术中是否粗暴,术中的缝合技巧有着重要关系。对于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应遵循尽早发现,尽早处理,合理处置的原则。通过对高危因素进行合理的预防及发病后及时有效地处理,可以明显降低疾病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7年12月的39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均采用积极治疗后39例患者中35例一期愈合,余4例二期愈合,无一例继发感染。结论:重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