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122例T2DM患者依微血管并发症分为有糖尿病肾病(DN)、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有DN及DR、无DN和DR4组,并进行Lp(a)、HbA1c、TC、TG、HDL—ch、LDL—ch测定。结果T2DM有DN组Lp(a)、TC、TG、HbA1c、LDL—ch值均显著高于无DN和DR组,T2DM有DR组Lp(a)、TC、TG、HbA1c、LDL—ch值均显著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组,2型糖尿病有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组Lp(a)、TC、TG、HbA1c、LDL—ch值均显著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组,高浓度的Lp(a)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密切关系。结论T2DM患者血清Lp(a)升高可能是微血管病变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周静  莫殿军  孙文阁 《山东医药》2011,51(48):90-91
目的研究蒙古族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及糖尿病性肾病(DN)患者脂蛋白(a)[Lp(a)]的关系,及Lp(a)水平与其他脂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Lp(a)浓度,酶学终点分析法测定血浆TG、TC浓度,磷钨酸~镁沉淀测定HDL—C,聚乙烯硫酸盐沉淀法测定血浆LDL—C。结果与蒙古族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的血浆Lp(a)、TG浓度均升高,而HDL—C浓度降低,LDL—C、TC浓度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并发症与T2DM比较,DR患者除了TG浓度降低外,其他浓度均升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患者中血浆Lp(a)、TG浓度降低,而HDL—C浓度升高;DN患者TC、LDL—C、HDL—C、Lp(a)浓度高于T2DM患者。短暂治疗后,各组其他脂类水平明显降低,但Lp(a)水平却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动态监测T2DM患者血浆Lp(a)水平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对糖尿病性发展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做出良好的预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共纳入196人,其中正常对照100人,DM257人,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异常和/或空腹血糖异常)39人,在DM2和糖尿病前期组人群中Hb≥160g/L共38人。结果:Hb≥160g/L的糖代谢异常患者其HbA1c水平明显高于Hb正常的糖代谢异常患者(8.68±1.78%vs.7.37±1.58%,P=0.034),而GSP水平在两组却无差异。结论:GSP与HbA1c水平高度相关,对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HbA1c的水平增高,可能会部分高估患者的血糖水平,而GSP水平不受Hb影响,可作为监测高原地区糖尿病血糖控制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SCH)与T2DM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将1294例T2DM患者分为SCH组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两组间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患者的甲状腺功能,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SCH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结果18.8%的T2DM患者合并SCH。SCH组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和糖尿病足病(DF)患病率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5);CKD、DR和DPN患者FT3下降,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CH为CKD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9,P=0.012)。 结论 T2DM合并SCH 患者CKD、DR、DPN和DF患病率升高。SCH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IL-6与2型糖尿病(T2DM)及大血管并发症有关发生。而尿微量白蛋白(MAU)被广泛认为心脑肾并发症预测指标。MAU是早期DM肾病的标志,在该期进行有效治疗能防止或延缓向大量蛋白尿发展。本文探讨吡格列酮对T2DM患者CRP及MAU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常见并发症,也是DM的临床表现之一。DN的患病率在逐年增加。一些资料认为我国DN在终末期肾衰竭中已上升至16%。有效的血糖、血压控制是DN防治的重要措施。降糖、降压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是临床治疗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选择40例DR患者,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2例正常人做对照组,测定的血小板5-HT、血浆NO、血浆ET水平。结果:血小板5-HTDR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及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NO水平DR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低于健康对照(P〈0.05)而ET水平DR组高于糖尿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R血小板释放5-HT异常增多,血浆NO水平的降低,ET水平的升高,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糖尿病病人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容易误诊和漏诊,延误治疗。其并发症多,病发率高,预后差。现对1998年2月-2004年8月住院治疗的DM并发AMI病人46例,以及同期治疗的非DM的心肌梗死病人5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326例T2DM病人。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背景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结果NDR组222例(68.10%)、NPDR88例(26.99%)、PDR 16例(4.9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UAE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在3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差异无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显示病程、UAER、DBP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病程、UAER、DBP、与DR密切相关,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T2DM)患者112例,其中合并CHD者62例,无CHD者50例,测定血脂、血压、血糖、胰岛素及尿微量白蛋白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CHD组甘油三酯(TG)、餐后血糖(PBG)、收缩压(SBP)、尿微量白蛋白(UMA)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降低。结论血TG、PBG、SBP、UMA升高,HDL降低是糖尿病CHD并发症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控制状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与糖尿病(DM)控制状态的关系。方法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DR发生、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出5个有意义的因素:尿微量白蛋白指数(ALB/Cr)、早餐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DM性神经系统病变、DM病程,认为早餐前血糖7.9mmol/L是预防DR发生的可建议的血糖水平,7.15mmol/L则是较为严格控制DR发生的血糖水平。结论 DM患者在血糖、其他并发症等方面的控制状态,影响着DR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评价与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糖尿病(DM)常伴有骨代谢及钙、磷代谢的紊乱,骨质疏松(OP)是DM在人体骨骼系统出现的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国内外献报道约50%DM患可发生OP。随着DM患的寿命和病程延长,DO的发病率将有增多趋势,因此有必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进行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大体分为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两大类型。其眼、肾、心血管以及神经系统等的各种慢性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积极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成为医学界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深入,发现一氧化氮(NO)参与糖尿病的整个病程并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此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T2DM患者皮肤和血清AGEs与代谢指标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126例,根据免扩瞳眼底照相、UACR及eGFR,分为DR或早期DKD组(DR/DKD,n=58)、DR合并早期DKD组(DR+DKD,n=26)及单纯T2DM组(T2DM,n=42),检测皮肤及血清AGEs,分析其与年龄、DM病程、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 T2DM、DR/DKD、DR+DKD组皮肤AGEs依次升高[(75.16±12.64)vs(82.12±12.59)vs(92.48±8.96),P<0.05]。DR+DKD组血清AGEs高于T2DM、DR/DKD组[(22.97±5.46)vs(13.68±5.14)vs(14.28±4.47)μg/ml,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皮肤AGEs与年龄、FPG及LDL-C呈正相关(P<0.05),与BMI呈负相关(P<0.05);血清AGEs与HbA1c及LDL-C呈正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皮肤和血清A...  相似文献   

15.
选择体重指数无差异的2型糖尿病(DM)组、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DH)及健康对照组。测定其CRP、白细胞计数(wBC)、纤维蛋白原(FIB)及空腹血糖(FPG)等。结果:两组CRP(P〈0.001)FPG(P〉0.001)及FIB(P〈0.05)均高于对照组,且DH组CRP(P〈0.001)高于DM病组,两组间FPG、FIB及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病例组与对照组WBC及血脂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RP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级糖化终产物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本实验室自行研制的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测定了糖尿病有并发症组病人血浆95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人血浆65例,正常对照65例。结果:在糖尿病有并发症组中,高级糖化终产物(AGEs)浓度[(6.625(1.691)U/mL,n=95]明显高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5.904(2.071)U/mL,n=65,P=0.017],也明显高于正常人组[(5.337(1.138,n=65,p〈0.005]。以有无并发症为应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AGEs浓度〉6.085U/ml者,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增加(OR值为2.989,95%可信限为1.407—6.350)。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显示:糖尿病病程、冠心病史与血浆AGEs浓度之间有线性关系。结论血浆AGEs浓度是糖尿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检测天津地区汉族人群中232例T2DM患者及96例对照者Mn—SOD C(1183)T多态性,其中T2DM患者分为DN089例、DN177例、DN2 62例及DR0 89例、BDR 96例、PDR 20例。结果DN2T/T基因型频率(82.3%)明显高于DN0(60.7%),而与DN1元差异,T等位基因频率在肾病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分布在DR组间均无差异。结论Mn—SOD 1183 T/T基因型是T2DM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合珠蛋白(Hp)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的关系。方法将317例T2DM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和DR组,并选取10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NC)组。采用PCR技术扩增Hp1和Hp2特异的目的片段,分析Hp基因型及糖尿病(DM)病程、尿白蛋白(UAlb)等生化指标与DR的关系。结果NDR组、DR组和NC组间Hp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M病程和24hUAlb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Hp可能与DR无相关性。结论Hp基因多态性可能与DR无相关性,而DM病程和24hUAlb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对氧磷酶基因2(PON2)多态性与单纯2型糖尿病(T2DM)及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选取单纯T2DM患者154例、DN患者145例,并选取97例健康者进行对照所有样本试剂盒提取DNA,进行PCR扩增,PCR扩增产物有限制性内切酶水解,最后通过凝胶成像分析基因多态性。结果 PON2(G148A)各基因型频率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PON2(C311S)各基因型频率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PON2(G148A)和PON2(C311S)基因多态性均可能作为糖尿病肾病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虽然低血糖症是积极进行药物治疗的糖尿病(DM)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然而对2型DM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的危险因素尚不了解。作者调查了2型DM病人低血糖症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