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卫氏并殖吸虫病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卫氏并殖吸虫主要寄生于肺部 ,引起急性或慢性并殖吸虫病 [1 ,2 ]。该病属食源性寄生虫病 ,近年来上海市有上升趋势 [3]。该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 ,如咳嗽、咳痰、胸痛及发热等症状无特征性 ,故易致误诊。为探讨其临床诊断方法 ,作者对本院 1998年 8月至 1999年 3月所收住的 10例并殖吸虫病病例资料作了临床分析 ,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减少漏诊及误诊。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10例患者中男性 6例 ,女性 4例 ,年龄 30~44岁 (平均 39.3岁 ) ,发病前 2年均在上海居住并常在外就餐。诊断依据  10例卫氏并殖吸虫病病例均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  相似文献   

2.
<正>肺吸虫病又称并殖吸虫病,是一种全身慢性寄生虫病,虫体主要寄生于肺部,故称为肺吸虫病。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胸部的影像结果差异极大,区分并殖吸虫病和肺结核、肺部恶性肿瘤非常困难,大多数患者首次就诊时常被误诊为肺结核、肺部感染、甚至肺部恶性肿瘤等疾病[1],花费巨大,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现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例胸肺型肺吸虫病,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云南省砚山县首例并殖吸虫病病例,该病例曾误诊为慢性血吸虫病,后经流行病学和病原学诊断确诊为并殖吸虫病。本病例报道旨在提高当地医务人员对并殖吸虫病的认知,为临床诊断该类疾病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并殖吸虫病是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其病原体通过中间宿主溪蟹、蜊蛄等传播,可寄生于人体及多种哺乳动物组织、脏器内,引起并殖吸虫病。我国是并殖吸虫分布最广且种类最多的国家,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并殖吸虫感染病例的报告。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DNA技术的进步,对并殖吸虫的分类和鉴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同DNA检测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检测时间和检测成本存在差异,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方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并殖吸虫DNA分类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并殖吸虫的分类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误诊为肺结核的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特点,分析误诊原因,为临床医师进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在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确诊的18例误诊为肺结核的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18例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和胸腔积液。此外,5例患者出现腹痛,3例患者出现皮下结节,1例患者出现头痛,18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15例患者并殖吸虫IgG抗体呈阳性;17例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16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其中左侧胸腔积液4例,右侧胸腔积液5例,双侧胸腔积液7例,胸水均为渗出液;胸部CT见10例患者表现为索条、实变及磨玻璃密度灶,6例出现肺部多发结节,3例出现胸膜肥厚。18例患者使用吡喹酮治疗后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结论本文通过系统总结18例误诊为肺结核的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区并殖吸虫病是由斯氏并殖吸虫(或称四川并殖吸虫)寄生所致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其临床表现复杂,有别于国内流行的卫氏并殖吸虫病。有关四川地区并殖吸虫致眼球突出病例较为罕见。1987年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并殖吸虫病是我国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一。并殖吸虫成虫可对宿主肺部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准确及时检测出并殖吸虫十分重要。目前,并殖吸虫的实验室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病原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本文就上述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并殖吸虫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猪囊尾蚴、 细粒棘球蚴、 卫氏并殖吸虫和曼氏裂头蚴感染的效果。方法 以2008-2011年就诊于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的患者为检测对象,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每份血清均检测囊尾蚴、 棘球蚴和卫氏并殖吸虫IgG抗体, 2011年6月起增加检测曼氏裂头蚴IgG抗体。结果 共检测282例患者, 其中 IgG抗体检测1项或2项同时阳性者88例, 总阳性率为31.2%; 囊尾蚴、 棘球蚴、 卫氏并殖吸虫、 曼氏裂头蚴IgG抗体1项阳性者分别为39、 2、 21、 3例; 囊尾蚴和棘球蚴IgG抗体2项同时阳性者15例, 囊尾蚴和卫氏并殖吸虫抗体同时阳性者5例, 棘球蚴和卫氏并殖吸虫抗体同时阳性者3例, 88例阳性标本中交叉反应者23例, 交叉反应率为26.1%。结论 目前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寄生虫感染者。ELISA检测抗寄生虫IgG抗体存在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9.
肺吸虫病199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总结肺吸虫病误诊的状况和几种常见原因。方法收集在寄生虫病专科门诊就诊并符合临床诊断的肺吸虫病例,对在初诊时曾被误诊的病例加以分析总结。结果296例肺吸虫病,误诊199例,误诊率高达67.23%。多被误诊为肺结核、白血病、肿瘤、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等。结论肺吸虫病临床表现因其寄生的部位不同而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过分依赖影像学诊断,没有重视对患者的流行病学史的采集及对疫区生活史做全面的了解,以及没有充分利用相关的辅助检查来提示和帮助诊断,都是产生误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3例因并殖吸虫寄生引起的多浆膜腔积液病例,分析了临床误诊的主要原因,并介绍了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治疗药物及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