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与透析中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4月-2009年10月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采集血标本测量血浆内毒素值,根据内毒素值水平分为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比较两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内毒素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的透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低血压:25.3%和18.6%(P〈0.05);(2)恶心、呕吐:17.8%和13.3%(P〈0.05);(3)发热:15.2%和8.1%(P〈0.05);(4)肌肉痉挛:16.3%和12.5%(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会影响透析中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发热、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的发生率,他们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可调钠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预防效果及与常规标准钠透析比较。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2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透析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常规标准钠血透模式(SSD)组,透析液钠浓度在整个透析期间均为140mmol/L;可调钠血透模式(VSD)组采用机器控制内置曲线模式、线性变化,在整个透析期开始的透析液钠浓度为153mmol/L,透析结束前30min透析液钠浓度改为135mmol/L。两组患者均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每周透析2~3次,透析时间(10~12)h/周,透析时血流量(180—20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透析液温度37℃。结果可调钠透析组与常规标准钠组透析阶段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方面比较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心率症状比较,可调钠透析组明显优于常规标准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可调钠透析组明显低于常规标准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调钠透析能有效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低血压,减少低血压发生率,提高透析耐受性及充分性。  相似文献   

3.
杨春琴  翁明祥  黄敏 《浙江医学》2015,37(19):1585-1587,1603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自身对照研究35例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低通量透析改为高通量透析1年时的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Hb、血清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压、降压药物使用种类变化。结果改高通量透析1年后患者Hb水平由(92.4±12.5)g/L升至(111.6±11.2)g/L(P<0.05),血清白蛋白由(36.1±2.5)g/L升至(39.5±2.8)g/L(P<0.05),超敏C反应蛋白由(8.51±1.42)mg/L降至(6.31±2.11)mg/L(P<0.05),血磷由(2.18±0.36)mmol/L下降到(1.72±0.32)mmol/L(P<0.05),甲状旁腺激素由(420.5±130.1)pg/ml下降到(210.5±108.2)pg/ml(P<0.05),透析前收缩压由原来(155.8±10.4)mmHg降为(140.3±10.2)mmHg(P<0.05),舒张压由原来(92.8±6.9)mmHg降为(83.2±4.2)mmHg(P<0.05),使用降压药种类由(3.3±1.2)种降为(1.8±1.4)种(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较低通量透析可以更好地纠正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改善其营养状况、微炎症状态、增加磷、甲状旁腺激素清除,对顽固性高血压有较好控制作用,从而减少长期透析所致的各种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武剑  贾强 《中国医药导刊》2016,18(7):669-670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超纯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40例维持性血液析患者,尿量<100ml/日,透析3次/周,4h/次,用透析用水及透析液透析1~8年。改用超纯透析液行血液透析6~7月, 连续2月,记录透析前后尿素、脱水量、透析后体重、透析时间;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对比两组数据。结果:40例改用超纯透析液前患者,平均kt/v值为(1.34±0.15),改用超纯透析液后,平均kt/v值为(1.46±0.13),透析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超纯透析液能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透析失衡综合征在新透析患者血BUN≥60mmol/L和(或)Scr≥1800umo]/L等高尿毒症毒素患者透析间隔≥5d的不规律透析患者中的发生率,比较采取充分预防性措施+个体化透析前、后两个时间段透析失衡的发生率。结果58例透析失衡综合征中新透析患者47例,占81%;其中高尿毒症毒素的新透析患者21例,不规律透析患者7例,维持性规律透析患者4例。采取充分诱导+个体化透析措施前、后两个时间段透析失衡发生率分别为19.7%和6.7%。结论失衡综合征在新透析患者、高尿毒症毒素患者和非规律慢性透析者有较高的发生率,积极的预防措施+个体化透析可降低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率;对长期慢性透析患者而言,规律和充分透析是减少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邢英英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8):115-116
目的:探讨准确评价干体重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A组对2006年1年增长率中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未进行干体重评估的透析患者。B组对2006年1年中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干体重的准确评估,限制水、钠的潴留,比较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准确评价干体重在维持性血液透中对透析质量的影响,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标准化系统化管理对提高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和透析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从1997开始,对透析中心的透析过程管理、水质监测、透析器复用、病员管理和宣教等建立了标准化系统化管理措施.每月评估一次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和营养状况.结果4年来平均KT/V1.36,Hb78.01g/L,HCT0.241,ALB33.67g/L,充分透析并正规使用EPO的患者Hb99.83±664g/L;水质检查和水、透析液培养合格;透析中无严重感染发生,因透析致发热率0.64%;乙、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交叉感染得到控制.结论中心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质量、营养和透析安全性方面得到良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60例,将6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治疗组和低通量透析治疗组,治疗6个月,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25羟基维生素D3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高通量透析组的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素水平分别为(1.52±0.50) mmol/L、(3.05±1.19) pg/L、(368.61±235.32) pg/L,较治疗前((1.78±0.55) mmol/L、(3.94±1.31) pg/L、(427.45±288.93)pg/L)显著下降( P<0.05),钙、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2.3±0.16) mmol/L、(21.64±8.51)nmol/L,较治疗前((2.12±0.18)mmol/L、(16.77±7.69)nmol/L)显著升高(P<0.05),而低通量透析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25羟基维生素D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低通量透析相比,高通量透析可改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双联系统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的并发症、营养状态、终止腹膜透析的原因。方法 38例患者应用Tenekhoff卷曲型腹透管手术植管至膀胱(或子宫)直肠窝。术后给予间歇性腹膜透析(1PD)持续2周;2周后给予标准CAPD治疗。每日透析剂量6000~8000ml。临床观察621个病人月,平均透析时间16.34个病人月。结果 38例仍维持CAPD患者21例(55.26%),存活1年以上32例(84.21%),目前存活2年以上10例,死亡8例(21.05%),累计发生腹膜炎17例次,平均发生率0.33次/病人年。营养不良11例。患者平均血清白蛋白28.3g/L,其中6例血清白蛋白20.0~30.0g/L,5例30.0—35.0g/L。结论 积极保护残余肾脏功能,充分透析,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是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王琳  张金黎 《铁道医学》1998,26(4):223-224
目的 探讨61例终末期狼疮性肾炎(LN)患者长期透析后狼疮活动性改变以及慢性维持性以及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HD)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其影响。方法 调查所有病人透析前后5年间的临床和血清学资料。根据SLE活动指数(SLEDAI)计算其得分。结果 肾衰后狼疮活动和药物使用均显著减少(P〈0.05),而某些肾外狼疮临床表现的发生率却无显著减少,透析治疗5年存活率为80%。在HD和CAP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可调钠透析(PHD)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防治。方法将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标准钠透析(CHD)组和PHD组,每组15例。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后体质量、超滤量及发生低血压的情况。结果CHD组和PHD组的平均体质量、超滤量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0.16%和2.0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HD可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且不增加患者的钠负荷、不引起患者口渴以及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过多。  相似文献   

12.
陈方树  陈华  雷金凤 《浙江医学》2003,25(8):497-497,501
一部分终末期肾病患者因经济原因 ,不能进行充分的血液透析 ,导致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增加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减少这些患者透析急性并发症 ,我院试用可调钠透析 (sodiummodelinghemodialysis ,SMHD) ,结果提示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均为我院维持性透析患者 ,男性4例 ,女性1例 ,年龄47~66岁 ,维持性透析时间3~7月。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3例 ,糖尿病肾病1例 ,高血压肾病1例。透析前平均血清肌酐浓度 (1127.0±219.5) μmol/L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52.0±1.1) g/L。…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卫生组织对贫血的定义是:血红蛋白(Hb)少于130g/L的成年男性和绝经妇女,或少于120g/L的绝经前妇女。基于这一标准,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的患者中接近90%的患者都存在贫血。即便当前不断有新的治疗手段出现,但是贫血仍然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一个主要的并发症,特别是那些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吴峰芬  季晓英  邱晓园  蒋良炎  蔡建伟 《浙江医学》2013,35(19):1746-17,471,751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对山区维持性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进行维持性透析患者90例(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患者各45例),使用KDQOL—SFTM量表对两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比较两种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腹膜透析组患者总体健康、疼痛评分、活力、心理健康总分以及KDTA总分、症状影响、睡眠质量均明显优于血液透析患者(均P〈0.05)。透析年限、文化程度及年龄是36项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调查(SF-36)的影响因素(P〈0.05或001),透析年限、文化程度是KDTA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山区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腹膜透析其生活质量明显优于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5.
王芳  何强  陈秀玲  王莉 《四川医学》2007,28(7):718-719
目的观察低温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肌肉痉挛等急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易发生透析中低血压患者27例,用35℃低温透析,记录每次透析中0、1、2、3、4h的血压,肌肉痉挛发生,比较低温透析治疗对急性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低温透析前后超滤量和每公斤体重超滤量无明显差异,透析质量无差异,采用低温透析后低血压发生率明显的降低(P<0.01),肌肉痉挛发生率有差异(P<0.05)。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使用低温透析较常规透析中的低血压,肌肉痉挛等发生明显减少,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高血压的发生情况和临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5月在武警某总队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高血压(intradialytic hypertension,IDH)的临床资料,观察通过改善容量负荷、调整降压药和改变透析液钙离子浓度等个体化治疗措施对IDH患者透析前后及透析中血压变化的影响。【结果】145例MHD患者中有25例(17.2%)发生IDH,其中19例通过加强超滤脱水后,透析前收缩压、透析3 h平均动脉压及透析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IDH的发生率显著减低(P〈0.01)。2例患者出现透析后高钙血症,改用钙离子浓度为1.25 mmol/L的透析液透析后,未再出现透析中高血压。4例患者通过透析前、透析中分别加用钙离子拮抗剂、卡托普利后,降低了透析前后血压。【结论】容量超负荷可能是透析中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增加超滤、控制干体质量,调整透析液钙离子浓度和降压药有助控制IDH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的透析方式对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症的影响。方法:选取91例稳定期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液透析治疗组(A组)患者50例,腹膜透析治疗组(B组)患者41例。血液透析组按患者治疗模式中有无血液灌流或血液滤过治疗再分为普通血液透析治疗组(27例)和组合型血液透析治疗组(23例)。采用麦吉尔疼痛问卷调查表对每位透析患者进行评分,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同期的生化指标。结果:血液透析组患者瘙痒发生率及瘙痒程度显著低于腹膜透析组(P〈0.05)。组合型血液透析治疗组瘙痒发生率、瘙痒程度显著低于腹膜透析组(P〈0.01),而普通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患者比较在瘙痒发生率和瘙痒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全体透析患者中瘙痒的发生与透析方式及尿量、甲状旁腺素(PTH)和β2微球存在明显相关;在血液透析组患者瘙痒发生情况与透析方式、β2微球相关,腹膜透析组患者瘙痒发生情况与PTH相关。结论:组合型血液透析治疗模式的运用可以显著降低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的瘙痒发生以及瘙痒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话回访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IDWG)增长的影响。方法:将透析中心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6个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透析间期电话回访,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共6个月,第7个月开始记录两组患者IDWG增长及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共记录8周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IDWG/干体重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透析中低血压、肌肉痉挛、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使患者重建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可有效控制IDWG的增长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肾功能减退时,由于尿毒素对胃肠道的刺激,易发生恶心、呕吐、厌食纳差,而这一现象随肾功能恶化进一步加剧,患者由于摄人不足导致营养状况越来越差,出现贫血、浮肿、低蛋白血症、体腔积液等诸多并发症。这一现象在维持性常规血液透析患者中更为突出,不仅给治疗带来困难和复杂性,而且增加病人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研究证实,透析效能的高低与患者的饮食及营养状况有非常密切联系,高通量透析能清除中、大分子物质,但能否达到提高维持性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减少并发症,还需要大量临床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钠、低温血液透析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作用。方法:21例经常性反复性发生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规血透500例次,高钠、低血温透析600例次比较低血压发生的情况。结果:常规透析发生低血压360例次(72%),高钠低温透析发生低血压78例次(13%),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常规透析发生低血压后提前结束透析26例次(5.2%),高钠低温透析提前结束透析5例次(O.83%),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1。结论:高钠低温透析能有效减少低血压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