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和(或)鼻中隔成形术失败的原因及修正性鼻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因慢性鼻 鼻窦炎(CRS)伴或不伴鼻中隔偏曲患者,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和(或)鼻中隔成形术疗效不佳而行修正性鼻功能重建手术的患者40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鼻窦CT、症状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VAS)、Lund-Kennedy评分法评估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和(或) 鼻中隔成形术失败患者的症状和原因,针对病因制定手术方案,分别行修正性鼻功能重建手术,包括:鼻小叶成形术、鼻小柱成形术、歪鼻矫正术、鼻瓣区成形术、修正性鼻中隔成形术、修正性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等,以Lund -Kennedy评分法、VAS评估修正性鼻功能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 结果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失败的原因包括: 额隐窝区狭窄38例(95%),前组筛窦气房残留34例(85%),后组筛窦气房残留31例(77.5%),上颌窦窦口狭窄37例(92.5%),蝶窦口狭窄26例(54.2%),钩突残留34例(85%),中鼻甲畸形34例(85%),下鼻甲肥大34例(85%),鼻瓣区狭窄:鼻中隔尾端脱位11例(27.5%);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失败的原因包括:鼻中隔软骨偏曲20例(50%)、筛骨垂直板偏曲18例(45%)、腭骨鼻棘偏曲10例(25%)、犁骨偏曲14例(35%)。外鼻畸形未矫正手术失败的原因:软骨鼻锥畸形2例(5%),骨鼻锥畸形2例(5%)、鼻小柱畸形1例(2.5%)、鼻小叶畸形2例(5%)。术后随访6个月,术前VAS评分和Lund-Kennedy评分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完全控制39例,部分控制1例,未控制0例,总有效率975%。 结论 窦口鼻道复合体、额隐窝和鼻中隔尾端异常解剖结构的残留是鼻 鼻窦炎患者行功能性内窥镜和(或)鼻中隔成形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修正行鼻功能重建手术可有效治疗慢性鼻 鼻窦炎伴或不伴鼻中隔偏曲手术失败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与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优点.方法 80例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窦炎患者在局麻鼻内镜下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与鼻窦开放手术.结果 随访6~18个月,治愈68例(85.0%),好转10例(12.5%),无效2例(2.5%),总有效率97.5%.结论 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与鼻窦开放术安全、有效;鼻中隔矫正术为同期鼻腔鼻窦微创手术提供了必要的通路和操作空间,提高了手术效果.同期手术减轻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100例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利用鼻内窥镜开展偏曲对侧中鼻甲整形、鼻窦开放术,高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则放于Ⅱ期手术中,观察组患者同期进行偏曲对侧中鼻甲整形、鼻窦开放术、高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100%,对照组是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隔鼻甲、筛窦腔闭锁、中鼻甲粘连的发生率分别是8%、14%、16%,对照组患者分别是30%、5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鼻内窥镜下同期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鼻窦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鼻腔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鼻内窥镜技术的发展,鼻中隔矫正术成为鼻内窥镜下以矫正鼻中隔偏曲为主要症侯群的治疗方法,包括对中、下鼻甲及钩突、鼻窦的处理.本科自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对380例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33例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的本病患者。结果:术后随访4~12个月,主观治愈率为87.9%(29/33),好转率为12.1%(4/33),无不愈者;客观治愈率为81.8%(27/33),好转率为18.2%(6/33),无不愈者。结论: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具有以下优点:(1)完全、彻底矫正偏曲的鼻中隔,提高了手术质量;(2)减少手术并发症;(3)可同期完成鼻窦手术。  相似文献   

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玲  郑玉美 《安徽医学》2011,32(4):479-481
目的观察内镜下鼻窦手术同期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及中下鼻甲成形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并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41例慢性鼻-鼻窦炎(CRS)伴中-重度鼻中隔偏曲患者,行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和同时鼻中隔矫正术及中下鼻甲成形术,并观察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临床治愈34例(83%),好转5例(12%),无效2例(5%),鼻中隔偏曲全部矫正;并发眼睑淤血1例,术腔不同程度粘连5例,鼻中隔血肿1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鼻窦手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和中下鼻甲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不仅节省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还提高疗效,对预防鼻窦炎的复发及粘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建福 《微创医学》2012,7(2):147-148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50例(249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术后随访1年。结果治愈97例(64.7%),好转40例(26.7%),无效13例(8.7%)。结论鼻内窥镜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安全高效,同期中鼻甲和鼻中隔偏曲的处理以及定期随访均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中隔矫正术最早出现于 175 0年。目前临床沿用的鼻中隔矫正手术方法为 190 0年Killian首创 ,即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1] 。随着鼻内窥镜手术广泛开展 ,已观察到鼻中隔偏曲与鼻腔其他结构与鼻窦炎的发生确有相关性。其手术的目的和适用症及手术方法较过去有明显的不同 ,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在直视下操作 ,手术精确 ,已用于内窥镜鼻窦手术中 ,鼻中隔手术成为内窥镜手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进一步拓宽了这一手术的应用范围。我科自2 0 0 1年 6月 - 2 0 0 2年 4月收治鼻中隔偏曲及伴有鼻中隔矫正术及功能性鼻窦开放术 ,获得满意的疗效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下行鼻腔、鼻窦手术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原因。方法:对鼻内窥镜下行鼻窦炎、鼻息肉摘 除、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等治疗的118例进行临床总结。结果:术后经6月-12个月随访,鼻息肉、鼻窦炎患者治愈76例(64.4 %),好转24例(20.3%),无效18例(15.3%)。结论:经鼻内窥镜下行鼻腔、鼻窦手术具有优越性;提高鼻内窥镜手术操作 技术以及术后综合处理是提高鼻内窥镜手术疗效的两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在鼻中隔偏曲再次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5例鼻中隔偏曲矫正失败的患者在鼻内窥镜下再次手术。结果:术后2mo原有的症状完全消失。结论:该手术方法优于传统的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  相似文献   

11.
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118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下行鼻腔、鼻窦手术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原因.方法:对鼻内窥镜下行鼻窦炎、鼻息肉摘除、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等治疗的118例进行临床总结.结果:术后经6月~12个月随访,鼻息肉、鼻窦炎患者治愈76例(64.4%),好转24例(20.3%),无效18例(15.3%).结论:经鼻内窥镜下行鼻腔、鼻窦手术具有优越性;提高鼻内窥镜手术操作技术以及术后综合处理是提高鼻内窥镜手术疗效的两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中隔、鼻窦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安全可行性。方法:80例鼻腔、鼻窦疾病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一次性接受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鼻息肉切除术、鼻窦开放术及中、下鼻甲手术,并观察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个月~2年,治愈58例(72.5%),好转19例(23.75%),无效3例(3.75%),总有效率为96.25%。出现并发症3例(3.75%),所有并发症经治疗均获痊愈,无鼻中隔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局麻鼻内镜下能一次性完成鼻中隔、多鼻窦(鼻-鼻窦)联合手术,且不会增加鼻-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因此,该术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能明显减少鼻息肉及鼻窦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3.
随着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应用及开展,人们对鼻阻力增大对鼻腔鼻窦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逐渐重视起来,以往我们行鼻中隔矫正术采用传统的额带镜下手术,病人痛苦大,少数病人矫正不彻底,中隔粘膜易损伤,易造成穿孔等情况。随着我们对鼻窦内镜手术技术不断提高,我们于2000年开展了鼻中隔手术偏曲鼻内窥下矫正手术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内窥镜下一次性完成鼻中隔和鼻窦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对经鼻内窥镜和鼻窦CT检查确诊为鼻中隔偏曲伴鼻窦炎的167例病人在内窥镜下一次性完成鼻窦和鼻中隔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结果 治愈146例,好转21例,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87.4%和12.6%,总有效率为100%。术后并发术腔粘连12例。结论 鼻中隔偏曲伴发I型、Ⅱ型1-2期鼻窦炎可在内窥镜下一次完成鼻中隔和鼻窦手术。  相似文献   

15.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霉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霉菌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鼻窦霉菌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29例为非侵袭型鼻窦霉菌病,采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均治愈。另1例为侵袭型鼻窦霉菌病,鼻内窥镜鼻窦术后2月复发,采用鼻侧切开术治愈。结论: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非侵袭型鼻窦霉菌病,疗效肯定,患者痛苦小,术后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6.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实施鼻中隔矫正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鼻内窥镜进行69例鼻中隔矫正术的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病人,鼻中隔偏曲均得到矫正,效果良好,无1例鼻中隔穿孔。结论:鼻内窥镜应用于鼻中隔矫正术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是替代传统手术方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鼻中隔高位偏曲再矫正术治疗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暨南大学附属郑州医院收治的80例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研究组接受鼻中隔高位偏曲再矫正术治疗,对照组接受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5.00%(34/40)]高于对照组[62.50%(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7.50%比17.50%、5.00%比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鼻中隔高位偏曲再矫正术治疗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行鼻腔,鼻窦及鼻眼手术的疗效。方法:对内窥镜下行鼻息肉摘除,筛蝶窦及上颌窦开放术等治疗的148例进行临床总结。结果:术后经3 ̄12个月随访,鼻息肉鼻窦炎患者治愈率为70。9%,总有效率为94.5%,鼻中隔矫正术后治愈率100%;鼻腔泪道造孔术后治愈主继87.5%,有效率100%,结论:鼻内窥镜对鼻腔,鼻窦,鼻眼手术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戴立夫  黄海平  李江  邓启华 《海南医学》2005,16(11):87-87,33
微创手术已是国内外临床手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鼻内窥镜的发明使鼻科微创手术成为现实。我科从2004年1月~2005年4月开展鼻内窥镜下手术48例,鼻内窥镜下鼻息肉切除加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27例,鼻腔鼻窦良性肿瘤切除3例,霉菌性鼻窦炎鼻窦开放加病变清除2例,鼻中隔矫正2例,鼻咽部活检14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基层医院开展鼻内窥镜下手术,我们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保留中鼻甲的筛前神经综合征鼻内窥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保留中鼻甲的筛前神经综合征界内窥镜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诊断为筛前神经综合征的患者行鼻内窥镜界中隔矫正术 钩突切除术 中鼻甲外移术治疗,同时对合并有鼻窦炎患者行鼻窦开放术。结果:13例患者均治愈,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0.5-5年无复发。结论:界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 钩突切除术 中鼻甲外移术对筛前神经综合征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保留中鼻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