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加强CT增强检查中对病人的护理,降低造影剂外渗率。[方法]选取1 302例CT增强检查病人,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海醇前预注射生理盐水20mL,再注射碘海醇1mL,确认无外渗后再进行碘海醇注射;选取630例CT增强检查病人,采用穿刺成功后直接注射碘海醇方法。观察两组外渗发生率。[结果]采用预注射的1 302例CT增强检查病人,碘海醇外渗率为0.31%,而采用直接注射碘海醇方法的630例,外渗发生率2.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预注射可有效防止造影剂外渗,提高CT增强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3.
造影剂注射速度对CT增强扫描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造影剂注射速度与不良反应及肝实质强化(CT值)的关系。方法:将276例患按注射速度分为5组,3.5ml/s32例,3.0ml/s40例,2.5ml/s77例,2.0ml/s68例,1.5ml/s59例,再根据使用不同造影剂分为两组,使用离子型造影剂119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157例。结果:造影剂注射速度从3.5ml/s至1.5ml/s,肝实质CT值呈逐渐降低,5组间有显性差异(F=43.510,P<0.05),在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组间及组内不同注射速度之间经χ^2检验,均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速度越快,肝实质强化越好,但副反应发生率越高,离子型较非离子型造影剂副作用多。 相似文献
4.
何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16):140-142
目的:分析在CT增强检查中注射速率与造影剂渗漏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重庆市合川人民医院接收的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384例,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各128例。甲组的患者造影剂注射速率为2.0 mL/s,乙组和丙组患者造影剂注射速率分别是2.5 mL/s和3.0 mL/s,比较三组患者的实际造影剂渗漏状况、图像质量以及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图像质量的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甲组造影剂渗漏检出率3.91%低于乙组的17.97%和丙组的3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91%显著低于乙组的7.81%及丙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应用CT增强进行检查的患者中,造影剂的注射速率高会增加渗漏风险,而且出现不良反应增多,所以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严格控制注射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中两种预注射生理盐水的方式对预防对比剂外渗的效果,以期更有效地降低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提高CT检查的成功率。方法便利抽样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1982例患者为手动组,方法为注射对比剂之前使用手动旋钮注射生理盐水30 ml,速率约为1 ml/s;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2095例患者为高压组,方法为注射对比剂之前使用高压注射器以5.5 ml/s的速率注射生理盐水30 ml。比较两组患者对比剂的外渗发生率。结果手动组患者对比剂外渗率为0.80%(1例),而高压组仅为0.07%(1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50,P0.001)。结论高压预注射生理盐水能更好地预防对比剂的外渗,更有效地保护患者血管,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静脉高压注入造影剂发生渗漏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选择CT增强出现渗漏的24例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均选择四肢表浅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连接高压注射器,注射速率2.0mL/s~4.0mL/s。[结果]根据穿刺部位及局部肢体处的肿胀等情况分为轻、中、重三度,本组中轻度占62.5%,中度占25.0%,重度占12.5%,1例重度渗漏病人在注射后4h出现肌筋膜高压综合征而行切开引流,其余病人均经过冷热敷加50%硫酸镁局部湿敷后恢复。[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巧和工作责任心,加强心理护理,可以有效避免造影剂渗漏的发生;及时进行冷热敷加硫酸镁湿敷及密切观察可以加快渗漏处的恢复和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应用彩色监视器预防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渗漏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监视器在CT增强扫描检查造影剂外渗观察中的应用价值与护理措施.方法 进行CT增强扫描患者共12 588例,将患者按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 603例,静脉注射造影剂过程中采用监视器观察造影剂渗漏情况,对照组5 985例,采用隔室目测法观察,比较两组造影剂皮下外渗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 观察组轻度外渗23例,重度1例;对照组轻度外渗35例,重度外渗12例.两组患者局部渗漏发生情况及其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彩色监视器能有效减少造影剂渗漏的发生及减轻渗漏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9.
10.
总结了本院14例CT增强造影剂外渗的防治和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为轻度外渗9例,中度外渗4例,重度外渗1例,外渗发生率0.6%.认为护理工作应谨慎有序,对患者耐心细致,及时处理药物外渗,能最大限度减少或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螺旋CT増强扫描使用密苏里? XD 2001 CT-高压注射器注射碘对比剂过程中重要环节的控制。方法 2018年1月至6月江苏省肿瘤医院影像科使用GE公司lightspeed VCT 64排螺旋CT和密苏里? XD 2001 CT-高压注射器进行CT增强扫描患者。将2018年1月至3月CT增强扫描患者8 263例设为对照组,分析检查过程中高压注射器报警和碘对比剂外渗的原因,成立质量持续改进小组,制定评估、静脉留置针穿刺和高压注射流程,组织相关培训和考核,并应用于后续的检查中(2018年4月至6月检查8 92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高压注射器报警率、碘对比剂外渗率。结果 实施环节质量控制后,高压注射器报警率由8.79%下降到3.34%(P<0.05);碘对比剂外渗率由0.42%下降到0.27%(P>0.05)。结论 实施重点环节质量控制有利于患者CT增强扫描顺利、安全的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上肢两种不同体位对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利用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42例接受CT胸部增强扫描患者,均于右臂留置静脉通道,单筒高压注射对比剂。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先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0岁)、中年组(40~60岁)和老年组(>60岁);再根据采用的不用上肢体位分为第一体位组(仰卧位,双上臂伸直上举,与身体处于同一水平面)和第二体位组(仰卧位,双上臂上举,双前臂交叉置于额头上,留置静脉通道的右臂在上)。测量右锁骨下静脉胸廓入口内外各2~3 cm处CT值,取其平均值的差值作为评价对比剂利用效果的指标。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上肢体位之间对比剂的利用效果。结果 采用第一体位、第二体位时,不同年龄组的对比剂利用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种不同体位组之间比较,对比剂利用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增强扫描时,采用第二体位可降低右腋静脉及右锁骨下静脉内对比剂在胸廓外的留滞,有助于提高对比剂的利用率,降低对比剂局部滞留引起的伪影。 相似文献
13.
320排CT在肝脏灌注检查中注射速率及对比剂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肝脏灌注检查中两种不同对比剂浓度和两种不同注射速率对肝动脉CT显影效果的影响,并分析护理影响因素。方法104例患者,分别用欧乃派克350和优维显370,再随机分两小组不同流率:4ml/s和6ml/s的注射速率进行320俳cT肝脏灌注检查,检测肝动脉CT峰值和血管重建图像质量;总结护理影响因素。结果欧乃派克350与优维显370的肝动脉CT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ml/s注射速率肝动脉CT峰值低于6ml/s的注射速率肝动脉CT峰值,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20排CT肝脏灌注检查中不同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率对肝动脉显影及图像质量的对比中,高浓度及商注射速率在肝动脉灌注中CT值及图像质量达到3级以上,良好的护理措施能解除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也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和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肝脏灌注检查中两种不同对比剂浓度和两种不同注射速率对肝动脉CT显影效果的影响,并分析护理影响因素.方法 104例患者,分别用欧乃派克350和优维显370,再随机分两小组不同流率:4 ml/s和6 ml/s的注射速率进行320排CT肝脏灌注检查,检测肝动脉CT峰值和血管重建图像质量;总结护理影响因素.结果 欧乃派克350与优维显370的肝动脉CT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 ml/s注射速率肝动脉CT峰值低于6 ml/s的注射速率肝动脉CT峰值,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20排CT肝脏灌注检查中不同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率对肝动脉显影及图像质量的对比中,高浓度及高注射速率在肝动脉灌注中CT值及图像质量达到3级以上,良好的护理措施能解除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也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和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静脉注射固定托臂架的研制及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脉把碘造影剂注入体内行CT增强扫描检查 ,使病变显影更加清晰 ,利于诊断疾病[1] 。因此 ,提高静脉穿刺注射的成功率 ,对CT增强扫描检查成功有着关键作用。在静脉穿刺和注射时 ,由于CT检查床较窄 ,受检者穿刺侧上臂需长时间悬空伸直 ,易引起疲劳而出现震颤、屈曲或摆动 ,不利于静脉穿刺 ;有的在注药过程中出现针头穿破静脉血管造成药液外渗 ,引起局部组织肿胀、疼痛 ,使单位时间内病变部位药液浓度降低 ,导致显影不清 ,影响疾病的诊断。为此 ,于 2 0 0 3年 10月研制了CT增强扫描检查中静脉注射固定托臂架 (简称固定托臂架 ) ,于2 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低碘含量对比剂上腹部增强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接受上腹部增强CT扫描患者,随机分为A组(管电压120 kVp、碘含量300 mgI/ml)、B组(管电压120 kVp、碘含量270 mgI/ml)、C组(管电压100 kVp、碘含量300 mgI/ml)及D组(管电压100 kVp、碘含量270 mgI/ml),各25例;均采用40%ASiR算法和FBP算法混合图像重建。测量并分析各组门静脉期图像相同部位CT值、CNR、图像噪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按4分制对所得图像进行总体图像质量评价,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CT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D组与A组比较,腹主动脉CT值、肝实质CT值、CNR腹主动脉、CNR肝实质、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D组CTDIvol分别为15.73±5.59、15.34±4.20、12.57±2.55、11.23±2.57,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45%、90.00%、90.48%、90.91%。4组图像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45%、90.00%、90.48%、90.91%(P>0.05)。结论 采用低管电压(100 kVp)结合低碘含量(270 mgI/ml)对比剂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所得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且可降低X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剂剂量对健康成年人肝脏造影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健康志愿者20名,分别在4个剂量水平(0.5、1.2、1.8、2.4 ml)团注超声造影剂Sono Vue(声诺维),采用QLAB 9.0软件自动描记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每一剂量在相同监测条件下的常用血流灌注参数。声学定量指标包括开始显影时间(AT)、达峰时间(TTP)、上升时间(Δt)、本底强度(Ib)、峰值强度(Ip)、增强强度(ΔI)及ΔI/Δt。结果当造影剂剂量为0.5-2.4 ml范围时,Ip及ΔI值随造影剂剂量增加而增大。剂量为0.5 ml与1.2 ml时,Ip分别为(26.7±3.7)d B和(33.5±4.3)d 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P〈0.05);ΔI分别为(13.1±1.2)d B和(16.8±2.7)d B,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90,P〈0.05)。当造影剂剂量为0.5-2.4 ml范围时,TTP值分别为(31.2±3.6)、(28.4±5.2)、(27.7±4.1)和(24.5±4.7)s,随剂量增大而缩短(F=8.40,P=0.000)。0.5 ml与1.2 ml时比较、1.2 ml与1.8 ml时比较、1.8 ml与2.4 ml比较,TT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5、2.25、3.18,P均〈0.05)。Δt和ΔI/Δt值随剂量增加无明显改变,不同剂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声学造影剂剂量影响肝造影增强各参数,峰值强度与应用的造影剂剂量有关。时间参数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减少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及提高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特殊护理)和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各100例。比较2组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渗漏、护理错误、来自注射误差的扫描失败、扫描时间、患者与CT技师满意程度等。结果 2组造影剂渗漏情况及护理错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误差扫描失败、扫描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技师满意度情况较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减少造影剂渗漏上应用效果不明显,但在提高满意度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降低对比剂剂量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成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照组按照1 mL/kg标准注入对比剂,观察组参照对照组标准减少10 mL对比剂剂量.测量2组左主动脉干(AO)、左前降支近远段(LADp、LA...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镜检查前口含滑润胶浆的含服时间与效果。[方法]对照组含服滑润胶浆10min~20min后进行胃镜检查,观察组在含服滑润胶浆20min~30min后检查。观察两组受检者在检查中出现的反应及效果。[结果]观察组插镜一次性成功比例较大,进镜过程顺利,消化道舒张良好,病人检查后无明显不适感;两组病人检查中的反应程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镜检查前含服滑润胶浆20min~30min后进行检查效果较为满意,能够达到减轻受检者痛苦、缩短检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