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构建肺炎克雷伯菌LuxR家族KbvR基因缺失突变株与回补株,分析KbvR在肺炎克雷伯菌生长、生物膜形成及荚膜 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自杀载体pKO3-Km质粒构建KbvR基因敲除株,然后扩增出包含KbvR基因编码区、启动子结合区及 转录终止区的基因片段,克隆至pGEM-T-easy质粒上构建KbvR基因回补株。绘制不同菌株生长曲线,了解KbvR对细菌生长的 影响。通过结晶紫定量实验检测KbvR基因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拉丝实验、离心试验及RT-PCR检测KbvR基因对细菌荚 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成功获得KbvR基因缺失突变株及回补株,RT-PCR结果显示KbvR基因在缺失突变株中不表达,在回补株 中重新表达。KbvR基因不影响细菌的生长速度,基因敲除株后细菌生物膜形成及荚膜生成能力下降。体外试管静止培养48 h, 与野生株相比基因缺失突变株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下降,而KbvR基因回补株在液体培养基表面能形成明显生物膜。结晶紫染 色定量实验发现,基因缺失突变株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低于野生株(P<0.01)。超粘性实验和RT-PCR结果均显示,KbvR基因缺 失突变株荚膜形成能力明显下降,说明KbvR基因影响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和荚膜的形成。结论KbvR基因作为密度感应系统 LuxR孤儿调控转录因子,正调控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形成。荚膜是细菌生物膜形成的重要因素,KbvR基因可通过影响荚膜 形成而调控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调控因子CRP对细菌毒力的影响及其对毒力相关因子磷酸转移酶系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肺炎克雷伯菌CRP调控因子的基因缺失突变株与回补株,小鼠毒力试验检测CRP对细菌LD50的影响及小鼠生存率的影响,qRT-PCR与lac Z报告基因检测CRP对果糖磷酸转移酶系统EIIC蛋白frwC基因的影响并通过凝胶阻滞试验(EMSA试验)检测CRP调控frwC基因的机制。结果:CRP基因敲除菌株的小鼠毒力明显下降,野生株、CRP基因缺失株及回补株的LD50分别为<100,3.2×10~5和4.5×10~4CFUs。qRT-PCR与lac Z报告基因发现CRP基因敲除后,果糖磷酸转移酶系统EIIC蛋白frwC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EMSA试验发现CRP蛋白能够结合在frwC启动子区。结论:肺炎克雷伯菌CRP调控子与细菌毒力密切相关,并且能够直接正调控frwC基因的表达。除影响细菌荚膜、菌毛、生物膜的形成而影响细菌毒力外,CRP调控子可能通过影响磷酸转移酶系统而影响细菌毒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着重介绍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初步筛选试验和表型确认试验。方法应用纸片扩散法进行初步筛选试验,对怀疑产酶的菌株用表型确认试验进行确认。结果从临床上分离出90株大肠埃希菌;52株肺炎克雷伯菌;初步筛选出53株怀疑产ESBLs的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31株,肺炎克雷伯首22株。53株怀疑产FSBLs的细菌经表型确认试验测出产酶株共19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1株,肺炎克雷伯菌8株。在这些细菌中,大肠埃希菌的产酶株占12.2%,肺炎无克雷伯菌的产酶株占15.4%。结论肺炎克雷菌比大肠埃希菌较易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ESBLs的初筛试验和表型确认试验,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感染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着重介绍大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产酸克雷伯氏菌的初步筛选试验和表型确认试验。方法:应用纸片扩散法进行初步筛选试验,对怀疑产酶的菌株用表型确认试验进行确认。结果:从临床上分离出125株大肠埃希氏菌,82株肺炎克雷伯氏菌,50株产酸克雷伯氏菌,初步筛选试验筛出95株怀疑产ESBLs的细菌,其中大肠埃希氏菌45株,肺炎克雷伯氏菌33株,产酸克雷伯氏菌17株。95株怀疑产ESBLs的细菌经表型确认试验测出产酶株共39株,其中大肠埃希氏菌17株,肺炎克雷伯氏菌14株,产酸克雷伯氏菌8株。在这些细菌中,大肠埃希氏菌的产酶株占13.6%,肺炎克雷伯氏菌的产酶株占17.1%,产酸克雷伯氏菌的产酶株占16.0%。结论:肺炎克雷伯氏菌和产酸克雷伯氏菌比大肠埃希氏菌较易产生ESBLs,ESBLs的初筛试验和表型确认试验,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及耐药特性.方法:对42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细菌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基因.结果:42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中,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耐药情况严重,仅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较敏感.改良Hodge试验及KPC基因检测全部阳性,基因测序为KPC-2型.结论:KPC-2是引起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主要原因,应引起临床及实验室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肺炎克雷伯菌环磷酸腺苷受体蛋白(cAMP receptor protein,CRP)对kfuABC操纵子的转录调控机制。方法:设计相关跨基因引物,用Real-time PCR方法验证kfuABC的转录结构。以肺炎克雷伯菌野生株NTUH-K2044(wild type,WT)的总RNA为模板,利用引物延伸的方法寻找kfuA的转录起始位点,确定其核心启动子区。构建含kfuA启动子区DNA序列的LacZ重组质粒,并将其转入突变株?驻crp(肺炎克雷伯菌野生株基因组中crp基因敲除)和WT中,通过测定比较两株菌中β-半乳糖苷酶活性差异来判定CRP调控子对kfuA的调控关系;分别提取?驻crp和WT的总RNA,进一步采用实时定量Real-time PCR的方法验证CRP对kfuA的调控关系。通过凝胶阻滞实验验证His-CRP是否对kfuA启动子区具有直接的结合作用,进一步采用 DNaseⅠ足迹实验确定具体的结合位点。结果:肺炎克雷伯菌kfuA、kfuB和kfuC位于同一个操纵子kfuABC;引物延伸实验结果显示kfuABC只有一个转录起始位点T;CRP能够结合到kfuABC启动子区-204到-171之间的碱基序列上(转录起始位点为+1),抑制其转录表达。结论:CRP能直接结合到kfuABC启动子区抑制其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着重介绍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初步筛选试验和表型确认试验。方法:应用纸片扩散法进行初步筛选试验,对怀疑产酶的菌株用表型确认试验进行确认。结果:从临床上分离出90株大肠埃希菌;52株肺炎克雷伯菌;初步筛选出53株怀疑产ESBLs的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31株,肺炎克雷伯菌22株。53株怀疑产ESBLs的细菌经表型确认试验测出产酶株共19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1株,肺炎克雷伯菌8株。在这些细菌中,大肠埃希菌的产酶株占12.2%,肺炎无克雷伯菌的产酶株占15.4%。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比大肠埃希菌较易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初筛试验和表型确认试验,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感染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儿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状况、特点及细菌耐药性分析,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鉴定系统对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122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62株(50.82%),不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60株(49.18%);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62株中有45株(72.58%)从痰液分离中得到。分离出来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如氨苄西林、替卡西林及头孢噻吩完全耐药,对头孢西丁和亚胺培南完全敏感;分离出来的不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氨苄西林完全耐药,对头孢西丁和亚胺培南完全敏感。结论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较高;临床治疗前应尽可能进行肺炎克雷伯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合理和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77株肺炎链球菌进行生物学鉴定和血清学分型。方法:本文采用常规细菌鉴定及经改良的针对肺炎链球菌的特殊形态学、生化学鉴定方法,包括菌落特征、革兰染色镜检、生化反应、胆汁溶菌试验、Optochin试验、荚膜肿胀试验、荚膜染色试验等方法,对277株肺炎链球菌菌株进行了生物学鉴定和血清学分型。结果:277株经鉴定为典型的肺炎链球菌菌株中,1型和5型最多见,分别占11.6%和10.1%;其次为6B、3型、14型、19F、23F及2型,约占4.3%~6.5%。结论:实验结果对我国肺炎球菌疫苗生产菌种的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耐药情况。方法:用确证试验对从临床分离的219株大肠埃希菌和73株肺炎克雷伯菌做ESBLs检测,ATB自动细菌分析仪做药敏试验。结果:219株大肠埃希菌检出产ESBLs94株,检出率为42.9%。73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产ESBLs30株,检出率为41%。产ESBLs与非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本院分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严重,产酶菌株耐药率很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的135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产ESBLs菌进行分析。结果 从135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ESBLs菌株58株,检出率高达43.O%。除亚胺培南外,产ESBLs菌株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P〈O.01)。结论 ESBLs是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临床上经验用药可选择头霉素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刘波 《医学综述》2014,20(20):3784-3785
目的调查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收集的913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菌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所得数据采用WHONET 5.6进行分析。结果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菌株的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标本(46.0%);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菌株的阳性率为51.2%;连续3年的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和环丙沙星有较高的耐药率(>30%)。结论近3年来,肺炎克雷伯菌所致感染的耐药率趋于平稳,但肺炎克雷伯菌ESBLs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彭好  李琴  兰田  袁涛 《四川医学》2010,31(8):1113-1115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药敏情况,了解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肺炎53例痰液标本,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行ESBLs检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临床特征无特异性。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为39.62%。社区获得性感染与院内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产酶率分别为30.77%,64.29%。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100%。对头孢西丁的敏感率显著高于其他头孢类抗生素。产ESBLs菌株耐药性比非产ESBLs菌株强。结论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院内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及耐药率高于社区获得性感染。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可作为我科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菌株间同源性关系及耐药菌可能的传播途径,为临床该类菌的传播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常规进行临床样本采集及细菌培养;同时对ICU病房医护人员手表面及患者床旁物品表面采样并做细菌计数及培养;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细菌同源性测定采用肠杆菌科基因组内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rep-PCR)法.结果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共分离到642株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菌株来源为ICU 389株(60.59%);呼吸内科72株(11.21%);神经内科53株(8.26%);心血管科41株(6.39%);外科31株(4.83%);消化内科11株(1.71%);肾脏内科5株(0.78%);急诊科17株(2.65%);其他科室23株(3.58%).ICU物体表面分离到1株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642株临床菌株中含8个主要克隆,该8个克隆菌合计394株,占全部菌株的61.37%,其余248株菌为单一克隆.结论 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在该院确实存在单克隆流行,接触传播可能是此类感染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产肺炎克雷伯型碳青霉烯酶(KPC)肺炎克雷伯菌检测方法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可能的治疗药物.方法 选取K-B法证实的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36株纳入本研究,使用改良Hodge试验、Carba NP试验对菌株进行验证,随后采用PCR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并对电泳阳性条带进行基因测序鉴定.结果 K-B法药敏试验显示36株耐碳氢烯类肺炎克雷伯菌,随后行Hodge验证,33株(91.7%)是产KPC肺炎克雷伯菌,对碳氢烯类耐药而对替加环素及米诺环素仍然敏感.对Hodge试验阳性33株再行Carba NP试验确证,其中27株(87.9%)阳性,6株(12.1%)阴性;对Hodge试验阳性33株行PCR扩增及电泳实验,共有27株出现目标条带(340 bp)提示阳性,与Carba NP试验结果相一致.对出现目标条带的27株肺炎克雷伯菌再进行KPC-2耐药基因PCR扩增产物测序,均为KPC-2型耐药基因.结论 K-B法药敏试验加随后改良Hodge试验验证对于筛查、发现KPC肺炎克雷伯菌具有较高的符合度,为发现KPC肺炎克雷伯菌有效筛查方法.K-B法药敏试验证实对KPC肺炎克雷伯菌,替加环素等可能是有效治疗的药物之一.Hodge试验检测的KPC肺炎克雷伯菌,存在12.1%(6/33)的假阳性率.Carba NP 试验及PCR扩增检测一致性好,具有确证产KPC肺炎克雷伯菌作用.随后的测序研究结果表明检测出的KPC肺炎克雷伯菌均为KPC-2,该型是引起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酶烯酶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聊城地区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和AmpC酶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156株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来源进行回顾调查分析,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同时采用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ESBLs、采用三维确认试验检测质粒介导AmpC酶。结果检出单产ESBLs54株(34.6%),单产AmpC酶6株(3.8%),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共3株(1.9%)。产ESBLs和AmpC酶菌株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彬他唑巴坦100%敏感,其对抗生素的耐药率除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外均高于不产ESBLs和AmpC酶菌株。结论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和AmpC酶的情况在聊城地区已经出现,产ESBLs和AmpC酶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应引起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17.
吴昊 《安徽医学》2005,26(5):358-360
目的了解本地区医院分离出的产超广谱产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的构成比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2003年10月1日至2004年9月30日从本地区五家医院各类临床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作为受试菌,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和ESBLs确认试验进行ESBLs的检测及耐药性测定。结果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31%,肺炎克雷伯菌为31.6%,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株较不产ESBLs的菌株对各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明显增高,并表现出多重耐药。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株对临床常用的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氨曲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超过7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在50%左右,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在41.7%~72.7%,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株。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如此高的检出率应引起临床上高度重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应该作为治疗产ESBLs菌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耐碳氢酶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8月临床分离出的14株耐碳氢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使用VITEK Compact微生物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PCR试验检测耐药基因,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14株耐碳氢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氨曲南和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11株肺炎克雷伯菌的碳青霉烯酶表型阳性,PCR检测发现12株肺炎克雷伯菌KPC-2基因阳性,14株肺炎克雷伯菌根据ERIC-PCR结果分成3型,其中A型为主,集中在ICU病房和神经外科。结论耐碳氢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表现为严重的多重耐药性,以产生KPC酶和A型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院内产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耐药性的形成与抗菌药物消耗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6月期间,以每半年为一时间单位,对医院ESBL)(+)大肠埃希杆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同时对同一时间段内耐药性呈现明显增加的抗菌药物的消耗量进行统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消耗量之间进行分析。结果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杆菌,在研究各时间段内,对CTX、FOX、CRO、CXM、LVX、SXT、SAM、NET耐药性无明显改变,呈高耐药率。对TZP、IPM、MEM耐药性稳定,呈低耐药性,其中对IPM、MEM无耐药。对ATM、FEP、CAZ耐药性呈逐年增加趋势。ESBL(+)肺炎克雷白杆菌,对LVX、CXM、SAM、CRO、NET耐药性无明显变化,呈高耐药率,对ATM、PIP、FEP、CAZ耐药性呈逐年增加趋势。多元线性回归分析,(ESBL)(+)大肠埃希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对FEP、CAZ耐药性有显著的线性回归相关关系。结论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耐药性的形成与某些抗生素的消耗量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在遵循轮换,限制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某三甲医院常见多重耐药菌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该医院分离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数据处理采用WHONET 5.6和SPSS 20.0软件。结果该医院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构成比呈现上升趋势(P < 0.05~P < 0.01);医院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O)、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2015-2017年常见多重耐药菌构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CRAB、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构成比呈下降趋势(P < 0.05~P < 0.01),而CRKP、MRSA、CRPA构成比呈上升趋势(P < 0.05~P < 0.01);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增长趋势(P < 0.01)。结论该院常见病原菌耐药情况严重,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快速增长,医院应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管,遏制其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