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目的 了解灵山县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现状,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灵山县2004-201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年均发病率为20.40/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发病多于女性,性别比为2.01∶1;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0~2岁组报告发病较多;全年均有病例报告,11~12月为发病高峰.结论 灵山县其他感染性腹泻病防控的重点人群是散居和幼托儿童,重点是秋冬季,应加强对散居儿童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0—2014年福建龙岩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0—2014年龙岩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龙岩市2010—2014年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在68.23/10万~109.15/10万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高峰在8~12月,病例占总数的58.52%。男女性别比为1.73∶1,5岁以下儿童病例占报告总数的77.81%;散居儿童发病率最高,占75.06%;其次是农民和幼托儿童。结论龙岩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呈上升趋势,秋冬季节是高发季节,5岁以下散居儿童是重点的防控人群,社区、农村和学校是重点防治区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贵阳市观山湖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监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对观山湖区2012-2013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2013年观山湖区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729例,年发病率分别为115.37/10万和188.79/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6岁以下儿童占全部发病数的91.36%,特别是0岁组占全部发病数的71.52%。每年6月病例开始增加,10月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报告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全部病例的89.03%。世纪城社区发病率是所有乡镇中最高的。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1.88%,其中轮状病毒感染在实验室诊断病例中占48.28%。结论观山湖区2012-2013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主要集中6岁以下散居儿童,秋冬季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好发季节,各乡镇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报告严重不均,轮状病毒可能是影响其他感染性腹泻散在病例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感染性腹泻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2004~2008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8年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9776例,年报告发病率为29.56/10万~237.61/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3岁以下婴幼儿占全部报告发病总数的77.65%,其中1岁以下小儿占全部报告发病总数的47.78%。每年10月至来年1月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疫情的发病高峰。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报告发病总数的69.48%,轮状病毒分别占报告发病总数和实验室诊断病例的62.67%和90.21%。[结论]深圳市龙岗区2004~2008年其他感染性腹泻以3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为主,应高度重视对儿童轮状病毒腹泻防治工作的管理与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5.
清远市2008—2012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清远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策略。方法对清远市2008—2012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2年清远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21 730例,各年发病率分别为88.69/10万~141.17/10万,年均发病率为120.90/10万。病例分布在全市8个县(市、区),发病数居于前4位的地区分别为清城区(8 877例)、清新区(3 960例)、连州市(3 346例)和英德市(1 642例),合计占发病总数的82.03%。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其中以10—12月病例较多,合计占全年发病总数的42.65%(9 267/21 730)。男性13 320例,女性8 410例,男性发病率(144.01/10万)高于女性(96.4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主要集中于3岁以下人群,共发病13 792例,占病例总数的63.47%。病例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共14 531例,占病例总数的66.87%。结论清远市2008—2012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主要集中于3岁以下散居儿童,冬季是其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7-2018年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提高监测工作质量、贯彻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2017-2018年四川省所有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卡,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18年四川省累计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72840例,年均发病率44.08/10万。男女性别比为1.23[DK]∶1,2岁以下幼儿和0岁组婴儿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8.53%和32.31%,散居儿童占病例总数的68.35%。全省各市州地区间发病水平差异明显,成都平原及川西高原地区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每年有2个发病高峰,夏季高峰为7-8月,冬季高峰为12月至次年1月。有明确病原学诊断的病例中,轮状病毒感染占94.67%。结论 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水平存在地区差异,2岁以下散居儿童是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确诊病例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应进一步提高病原学诊断率,在高发季节和高发地区积极开展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2004-2006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广东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监测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对广东省2004-2006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6年广东省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198 522例,年发病率的范围为64.0/10万~91.8/10万,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5岁以下年龄组占全部发病数的46.13%。8-9月开始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逐渐增加,2004-2005年的12月下旬出现发病高峰,2006年发病高峰提前到11月中旬。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地级市有江门、珠海、中山、阳江、广州等市。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12.7%,其中轮状病毒在实验室诊断病例中占34.5%。3年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8起,主要为诺如病毒(5起)引起。结论广东省2004-2006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主要集中在0~5岁散居和托幼儿童,秋冬季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好发季节,各地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报告严重不均,轮状病毒可能是影响其他感染性腹泻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张莉  罗柏生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2049-2051
目的了解重庆市北碚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其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重庆市北碚区2004~2009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9年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4858例,占肠道传染病总数的61.38%,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33.88/10万,2006年以来发病率逐年下降,病例发病时间相对集中在6月至次年1月;城乡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7,P﹥0.05);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96.69,P﹤0.005),以﹤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散居儿童(56.34%)为主,其次为农民和学生。结论北碚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防治重点对象为﹤5岁以下散居儿童,重点区域为社区、农村和学校,应继续落实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付敏 《职业与健康》2012,28(4):444-445,448
目的掌握沈阳市沈河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规划及评价实施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疫情资料。结果 2005—201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年均发病率为14.33/10万;7—8月发病数占全年的38.95%,呈明显的夏季发病高峰;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6.39/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12.2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比为1.32∶1;散居儿童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数占全部病例的48.37%,0~2岁年龄组占43.66%。结论该区感染性腹泻发病的职业高峰明显,呈典型的婴幼儿高发。该区应加强卫生宣教工作,强化食品安全和饮水卫生监管工作,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加强疫情报告及监测预警分析,及时掌握流行趋势,做好应急处理,有效防止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0.
么立满  郑治敬  李军 《现代预防医学》2014,(12):2125-2126,2147
目的分析宁河县2008-2012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情况,掌握宁河县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方法描述性分析2008-2012宁河县网络直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资料。结果 2008-2012年宁河县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5 149例,发病高峰在5-9月的夏秋季,共3 119例,占报告总数的60.57%,发病年龄以0~1岁组为主,共1 073例,占报告总数的20.84%,发病数居前3位的职业依次是散居儿童、农民、学生,共4 365例,占报告总数的84.77%,发病最多的乡镇是芦台镇,共2 191例,占报告总数的42.55%。结论宁河县其他感染性腹泻在法定报告传染病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今后应加强监测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李振涛  郑浩 《现代预防医学》2015,(20):3658-3660
摘要:目的 了解江苏省连云港市2009-2013年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方法 对江苏省连云港市2009-2013年感染性腹泻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共报告感染性腹泻231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0.21/10万,发病率高峰出现在2011年。从2009年起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构成比不断升高,2013年达58.35%。感染性腹泻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其中低年龄组(0~14岁)发病1541例,占66.48%。男女性别比为1.64∶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感染性腹泻职业分布前三位为散居儿童、农民和幼托儿童,分别占54.79%、11.82%和6.99%。感染性腹泻发病季节高峰主要集中在8、9月份。县区中发病率最高的前三位为:连云港开发区、新浦区、海州区。结论 感染性腹泻中以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主,病例主要集中在低年龄组(0~14岁)。应进一步开展腹泻病病原体检测,加强疾病监测和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12.
雷娟  杨汶桢  杨鋆  舒莎 《现代预防医学》2019,(14):2534-2537
目的 分析贵阳市2013 - 2018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及其病原流行特征,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3 - 2018年贵阳市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3 - 2018年贵阳市累计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14 858例,年均发病率为54.37/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 849.55,P<0.01),高发病区分别为观山湖区246.29/10万,白云区74.44/10万,南明区56.41/10万。每年10月 - 次年1月是发病高峰;男性高发于女性,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婴幼儿,占总发病数的81.87%;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3.46%,主要的致病病原体为轮状病毒,占实验室确诊病例的97.12%。结论 贵阳市应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重点人群、重点地区、高峰季节采取针对性综合防控措施,同时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9 - 2018年贵阳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收集2009 - 2018年贵阳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 - 2018年贵阳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19 981例,无死亡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5.76/10万,报告发病率从2009年的28.62/10万上升至2018年的71.15/10万。年龄以3岁以下幼儿为主(80.47%),男女性别比为1.63∶1;以散居儿童为主(82.67%)。以秋季或冬季高峰为主(47.96%)。观山湖区发病连续10年位居第1位(190.33/10万)。明确病原诊断5 661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28.33%。病毒感染5 560例(98.22%),细菌感染80例(1.41%),真菌感染2例(0.04%),混合感染19例(0.34%)。结论 贵阳市其他感染性腹泻防控形势严峻,防控重点为3岁以下散居儿童。病原以病毒感染为主,尤其是轮状病毒感染,同时病原学诊断率也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内江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20年内江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20年内江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10 92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8.83/10万,各年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37.32,P<0.05);报告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有2个发病高峰,夏季高峰为6—8月,冬季高峰为12月至次年2月;5县(市、区)间报告发病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982.89,P<0.05),城区显著高于郊县,3个县(市、区)(占60.00%)年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发病数男女性别比为1.20∶1,男女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64,P<0.05);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人群为主,各年龄段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38 967.71,P<0.05);发病职业以散居儿童居首位,占总报告发病数的71.09%。结论 2015—2020年内江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依然严峻,3岁以下散居儿童为防控的重点人群,需在夏季和冬季落实好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陈秀云  王曼 《现代预防医学》2018,(10):1740-1744
目的 分析广东省某市2004 - 2016年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丙类传染病及其几种主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 2004 - 2016年,广东省某市累计报告丙类传染病8种218 91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80.05/10万;报告死亡病例7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02/10万。主要报告病种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传染病总发病数的96.77%。丙类传染病发病主要分布于4 - 6月(占33.84%),其次为9月(占10.35%);年平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镇(区)为DC镇、GZ镇、TZ镇、SX镇、SHX镇;男女发病比为1.55∶1,发病年龄以0~4岁组为主(占81.73%),发病职业以散居儿童居多(占69.25%),其次为幼托儿童(占17.83%)和学生(占5.24%)。由丙类传染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44起,其中学校事件达38起,占86.36%。结论 2004 - 2016年广东省某市丙类传染病发病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丙类传染病高发人群为儿童,学校是防控疫情的重点场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2004-2016年宝鸡市其他染性腹泻疫情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4-2016年宝鸡市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6年宝鸡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40 675例,年平均发病率约为84.09/10万。发病呈波浪式上升态势,每4~5年有一个流行高峰。在报告的病例中,3岁以下儿童占报告总病例数的62.47%,患者人群以散居儿童为主(63.01%)。调查发现,主要的致病病原体为轮状病毒。结论 宝鸡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的发病率较高,但实验室病原体检测率低,防控重点为散居儿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10-2018年西安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和病原学分布特征,以更好的指导其防治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8年西安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数据和病原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72131例,年均发病率92.49/10万,年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年均实验室诊断率47.45%,也呈逐渐上升趋势。冬季(11-12月及次年1月)是其发病高峰,报告病例数占39.82%(28724/72131)。城区年均发病率(132.26/10万)高于郊县(50.57/10万)。病例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57128例,占79.20%)为主,其占比逐渐上升。0~1岁人群发病率最高(4523.33/10万),其次是1~2岁人群(2553.92/10万)。有明确病原报告的病例占23.84%(17197/72131),其中病毒感染病例占98.32%(16908/17197)。轮状病毒感染病例占93.88%(15874/16908),0~1岁组占92.04%(14611/15874),散居儿童占97.90%(15540/15874),发病高峰在冬季。细菌感染病例占1.61%(277/17197),0~1岁组占65.70%(182/277),散居儿童占88.09%(244/277),发病高峰在夏秋季。重症病例331例,经病原学诊断的有13例,均为轮状病毒感染;死亡10例,均未经病原学诊断,其中8例为散居儿童。结论 西安市其他感染性腹泻冬季高发,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病原谱分析显示轮状病毒是其主要病原。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仍很严峻,应在高发地区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以有效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11 - 2017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和病原学信息,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并对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结果 贵州省2011 - 2017年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64 691例,年均发病率26.38/10万。年龄别发病率最高的是0岁~组(541.28/10万),发病率由2011年的371.96/10万上升到2017年的942.74/10万;散居儿童所占比例最高(57.25%)。季节高峰在8 - 10月和11 - 12月。市州和区县平均发病率最高的分别是贵阳市(47.68/10万)和观山湖区(346.20/10万)。有明确病原学诊断8 366例,占12.93%。病毒感染占96.22%,其中,轮状病毒占99.52%,≤1岁组占94.26%,散居儿童占98.48%,季节高峰在冬季。细菌感染占3.56%,≤1岁组占68.18%,散居儿童占63.42%,季节高峰在夏秋季。死亡3例,均无病原学诊断。结论 全省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以<2岁组和散居儿童为主;病原学特征以病毒为主,病原诊断比例偏低。应对重点人群和地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病原学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2006-2011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龙岗区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20 812例,年发病率在64.62/10万~155.99/10万之间,其中2011年发病率较高.报告发病率居前4位的街道为龙岗、龙城、南澳和葵涌.发病高峰位于秋冬季节,主要集中在10~12月份,占57.97%.发病以散居及0~3岁年龄组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82.75%、80.73%.结论 近6年来龙岗区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应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卫生防病意识,加强对重点地区及重点人群特别是3岁以下儿童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