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内窥镜卜经鼻蝶入路进行视神经管减压的手术方法建立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8例成人头颅标本在内窥镜下进行解剖观察。模拟内窥镜下经鼻蝶于术入路,分别采用经鼻中隔旁入路、经中鼻道入路、经中鼻四切除三种手术入路对蝶窦外侧壁和后壁进行解剖观察。打开蝶窦前壁后进入蝶窦,咬除蝶窦间隔,去除蝶安粘膜,暴露蝶窦后壁和后外侧壁,对视神经管及周围结构进行逐层解剖。结果:在蝶窦后壁和外侧壁的所有解剖标志中,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是相对恒定的解剖标志,在视神经管区各层中该隐窝是恒定的唯一骨性解剖标志。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毗邻视神经、海绵窦、海绵窦内颈内动脉、眼动脉、动眼神经,是视神经管内段和颅内段的分界。两侧视冲经-颈内动脉隐窝的连线是鞍结节的投影。结论:视伸经-颈内动脉隐窝在视神经管减压术中是非常重要的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2.
经鼻内镜单独进行视神经管减压和眶壁爆裂性骨折均有大量的文献报道旧,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二者同时发生并通过一期手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的病例很少涉及.鼻内镜下实施视神经减压的手术进路和眶内侧壁修复等问题中彼此有相矛盾之处,值得临床思考.我们于2007年6月收治眶壁严重的严重的爆裂性损伤合并有视神经管骨折的病人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宝冬  向宇燕  吕运成 《解剖学研究》2012,34(6):452-454,457
目的 通过对视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研究,为临床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结构完整的成人头颈部标本12例,经红色乳胶灌注、10%的福尔马林固定,观察和测量如下指标:①观察视神经管的形态;②视神经管隆突的类型;③视神经管颅口、眶口及管中部的横径、纵径及横截面;④测量视神经管上、下、内、外侧壁的厚度;⑤视神经管内侧壁毗邻关系;⑥视神经管内眼动脉与视神经的位置关系.结果 视神经管由两口(颅口、眶口)和四壁(上壁、下壁、内侧壁、外侧壁)组成,其横截面积在眶口最大,管中部最窄;视神经管的内侧壁最薄,内侧壁的毗邻结构主要有3种类型:①前为同侧后筛窦、后为同侧蝶窦;②全为同侧蝶窦;③全为同侧后筛窦,眼动脉在视神经管的颅口、眶口分别以视神经的内下方和外上方多见.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了解剖学参数;当打开视神经管骨壁,鞘膜的切开选择内侧壁稍上方.  相似文献   

4.
视神经管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为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解剖学方法对 10 0个颅骨和 6 7个尸头视神经管口及四壁的结构与毗邻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 视神经管由蝶骨小翼两根与喋骨体构成 ,管自后内向前外斜行 ,分内、外、上、下四壁和颅、眶两口。其上壁、下壁、内侧壁、外侧壁的长度分别为 10 70±0 2 3mm ,6 2 5± 0 18mm ,9 6 7± 0 18mm ,7 91± 0 17mm。内侧壁向筛窦、蝶窦内突入形成视神经管隆凸。视神经在颅口处有硬脑膜压迹 ,视神经腹侧有眼动脉形成的压迹。结论 视神经管隆凸可作为确定视神经管位置的解剖标志。视神经管下壁和内侧壁与视神经、眼动脉、颈内动脉等结构毗邻 ,切除管壁时应注意保护邻近结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内镜下行经鼻蝶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用12例成人尸颅标本,模拟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观察视神经管及其周围结构。磨除视神经管,暴露并打开管内视神经鞘膜,观察鞘膜内视神经及眼动脉。 结果 视神经隆突是蝶窦内相对恒定的解剖标志,通过它可以确定视神经管眶口;眼动脉多走行于视神经的腹内侧,切开视神经鞘膜时应在外上壁进行。 结论 视神经隆突是重要的解剖标志;应在外上壁切开视神经鞘膜。  相似文献   

6.
韩宝红 《医学信息》2007,20(2):144-145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CT影像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2例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57眼中,视神经管骨折37眼,其中线型12眼,嵌入型10眼,粉碎型7眼,凹陷型5眼,混合型3眼。后组筛窦和/或蝶窦积血33眼。伴有眶壁复合型骨折者47例,颅底复合型骨折者20例。结论视神经管骨折是严重视神经损伤的表现;蝶窦、后组筛窦积血可作为视神经管骨折的可靠佐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合并视神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颅脑合并视神经损伤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明确诊断视神经损伤3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术中探查发现视神经孔线性骨折,行减压手术,恢复良好;其余7例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效果较差。结论前颅窝损伤患者在术前要高度重视视神经的相关检查;术中应积极探查视神经管和视神经损伤情况,在治疗颅脑损伤的同时,积极进行视神经减压是防止患者术后视力下降或视力丧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临床应用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 方法 对20侧尸头视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进行解剖和测量,并用多层螺旋CT扫描和影像工作站测量,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视神经管的类型:管型5%(1侧),半管型10%(2侧),压迹型55%(11侧),无压迹型30%(6侧)。视神经管的毗邻关系:筛窦型15%(3侧),蝶窦型35%(7侧),蝶筛窦型45%(9侧),蝶鞍型5%(1侧),60%(12侧)与后筛窦相关。眼动脉在颅口80%(16侧)走行于视神经内下方,在眶口85%(17侧)走行于外下方。70%(14侧)颈内动脉管在蝶窦外壁隆起,而95%(19侧)与视神经管存在隐窝。视神经管内壁长度(10.23±1.31)mm。解剖测量视神经管眶口、颅口、视神经与颈内动脉隐窝到鼻小柱-鼻翼交界点的距离及夹角的结果与影像测量结果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 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经鼻内镜神经管减压术提供了解剖学参数。采用CT影像工作站能对视神经管重要解剖标志进行准确的测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鼻内窥镜手术路径提供应用解剖学数据和资料,以利于临床手术的成功开展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30例随机选取的国人成人无病损的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男21例,女9例),依经鼻腔鼻窦内窥镜下眶尖部手术的相同体位和路径,逐层解剖并测量各解剖标志的深度、仰角、外偏角和旁开距等,观察其正常解剖和变异情况.同时,采用"FV"线为轴位扫描基线进行扫描并对图像径"Sharp"加工处理.结果①视神经管眶口和颅口内上壁距前鼻棘的距离分别为62.01±5.51mm和68.23±5.82mm;②眶口内上壁和颅口内上壁与鼻底平面的仰角(前鼻棘为基点)分别为38.77±5.71°和34.08±4.94°,随着深度增加,仰角逐渐减少;③眶口外上壁和颅口外上壁与自前鼻棘的颅正中线的外偏角分别为13.25°±1.15°和8.87±0.94°,随着深度增加,角度越来越小,并向中线靠近;④眶口与颅口离颅正中矢状面的旁开距分别为(1/2)32.01±2.20mm和(1/2)22.94±2.00mm;⑤眶口和颅口外上缘与自喙突的正中矢状线的外偏角分别为26.39±1.87°和26.63±2.84°.结论①眶尖部和视神经管的CT扫描,应以"FV线为轴位基线,进行2mm连续断层扫描.②经鼻腔鼻窦内窥镜下眶尖部手术,应以经筛窦、蝶窦、眶尖和视神经管入路为最便捷和安全的入路,以视神经管内侧壁中段为视神经管开放的最佳入口.  相似文献   

10.
视神经管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视神经管的显微外科解剖,为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手术显微镜下解剖15例共30侧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视神经管标本,观测下列参数.(1)视神经管的长度和视神经管各壁及硬膜鞘的厚度;(2)视神经管中轴与颅正中矢状面、颅冠状面的夹角;(3)视神经管及视神经在眶口、管中部、颅口的垂直径、横径,并计算其横截面积;(4)视神经管内侧壁的毗邻结构及视神经与颈内动脉、眼动脉的关系.结果:视神经管的内侧壁最长,平均长度(11.61±1.58)mm;视神经管横截面积在眶口处最大,为(22.05±3.47)mm2;视神经横截面积在颅口处最大,为(10.62±2.34)mm2.结论:(1)视神经管眶口处对视神经的膜性束缚力最大;(2)当打开视神经管骨壁后,鞘膜切开应选择内侧壁内缘稍上方.  相似文献   

11.
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及测量视神经管区的有关解剖结构,为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利用显微解剖方法对成人尸体头颅、带硬膜的成人颅底标本各10具、成人颅骨标本10具进行观察及测量.结果:(1)视神经管上壁、下壁、内侧壁、外侧壁的长度分别为(9.89±1.46)mm、(6.45±1.59)mm、(12.03±1.74)mm、(7.85±1.63)mm;颅口及眶口四壁的厚度不同,视神经管中轴与颅正中矢状面的夹角为(38.06±5.36°),与颅冠状面的夹角为(21.13±4.86°).视神经管上壁后部,由硬脑膜反折形成镰状韧带,其宽度(前后径)为(1.98±0.33)mm.(2)视神经管颅口至眉间的距离为(64.18±4.83)mm;视神经管颅口至翼点距离为(52.32±2.83)mm.(3)ACP为视神经管外侧壁,其根宽(11.96±0.58)mm,ACP全长(9.69±0.46)mm.结论:本文所测视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相关参数为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雪梅 《医学信息》2006,19(7):1239-1240
目的 探讨提高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 对6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经鼻内窥镜手术。结果 60例中随访半年以上者48例,治愈36例(75.4%),好转10例(20.3%),无效2例(4.3%),总有效率95.7%。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1例,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2例(2侧),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1例(1铡)。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疗效。手术操作熟练准确,彻底清除病变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鼻内窥镜手术路径提供应用解剖学数据和资料,以利于临床手术的成功开展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30例随机选取的国人成人无病损的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男21例,女9例),依经鼻腔鼻窦内窥镜下眶尖部手术的相同体位和路径,逐层解剖并测量各解剖标志的深度、仰角、外偏角和旁开距等,观察其正常解剖和变异情况。同时,采用“Fv”线为轴位扫描基线进行扫描并对图像径“Sharp”加工处理。结果:①视神经管眶口和颅口内上壁距前鼻棘的距离分别为62.01±5.51mm和68.23±5.82mm;②眶口内上壁和颅口内上壁与鼻底平面的仰角(前鼻棘为基点)分别为38.77±5.71°和34.08±4.94°,随着深度增加,仰角逐渐减少;③眶口外上壁和颅口外上壁与自前鼻棘的颅正中线的外偏角分别为13.25°±1.15°和8.87±0.94°,随着深度增加,角度越来越小,并向中线靠近;④眶口与颅口离颅正中矢状面的旁开距分别为(1/2)32.01±2.20mm和(1/2)22.94±2.00mm;⑤眶口和颅口外上缘与自喙突的正中矢状线的外偏角分别为26.39±1.87°和26.63±2.84°。结论:①眶尖部和视神经管的CT扫描,应以“FV线为轴位基线,进行2mm连续断层扫描。②经鼻腔鼻窦内窥镜下眶尖部手术,应以经筛窦、蝶窦、眶尖和视神经管入路为最便捷和安伞的入路,以视神经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的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8月-2007年12月间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病例1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复诊3-6个月,全部病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满意,无1例出现鼻中隔穿孔。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具有视野清晰、不受手术深度限制、操作准确等优点,大大降低了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常常作为鼻内窥镜其它手术的同期前置手术,已成为鼻内窥镜手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的疗效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49例(50眼)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鼻内镜下施行视神经减压术,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情况,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49例(50眼)中术后的总有效率为44.00%(22/50),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视力级别为光感、眼前手动、视力0.02以上有较高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伤至手术时间在3 d以及7 d以内有显著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术前是否应用激素冲击治疗及术中是否进行鞘膜切开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具有一定效果,在创伤发生3d内以及术前视力在光感、眼前手动、视力0.02以上患者进行手术干预,可以获得较高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鼻内镜颅底手术治疗非外伤压迫性视神经病的效果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6例(39眼)接受鼻内镜颅底手术后再行视神经管减压术的非外伤压迫性视神经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效果,单因素方差和多因素方差分析临床效果影响因素。结果术中失血量为(68. 31±19. 41) m L,手术时间为(98. 34±6. 47) min,手术成功率为94. 87%,所有患者术后无明显颅内感染并发症发生,术后至随访结束治疗总有效率为66. 67%;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病程、治疗前光感、筛蝶窦积血和术后化疗与临床效果有相关性;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病程小于等于1年、治疗前有光感和术后接受化疗为影响疗效的保护因素,筛蝶窦积血是影响疗效危险因素。结论使用鼻内镜颅底手术非外伤压迫性视神经病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视神经功能,且治疗及时、治疗前有光感和术后化疗的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手术治疗下颈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以来收治的12例下颈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资料。伤后2~8 d,4例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8例采用1期前-后联合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采用ASIA分级评估神经功能,用放射学方法评估植骨融合情况,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11.2个月。1例伤后2 d接受手术,术后死亡,6例术后发生并发症,经对症处理治愈。3例术后需要机械通气支持。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恢复(ASIA分级提高1~2级)。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失败者。结论手术治疗下颈椎爆裂骨折可以达到神经组织减压和重建颈椎稳定性的目的 ,根据具体病情可以选择单纯前路手术或者1期前后路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结合鼻腔解剖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 对2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病变范围,按照Krouse分期法:其中Ⅰ级5例,Ⅱ级15例,Ⅲ级6例,Ⅳ级0例。单纯鼻内窥镜手术者11例,鼻内窥镜+柯-陆氏手术者12例,鼻内窥镜+鼻侧切开+柯-陆氏手术者3例。 结果 26例术后患者随访,有3例复发,再次经鼻内窥镜手术后未见复发,其余患者均未见复发,除个别患者有轻微鼻干外,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出现。 结论 对Ⅰ级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单纯鼻内窥镜手术即能彻底切除,对Ⅱ级、Ⅲ级患者需鼻内窥镜结合柯-陆氏手术,个别还需结合鼻侧切开术,术前须对病情作出正确的评估,鼻内窥镜手术视野清晰、创伤小、对于Ⅰ、Ⅱ及Ⅲ级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可彻底切除肿瘤,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视神经鞘减压术和视神经周围区手术提供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显微解剖学技术对60例成人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进行观察。结果:(1)视网膜中央动脉多发自眼动脉角(21.7%),内侧睫状后动脉(20.0%),眼动脉第一段(19.3)。(2)视网膜中央动脉发起后在视神经下方弯曲前行,其起始部在眶内视神经后1/3段与眼外直肌之间者占85.0%。(3)入鞘点在视神经的正下方者68.3%,内下方者占21.7%,外下方者占10.0%。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动脉的起点、走行变化较大,视神经鞘减压术和视神经周围区手术时应保护好这些动脉,以免引起视神经等结构缺血。  相似文献   

20.
内窥镜神经经管减压术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观察了107具成人尸标本视神经管及其与蝶窦和筛窦的毗邻关系,所有标本中,视神经管在蝶筛窦外侧壁形成隆起者为72.4%,视神经管与毗邻关系的关系复杂,但其内壁与后筛窦或/和蝶窦相毗邻最为多见,内壁长10.2mm厚0.4mm是内窥镜下行视神经管减压术的关键部位,文中讨论了内窥镜下行视神经管减压时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