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冲l 064nm Nd:YAG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3例,其中A组单纯采用强脉冲光治疗,B组采用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冲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观察两组间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在适合的脉宽及能量密度下,经过3~5次治疗,A组痊愈率74.4%,有效率86.0%;B组痊愈率90.7%,有效率100.0%,两组间痊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11.6%,主要表现为一过性红肿,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冲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窄谱强脉冲光(DPL)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以色列飞顿辉煌360系统DPL(550~650nm)窄谱强脉冲光治疗头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40例,根据血管粗细及治疗即刻反应个性化设置治疗参数。结果:40例患者中治愈14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2例,有效率95%,不良反应包括一过性红斑和皮肤水肿。结论:窄谱强脉冲光(DPL)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见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MaxG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笔者医院2015年9月-2018年9月治疗的60例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分别给以MaxG强脉冲光治疗(试验组)和M22560nm强脉冲光治疗(对照组)。根据面部血管扩张面积改善程度计算疗效指数。结果:试验组3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两组有效率及皮损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xG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强脉冲光(IPL)540 nm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疗效.方法 57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IPL 540 nm)32例,B组(IPL540 nm配合外用rb-bFGF)25例.IPL540 nm治疗参数:能量密度为14~17 J/cm2,脉宽为10~12 ms,分别治疗1~4次,间隔时间4~6周,治疗结束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A组、B组经1~2次治疗后,治愈率分别为15.62%和64.00%;经3~4次治疗后,治愈率分别为62.5%和84.0%,所需治疗次数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平均治愈次数分别为3.1次和2.04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7例,时间6个月,A组5例出现面颊部暂时性色素沉着,3个月后自行消褪,其他患者均疗效稳定无复发.结论 IPL 540 nm联合rb-bFGF能明显提高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治愈率、减少治疗次数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6例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就医者随机分为三组,强脉冲光治疗组给予560~1 200nm强脉冲光治疗,Nd:YAG激光组使用1 064nm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强脉冲光与Nd:YAG激光联合治疗,各组均每4~8周治疗1次,共治疗1~5次,治疗结束后4周评价治疗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按照毛细血管扩张7点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联合治疗组Nd:YAG激光组强脉冲光治疗组;治疗次数对比,强脉冲光治疗组Nd:YAG激光组联合治疗组。三组间红斑、水肿、色素沉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d:YAG激光组及联合治疗组紫癜的发生率高于强脉冲光治疗组。结论: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疗效好且治疗次数少,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治疗后,面部不同程度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最终满意度。方法:采用Lumenis One激光与强脉冲光操作系统对不同程度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局部毛细血管和总体皮肤改善情况,并在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满意度回访。结果:经5次治疗(1个疗程)后,轻、中度毛细血管扩张症有效率达100%,重度有效率88.9%,总有效率98.1%,患者满意度为99.1%。结论: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疗效明显,同时改善皮肤衰老状态,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与倍频Nd:YAG532nm激光联合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毛细血管不同扩张程度的患者,前期用强脉冲光,后期用倍频Nd:YAG532nm激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观察局部毛细血管和总体皮肤改善情况,并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满意度回访。结果经治疗后,轻、中度毛细血管扩张有效率为100%,重度有效率为93.8%,总有效率为98.7%,患者满意度为96.1%。结论强脉冲光和倍频Nd:YAG532nm激光两者结合,能明显改善面部扩张的毛细血管,同时改善皮肤衰老状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毛细血管扩张是影响面部美容的常见问题,也是皮肤光老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临床观察发现激光或强脉冲光治疗面部血管性病变有效且副作用较少。目前,常用于治疗毛细血管扩张所选择的波长包括560nm、570nm、590nm的强脉冲光和532nm、585nm、595nm的激光等,均取得一定疗效,但尚未见540nm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报道。最近,我们采用飞顿Ⅱ号多功能治疗仪540nm强脉冲光对59例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595nm可调脉宽染料激光与强脉冲光(IPL)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用595nm可调脉宽脉冲染料激光仪与强脉冲光分组治疗毛细血管扩张共326例,按照就诊时间随机单盲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164例,应用595nm可调脉宽染料激光治疗;B组:162例,应用强脉冲光治疗。根据血管的粗细适当选择脉宽及能量密度,照射病变部位,观察局部治疗皮肤反应,即以照射部位皮肤变为紫灰色,扩张血管消失为适度。每月治疗1次,共治疗1~3次,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64例毛细血管扩张患者,经过595nm可调脉宽V-beam激光1~3次治疗后,85例痊愈,63例显效,总有效率90.2%;IPL组的总有效率在第1、2、3次治疗后分别为3.1%、21.6%和43.2%。与IPL组比较,595nm可调脉宽V-beam激光组的疗效要明显优于IPL组,两者的差异性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同一类型皮肤与IPL组比较,595nm可调脉宽V-beam激光组的疗效要明显优于IPL组,两者的差异性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皮肤反应轻微,595nm激光组治疗后会暂时出现局部水肿和紫癜,两组术后色素改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595nm可调脉宽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疗效明显优于强脉冲光,且皮肤反应轻微,疗效确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窄谱强脉冲光(DPL)联合Nd:YAG激光治疗高原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7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62例高原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DPL治疗,观察组给予DPL、Nd:YAG激光联合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红斑指数、皮肤经皮水分丢失(TEWL)、中文版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皮损状况、红斑、皮肤屏障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次数、临床疗效、VAS评分、红斑指数、TEWL、DLQI评分及安全性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VAS评分、DLQI评分、红斑指数、TEWL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42±0.85)次vs(5.18±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9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8%,对照组为13.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谱强脉冲光联合Nd:YAG激光治疗高原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疗效显著,有助于皮肤屏障功能的恢复,美容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新型强脉冲光对面部皮肤美白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对面部皮肤光老化、雀斑、痤疮、毛细血管扩张症等原发病治疗过程中,比较观察具有完美脉冲技术(optimal pulse technology,OPT)的新型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560~1200nm和590~1200nm两种波长对面部皮肤美白效果的作用。方法:将146例皮肤光老化、面部毛细血管扩张、雀斑和痤疮患者随机分为A组68例和B组78例,分别用IPL—OPT560~1200nm和590~1200nm波长治疗1~4次,治疗参数以原发病为目标进行设置,治疗间隔时间4周。以患者基础肤色变淡程度判定皮肤美白效果,肤色变淡程度分为无效、有效、显效3级。结果:A组显效率55.9%,总有效率83.8%:B组显效率61.5%,总有效率92.3%,后者优于前者,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型IPL—OPT 560~1200nm和590~1200nm两种波长对面部皮肤均有较好的关白作用,疗效确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及改善痤疮后红斑、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飞顿二号激光光子工作站420~950nm光子手具治疗炎性痤疮患者,1次/周,4次后评价疗效,然后用540/570~950nm手具继续治疗痤疮后红斑、色素沉着,1次/月,3次后评价疗效。结果:85例患者中炎性痤疮的痊愈率达14.1%,有效率达97.6%。痤疮后红斑、色素沉着的痊愈率达5.9%,有效率达96.5%。结论:强脉冲光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及痤疮后红斑、色素沉着有效、无创,不良反应少,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540nm强脉冲光治疗蠕形螨阳性玫瑰痤疮后期遗留毛细血管扩张皮损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蠕形螨阳性玫瑰痤疮经奥硝唑为主的序贯性治疗后再行540nm强脉冲光治疗的317例遗留毛细血管扩张皮损患者的数据,统计分析治疗次数、患者年龄、皮损面积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及复发人数。结果:疗程结束后统计,治疗次数与疗效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与疗效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9165);患者皮损面积与疗效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随访6个月内有21例玫瑰痤疮复发。结论:经奥硝唑序贯性治疗后的蠕形螨阳性玫瑰痤疮患者再采用540nm强脉冲光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560~1200nm/590~1200nm和脉冲染料激光595nm不同波长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30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IPL560~1 200nm)124例,B组(IPL590~1200nm)79例,C组(脉冲染料激光595nm)98例。分别治疗1~4次,间隔时间4~6周。观察其血管清除率。结果:A、B、C组术中血管完全消失分别为66例(53.23%)、34例(43.04%)、74例(75.51%);治愈分别为79例(63.71%)、41例(51.90%)、81例(82.65%);平均治愈次数分别为2.66次、2.85次、1.65次。A、B、C三组总体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A、C两组和B、C两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PL560~1200nm/590~1200nm和脉冲染料激光595nm三种波长对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均有可靠疗效,脉冲染料激光595nm波长治愈率优于IPL560~1200nm/590~1200nm波长。  相似文献   

15.
强脉冲光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65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邓向东  李世荣  曹川  李晓格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7):828-829,i0007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IPL)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波长为400~1200nm的GP666B型光子嫩肤仪治疗65例面部皮肤光老化患者,5次为一个疗程,每次治疗间隔时间10天,每位患者治疗前后对比拍照、记录参数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65例患者中各种病变的有效率分别为:色素沉着斑76.36%,微细皱纹93.02%,毛细血管扩张94.67%。结论:IPL治疗面部光老化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强脉冲光治疗238例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疗效。方法采用强脉冲光治疗仪对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面部的皮肤类型及毛细血管扩张程度,选择适当的治疗参数,其中波长555~950nm、能量密度10~14J/m^2、脉宽0.5~88.5ms,治疗1~3次,每次间隔1个月。根据治疗前后的对比照片进行疗效评价。自2004年5月至2005年12月,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患者238例。结果治疗后随访238例患者3~6个月,治愈率40.7%,有效率100%。除有24例患者遗留色素沉着,于1~3个月自然消退外。余者无其他不良反应。患者面部皮肤的弹性增加、光泽润滑、细小皱纹消失。结论采用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其疗效确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联合滚轮微针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对照A组30例,仅予以强脉冲光治疗,每4周治疗1次,共治疗5次;对照B组30例,仅予以滚轮微针治疗,每4周治疗1次,共治疗5次;治疗组30例,予以强脉冲光联合滚轮微针治疗,于每次强脉冲光治疗2周后行滚轮微针治疗,两种治疗各进行5次。治疗结束后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2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0%,对照A组有效率为70.0%,对照B组有效率为6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症状评分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随访2个月后治疗组、对照A组及对照B组复发率分别为3.33%、10%、13.33%。结论:强脉冲光联合滚轮微针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可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强脉冲光技术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萎缩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3例皮肤类型为Ⅲ~Ⅴ型、连续使用激素15个月至13年的患有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所致的明显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萎缩症者应用强脉冲光进行治疗,治疗3~8次,每次间隔3~4周.结果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临床显效3例,有效7例,进步1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76.92%;13例中有10例萎缩皮肤的厚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 强脉冲光技术能明显改善激素依赖性皮炎所致的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萎缩症,治疗后恢复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是治疗素激依赖性皮炎所致的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萎缩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980nm长脉冲激光联合表皮营养液及七叶树皂苷修护敷料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6例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分组治疗。A组:38例,应用980nm长脉冲激光治疗;B组:38例,应用980nm长脉冲激光联合表皮营养液及七叶树皂苷修护敷料治疗。根据患者皮损情况确定激光治疗参数,观察治疗前后血管消退情况及治疗后不良反应来评价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76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经3~6次治疗,A组治疗有效率92.11%,6个月后复发率40%;B组治疗有效率94.74%,6个月后复发率16.67%。B组6个月后复发率显著低于A组,测试显示皮肤红斑指数和经皮水分流失显著降低,皮肤发红和屏障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使用表皮营养液和七叶树皂苷修护敷料联合980nm长脉冲激光治疗可有效改善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及伴随的屏障损伤,显著降低其复发率,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长脉冲1064nm激光联合高硫型水化硫铝酸钙(AFT)540nm光子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飞顿I号”复合血管治疗仪,根据皮肤分型及治疗反应,选择不同能量密度和脉宽进行治疗。结果60例患者经4~6次治疗,均有疗效;无1例出现瘢痕、色素变化,总有效率达100%。结论长脉冲1064nm激光联合AFT 540nm光子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效果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