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措施。观察两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的满意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的满意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模式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能够显著提高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基于PDCA循证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行介入栓塞治疗的行常规护理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临床资料,将其作为对照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时间段我院行介入栓塞治疗的行PDCA循证护理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分别于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负面情绪。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15.00%,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基于PDCA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3.
杨俊英 《中国医药导刊》2015,(1):99-100,108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7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2组患者均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人性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绪、生理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前30min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HAMA、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减少了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术前应激反应,缓解了患者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7例行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护理质量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在舒适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护理质量的满意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利于减少颅内动脉瘤治疗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颅内破裂瘤患者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后效果。方法:将我院89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4例给予显微手术夹闭,观察组45例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治疗疗效、复发率。结果:观察组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GOS评分及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能够有效改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护理干预颅内动脉瘤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术后患者的影响进行探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08例颅内动脉瘤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性护理措施,护理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并对两组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来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35.28%,显著低于对照组43.52%,差异显著,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4.81%,差异显著,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术后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生活能力、认知能力、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提高护理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行数字减影成像及对栓塞术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对其预后的改善情况。方法 所述106例颅内动脉瘤行数字减影成像患者及栓塞术后患者均为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所收治,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均护理至出院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护理期间并发症、脑血管痉挛情况、护理前后SCL-90评分、出院后3个月GOS分级情况。结果 护理期间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3.77%)低于对照组(15.09%),两组SCL-90各项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GOS 2、3级的患者占比均低于对照组,4、5级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主观上的不适,进而可改善预后,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单纯开颅手术,观察组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良好率为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14%;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方式,有助于提高治疗良好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76例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采用传统栓塞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动脉瘤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介入治疗操作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15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成2组各78例,对照组按照保守疗法治疗,实验组采用支架+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方法,评价成功率、术后生存质量及预后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一次栓塞成功率、GO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确切,采取支架+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方法能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及死亡,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围术期护理,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来我院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8.0%(9/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1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效果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肝癌介入栓塞综合征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60例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肝癌介入栓塞综合征患者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满意度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ICA)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ICA患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常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35%(2/49)较对照组21.74%(10/4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可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从2013年11月到2014年2月,于我院共有82例颅内动脉瘤病患被诊断需行介入栓塞术治疗。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病患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对照组病患则采用传统栓塞术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疗效以及介入治疗操作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围手术期内对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较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患者电解脱铂金弹簧圈(GDC)栓塞治疗术后的护理特点和方法.探讨电解脱铂金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护理疗效.方法对42例颅内动脉瘤病人采用GDC栓塞治疗,并在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血压变化,防治常见并发症.结果42例行GDC栓塞术后,发生动脉瘤破裂再出血1例、后左下肢瘫痪1例、穿刺点血肿1例.经对症处理42例均痊愈.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行GDC栓塞术,专业的护理对于防治并发症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在治疗颅内前循环复杂动脉瘤过程中实施颅内外血管吻合联合血管内栓塞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至2018年所收治的颅内前循环复杂动脉瘤患者50例,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夹闭治疗手术,观察组患者实施颅内外血管吻合联合内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结果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颅内外血管吻合联合血管内栓塞术的临床效果显著,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袁云仙 《黑龙江医学》2021,45(16):1748-1749
目的:讨论预见性护理在Hunt-Hess低分级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调查的对象为来绵竹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患者,共有100例.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两组护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明显更优;对比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对于Hunt-Hess低分级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效果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且安心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脑动脉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优质全面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心烦等临床症状对照组消失的时间长于观察组,并发症的人数对照组也多于观察组,半年后复查情况对照组比观察组差,两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较常规护理恢复快,并发症少,因此,临床应推荐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并探讨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4年1月~2015年3月神经外科住院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给予传统整体护理模式,观察组54例给予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下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疼痛程度评分(VAS评分)、护理满意率、生存质量(WHOQOL-BREF得分)和焦虑抑郁状况(SAS和SDS得分)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VAS评分、SAS和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得分、出院时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对性心理护理用于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术期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试验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针对性心理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评价指标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经t检验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联合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