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视觉训练对临床上集合不足(CI)患者的视疲劳是否有效,了解视觉训练对各项视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研究共纳入23例诊断为CI的患者,其中19名患者接受为期8周的视觉训练。包括负镜片法训练调节幅度;hart chart表训练调节灵活度;brock线、vectogram、lifesaver card和eccentric circles训练集合及融像范围。训练时间为每周4次,每次60min。另有4例患者未接受任何视觉训练治疗,仅接受临床观察8周,之后2例患者再接受为期8周的视觉训练。所有受试者在训练或临床观察前后均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并测量各项视功能参数,包括远近屈光度、矫正视力、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集合近点(NPC)、远近隐斜、远近聚散范围和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AC/A)。结果19例接受训练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由训练前25.8分下降为16.2分(P<0.01),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36.8%、73.6%。患者远近隐斜量,远距负融像能力,AC/A均无明显改变(均P>0.05),但远近正融像能力均提高(均P<0.01),近距负融像能力也有所提高(P<0.05),NPC明显减小(P<0.01)。通过临床症状和各项视功能参数相关性研究发现,训练前临床症状评分和NPC具有相关性(P<0.01),而训练后临床症状评分和远距正融像,近距负融像能力和近距正融像能力均相关(P<0.05或0.01)。相反,4例接受临床观察的患者无论是症状评分还是视觉参数均无改善,其中2例继续接受训练的患者,其临床症状和部分视功能有所改善。结论通过规范的视觉训练,多数CI患者的临床症状会得到缓解。NPC的缩小和近距正负融像能力的提高可能是减轻症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肖英   《中国医学工程》2012,(12):116-117
非斜视性双眼视功能异常,表现相对比较隐蔽,需要完成全面的视功能检查,进行区别才能作出相应诊断。非斜视性视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两大方面:一、是集合性视功能异常,包括集合不足和集合过强;二、是调节性视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调节不足、调节过度,调节灵活度下降。本文将通过实例介绍非斜视性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4岁,自述视近疲劳2个月,无眼红、畏光、流泪,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否认家族遗传病、传染病及同类眼病史,患者全身状况良好.专科情况:右眼1.5,左眼1.5,散瞳验光右眼+0.50DS(1.2),左眼+0.50DS(1.2),次日小瞳复查验光右眼+0.50DS(1.5),左眼+0.25DS(1.5).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视觉训练对青少年调节不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视觉训练治疗27例青少年低度散光调节不足患者,分别测量治疗前后矫正近视力,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和正负相对调节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矫正近视力,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和正相对调节量,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负相对调节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觉训练对青少年调节不足患者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9月经手术治疗的256例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斜视度数与手术方式的关系.结果 斜视度≤25△的56例患者行单眼内直肌缩短术,远期有效率为85.71%;斜视度30~55△的138例患者行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远期有效率为90.58%;斜视度≥60△的62例患者行双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单眼内直肌缩短术,远期有效率为88.71%.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视近、视远斜视度及视近和视远斜视度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术前双眼视功能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应根据斜视角度的大小选择内直肌缩短术,或同时联合外直肌后徙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技能训练中主动性不足的对策,为有效社交技能训练奠定基础。方法选用Alan S.Bellaek等《精神分裂症社交技能训练》的方法,针对训练中出现主动性不足进行改进,分为改进组57例和对照组59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定期评定。结果6周后SSPI评定,改进组(8.79±3.34),对照组(12.80±5.51);IPRDS量表分,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的社交技能训练有助于克服社交技能训练中主动性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融合训练治疗VDT视疲劳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双眼治疗VDT视疲劳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双眼治疗,连续4周为一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融合训练(集辏训练、散开训练)每日训练3次,连续训练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视疲劳问卷调查,统计并分析近距离用眼时间、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眼痛、干涩、异物流泪、头痛的症状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眼痛、干涩、异物流泪、头痛、眼胀、近距离重影的症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近距离用眼时间均比治疗前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近距离用眼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37.78%。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2.22%。经过检验x~2=5.37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双眼治疗基础上,采用融合训练治疗VDT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兵  杨璐  潘含枫 《广东医学》2020,(6):609-613
目的 对比研究视觉功能训练系统与传统综合疗法对儿童屈光不正性及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98例(170眼)年龄为5~12岁的屈光性弱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接受的治疗不同,分观察组46例(80眼)同时接受传统综合治疗和美国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对照组52例(90眼)仅接受传统综合治...  相似文献   

9.
10.
相对辐辏不足性视疲劳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同视机训练治疗相对辐辏不足性视疲劳的效果,方法:用同视机对相对辐辏不足性视疲劳的病人进行扩大融合辐辏范围的训练,并且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治疗前后融合辐辏范围和视疲劳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病人的整合辐辏范围明显扩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治疗后病人的视疲劳症状也基本消失,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该疗法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另外,我们应该对可疑病人做融合辐辏范围的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伴肾功能不全降压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在治疗上比单纯高血压病明显复杂。本实验对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了降血压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 20 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对艾滋病临床表现的认识,我们对20例已确诊的中晚期住入内科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部分实验室检查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表明艾滋病的临床表现是多方面比较复杂的。①常见的症状有不规则发热(90%)、乏力(90%)、明显消瘦(90%)、咳嗽(75%)、慢性腹泻(70%)。②艾滋病患者多因合并感染性疾病入院治疗,几乎均为多系统感染(100%)。③常规实验室检查中变化比较明显的有血沉增快(占95%)和血红蛋白下降(占100%)。④艾滋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主要变化为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的明显减低(984±16111/mm3)。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大动脉炎1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及青少年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分析相关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T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5例患者中女性108例,男性17例;平均发病年龄为(26.9±11.0)岁,31例起病时为青少年(≤18岁)。38.4%的患者有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71.2%的患者具有无脉或脉弱,红细胞沉降率(ESR)增高见于49.6%的患者。与成人患者相比,青少年中全身症状、脉搏减弱及ESR增高较为少见(P<0.05)。动脉造影结果显示Ⅰ型(40%)、Ⅳ型(20.8%)和Ⅴ型(30.4%)多见,而Ⅱa型(4.8%)、Ⅱb型(1.6%)和Ⅲ型(2.4%)少见。成人患者中Ⅰ型TA明显高于青少年患者(P<0.05)。有7/1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静止期,但血管病理显示有炎细胞浸润。80例接受随访,随访中位时间为36个月。随访中58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6例需联合细胞毒药物治疗;57例经治疗病情得到缓解。36例行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21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再狭窄率分别为34.7%及77.3%。结论:与成人TA患者相比,青少年患者中无脉症少见。临床表现为静止期的患者仍可能有活动性血管病变。血管内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相比再狭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痛风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伴发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187例痛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程、有无痛风石、有无肾结石分组探讨伴发病与痛风的关系.结果 最常见的伴发病是血脂异常(51.45%),其次是高血压(46.52%)、骨关节炎(43.09%)、脂肪肝(42.19%)、肾结石(35.90%)、肾功受损(23.53%)和糖尿病(16.58%).病程大于或等于10年痛风患者更容易出现痛风石、肾功能受损、高血压及骨关节炎(P<0.05);有痛风石患者血尿酸水平更高,更容易出现肾功受损和骨关节炎(P<0.05);有肾结石与无肾结石两组患者伴发病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风患者伴发病的患病率高,发病年龄越小、病程越长、年龄越大或出现痛风石的痛风患者更容易出现伴发病.  相似文献   

15.
490例房颤病人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房颤发生的原因与年龄、性别、民族的关系。 方法 :对心电图和 /或动态心电图确诊为房颤的 490例住院病人 ,依据病因、年龄、性别、民族分组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房颤以风心病房颤和冠心病房颤最为常见 ,分别为 31.6 %和 2 1.4%,其次是特发性房颤 (2 0 .6 %)和高心病房颤 (11.6 %)。房颤不同病因的年龄、性别和民族的构成差异明显 ,在风心病房颤病人中 ,中年龄组 (4 0~ 6 0岁 )占 5 2 .90 %,女性占 5 9.35 %;冠心病房颤病人中 ,老年组 (>6 0岁 )占 80 .95 %,男性占 81.90 %;特发性房颤病人各年龄组均有分布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男性占74.2 5 %;风心病房颤病人的平均年龄 ,维吾尔族为 45 .0 2岁 ,与汉族 5 4.2 5岁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 :房颤各种病因的年龄、性别和民族各有差异 ,年龄因素对参估房颤病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Xiao H  Li HZ  Yang Y  Huang ZM  Li YQ  Zhao XF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3):1590-1593
目的 评价M-受体阻滞剂与α-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下尿路症状(LU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经1周特拉唑嗪治疗后,梗阻症状缓解,但刺激症状仍明显的BPH/LUT患者69例,主要的排除标准为最大尿流率(Qmax)〈10ml/s、残余尿〉50ml、前列腺体积〉50ml。随机分成两组,特拉唑嗪组给予特拉唑嗪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托特罗定与特拉唑嗪联合治疗。用药时间6周,评估内容包括总症状评分(IPSS)及梗阻症状评分及刺激症状评分、尿流率和残余尿量等,并登记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间基础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6周后联合用药组IPSS评分由19.1±2.9降低到14.0±4.2,P〈0.001。刺激症状评分由13.2±3.2降至9.2±2.9,P〈0.001。特拉唑嗪组IPSS评分由18.5±3.2降低到17.3±4.1,P=0.033。刺激症状评分由12.7±3.1降至11.7±3.0,P=0.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显示:(1)联合用药组IPSS评分的改善优于特拉唑嗪组(-5.09 vs-1.19,P〈0.001),联合用药组刺激评分的改善优于特拉唑嗪组(-4 vs-1,P〈0.001),而梗阻症状评分的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9 vs-0.2,P〈0.168)。(2)治疗6周后两组间Qmax、残余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无急性尿潴留和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托特罗定与α-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于前列腺轻中度肥大、轻中度肥大的患者,可不同程度降低患者IPSS评分,其中以刺激症状评分的改善更明显。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和急性尿潴留出现。  相似文献   

18.
发热待查的3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发热待查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 进行回顾分析发热待查住院患390例的病例资料。结果 390例患中,感染性疾病235例,结缔组织病51例,恶性肿瘤45例。41%患仅靠病史、临床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做出诊断。B超、CT、骨髓检查及组织活检确诊率分别为3.95%、3.8%、8.9%、70%。结论 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是发热待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艾曲泊帕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2月于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ITP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地塞米松组和艾曲泊帕组,地塞米松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艾曲泊帕组在地塞米松组基础上联合艾曲泊帕治疗(均n=45)。比较免疫功能、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4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2,IL-2]、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NF-γ)水平比较,艾曲泊帕组及地塞米松组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艾曲泊帕组低于地塞米松组,IL-4水平比较,艾曲泊帕组及地塞米松组较治疗前提高,且艾曲泊帕组高于地塞米松组(P<0.05)。治疗后4周,艾曲泊帕组及地塞米松组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30×109/L比例分别为68.89%、40.00%,PLT≥50×109/L比例分别为55.55%、20.00%,艾曲泊帕组各比例均高于地塞米松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