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自攻型微螺钉支抗远中移动下颌牙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仅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或缺失、需要远中移动下颌牙弓的成年患者,在下颌磨牙后区或颊棚区植入自攻型微螺钉,以其为支抗远中移动下颌牙弓。通过临床评价、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下颌第一磨牙、中切牙矢状向以及牙合平面、下颌平面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均达到预期效果,达到正常前牙覆牙合、覆盖及良好后牙尖窝关系。微螺钉治疗过程中均保持稳定。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显示下颌第一磨牙及中切牙分别平均远中移动(3.55±0.25)mm、(3.45±0.11)mm(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下颌第一磨牙远中倾斜、中切牙舌向倾斜以及牙合平面、下颌平面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攻型微螺钉能发挥强支抗作用,可有效地同步远中移动下颌牙弓。  相似文献   

2.
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推磨牙向后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3例安氏Ⅱ类,上颌拥挤量5~7mm,采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的临床病例。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上颌第一磨牙和中切牙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达到了预期矫治效果。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比较上颌第一磨牙和腭平面的夹角(6/ANS—PNS)、上颌第一磨牙牙冠到过翼上颌裂点作眶耳平面的垂线之间的距离(6-coronal/PTV)、上颌第一磨牙根尖到PTV的距离(6-apical/PTV)、上颌第一磨牙釉牙骨质界到PTV的距离(6-CEJ/PTV)等指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种植体均保持了稳定,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结论:利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是不拔牙矫治上颌牙齿前突,解除轻、中度拥挤的有效方法之一,简便、有效且不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采用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的Ⅱ类高角病例中远中移动上颌全牙列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选择15例安氏Ⅱ类成人高角病例,双侧上颌磨牙区植入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实现上颌全牙列远移。通过对比头颅侧位片来分析矫治前后侧貌以及上颌磨牙和中切牙的变化情况。结果:头影测量分析比较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明显远中移动同时伴有冠远中倾斜和少量压入,参与研究病例的正畸效果都达到预期。治疗中,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种植体稳定。结论:设计远中移动上颌牙列的成人Ⅱ类高角病例,配合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治疗结果良好,是不拔牙解除Ⅱ类关系,矫治上颌牙齿前突,轻度拥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腭部微螺钉种植支抗+改良腭弓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中推上颌磨牙远移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采用在上颌双侧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间腭侧植入微螺钉种植支抗,配合改良腭弓推上颌磨牙远移,上下颌直丝弓固定矫治,改善磨牙关系,解除前牙拥挤和前突,矫治前后拍摄口腔全景片和头颅侧位片、取研究模型,进行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并做统计学分析。矫治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综合分析评价矫治效果。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矫治,推磨牙远移时间平均为4~6个月,磨牙远移量平均为(4.23±1.08)mm/侧,LU6-b(°)倾斜度平均为(0.13±1.16)°,RU6-b(°)倾斜度平均为(0.18±0.79)°,矫治时间平均为20个月,矫治后面型良好,咬合关系正常,头影测量分析UI-NA角度平均减少(10±2.04)°,UI-NA距离平均减少(3±0.78)mm,UI-SN角度平均减少(9.5±3.01)°,患者满意度100%。经t检验:SNA(°)、SNB(°)、ANB(°)、MP-SN、UL6-b(°)、UR6-b(°)治疗前后值无明显差异(P0.05),UI-NA(°)、UI-NA、UI-SN(°)、U6-a治疗前后值差异明显(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支抗+改良腭弓推上颌磨牙远移是一种有效的矫治方法,不完全依赖于患者的依从性,磨牙整体远移,减少正常牙列中牙齿的拔除,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微种植体支抗不拔牙矫治重度牙列拥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微种植体非拔牙矫治重度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及特点。方法:患者12例,均为安氏II类错,面型基本正常,上牙弓拥挤度〉8mm,在上颌颊侧牙槽骨共植入24枚微种植体,将Ni-Ti螺旋推簧置于上颌第二前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之间,推磨牙远移,术前后行X线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结果:12例重度拥挤患者治疗后均达到满意效果,牙列整齐,咬合关系正常,面型良好,治疗前后SNA、SNB、U1-NA未见明显变化(P〉0.05),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远中移动距离5.48mm(P〈0.01),其颊向移动距离及旋转角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微种植体推磨牙向远中能成功的非拔牙矫治重度牙列拥挤,种植体支抗在磨牙远移过程中,发挥了绝对强支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安氏I类错牙合患者中,采用种植体支抗结合片段弓技术,矫治成人下颌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特点。方法:选择12例成人患者,将24枚微型种植体植于下颌第一磨牙与下颌第二前磨牙之间的颊侧牙槽骨内,Ni-Ti螺旋弹簧拉长后分别连接于种植体与下颌侧切牙远中的牵引钩,来内收下前牙关闭间隙。测量下颌中切牙的颊舌向的位置变化、压低量、近远中倾斜度以及移动的速度,并通过治疗前后的X线片对比以观察切牙牙根有无吸收,牙周膜腔的变化情况。通过测量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变化来衡量支抗强弱。结果:下颌中切牙向舌侧移动1.6mm,舌侧倾斜4.5°,平均压低0.5mm,无近远中倾斜,疗程3.2个月,平均向舌侧移动速度0.67mm/月;切牙牙根没有吸收,牙周膜腔宽度没有改变。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没有改变。结论:所有下颌牙列的拥挤得到了解除,下颌磨牙位置没有改变,后牙咬合关系无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应用微种植支抗与多曲方丝弓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软硬组织的变化,研究不同方法掩饰性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16例,8例应用微种植支抗牵引下牙列整体远中移动;8例多曲方丝弓代偿性治疗反牙合,运用Winceph8.0软件对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垂直向、矢状向的变化进行测量,应用SPSS13.0软件对矫治前、后各测量项目进行两样本配对t检验。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达到正常覆牙合、覆盖和尖窝关系。矫治前后两组的∠L1-MP、∠L6-MP、L1c-Y轴及L6c-Y轴均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UL-EL距离均增大,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LL-EL、L1r-Y轴、L6r-Y轴距离均减小,其中微种植支抗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曲方丝弓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种植支抗组L6-MP距离减小,常规支抗组L6-MP距离增大,两组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种植支抗可使下颌磨牙达到远中整体移动,切牙主要为倾斜移动,较好控制后牙垂直高度;多曲方丝弓通过远中竖直下颌磨牙获得间隙,牙齿以倾斜移动为主,较难控制后牙垂直高度;两种矫治方法均能达到改善软组织侧貌的治疗目的,但微种植支抗容貌改善效果更好;临床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Keles滑动杆的一种改良方法,评价应用改良Keles滑动杆远中移动双侧上颌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疗效.方法:6例安氏Ⅱ类错(牙合)伴上前牙拥挤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11.5~13岁,不拔牙矫治,用改良Keles滑动杆远中移动双侧上颌磨牙结合直丝弓矫治器矫正.结果:所选病例后牙均由远中变成中性,磨牙向远中整体移动,前牙拥挤得到矫正.结论:改良Keles滑动杆可以整体移动上颌磨牙,快捷而有效,同时支抗丢失少,容易取得患者配合,取材容易制作简便,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Keles滑动杆的一种改良方法,评价应用改良Keles滑动杆远中移动双侧上颌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疗效.方法:6例安氏Ⅱ类错(牙合)伴上前牙拥挤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11.5~13岁,不拔牙矫治,用改良Keles滑动杆远中移动双侧上颌磨牙结合直丝弓矫治器矫正.结果:所选病例后牙均由远中变成中性,磨牙向远中整体移动,前牙拥挤得到矫正.结论:改良Keles滑动杆可以整体移动上颌磨牙,快捷而有效,同时支抗丢失少,容易取得患者配合,取材容易制作简便,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用微种植体支抗联合自制式滑动杆单侧推磨牙向后的应用要点。方法:选择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7例(男2例,女5例),年龄15~30岁,平均18.7岁。轻中度拥挤,拥挤度平均4~5mm,或伴上中线偏移,或侧貌较突者。采用单侧植入微种植体支抗钉联合自制式滑动杆推磨牙向后,恢复上下磨牙的中性关系,保持上颌磨牙两侧对称,推力250g。疗程3~5个月,平均4个月。通过临床评价和矫治前后的照片和模型分析其治疗的有效性。结果:7例患者有效地应用微种植体支抗联合自制式滑动杆单侧推磨牙向后,矫正了单侧磨牙Ⅱ类远中关系、轻中度拥挤、中线偏移或恢复上颌磨牙两侧对称,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远移侧上颌第一磨牙远中平均移动4.2mm,平均移动速度1.05mm/月。结论:微种植体支抗联合自制式滑动杆单侧推磨牙向后,发挥了绝对强支抗作用,有效地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容易取得患者配合,取材容易制作简便,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磨牙整体远移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伴轻中度拥挤病例的远期效果。方法:选取成年正畸患者30例,根据治疗需要在双侧磨牙区各植入一枚微种植体支抗辅助推上颌磨牙远移。记录患者治疗前(T0)、治疗结束时(T1)及治疗后3年(T2)的影像及模型资料。通过比较三个时间点患者头影测量值的差异,以观察微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磨牙整体远移的远期疗效。结果:平均治疗时间27.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6.3个月。治疗结束时,U6牙冠远移平均值为4.4 mm,U1牙冠腭侧移动值为3.4 mm,牙冠向腭侧旋转3.7°,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年,U6在矢状向与轴倾角的变化与正畸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P-FH与PHF/AFH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时,磨牙移动基本为冠根整体移动,并且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应用微种植支抗与多曲方丝弓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软硬组织的变化,研究不同方法掩饰性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16例,8例应用微种植支抗牵引下牙列整体远中移动;8例多曲方丝弓代偿性治疗反(牙合),运用Winceph8.0软件对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垂直向、矢状向的变化进行测量,应用SPSS13.0软件对矫治前、后各测量项目进行两样本配对t检验.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达到正常覆(牙合)、覆盖和尖窝关系.矫治前后两组的∠L1-MP、∠L6-MP、L1c-Y轴及L6c-Y轴均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UL-EL距离均增大,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LL-EL、L1r-Y轴、L6r-Y轴距离均减小,其中微种植支抗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曲方丝弓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种植支抗组L6-MP距离减小,常规支抗组L6-MP距离增大,两组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种植支抗可使下颌磨牙达到远中整体移动,切牙主要为倾斜移动,较好控制后牙垂直高度;多曲方丝弓通过远中竖直下颌磨牙获得间隙,牙齿以倾斜移动为主,较难控制后牙垂直高度;两种矫治方法均能达到改善软组织侧貌的治疗目的,但微种植支抗容貌改善效果更好;临床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微种植体支抗在上下颌不对称拔牙矫正病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年龄13~20岁,安氏Ⅱ类,严重拥挤需上下颌不对称拔牙矫治的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使用微种植体支抗辅助进行矫治,对照组仅使用常规直丝弓矫治技术,通过治疗前后模型和头颅侧位片测量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矫治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3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均解除拥挤,排齐牙齿,但实验组上颌切牙的后移距离大于对照组,而支抗牙(下颌第二磨牙)的前移距离却小于对照组(P<0.001)。结论:微种植体支抗在上下颌不对称拔牙矫正病例中不仅能更好地内收前牙、改善侧貌,而且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支抗丧失,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改良钟摆式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观察改良钟摆式矫冶器在远移上颌磨牙方面的咋用及效果。方法:挑选23名患者,其中男10名、女13名一平均年龄12.6岁.患者均为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恒牙列且下颔牙弓排列较好。政良钟摆式矫治器是新近研制的一种远移上颌磨牙的装置,它焊接于两侧第一磨牙和第一前磨牙的带环上,其支抗是腭侧的Nance腭托。本研究采用l50g力的Ni-Ti螺旋椎簧远移上颌第一磨牙,于活疗前与磨牙连到安氏I类关系后用头影测量分析测量上颌磨牙的远移效果。结果:上领磨牙平均整体远移5.1mm,平均远移时间为3~6个月,前牙覆(牙合)减少2.9mm,覆盖增加3.4mm;远移完成后,为防止远中移动的上领磨牙向近中移动而造成复发,用Kance腭托将纠正后的安氏I类(牙合)关系保持3个月。结论:改良钟摆式矫浩器可以在较少的支抗丧失情况下有效的远中整体移动上颌磨牙。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Frog磨牙远移器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牙源性错牙合畸形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上颌牙列轻中度拥挤的病例,用Frog磨牙远移器推磨牙向远中,并配合直丝弓固定矫治器进行不拔牙矫治,结合X线头影测量,评价Frog磨牙远移器的治疗效果。采用SPSSl3.0统计学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U6-Ptm(mm)、U6-PTV(mm)分别平均减少2.20mm(P<0.01),2.81mm(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上颌第一磨牙明显向远中移动,同时U6-SN(°)减少2.53°(P>0.05),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上颌第一磨牙无远中向倾斜。即上颌第一磨牙发生了远中向的整体移动。结论:Frog磨牙远移器可实现磨牙整体远移,是不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上颌牙列轻中度拥挤的有效方法之一,简便、有效且不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内收上前牙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内收上前牙的有效性。方法:从临床病例中选择30例矫治设计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上颌强支抗的双颌前突患者,均采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手段,植入部位选择在上颌第二双尖牙和第一磨牙牙根间的颊侧牙槽骨,植入4周后施加350g以内矫治力,观察微螺钉种植体的稳定性,并对30例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微螺钉种植体5个月内的成功率为93.3%,稳定性高。30例双颌前突患者上前牙内收效果明显,获得了磨牙强支抗的效果。结论:微螺钉种植体能作为稳定的正畸支抗,能有效地内收上前牙,起到了加强磨牙支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GMD远移磨牙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观察GMD矫治器在治疗安氏Ⅱ类牙源性错牙合畸形时,推磨牙向远中的疗效。方法:20例安氏Ⅱ类牙源性错牙合畸形的非拔牙病例,用GMD矫治器颊舌侧同时推双侧磨牙向远中,力值各约0.03kg,以Nance腭托和前牙作为支抗,采用模型测量、头影测量分析观察其疗效。结果:20例患者运用GMD矫治器治疗后,均获得了所需间隙,平均疗程4.3个月,其中最大间隙8.5mm,最小4mm,平均约5.8mm(P<0.001)。矫治前后第一磨牙和第一前磨牙倾斜变化不大(P>0.05),而切牙出现唇倾,平均3.2°(P<0.05)。结论:GMD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方式基本上为整体移动。  相似文献   

18.
自攻型微钛钉支抗在矫治成人上颌前突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自攻型微钛钉矫治成人上颌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攻型微钛钉作为支抗矫治19例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前突成年患者,拔除双尖牙并排齐牙列后,微钛钉植入上颌第一恒磨牙和第二前磨牙颊侧,2周后以每侧1.0~1.5N滑动内收前牙。通过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前牙内收情况和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19例上颌前突均得到明显改善,切牙切缘平均内收7.49mm,切牙牙轴与SN交角平均减少17.94°,与NA交角平均减少12.46°,前牙覆盖平均减少了7.4mm,上颌切牙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前移0.38mm,上颌第一磨牙治疗前后垂直向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7%种植体保持了稳定。结论:自攻型微钛钉能够有效治疗上颌前突成年患者,改善侧貌,起到强支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微种植体支抗结合多曲方丝弓非拔牙矫治骨性Ⅱ类错拾的临床疗效。方法:微种植体支抗结合多曲方丝弓对11例骨性Ⅱ类伴中度牙列拥挤患者采用非拔牙方法矫治,SPSSl3.0统计软件对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变化值进行两样本配对t检验。结果:矫治后Ⅱ类骨面型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ANB角平均减少2.14°,上颌磨牙平均远中后移4.16mm,下颌平面高度得到了较好控制。结论:微种植体支抗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非拔牙矫治骨性Ⅱ类错袷,可使上牙弓整体内收,上下颌骨关系得到改善,为建立正常稳定的前后牙咬合关系及协调、美观的正侧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支抗在安氏Ⅱ1错牙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例临床诊断为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恒牙列患者,年龄18~29岁,平均年龄23.5岁。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微种植体支抗组10例(男5例,女5例),传统支抗组10例(男5例,女5例)。两组均采用拔牙矫治,拔除上、下颌四颗第一前磨牙,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两组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两种支抗方法都能使上颌切牙的唇倾度和突度发生显著而有利的改变(p0.01),而使用微种植体作为支抗可以更大程度内收上前牙;上颌磨牙无明显近移;唇部软组织变化更大,因此面型也改善得更好。而下颌平面角和牙合平面在微种植支抗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应用微种植体加强支抗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效果更显著,并且可以缩短疗程,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