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颞筋膜瓣修复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和凹陷的效果。方法:设计、切取和转移以颞浅血管为蒂的颞筋膜瓣,结合骨移植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和凹陷8例。结果:在8例患者中,颞筋膜瓣成活良好,取得了满意的修复效果。结论:颞筋膜瓣修复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是非常方便、可靠和有效的,其与骨移植或全厚皮片移植联合应用可以取得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颞浅筋膜瓣转移加游离植皮的方法Ⅰ期修复面部较大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1998年7月至2010年3月,对15例因外伤、肿瘤术后造成的面部较大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患者,采用带蒂颞浅筋膜瓣转移加游离移植皮片的方法进行Ⅰ期修复.皮肤缺损面积为2.5 cm×3.5 cm~10.0 cm×12.0 cm,修复皮瓣面积为3.0cm×4.0 cm~10.0 cm ×12.0 cm.结果 15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移植的皮片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外,余者转移的筋膜瓣及皮片成活良好,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12例患者6个月至2年,疗效满意.结论 颞浅筋膜瓣含有知名血管,血供丰富,覆盖面部骨外露安全可靠,结合游离植皮,可Ⅰ期修复面部伴骨外露的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3.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逆行筋膜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瓣联合全厚皮片移植修复小腿远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在小腿后侧设计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的筋膜瓣联合全厚皮片移植治疗小腿远段及足踝部单纯软组织缺损12例,软组织缺损伴胫骨骨髓炎3例、跟骨骨髓炎2例,皮肤缺损范围3cm×5 cm~9 cm×13 cm,切取筋膜瓣最大13 cm×18 ca.供筋膜瓣区保留皮肤及髂腹股沟取皮区皮肤均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17例筋膜瓣联合全厚植皮均完全成活,成功治愈软组织缺损及骨髓炎,筋膜瓣供区、受区以及髂腹股沟取皮区均一期愈合,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个月,外形平整美观,供区保留皮肤感觉正常. 结论 带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瓣联合全厚皮片移植既能充分治愈小腿远段及足踝区软组织缺损以及骨髓炎,同时也能最大程度保护患肢功能及整体外观.  相似文献   

4.
颞浅筋膜瓣在修复手部创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介绍应用颞浅筋膜瓣修复手部创面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 12例 ,其中手背或手指软组织缺损 9例 ,手背或手指瘢痕挛缩形成爪形手畸形 3例 ,采用游离颞浅筋膜瓣加全厚层植皮进行移植修复。结果  12例筋膜瓣及皮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 6个月。手背及手指外形无臃肿 ,移植组织柔软具有滑动性。手功能评定 :良 11例 ,中 5例 ,差 3例。两点分辨觉达 5mm~ 7mm。颞部供区愈合好 ,无明显的秃发。结论 游离颞浅筋膜瓣加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手外伤或手部瘢痕切除后的软组织缺损是一种供区隐蔽 ,简单有效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自体硬腭黏膜移植联合颞浅动脉岛状瓣重建上睑全层的护理经验。方法对8例全层上睑缺损患者应用自体硬腭黏膜片代替缺损的睑板和结膜组织,形成后层眼睑;取颞浅动脉岛状瓣替代缺损的眼睑皮肤,形成前层眼睑。术前做好口腔护理、头部供区的护理、眼部护理,术后做好口腔护理、饮食指导,密切观察供区和术区的变化,做好眼部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硬腭植片和颞浅动脉岛状瓣全部成活,对位好,无排斥、感染等不良反应;眼睑外观和功能良好。结论自体硬腭黏膜移植联合颞浅动脉岛状瓣重建上睑,可以一次性修复缺损的结膜、睑板和皮肤组织。加强围术期护理对眼睑修复重建成功及口腔黏膜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类型皮瓣或颞筯膜瓣修复因皮肤恶性肿瘤所致颜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21例患者,肿瘤切除后均造成颜面部大面积缺损,平均缺损面积达5.0cm×8.5cm。除了常用的额部皮瓣修复外,笔者选择颞顶筋膜瓣转移加植皮术修复颞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双侧额瓣法修复鼻部洞穿性缺损。结果:21例颜面部软组织缺损均经过一期或二期修复手术,所有皮瓣均成活,形态满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修复颜面部不同部位复杂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选择不同类型皮瓣或颞筯膜瓣进行修复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颞筋膜瓣或颞肌筋膜瓣与自体全厚皮片移植,在下睑凹陷性瘢痕畸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以颞浅动脉为蒂的颞筋膜瓣,对伴眶下壁骨缺损者同时行以颞浅、深动脉为蒂的颞肌筋膜瓣,并取耳后全厚皮片移植联合矫正下睑凹陷性畸形。结果8例患者,术后组织瓣及皮片成活良好,凹陷处填充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至1年,睑外翻矫正,瘢痕不显,颞部供区毛发生长良好。结论应用颞筋膜瓣或颞肌筋膜瓣与全厚皮片移植,联合矫正下睑凹陷性畸形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且无明显的供区损害的特点,是修复下睑凹陷性瘢痕畸形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局部组织瓣修复足跟后深度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于小腿下段,外踝腓外侧筋膜间隙,设计切取腓骨肌腱鞘筋膜瓣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最大筋膜瓣6cm×13cm,覆盖跟腱及跟骨裸露缺损,在其上移植全厚皮片或中厚皮片修复。结果2004至2005年11月,修复足跟后组织缺损6例。修复最小缺损3·5cm×4·0cm,最大4cm×6cm。术后转移筋膜瓣,移植皮片完全存活。随访3个月至1年11个月,供受区稳定愈合,功能形态恢复满意。结论腓骨肌腱鞘筋膜瓣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加皮片移植法,就近取材,供区损伤小,筋膜瓣薄,柔韧滑润,血运恒定丰富,手术时间短,为小腿下段足跟后难愈性中、小面积缺损提供了一种新的简便、可靠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颞筋膜瓣或颞肌筋膜瓣与自体全厚皮片移植,在下睑凹陷性瘢痕畸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设计以颞浅动脉为蒂的颞筋膜瓣,对伴眶下壁骨缺损者同时行以颞浅、深动脉为蒂的颞肌筋膜瓣,并取耳后全厚皮片移植联合矫正下睑凹陷性畸形。结果 8例患者,术后组织瓣及皮片成活良好,凹陷处填充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至1年,睑外翻矫正,瘢痕不显,颞部供区毛发生长良好。结论 应用颞筋膜瓣或颞肌筋膜瓣与全厚皮片移植,联合矫正下睑凹陷性畸形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且无明显的供区损害的特点,是修复下睑凹陷性瘢痕畸形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同指掌侧脂肪筋膜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指掌侧脂肪筋膜瓣修复指腹合并肌腱、骨外露软组织缺损疗效。方法采用同指掌侧脂肪筋膜瓣转移联合植皮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18例20指。结果术后18指供受区创面Ⅰ期愈合,2指移植皮片坏死,二期修复。18例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皮瓣颜色正常,指间关节活动正常,外形美观。结论同指掌侧脂肪筋膜瓣转移联合植皮术,简单安全,能够一次完成手术,利于患指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是修复指腹深部软组织缺损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手指背及掌背的筋膜瓣翻转加植皮修复同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采用手指背侧及手掌背侧筋膜瓣180°逆转修复同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中厚皮片植皮筋膜瓣11例.缺损范围:1.1 cm×1.0 cm ~ 3.0 cm×2.3 cm.6例为单纯皮肤软组织缺损,伸肌腱外露,3例为软组织缺损伸肌腱缺损,2例软组织缺损伴有伸肌腱损伤及指骨骨折,指腹血运良好.患者受伤入院时间为30 min ~ 21 h.8例急诊手术修复,2例采用掌长肌腱移植修复伸肌腱加指背筋膜瓣修复缺损,6例采用筋膜瓣修复软组织缺损;3例亚急诊手术修复,1例肌腱移植加筋膜瓣;筋膜瓣面取中厚皮片植皮. 结果 11例术后创口Ⅰ期愈合,植皮全部成活.11例均获随访,时间5~ 18个月,手指外形良好.植皮区两点辨别觉为6~9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8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1%. 结论 采用手指背侧及手掌背侧筋膜瓣180°逆转修复手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简单,能最大程度减轻患者手部损伤及手术风险,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游离股前外筋膜瓣修复手背、掌侧皮肤缺损。方法本组14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肌腱移植修复后采用游离股前外筋膜瓣覆盖修复,筋膜瓣上游离植皮。结果筋膜瓣全部成活,植皮9例成活,其余5例部分出现坏死,经换药或点状植皮愈合。经6个月~2年随访,外观和功能满意。结论应用肌腱移植联合游离股前外筋膜瓣,一次手术完成手部肌腱、软组织、皮肤及感觉神经重建,术后外形、功能恢复满意,尤其对供区损伤降至最小,为手掌、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面积、不同深度足跟后软组织缺损的新的、简便、有效的修复方法。方法根据跟后缺损面积及病变性质,设计两种简便方法对其进行修复。设计带薄层肌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修复大面积足跟后深度软组织缺损,修复最大缺损面积12cm×9cm;另于小腿下段,设计腓骨肌腱鞘筋膜瓣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覆盖中、小面积跟后软组织缺损,在其上移植全厚皮片或中厚断层皮片,修复最大缺损面积6cm×4cm。结果⑴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以来,在传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设计的基础上,切取携带薄层(0.5~1.5cm)厚度,且小于皮瓣表面积的肌肉瓣,临床应用5例,修复足跟后、底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皮瓣最大18cm×12cm,最小12cm×7cm。带薄层肌肉皮瓣血运丰富,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经2~24个月随访,足跟功能、外形恢复满意;⑵自2004年1月~2007年4月,应用腓骨肌腱鞘筋膜与脂肪筋膜联合瓣修复跟后软组织缺损7例,最大筋膜瓣6cm×13cm。术后转移筋膜瓣及移植皮片完全存活。随访3~13个月,供受区稳定愈合,功能、形态恢复满意。结论带薄层肌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种较好的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时,以颞浅动静脉为蒂,掀起颞顶浅筋膜岛状瓣,沿同侧发际线切开,在耳后乳突区皮下剥离,形成适当大小的囊腔,将颞顶筋膜瓣转移至囊腔内,适当固定,于筋膜瓣下放置皮肤扩张器;扩张完毕后,取出扩张器,以颞浅动静脉为蒂,掀起耳后乳突区预制岛状筋膜皮瓣,用于面部皮肤缺损的修复。结果自1999年以来,临床应用9例,其中面部黑痣2例,面部血管瘤2例,面部瘢痕5例。颞顶筋膜岛状皮瓣蒂长5.5~7cm,平均6.2cm,筋膜瓣面积4cm×3cm~7cm×7cm,平均5.7cm×4.9cm,预制筋膜皮瓣面积为5cm×5cm~8.0cm×7.5cm,平均6.4cm×6.1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者5例,另行皮片移植修复者4例。结论颞顶筋膜皮瓣血管蒂长,转移方便,血运丰富,耳后乳突区皮肤在质地、色泽、厚度等方面均与面部皮肤最为接近,是一种良好的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颞筋膜瓣和E-PTFE在面部皮下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颞筋膜瓣、e—PTFE在面部皮下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颞筋膜瓣、e-PTFE并采用不同切口入路对面部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软组织充填多在皮下脂肪层下潜行分离,行颞筋膜、e—PTFE充填。结果:本组修复的患者术后均Ⅰ期愈合,面部轮廓改善理想,触诊手感自然,其中1例患者1月后修复区有一直径5mm大的皮肤坏死,其余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颞筋膜瓣、e—PTFE进行面部皮下软组织缺损充填是理想而损伤小且效果明显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创伤致人体软组织缺损,可用皮片或皮瓣移植进行修复.然而,利用带血运的筋膜瓣可以覆盖无血供或血供不佳的创面,筋膜瓣上面再进行皮片移植也可以一次修复创面.筋膜瓣是在筋膜皮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组织瓣,不包括皮肤,只有浅筋膜和深筋膜(2000年,徐传达).其中,游离的颞筋膜瓣是临床应用较多的筋膜瓣之一,为创面缺损的修复、软组织填充及耳郭再造提供了良好的供区.另外,随着临床工作的不断深入,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筋膜瓣也被用来进行创面覆盖或填充凹陷畸形以及用于半侧颜面萎缩和隆乳的治疗中.笔者通过复习文献,将颞筋膜瓣及身体其他不同部位,包括股前外侧区、肩胛区、前臂区以及同指掌侧脂肪筋膜瓣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作者自1980年以来应用12种不同岛状皮瓣(或筋膜瓣)修复全身各种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共18例。如应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缺损,前额疤痕;颞浅动脉岛状筋膜瓣充填面部凹陷;枕后动脉头皮瓣修复头皮缺损;背阔肌岛状皮瓣修复上臂、腋前胸壁缺损;前  相似文献   

18.
2004年3月至2006年8月,我们应用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瓣联合皮片移植修复24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颞浅血管为蒂的组织瓣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 1981年以来应用以颞浅血管为蒂的颞筋膜瓣、颞肌筋膜瓣、前额皮瓣、头皮瓣及耳后皮瓣 ,修复颜面部组织缺损、耳郭修复再造及眉毛再造等共 69例 ,取得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69例中男 4 8例 ,女 2 1例 ,年龄 13~ 5 7岁。烧伤后全耳缺损 8例 10只、耳大部缺损 7例 ,外伤后耳大部缺损 4例 ,先天性小耳畸形 10例 ,半侧颜面萎缩 4例 ,颧部凹陷 3例 ,严重下睑外翻、结膜囊缩窄、结膜囊缩窄伴眼睑皮肤缺损、鼻翼缺损及面颊部皮肤缺损各 2例 ,眉毛缺损 2 2例 2 8侧 ,颞部凹陷1例。修复方法及部位 :颞筋膜瓣外加植皮全耳再造 18例 2 0只…  相似文献   

20.
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修复示指掌侧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介绍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修复示指掌侧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 用第一掌背动脉逆行筋膜瓣移位及皮片移植修复示指掌侧皮肤缺损5例。皮肤缺损面积为1.5 cm×4.0 cm~3.0 cm×7.0 cm。结果 5例筋膜瓣加植皮均存活,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移位加皮片移植是一种治疗示指掌侧皮肤缺损简单而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