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与糖皮质激素比较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Wiley数据库、CNKI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以“普萘洛尔”、“糖皮质激素”、“婴幼儿血管瘤”为关键词,检索各自数据库自2008年至201 3年7月期间所有普萘洛尔与糖皮质激素比较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组口服普萘洛尔31 0例,对照组口服糖皮质激素247例,一共包括557例血管瘤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R=4.85,95%CI(3.245,7.26),P<0.00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R=0.08,95%CI(0.05,0.14),P<0.00001],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结果证明普萘洛尔与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相比较,普萘洛尔能明显提高有效率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用VSD联合植皮对比传统打包植皮治疗体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万方、中国知网,以"负压封闭引流"、"植皮"、"大面积皮肤缺损"为关键词,期限为2010年1月-2015年12月,检索所有关于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植皮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的RCT或CCT,对照组干预措施为传统打包植皮,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防止漏查。对最终所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然后通过Rev Man5.2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实验组VSD联合植皮715例,对照组普通打包植皮546例,共1261例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皮片成活率有统计学差异[OR=7.77,95%CI(5.12,11.79),P0.00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的皮片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OR=0.10,95%CI(0.05,0.18),P0.00001],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有统计学差异[OR=-14.45,95%CI(-20.67,-8.23),P0.00001],实验组少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表明在体表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的治疗中VSD联合植皮与传统打包植皮比较,VSD联合植皮能提高皮片成活率、降低皮片感染率、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将普萘洛尔联合其他治疗与各对照治疗措施进行对比。方法:以“普萘洛尔”,“血管瘤”为关键词检索CNKI、VIP、万方数据;以“propranolol”“hemangioma”为关键词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检索期限为建库至2019年6月1日。采用STATA14.0软件Network程序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涉及8项治疗措施,共纳入1469例血管瘤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4种联合治疗方式与单纯口服普萘洛尔相比疗效均优于单纯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普萘洛尔联合注射平阳霉素、普萘洛尔联合外用噻吗洛尔、普萘洛尔联合敷贴器的有效率均优于对应的注射平阳霉素、外用噻吗洛尔及敷贴器。各治疗措施的有效性排序为:普萘洛尔联合敷贴器>普萘洛尔联合外用噻吗洛尔>普萘洛尔联合口服糖皮质激素>普萘洛尔联合注射平阳霉素>敷贴器照射>外用噻吗洛尔>口服普萘洛尔>注射平阳霉素。结论:对于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普萘洛尔联合治疗措施疗效均优于单纯的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其中普萘洛尔联合敷贴器的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小剂量口服联合外涂普萘洛尔和595nm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8例临床诊断为婴幼儿体表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2组,其中PDL治疗组(34例)和普萘洛尔组(34例)。PDL治疗组行595nm PDL进行治疗;普萘洛尔组采用口服普萘洛尔加外涂普萘洛尔凝胶。结果普萘洛尔组均按计划完成治疗;PDL治疗组中31例按计划完成治疗。普萘洛尔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94.12%,PDL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按Achauer分级标准比较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口服联合外涂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疗效优于PDL治疗,可减少口服的药物剂量,缩短治疗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联合激素、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rotic syndrome,RNS)的疗效。方法电子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8年3月,收集低分子肝素联合激素、环磷酰胺治疗RN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中文RCT研究,1077例RNS患者,其中试验组542例,对照组5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完全缓解率[OR=2.28,95%CI(1.76,2.95),P<0.0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24 h尿蛋白定量[MD=-1.14,95%CI(-1.57,-0.72),P<0.00001]、血肌酐[MD=-7.81,95%CI(-8.87,-6.75),P<0.00001]、尿素氮[MD=-1.81,95%CI(-1.88,-1.74),P<0.0000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我国RNS患者,低分子肝素联合激素、环磷酰胺治疗疗效显著,但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RCT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OVID、CNKI、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中中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有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5项RCTs,入选219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OR=4.70,95%CI[3.63,6.09],P0.00001);改善患者肝功能方面,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表现在谷丙转氨酶(ALT)(MD=–7.51,95%CI[–8.11,–6.92],P0.00001)、谷草转氨酶(AST)(MD=–10.99,95%CI[–11.87,–10.12],P0.00001)、谷氨酰转肽酶(GGT)(MD=–18.67,95%CI[–19.74,–17.60],P0.00001)降低明显。结论:与西药比较中药治疗酒精性肝病效果可能更好,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姚泉  马少林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2):1294-1299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与5-氟尿嘧啶联合应用在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Wiley数据库、CNKI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以"曲安奈德"、"5-氟尿嘧啶"、"瘢痕疙瘩"为关键词,检索各自数据库自建库至2013年4月期间所有有关曲安奈德单独应用与5-氟尿嘧啶联合应用治疗瘢痕疙瘩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曲安奈德与5-氟尿嘧啶联合应用517例,对照组曲安奈德单独应用508例,一共包括1025例瘢痕疙瘩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结论:本实验结果证明曲安奈德与5-氟尿嘧啶联合应用治疗瘢痕疙瘩不仅疗效更显著而且能减少复发及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鼻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78例鼻部血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口服普萘洛尔进行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口服强的松进行治疗。观察评价2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87.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鼻部血管瘤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A型肉毒毒素联合类固醇激素与单独类固醇激素治疗病理性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截止2021年3月的Pubmed、EMbase、CochraneCentralRegisterofcontrolledTrai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关于A型肉毒毒素联合类固醇激素与单独类固醇激素治疗病理性瘢痕的临床对照实验。由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和Stata14.0统计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包括8项随机对照试验,3项病例-队列研究,试验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联合类固醇激素局灶内注射,对照组采用类固醇激素局灶内注射,纳入文献总体质量较高。Meta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在目测类比评分[WMD=-2.26,95%CI(-3.07,-1.46),P<0.00 001]、瘢痕厚度[WMD=-0.94,95%CI(-1.82,-0.06),P=0.04]、满意度评分[WMD=1.51,95%CI(1.21,1.81),P<0.00 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六味地黄丸对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库、Pub Med、Embase,检索时间为从数据库建库到2014年12月,搜集六味地黄丸联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与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c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使用Revman 5.2统计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涉及2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SLE的总有效率与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组相当,合并的OR值为2.07,95%CI=[0.96,4.44];六味地黄丸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合并的OR值为0.13,95%CI=[0.07,0.24]。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组相当,不良反应少于后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一贯煎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9年4月30日,收集一贯煎治疗干燥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人员单独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分析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均为中文文献。Meta分析显示,一贯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11,95%CI=[2.30,7.34],P<0.00001)。共有2个研究提及不良反应,且治疗组不良反应例数少于对照组。结论:一贯煎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有效,且不易引起不良反应。因本研究纳入文献量少,西药种类繁多,受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及干预措施不同等条件的局限,上述结论需要进一步实施更多高质量、样本量大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系统评价平阳霉素注射治疗体表静脉畸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PubMed、Embase、CNKI、CBM、VIP检索平阳霉素注射治疗体表静脉畸形的文献,用改良后的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合适研究进行Meta分析。使用RevMan 5.2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比值比(OR)表示,通过改变统计模型及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采用倒漏斗图显示。结果共11篇文献纳入研究。结果显示,平阳霉素有效率高于鱼肝油酸钠;平阳霉素有效率低于无水乙醇,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无水乙醇;平阳霉素联合激素治疗有效率高于鱼肝油酸钠,其中联合泼尼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鱼肝油酸钠;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聚桂醇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ta分析结果显示,平阳霉素注射治疗体表静脉畸形可有效减少血管性包块的体积,单药或联合用药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张莉  陈涌  依光叫 《中国美容医学》2014,(14):1177-1180
目的:评价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0例面颈部血管瘤患儿进行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并以32例强的松治疗的血管瘤患儿作对照。治疗组予口服普萘洛尔2mg/(kg·d),分2次服用。住院治疗3~4天,为安全起见,第1天服全量的1/4,第2天服全量的1/2,第3天服全量。若无异常就可出院,且出院后继续按原剂量服药。每2~3周复诊1次,并观察瘤体的大小、质地、颜色,随访和同时针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处置;对照组采用口服强的松3mg/(kg·d),隔日1次,晨起时顿服,两组患者各自用药后,根据病变的生长、萎缩并稳定或服药时间满6个月为停药指征。按4级评分法(优、好、中、差)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疗效统计,治疗组:优12例(30.00%),好21例(52.50%),中5例(12.50%),差2例(5.00%),有效率82.50%;对照组:优5例(15.62%),好9例(28.12%),中12例(37.50%),差6例(18.75%),有效率43.7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对照组为5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方法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杜文龙  王佳  郭渊先  杨小萍  尹兰宁 《国际外科学杂志》2020,(4):245-251,F0003,F0004
目的系统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方案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Bevacizumab、FOLFOX、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为英文检索词,以"贝伐珠单抗、FOLFOLX、进展期结直肠癌、随机对照试验"为中文检索词,计算机检索Pubmed、EMBSE、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到2018年12月的相关文献,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方案)和对照组(单独使用FOLFOX方案),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1篇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样本量为3178例,其中联合组1599例,对照组157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组客观缓解率(OR=3.15,95%CI:2.25~4.40,Z=6.71,P<0.00001)和疾病控制率(OR=2.73,95%CI:1.91~3.90,Z=5.49,P<0.0001)均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方面,联合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OR=1.29,95%CI:1.07~1.55,Z=2.64,P=0.008),肝损伤、白细胞减低、高血压、神经毒性等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方案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较单纯FOLFOX方案更加有效,但会增加胃肠道反应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正>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s,IH)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性肿瘤[1]。目前治疗血管瘤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冷冻治疗、激光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但传统上首选全身性药物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干扰素、长春新碱等都曾用于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但这些药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并发症,限制了其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上的临床推广使用[2-3]。2008年,普萘洛尔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中医清热凉血法治疗脑卒中后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优势进行 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1月,由2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偏倚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纳入病例总数1 044例,其中观察组488例,对照组56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中医凉血止血法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脑卒中后应激性溃疡患者总有效率更高[OR = 3.99,95%CI(2.40,6.63),P < 0.001]、病死率更低[OR = 0.43,95%CI(0.28,0.66),P< 0.001]、止血时间更快[MD = -15.73,95%CI(-19.40,-12.06),P < 0.001]、恢复清醒率更高[OR = 2.59,95%CI(1.58,4.23),P < 0.001]、恢复清醒时间更短[MD = -18.58,95%CI(-28.48,-8.67),P < 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OR = 0.19,95%CI(0.08,0.49),P < 0.001]。在治疗后胃液pH值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MD = 0.77,95% CI(-0.07,1.60),P = 0.07]。结论:清热凉血法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止血时间、提高昏迷患者恢复清醒率及缩短恢复清醒时间。但纳入文献质量偏低,尚需更高质量RCT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血宁与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治疗肾性贫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依据PICOS原则通过电子检索和人工检索综合检索公开发表及未公开发表的中文或英文相关生血宁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电子数据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Springer;人工检索《中华肾脏病学杂志》、《中西结合肾脏病学杂志》、《中医杂志》、《中西结合杂志》及《中西结合学报》。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至2014年11月。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口服生血宁组(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升高水平较琥珀酸亚铁/硫酸亚铁组(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3.14,95%CI(7.74,18.54),P0.00001];②观察组患者血清铁蛋白升高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8.32,95%CI(2.21,14.42),P0.0001];③观察组患者转铁饱和度升高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22.35,95%CI(63.64,181.06),P0.00001];④不良反应: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为1.74%,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为13.37%;Meta分析结果提示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09,95%CI(0.03,0.25),P0.00001]。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生血宁不仅可以有效升高肾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及转铁饱和度,同时不良反应少,但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双盲的随机对照试验,增加相关终点指标/透析患者的病死率、非透析患者进入透析治疗的时间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前路减压(anterior decompression)与后路减压(posterior decompression)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与安全性,为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方法:检索并收集前路减压与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比较性研究。通过计算机检索下列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CBM、万方医学网。人工检索期刊Spine、European Spine Journal、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2名脊柱外科专业人员按照既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对各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触觉评分、术后运动评分、术后伤椎高度、住院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治疗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最终纳入15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RCT),共1360例患者,其中前路减压术680例,后路减压术680例。Meta分析结果示,与后路减压组相比,前路减压组手术时间长[MD=80.09,95%CI(36.83,123.34),P=0.0003],术中出血量多[MD=225.21,95%CI(171.07,279.35),P0.00001],住院时间长[MD=2.31,95%CI(0.32,4.31),P=0.02],术后触觉评分高[MD=13.39,95%CI(9.86,16.92),P0.00001],术后运动评分高[MD=13.15,95%CI(7.02,19.29),P0.0001],伤椎高度高[MD=1.36,95%CI(0.79,1.92),P0.00001],而两者在治疗有效率[OR=1.14,95%CI(0.56,2.31),P=0.72]、神经功能恢复[OR=0.87,95%CI(0.57,1.33),P=0.52]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路减压与后路减压相比,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住院时间长,术后触觉评分高,术后运动评分高,伤椎高度高,但是两者在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针电凝联合普萘洛尔凝胶治疗婴幼儿大面积体表血管瘤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笔者科室2011年7月~2014年7月采用小针电凝联合普萘洛尔凝胶治疗的58例婴幼儿大面积体表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8例,治愈37例(63.79%),显效17例(29.32%),有效4例(6.89%),无效0例,总有效率(93.11%)。门诊随访6~20个月,5例出现色素沉着(8.6%),1例出现表浅性瘢痕(1.7%),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及意外损伤。结论:小针电凝联合普萘洛尔凝胶治疗婴幼儿大面积体表血管瘤,可以加速其消退,缩短自然病程,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中文和英文数据库共6个,检索日期截至2017年11月,根据Cochrane Hand book 5.3评价标准和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710例患者,试验组354例,对照组356例。Meta分析显示:①针刺vs常规治疗[RR=1.36,95%CI(1.18,1.57),Z=4.34,P0.0001]、针刺+常规治疗vs常规治疗[RR=1.31,95%CI(1.14,1.50),Z=3.77,P=0.0002],在提高临床有效率上均优于对照组;②针刺vs常规治疗[MD=-2.36,95%CI(-4.20,-0.53),Z=2.53,P=0.01]、针刺+常规治疗vs常规治疗[MD=-1.61,95%CI(-2.06,-1.16),Z=7.01,P0.00001],在改善疼痛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与单用常规治疗相比,针刺或针刺联合常规治疗在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疼痛方面疗效更优,适于临床采纳应用。但考虑到纳入文献的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方法学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佐证并提升针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