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选择合适恰当的肠内营养输注方法,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取在我院ICU进行肠内营养超过5 d的78例危重病人,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鼻胃管持续加温少量泵入肠内营养液,对照组采用分次定量鼻饲方法,比较两组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持续加温少量泵入肠内营养液,可降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07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术后早期24 h经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对照组(48例):行静脉输液补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日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52±18)h vs (81±35h)]、首次排便时间[(73±26) h vs (102±19) h]明显提前,术后住院时间[(9.7±4.1)d vs (13.2±6.4)d]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并发症(1/59,1.7%)显著低于对照组(7/48,14.6%)(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总发生率(6/59,10.2%)显著低于对照组(12/48,25%)(P<0.05);总体并发症比较,观察组(14/59,23.7%)稍低于对照组(13/48,27.1%),但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以显著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24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湘辉  李涛  吴伟强 《医学争鸣》2006,27(13):1198-1198
1 临床资料 2001-01/2004-12胃癌择期手术患者243(男162,女81)例,年龄24~81(平均58.2)岁,术前肝肾功能正常. 术后分为肠内营养(EN)组(104例)和肠外营养(PN)组(139例),每天非蛋白热能30 kJ/kg,蛋白质1.25 g/kg (0.2 g氮/kg),热氮比150∶ 1,术后1 d给半量,7~10 d. PN组选用葡萄糖液、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手术患者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护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6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和常规处理组,每组各42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测量患者体质量、上臂围度、皮肤褶皱厚度;检测患者体内前清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及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记录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EN组患者体质量、体内前清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IgG含量均高于常规处理组(P<0.05),但两组上臂围度、皮肤褶皱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处理组(P<0.05);常规处理组有1例腹腔感染发生,肠内营养组无感染情况发生,但4例出现呕吐恶心,2例腹泻,1例腹痛,1例堵管。结论胃癌手术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加机体免疫力,但应加强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金霞  王莹  赵玉艳 《中外医疗》2009,28(7):115-115
外科手术创伤可导致病人营养失调,所以术后的营养支持治疗已成为共识。以往人们普遍认为,胃肠术后病人应禁食,至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食。但研究表明腹部手术后数小时就有肠蠕动,术后胃肠道麻痹仅局限于胃和结肠,术后6~12 h小肠就有消化、吸收功能。长期的肠外营养,不利于肠功能的恢复和肠黏膜屏障的保护,并易导致感染与肝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对胃癌术后病人早期施行肠内营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艳红  庞薇 《基层医学论坛》2014,(24):3292-3293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67例行胃癌手术患者,术中置小肠营养管于空肠,术后6h~8h后开始滴入糖盐水,循序渐进,于手术后72 h左右达完全量的肠内营养。观察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本组在治疗过程中无1例死亡,术后未发生吻合口裂开和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有9例患者在早期肠内营养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经有效的护理干预7例患者缓解耐受,有2例患者出现喂养不耐受而改为肠外营养。结论胃癌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是营养支持的有效手段,而有效的护理在此过程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姜华  赵军  阚陈茹 《安徽医学》2021,42(9):1064-1066
目的 比较空肠内营养液间歇输注及持续输注两种方式在胃癌患者术后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区收治的88例胃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术后空肠内给予营养泵间歇泵入肠内营养液直至拔管,对照组给予营养泵持续泵入营养液直至拔管.治疗10...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胃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2010年01月到2010年08月胃癌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4例,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发生轻度腹痛腹泻16例,重度腹痛腹泻3例,恶心呕吐3例,便秘2例,堵管3例.所有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并发症得到了解决,无腹膜炎发生,肠内营养得以顺利进行.结论 采用正确的护理配合才能更好的保证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与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9.
持续加温滴入营养液预防危重病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启清  黎远清 《中外医疗》2010,29(22):39-39
目的降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方法将110例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连接鼻饲管,在距离鼻孔15cm处远端胃管上安上温度调节器,输液泵设滴速为100mL/h,持续滴入;对照组不采用加温其他方法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温持续滴入营养液可降低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胃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胃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 方法 10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于术后24h经鼻十二指肠管和肠内营养输注泵,匀速输入能全力,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并分别在营养支持前后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CD3、CD4、CD8、CD4/CD8细胞免疫指标.术前及术后第2、第8天测体重并检测肝肾功能、血浆蛋白、白蛋白、血糖、电解质和血常规. 结果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所有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48±6.4h,无切口裂开、吻合口漏、感染和死亡等并发症.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在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均正常,术后体重、血浆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较术前下降,但术后第8天较术后第2天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O.05).在术后第8天CD3、CD4、CD4/CD8较术前明显增加(P<O.05),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无显著性变化. 结论胃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并能改善和恢复机体营养状况及细胞免疫功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泵进行肠内营养的优越性。方法:将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5例胃癌且术后采用肠内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实验组采用肠内营养泵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输注方法,对两组患者腹胀、腹泻的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数字视觉模拟评分法对病人的肠内营养输注的主观舒适度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采用肠内营养泵进行肠内营养,病人腹胀和腹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病人对肠内营养液的温度感觉存在较大差异,对照组病人常常感觉肠内营养液温度偏低(P<0.05);实验组在舒适度方面,感觉严重不适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肠内营养泵进行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早期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胃癌术后经鼻饲肠内营养对胃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 34例胃癌及贲门癌患者 ,分为两组 ,Ⅰ组术后 3天经鼻饲管鼻饲能全素 ,Ⅱ组术后接受常规周围静脉补液 9天。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营养状态评价。结果 :Ⅰ组患者术后体重及营养状态均较Ⅱ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胃癌术后经鼻饲管肠内营养安全、可靠 ,在临床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常见并发症的诊断以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50例胃癌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密切观察其并发症,总结护理方法。结果: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期间,有24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经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很重要,但由其引起的并发症较多,经过有效地治疗及护理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应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剑斌  曾兵  柳霞 《广州医药》2009,40(5):8-11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EE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EN)和肠外营养组(PN组),于术后24小时开始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检测两组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术后第8天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费等.结果 所有患者在研究期间无死亡.营养支持结束时EEN组PA、IgG、IgA、CD3+、CD4+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PN组(P<0.01),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和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N组(P<0.01);两组患者ALB、IgM、CD8+及体质量在营养支持结束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加快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69例胃癌患者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加强护理,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学指标变化。结果实施肠内营养7d后,患者的体重、血糖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血清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P〈0.01),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肠内营养是胃癌患者术后安全而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53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组(23例)和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30例),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腹泻、胃肠道出血、二重感染、高血糖症、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或0.01)。结论对于食管癌术后患者,应用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不易引起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其并发症出现产生的影响。方法:该院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诊治的100例胃癌患者,所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将所选的患者均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12.0%,对照组则为4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达到了100.0%,而对照组为9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改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刘一宁 《吉林医学》2014,(17):3742-3743
目的:对50例胃癌患者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和个人经济条件制订营养计划,分别采取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对25例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基本治疗以及并发症的治疗。结果:50例患者全部治愈,但25例患者在进行肠内营养时均有不同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合理的肠外及肠内营养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20.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明艳 《广西医学》2003,25(9):1826-1827
胃癌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是减少术后并发症 ,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近年来 ,随着营养支持疗法的进一步发展 ,肠内营养日益受到重视与应用。它不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而且费用低 ,监护简便 ,又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因而在临床营养支持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科于 1 997~ 2 0 0 1年对 2 8例胃癌患者 ,在施行胃癌根治术的同时 ,施行空肠造瘘术。术后经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支持 ,改善了病人的营养状况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8例 ,男 1 2例 ,女 1 6例 ;年龄 30~ 74岁 ,平均年龄 5 9岁 ;均行胃癌根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