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腿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科室2001年1月-2008年12月治疗的25例大腿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先行手术,术中行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确定切除范围,术后辅以放射治疗。结果:25例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5年,痊愈21例,复发4例。结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治疗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手术扩大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放疗为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经病理证实不同部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躯干部16例(57%),四肢部8例(28.5%),头颈部4例(14.2)。5例行局部切除术,23例扩大切除术+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术。16例在术后行放射治疗,平均照射剂量60Gy(50~70Gy)。结果:切除28例标本,CD34阳性26例,阴性2例。术后随访1~5年(平均2.3年),失访2例。复发9例,平均复发时间2.6年(8个月~5年)。28例均未见有远处转移,无死亡。结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行扩大切除术+辅助放疗是治疗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范围大小及术后辅助放疗与否是影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独立预后因素,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罕见的皮肤恶性肿瘤,术后高复发率是其治疗的难题,彻底切除瘤体并尽可能多地保留正常组织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术前三维重建技术已逐渐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可用于辅助术前详细规划并指导术中精准切除瘤体。本文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疗现状进行综述,并着重探讨了术前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疗中的价值,以期为该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壁隆突性纤维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复发相关因素。方法 对51例腹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放疗、切缘距离及肿瘤大小进行分组,比较组间术后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患者肿物切除术后创面缺损面积4 cm×6cm至20cm×26cm,均I期予植皮、局部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术后随访1-30.4年,总体复发率为23.1%,1例复发7次的患者发生肺转移。非放疗组与放疗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缘≤2cm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切缘〉2cm组(37.5%vs 19.4%,χ2=12.49,P〈0.01);肿瘤≤5cm组患者复发率为16.7%,肿瘤〉5cm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5.9%,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结论 腹壁隆突性纤维肉瘤单纯局部切除复发率高,手术需行广泛切除,结合术后放疗并不能降低局部复发率。复发可能与肿瘤的大小、切缘距离等因素有关;多次复发可引起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扩大切除及皮瓣修复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3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进行扩大切除及皮瓣修复术的护理。护理措施包括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对体位和低负压引流的管理,做好移植皮瓣血管危象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护理,以及提供心理支持和出院指导。结果:52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1例因感染皮瓣坏死,经再次植皮,皮瓣愈合良好。术后4~12月门诊随访,52例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功能和外观保持良好,1例于术后半年复发但无转移。结论:良好的护理措施是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行扩大切除及皮瓣修复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收集自2012年5月至2019年4月经病理确诊的10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患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评价。结果本组共10例患者。肿瘤最大径为1.5~6.5 cm,平均(3.9±1.5)cm。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广泛切除,术后随访3~71个月,平均(23.8±19.3)个月。10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肿瘤复发、转移。Ki67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病史和肿瘤最大径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结节的数量呈显著相关性(r=0.748,P=0.013)。结论手术是治疗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可靠方法。临床上应提高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认识,避免非计划性手术切除,在对肿瘤进行广泛切除时应保证至少2.0 cm切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外科治疗及复发相关因素。方法:将78例患者按入院时情况分为无复发组36例和复发组42例均行肿瘤广泛切除术治疗,标本按顺时针方向做好标志,如病理切缘阳性则再次补充切除直到切缘阴性,无法达到病理切缘阴性者予以放疗,剂量为45~60Gy。结果:35例切口一期缝合,发生切口积液4例,43例行植皮术或皮瓣修复术,发生植皮或皮瓣坏死11例。术后随访时间6月~10年,出现局部复发16例,合并肺转移死亡1例。复发组、病理切缘阳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伴纤维肉瘤样改变的病人更容易出现复发P〈0.01~0.05。结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首次接受规范的肿瘤广泛切除术是降低局部复发的关键,放疗不能常规作为手术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3岁.反复多脏器肿物20年,手术切除13余次.1992年左上臂出现皮下结节,约蚕豆大小,未予重视.2004年渐增大行手术切除,术后3个月原位复发,再次手术,病理: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免疫组化:CD34(+),S-100(-),SMA灶(+),CD68(-).术后局部放疗.之后该部位病灶反复出现,约半年行1次局部切除,至2008年共8次.2008年12月发现左肺占位,行病灶切除,术后病理:"左肺"纤维肉瘤(中度恶性);结合临床符合DFSP(纤维肉瘤变)肺转移.2009年发现腹腔多处病灶行手术切除,后出现肺、腹盆腔肿瘤转移,均予伽马刀放疗.  相似文献   

9.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是一种起源于成纤维细胞的局部侵袭性皮肤软组织肉瘤, 局部复发率较高, 转移率低。目前确诊经典型DFSP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上仍以肿瘤局部广泛切除的方式为主, 但效果更好的Mohs显微外科手术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采用。辅助治疗包括分子靶向治疗、放疗、化疗、冷冻消融术等, 维甲酸类药物及抗血管生成药物阿帕替尼有可能为治疗DFSP的潜在药物。该文主要对DFSP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进行了综述, 为临床诊治DFSP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发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根治性切除及创面的修复方法,以求得最佳疗效。方法:对28例复发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进行根治性切除,根据缺损创面的基底和局部情况,选择不同的材料和组织即时修复。结果:28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随访2~6年无1例复发,移植组织全部成活,且原皮损处都较好地恢复了正常皮肤外观,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现代整形外科技术,可有效修复局部广泛切除复发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后较大创面缺损,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1.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累及真皮层,来源于纤维细胞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巨大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更是少见,近15年来国内文献上仅见少量病例报道,本文将该例病例的治疗经过、手术心得及术后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壁韧带样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攀钢集团总医院1999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例腹壁韧带样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以腹部包块入院,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治疗上均选择以手术治疗为主,术中保留皮肤及皮下组织,沿肿瘤边缘完整游离肿瘤,距离肿瘤边缘大于2 cm完整切除肿瘤,将切除的肿瘤送冰冻病理检查,若切除的肿瘤边缘为阳性,则继续扩大切除范围。手术后若腹壁缺损较大,则用补片予以修补,术后予以放疗。结果 6例病人中女性5例,均为经产妇,1例为男性;均因为发现腹壁包块入院就诊,术前经过彩超或CT检查证实肿块位于腹壁,肿瘤最长径在2.7~7.9 cm之间,平均为5.6 cm。6例病人均经手术广泛切除治疗,其中2例接受术后放疗。术后随访7~361个月,复发者1例(未接受术后放疗),复发率为16.67%。结论腹壁韧带样瘤为临床少发疾病,发展缓慢,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以女性好发,治疗上以外科手术为主,术后放疗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1病例介绍患者男,32岁。因右足背肿块2年余,切除后再发4个月,于2005年12月22日入院。2年前因出现右足无痛性肿块于当地医院诊断“腱鞘囊肿”,并行“囊肿切除术”,4个月前肿块再次出现。检查:右足背见2cm×2cm肿块,高出皮面约0.5cm,皮肤颜色尚正常,无破溃,肿块质硬,边缘欠清,活动度欠佳,似与皮下组织粘连。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门诊诊断:右足背腱鞘囊肿,于门诊行“囊肿切除术”。术中解剖肿块,见肿块呈鱼肉状,遂将肿块送检,患者留院观察。病理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行右足背纤维肉瘤扩大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Yang FJ  Ding Y  Niu XH  Deng ZP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1):986-990
目的 探讨肩胛带巨大软组织肉瘤的外科治疗特点和影响治疗效果的各种因素.方法 2005-2009年我科治疗7例肩胛带巨大软组织肉瘤患者,男性4例,女性3例.7例均为术后复发患者.年龄14 ~75岁,平均43.8岁.肿瘤最大径10~ 16 cm.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广泛切除4例,边缘切除3例.5例患者行肿物局部切除背阔肌肌瓣转移取皮植皮术,1例患者行局部推进皮瓣术,另1例患者行肿物局切取皮植皮术.术后病理: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低度恶性黏液性纤维肉瘤、1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1例腺泡状横纹肌肉瘤、1例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术后采用国际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协会(MSTS)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7例患者得到长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9个月(10 ~46个月).2例患者有局部复发,其中1例再次术后6个月肺转移死亡;1例患者有肺转移;其余4例患者无复发及肺转移.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满意,MSTS评分28分.结论 肩胛带软组织肉瘤在早期常被误诊误治,广泛的外科边界是控制局部复发的主要因素.外科边界和病变的侵袭性是肩胛带软组织肉瘤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手术造成的巨大软组织缺损常需局部肌瓣或皮瓣转移来修补,常用背阔肌肌瓣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隆突性皮纤维肉瘤的诊治体会。方法 对16例隆突性皮纤维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扩大肿块切除术(切缘3~5cm),其中行游离全厚皮瓣移植术6例,辅助转移皮瓣植皮术3例,腹壁局部缺损行人工材料修补术l例。结果 其临床表现均为无痛性皮肤内或皮下小结节或肿块,呈缓慢增大,近期内生长较快。16例中10例为首发,6例为复发性。复发时间为术后3个月至10.5年;复发次数为1~3次。此次术后无并发症发生。11例随访1~11年均存活,1例术后7年局部复发。结论 皮内或皮下缓慢生长的无痛性小结节于近期生长加快为该病的临床特征;对原发肿瘤应行扩大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 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临床上少见,术后容易复发。2009年3月我院收治手背巨大DFSP1例,经外院多次手术切除均复发,治疗难度大。本次治疗采用肿物扩大根治切除术+皮瓣转移术+植皮术,疗效满意,随访1年未复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重视腹壁肿瘤切除后的修复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手术切除是治疗绝大多数腹壁肿瘤的主要手段。小的良性肿瘤可通过局部切除达到治疗目的 ,一般不会造成巨大与全层腹壁缺损形成。交界性与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扩大切除,切除的范围一般需超过肿瘤边缘肉眼正常组织的2~3cm以上,  相似文献   

18.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断和治疗(附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常累及皮肤及皮下组织,临床较为少见,术前易误诊,而治疗方法不当则术后易复发。本文对2002年10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例DFSP病人进行报道.并探讨该病的诊断及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头皮复发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近3年收治的7例头皮复发性DFSP患者行回顾性分析.肿瘤术中先行活检做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确认为阳性病例后行距肿瘤边缘≥3 cm的扩大切除术,基底深部的颅骨组织如亦被侵及,一并做颅骨外板清除或全层颅骨切除.切除标本再次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切缘和基底肿瘤阴性后,继发创面行皮瓣/筋膜组织瓣转移修复.肿瘤标本于术后行HE常规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等病理检查.结果 7例肿瘤标本,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DFSP复发.7例均行≥3 cm的扩大切除,同时做颅骨切除,其中5例行颅骨外板清除,另2例做颅骨全层切除.术中冰冻切片病理和术后病理报告均证实切缘干净,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显示肿瘤组织Ki-67均为阳性,CD34部分阳性.术后随访15~41个月,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和远位转移.结论 扩大切除及彻底清除被肿瘤侵及的颅骨是头皮复发性DFSP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减少术后复发;皮瓣转移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肿瘤完全切除后的创面妥善修复.  相似文献   

20.
病例女,62岁,右腹壁肿块2年,曾先后两次手术切除后复发。病理诊断“右腹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因近1个月包块增长迅速,于1997年9月入院。检查:左腹壁16cm×12cm×8cm 肿块,质硬、有压痛,肿块与深部组织固定(图1)。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首先用电刀距肿块2cm 将肿块切除,仅保留未被侵润的一层腹膜。将腹壁缺损边缘缝合缩小后缺损仍达16cm×12cm。在右大腿切取阔筋膜20cm×10cm,缝合于腹壁缺损周围腱膜及肌肉上固定,张力良好。供筋膜区皮肤切口直接缝合。在左侧胸腹部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