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附件包块患者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病情干预效果及相关不适症状。方法分析对象来自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确诊为附件包块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接受治疗方案差异将其每组1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应为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种手术治疗方案患者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并统计学处理以归纳腹腔镜手术的临床价值。结果记录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以下临床指标: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除手术时间外其他指标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抗生素使用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均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附件包块患者用腹腔镜手术方案治疗无论在疗效或者安全性均有令人满意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民权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血象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术后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效果显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民权县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盆腔炎性包块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象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象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疗效显著,临床价值高,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110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并发症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临床疗效优于开腹手术治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盆腔炎性包块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的盆腔炎性包块患者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后恢复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相对较少,术后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较短,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患者的盆腔炎性包块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明显,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盆腔炎性包块切除术对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盆腔炎性包块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血常规恢复时间、术后肠道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CD3+、CD4+、CD4+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盆腔炎性包块切除术对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女性盆腔炎性包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84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血象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输卵管通畅、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女性盆腔炎性包块具有临床效果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术后有助于患者身体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姚健洪  陆俊  徐潇 《黑龙江医学》2022,46(2):139-141
目的:探讨对比腹腔镜手术与经腹开放手术治疗大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20年4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经腹开放手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两组患者大肠癌术后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恢复流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3、3.085、3.925、5.094、3.949、10.769,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出血、尿潴留及吻合口瘘等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6,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生理状态、体力状态和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42、19.800、18.737,P<0.05).手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30、16.632,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大肠癌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控制出血量,促进机体恢复,且术后不良反应少,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不良情绪,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良性附件包块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5月~2006年11月术前诊断为良性附件包块149例腹腔镜手术治疗情况,从手术的并发症方面评价腹腔镜在附件包块手术中的安全性,从附件包块大小、下腹部手术史两个方面来评价腹腔镜附件手术适应证的拓宽指征。结果:所有附件包块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中及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包块直径<5cm与5~8cm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8cm患者(q分别为5.54、7.14,P<0.05),不同直径包块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下腹部手术史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附件包块手术安全、可靠,可作为术前诊断为良性附件包块的首选方式。随着腹腔镜器械的发展及手术技巧的提高,对于附件良性肿瘤直径≥8cm及下腹部手术史患者的适应证可适当拓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胸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分别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2例食管癌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手术,观察组采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54%、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术后肺功能各项指标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较,胸、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42例,所有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创伤小,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30例老年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悬吊式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卵巢囊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悬吊式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卵巢功能指标[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H、FSH水平升高,E2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LH、E2、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2/42),低于对照组的21.43%(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式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对卵巢功能影响小,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高龄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高龄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镇痛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2/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3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高龄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在盆腔炎性包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排气时间、血象恢复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对机体损伤小,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对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9年2月中的93例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46例患者在手术基础上实施的常规护理,观察组的47例患者在手术基础上实施的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首次排便、胃管留置以及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低于对照组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院时、出院后2周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能使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得到迅速恢复,有助于明显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CR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6例CR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症发生率为9.3%,对照组为34.9%,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CRC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临床效果。方法:将手术治疗的100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3天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腹腔内脓肿、吻合口漏、麻痹性肠梗阻、胆囊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临床效果更佳,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结肠癌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切口感染3例(10.0%),肺部感染4例(13.3%),术后复发2例(6.7%),观察组这三项指标均为0,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中情况较好,术后恢复较快,能够较好美容,有在基层医院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13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主诉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改善等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