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旺  周志明 《安徽医学》2014,(8):1074-1076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50例临床诊断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88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血清钙、碱性磷酸酶、白蛋白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两组患者在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早期积极干预相关的危险因素,减少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进展性卒中48例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进展性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是指在发病1周内经临床治疗病情仍进行性加重的卒中。其发病率为卒中患者的30%左右。属难治性脑血管病,致残率、病死率较一般卒中为高。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引发进展性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有些研究报道。认为SIP事实上为包括多种原因(大面积梗死。腔隙性梗死,深部小梗死。脑出血)。多种病理机制所产生的多种状态组合。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6月-2005年5月我院收治的48例进展性卒中(仅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性别、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CT、MRI与同期住院治疗的50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影响SIP的危险因素,为临床SIP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丽  董志军  白雪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12):1154-1155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SIP)的相关危险因素,并研究其预防治疗措施。方法:268例缺血性卒中的住院病人,其中诊断SIP92例,随机抽取非SIP92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SIP组高血压、糖尿病、感染、发热、高纤维蛋白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缺血性卒中,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与高血压、糖尿病、感染、发热、高纤维蛋白原及梗死部位于椎动脉系统有关,采取相应措施可避免或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4.
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明辉 《广西医学》2007,29(6):910-911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卒中的原发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在医疗干预后仍继续加重的一种临床过程[1],是一种难治性脑血管病,致死率和致残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5.
吴昌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3,(16):2118-2119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治疗过程中的医源性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4月—2012年8月明确诊断45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医源性因素的影响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死医源性因素与血管扩张剂使用不当、血压和血糖控制不良、甘露醇使用不当有关。本组8例患者瘫痪侧肢体肌力恢复至5级,4例患者肌力无变化,16例患者肌力提高1级,14例患者肌力提高2级,3例患者死亡。结论医源性因素是导致进展性脑梗死的重要因素,在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中应针对性地予以预防,避免其发生。  相似文献   

6.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1例,选择同期住院的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入院后血糖、血脂、颈动脉超声、心电图等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次日空腹血糖、空腹TC、TG、LDL-c、颈动脉狭窄、心电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血压急剧下降、空腹高血糖、颈动脉狭窄等指标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及病理过程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发生脑卒中后的早期急剧降压、高血糖、颈动脉斑块及狭窄、高血脂等构成了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将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研究组患者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患者为稳定性脑梗死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患者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要普遍高于对照组,其中高血压31例(81.6%)、高血糖27例(71.1%)、高纤维蛋白原32例(84.2%)、脑动脉狭窄25例(65.8%);对照组患者高血压12例(31.6%)、高血糖11例(28.9%)、高纤维蛋白原8例(21.1%)、脑动脉狭窄3例(7.9%)。研究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普遍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患者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以及脑部动脉过于狭窄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引发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分型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的100例缺血性卒中分型患者,其中50名进展性的患者作为实验组,50名非进展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中,有18名患者患有高血压与糖尿病,16名患者胆固醇偏高;16名患者纤维蛋白原偏低且动脉偏窄;对照组无上述任何一种疾病。结论:糖尿病、高血压等是引发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分型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急性脑梗死102例入院时记录性别、年龄、血压、病史(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脑梗死、吸烟史)并予凝血三项,血糖、血脂、头颅MRI(或CT累计)稳定性梗死54例,进展性52例,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载脂蛋白β,血糖,纤维蛋白原,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载脂蚕白β,血糖,纤维蛋白原增高,舒张压降低易致脑梗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进展性脑梗死36例和稳定性脑梗死36例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塞患者合并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感染、发热也是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了5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体温、白细胞计数、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经颅多普勒(TCD)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并与56例完全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存在感染、收缩压偏低、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及高纤维蛋白原,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感染、血糖升高、急性期收缩压下降、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及颅内外大血管狭窄与进展性脑梗死关系密切,应作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91-93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18年1月~2019年3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进展,将其分为进展组及非进展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既往脑梗死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空腹血糖水平、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脑大动脉狭窄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进展组患者中有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脑大动脉狭窄较非进展组多见(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及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是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史、空腹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脑大动脉狭窄是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空腹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及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本课题组共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涞源县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9例,依据其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54)。并就该课题分组对照进行临床分析。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是多种因素相互叠加作用的综合结果。早期控制和干预危险因素,可降低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张丽  王静 《中国现代医生》2012,(22):159-160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为脑梗死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0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及67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用多元相关分析危险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初发组比较,复发组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TIA史、房颤史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房颤史、TIA史是复发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多元相关分析显示它们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房颤史、TIA史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避免和控制危险因素,提高综合防治水平,是减少脑梗死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和降纤酶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降纤酶。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和显著进步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1例再梗死,占总例数的3.33%,对照组5例再次梗死,占总例数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性并发症。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降纤酶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早期效果显著。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降低致残率,同时其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为高危人群的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与初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史、近期感染、吸烟史)、辅助检查、预后与转归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复发组在原发性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吸烟、饮酒、近期感染等均较初发组高。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复发组也高于初发组。复发组治愈、好转率低,无效及死亡率均高于初发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近期感染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复发性脑梗死治愈、好转率低,无效及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死(HI)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性梗死占同期脑梗死患者的3.36%,脑栓塞、皮质梗死、大面积脑梗死、高血糖为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溶栓治疗不增加出血的危险性,但容易形成局部血肿,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优于未出血组。结论脑栓塞、皮质梗死、大面积脑梗死、高血糖容易发生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短期预后与原有梗死灶大小及部位有关,优于未出血组,大量出血形成血肿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5,(7):821-82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1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脑微出血阳性组和脑微出血阴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另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抗血小板治疗、白质疏松(3-4级)及糖化血红蛋白(HbA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抗血小板治疗、白质疏松(3-4级)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为23.45%,年龄、抗血小板治疗、白质疏松(3-4级)与脑微出血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与单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5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CT及MRI影像学评价分为两组,其中83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纳入A组,69例单发性脑梗死患者纳入B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比较。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人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患糖尿病和高血压、TIA、心房颤动及重度颈动脉狭窄病史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高血压、糖尿病、TIA史和心房颤动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9、1.44、1.20、1.58)。结论MCI与SCI患者具有不同的发病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糖尿病、TIA史和心房颤动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18例,分为出血性转化组(HT)53例和非出血性转化组(NHT)65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与出血性转化的关系。结果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增加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风险(P<0.05);年龄、性别、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及总胆固醇与出血性转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患有糖尿病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具有增高的出血性转化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