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南药学》2015,(5):558-559
<正>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haemocoagulase agkistrodon,HCA)是从尖吻蝮蛇属毒蛇液中分离得到的酶性止血剂,主要用于各种出血、血友病血肿、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伴出血症的辅助治疗,尤其对预防手术中及术后出血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临床对该药的广泛应用,关于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加[1-2],但尚未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本科室为肿瘤微创介入科室,手术较多,术前使用止血药已成为降低手术风险的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4岁。因咳嗽、咯痰半个月,咯血3 d余,加重4 h于2014年3月27日急诊入院。既往体健,有氨基酸及辅酶类药物过敏,自述曾口服头孢类药物,无过敏。入院查体:T 36.5℃,P 78次/min,R 24次/min,BP 90/60mm Hg(1mm Hg=0.133kPa)。胸部CT提示右中叶斑片状毛玻璃影。初步诊断为支气管扩张伴咯血、肺部感染。于11∶40给予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厂家:北京康辰药业,规格:1U,批号:2012111021)2U+生理盐水10ml静脉推注,约1min后出现头痛、胸闷、全身大汗,伴频繁呕吐,无意识障碍,查体:精神差,面色苍白,双肺听诊无异常,心率82次/min,律齐,心音弱。立即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0 mg静脉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5 mg静脉注射,约20min后症状逐步缓解,后续血压偏低约88/48 mm Hg,给予盐酸多巴胺注射液静脉滴注,盐酸异丙嗪注射液肌内注射,症状好转。考虑为尖吻蝮蛇血凝酶致过敏性休克。  相似文献   

3.
尖吻蝮蛇血凝酶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总结尖吻蝮蛇血凝酶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医学网中尖吻蝮蛇血凝酶所致不良反应文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尖吻蝮蛇血凝酶相关ADRs报告8份,涉及18例患者、19例次ADRs,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45.6岁。所有不良反应均为Ⅰ型超敏反应,其中6例(33.3%)为过敏性休克。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临床应重视尖吻蝮蛇血凝酶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4.
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是利用我国特有的蛇种一尖吻蝮蛇体内的毒液研制出的新一代临床止血药,是迄今为止我国上市产品中唯一完成全部氨基酸测序的单一组分的蛇毒血凝酶类药物,也是我国第一个蛇毒血凝酶类的一类新药,2009年3月在国内上市后,其不良反应尚未见文献报道,现将我院使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出现的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1例41岁女性患者,因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伴月经持续10余日并腹痛,给予静脉注射尖吻蝮蛇血凝酶1 U,5 min后出现过敏性休克。遂高流量面罩给氧,给予地塞米松、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对症治疗,1 h后患者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能够准确反映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Lowry法、Brad-ford法、RP-HPLC法及AQC柱前衍生HPLC法四种方法测定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蛋白质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Lowry法的测定结果明显高于Bradford法,Bradford法测定结果与两种液相色谱方法相当。结论 Lowry法由于赋形剂的干扰,测定结果偏高,不宜采用;柱前衍生HPLC法虽然灵敏度更高,但操作较繁琐;Bradford法和RP-HPLC法可作为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 HCA)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4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术后均给予HCA止血治疗。观察给药前和给药后第3天患者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HCA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止血,用药前与用药后第3天,患者生命体征、肝肾、心脏以及凝血功能,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整个试验过程无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HCA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10.
周莹 《海峡药学》2013,25(1):234-235
目的研究尖吻蝮蛇血凝酶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100例,年龄19~72岁,平均为(32.1±4.8)岁,其中男53例,女47例。于手术开始前15~20min通过静脉注入尖吻蝮蛇血凝酶,观察凝血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及肝肾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PT、TT、APTT、FIB、PLT、HGB、WBC、RBC以及ALT、TBIL、Bun、Cr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尖吻蝮蛇血凝酶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以及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尖吻蝮蛇血凝酶止血的总有效率达89%,其中显效率为65%,有效率为24%,无效率为11%。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止血临床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志愿者单次静滴银杏内酯B(抗脑梗塞药)的药代动力学。方法26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单次静滴银杏内酯B注射液20、40、60mg。用LC-MS-MS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的银杏内酯B浓度,并用DASver2.0软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药代动力学参数中,3组的t1/2z无显著性差异,并与给药剂量无关;3组的AUC0-t随给药剂量的加大而增加;3组的AUC/dose,c/dose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20~60mg内,银杏内酯B注射液的体内过程,基本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注射用比阿培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健康人群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方法用分层随机、三交叉、拉丁方设计、空腹给药的试验方法,12名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滴注比阿培南150,300,600 mg,HPLC法测定给药后血、尿药物浓度,DAS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受试者静滴比阿培南150,300,600 mg后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是(8.49±1.03),(16.31±1.83),(34.51±3.74)mg.L-1;Tmax均为(1.00±0.00)h;t1/2β分别为(1.08±0.80),(0.89±0.14),(0.93±0.08)h;AUC0-t分别(13.49±2.29),(28.91±4.92),(60.85±8.72)mg.L-1.h;CL分别是(11.09±1.58),(10.54±1.85),(9.98±1.39)L.h-1.kg-1。12 h尿排出率分别为61.9%,62.1%,62.8%。结论注射用比阿培南药代动力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剂量呈线性相关,受试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中国健康志愿者单次静脉滴注兰索拉唑(抑胃酸药)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 12名健康志愿者,先后单次静滴3个剂量(15,30,60 mg)兰索拉唑;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健康受试者单次静滴3个剂量(15,30,60 mg)兰索拉唑后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_(max)分别为(1105.65±506.24),(2171.33±799.02),(4070.53±643.04)μg·L~(-1);t_(1/2)分别为(1.63±0.86),(2.30±2.01),(1.90±1.19)h;AUC_(0-12)分别为(991.16±814.49),(3495.87±1770.92),(8351.14±2599.90)μg·h·L~(-1).结论 兰索拉唑的体内过程在男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剂量在15~60 mg内较安全.  相似文献   

14.
单次静滴尼扎替丁在中国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次静脉滴注尼扎替丁(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药)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按照平行设计方法,将健康志愿者36名随机分为3组,分别单次静脉滴注尼扎替丁注射液100、200和300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尼扎替丁浓度,用DAS软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β分别为(1.43±0.64)、(1.32±0.35)和(1.27±0.24)h;Cmax分别为(2392.21±451.81)、(4052.25±1188.84)和(6315.62±1140.08)μg.L-1;AUC0-t分别为(1840.01±345.56)、(3511.41±865.35)和(5365.29±948.14)μg.h.L-1;AUC0-∞分别为(1901.50±347.96),(3627.98±931.21)和(5586.76±1024.53)μg.h.L-1。3组的β、t1/2β、CL无显著性差异,与给药剂量无关;而Cmax、AUC0-t、AUC0-∞随给药剂量增加而成比例增加。结论单次静注尼扎替丁100~300mg,在健康人体内过程符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单剂鼍静脉滴注硫酸头孢噻利(第4代头孢类抗生素)注射液在中国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1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单剂量静脉滴注硫酸头孢噻利1、2 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和尿药浓度,用DAS Ver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单剂量静脉滴注硫酸头孢噻利1、2 g后,其药代动力学参数:t1/2分别为(2.58±0.40)、(2.51±0.23)h;tmax分别为(0.97±0.08)、(0.94±0.11)h;Cmax分别为(56.20±8.68)、(107.80±18.30)μg·mL-1;AUC0~t分别为(154.00±25.30)、(303.50±58.20)μg·mL-1;24 h尿药累积排泄率分别为(81.20±10.10)%、(83.00±3.39)%.结论 本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用于头孢噻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硫酸头孢噻利在人体内呈线性药代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中国健康男性志愿者单次静滴D-聚甘酯注射液(抗拴塞药)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选27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受单次静滴D-聚甘酯注射液100,200,300mg。用免疫荧光比浊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计算相应的血药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3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β、t1/2β、CL无显著性差异,与给药剂量无关,3组AUC0-39h随给药剂量的加大而增加;但300mg组AUC0-39/dose和C0/dose与另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100-200mg内,D-聚甘酯注射液的体内过程,基本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中国健康志愿者单次静脉滴注头孢西酮钠注射液(半合成头孢类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筛选2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单次静滴头孢西酮钠注射液0.5、1 g;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和尿药浓度,用DAS Ver1.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单次静脉滴注头孢西酮钠0.5、1 g后,t1/2β分别为(1.54±0.62)、(1.46±0.34)h;tmax分别为(0.75±0.00)、(0.75±0.00)h;Cmax分别为(54.99±11.14)、(118.17±31.66)μg·mL-1;AUC0-t分别为(97.90±21.33)、(200.93±40.13)μg·h·mL-1.24 h尿药累积排泄率分别为(66.78±15.39)%、(48.21±11.37)%.结论 本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在人体内呈线性药代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维吾尔族健康志愿者单次静脉滴注盐酸头孢吡肟(第4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的药代动力学,并与汉族进行比较.方法 健康维吾尔族和汉族志愿者各10名,男女各半,单次静脉滴注盐酸头孢吡肟1.0 g,定时采血,用RP-HPLC法测定头孢吡肟的血药浓度,用DAS 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志愿者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_(max)分别为(83.19±10.31)、(68.75±10.41)mg·L~(-1);t_(1/2β)分别为(2.06±0.33)、(1.97±0.20)h;AUC~((0-1.05))分别为(162.00±24.22)、(136.89 4±23.02)mg-h·L~(-1);AUC~((0-∞))分别为(165.58±24.49)、(139.69±23.78)mg·h·L~(-1).结论 维、汉2民族的种族差异对头孢吡肟的药代动力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12名健康志愿者按400mg单剂量和多剂量静脉滴注注射用法罗培南钠后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多剂量给药方案为每天2次,连续5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法罗培南钠的血药浓度及尿药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3p87软件处理,按两室模型拟合并求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尿药排泄数据采用尿药速率法。结果单剂量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Cmax为(45.20±8.73)mg.L-1;T12α为(0.401±0.096)h;T12β为(1.419±0.267)h;AUC0-12(以梯形法计算)分别为(59.216±11.886)mg.h.L-1;尿累积排泄率为(30.48±12.77)%,T12为(0.993±0.088)h,Ke为(0.227±0.097)h-1。多剂量给药达稳态后的药代动力参数分别为:Cmssin为(0.03±0.02)mg·mL-1;Csmsax为(44.60±9.08)mg·mL-1;Cav为(4.939±1.048)mg.L-1;(T_1/2)α为(0.340±0.105)h;(T_1/2)β为(1.257±0.173)h;AUC0ss-τ为(59.268±12.571)mg.h.L-1;尿累积排泄率为(40.55±17.53)%,T_1/2为(1.085±0.069)h,Ke为(0.296±0.136)h-1。结论该药在人体内的分布和消除速度不随连续给药而变化。按400mg,每天2次的给药方案,在体内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且安全性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重组葡激酶(r-SAK)(抗急性心肌梗死药)单次静脉给药后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24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5,10,15mg剂量组),建立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r-SAK的血药浓度,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r-SAK符合二房室一级消除模型,%为6.68-23.19L,AUC0-t为1.39-3.59μg·h·mL^-1,为1.35~4.37h。结论建议临床给药方法为r-SAK10mg、30min内静脉输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