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美莲  严卫国 《安徽医学》2015,36(7):819-820
目的:探讨12导动态心电图在病窦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40例病窦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的动态心电图结果。结果观察组最快心率,最慢心率、24 h平均心率和24 h总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及慢快综合征等心律失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导动态心电图可全面观察患者心律和心率变化,显著提高心律失常检出率,是早期诊断病窦综合征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病窦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62例病窦综合征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DCG诊断为:I型:严重持续性窦缓19例,平均心率<50次/min,占30.7%;I :型窦缓伴窦停,窦房传导阻23例,点37.19%,其中窦停共63次,停搏间期为2-3秒,窦房阴滞21次;III型:慢-快综合征9例,占14.5%,其中合并房性心动过速6例,交界心动过迟3例;IV型:双结病变11例,占17.7%.交界性逸搏>2秒者6例,交界性停止3例,交界性逸搏心率<35次/min,者14例.结论动态心电图是诊断病窦综合征的无创、简单可靠的检测方法,尤其对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病窦综合征患者,能明显稳定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对于诊治病窦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美琴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50-50,5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痛并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120例在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在心内科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将临床确诊为冠心病并发SSS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排除冠心病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统计两组患者24h总心率、平均心率、最快心率及最慢心率;结果观察组24h总心率低于8万次,且明显低于对照组(t=10.441,P〈0.05)观察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及24h平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9063、16.289、16.036,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高效、快捷、方便,并且为无创性检查,在老年冠心病并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0例病窦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观察其各项心率指标(总平均、醒及睡时最高与最低心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正常组。具本征特异性之窦律失常表现为窦房结(1)持续性功能低下(13例)、(2)间歇性功能低下(2例)及(3)外出阻滞(5例)。初步讨论有关本征 DCG 分型见解并与常规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检出率相比较:DCG 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对临床早期诊断有较显著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于老年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诊断的价值.方法: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选取xxx医院就诊的老年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3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再选择心电图正常的老年人35例,比较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心率动态、心律失常发生率、动态心电图分型、类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h总心率和24h平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测得的最高心率和最低心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检测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2.46);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出现单纯房性、室性期前收缩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心律失常比例无明显差别,但观察组患者出现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老年患者检出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动态心电图检测具有简便快捷、无创、可重复性高的优势,可以作为老年患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的优先选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化疗与联合放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时心电图的改变.方法收集进行放化疗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以观察患者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24h平均心率,出现心律不齐、ST段改变以及传导异常的例数,并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放化疗组最高心率(126.53±9.15)次/分、最低心率(69.41±8.20)次/分、24h平均心率(78.19±7.29)次/分,均明显高于化疗组;出现心律不齐23例、ST段改变14例、传导异常25例,共62例、总异常率为63.27%,明显多于化疗组.结论联合放化疗会增加心率加快、心律不齐、传导异常、ST段改变发生的例数,会在化疗的基础上加重心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我室门诊检查动态心电图的440例病人,同时均作常规12导联心电图,分各年龄组观察各类心律失常出现的情况,并作比较,发现:(1)常规心电图的心率不能反映出患者24小时心率变动的情况;(2)动态心电图反映出各组24h最高心率100%发生于白天,而最低心率88.09%发生于凌晨0~6  相似文献   

8.
动态心电图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翠霞  吴晓峰  蔡晓虹 《河北医学》2010,16(9):1062-106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诊疗的SSS患者35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总结分析其动态心电图特征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24h总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及24h平均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动态心电图分型中本组Ⅰ型和Ⅱ型各占28.57%、20.00%,Ⅲ型占14.29%,Ⅳ型占22.86%。心律失常主要以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停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为主。结论:动态心电图具有简单、无创伤、重复性强的特点,可作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检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调搏在诊断病窦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46例病窦综合征患者,经食管调搏检查与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46例病窦综合征经食管调搏检查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论:食管调搏是诊断病窦综合征无创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蓖生脉饮并舒喘灵片治疗病窦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确诊病窦综合征的患者用黄芪生脉饮10m1,tid,舒喘灵片2.4mg,tid进行治疗观察,随访1~9年。根据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动态心电图(24小时平均心率、R—R)变化作为评价标准。结果24小时平均心率由治疗前(44.4±6.5)次/min提高到(58.04±7.1)次/min;R—R由治疗前平均2.6秒缩短至1.8秒,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黄芪生脉饮并舒喘灵片治疗病窦综合征方便可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病窦综合征的临床资料,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5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资料。结果根据DCG分型,5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分为四型:Ⅰ型为严重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50次/min,共12例,占21.4%;Ⅱ型为窦缓伴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共24例,占42.8%,其中窦性停搏15例,停搏时期为2.0~4.2s,占26.8%;Ⅱ度窦房阻滞9例,占16.1%;Ⅲ型慢快综合征9例,占16.2%;Ⅳ型双结病变11例,占19.7%,心率达28~116次/min。不同分型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S组的心率明显慢于对照组,两组24h总心搏数、最低心率、最高心率、24h平均心率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12导联动态DCG是一种简单、无创伤的检测方法,适用于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SSS患者,能提高各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对11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长R-R间期是最主要、最常见的表现。缓慢性心律失常: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85例(77.27%)、窦性停搏33例(30.00%)、窦房阻滞15例(13.64%)、房室阻滞17例(15.45%)。快速性心律失常: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27例(24.55%)、阵发性心房颤动26例(23.64%)。A型和C型患者24h总心搏数〈8万、平均心率〈50次/min、最高心率〈90次/min,绝大多数最低心率发生于23:00~5:00,以35~40次/min居多。B型患者因有反复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发生,其24h总心搏数、平均心率、最高心率并不低于一般监测人群。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可出现多种心律失常,晕厥与长R-R间期有明确的相关性,动态心电图能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0例确诊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并与300例存在有胸疼,胸闷等不适症者,但排除冠心病的老年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心搏数之间的关系和出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不同类型,并总结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24h总心搏量在8W次以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24h平均心率慢于对照组(P<0.05),而最低心率慢于对照组(P<0.05),最高心率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慢-快综合征、双结病变以及全传导系统障碍的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在24h内持续监测患者心电活动,了解心律失常类型,分析心律失常与患者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对症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排除冠心病但存在胸痛胸闷症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心搏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出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不同类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24h内总心搏数较少,平均心率较慢(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最低心率显著性降低(P<0.05);最高心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Ⅰ型、Ⅱ型、Ⅲ型、Ⅳ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现比率较高(均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并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对症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及运动平板试验在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ERS)中的价值。方法采用三导联动态心电图24h监测132例ERS患者心电图ST-T改变,及其与生活作息、心率关系,并比较运动平板试验前后心电图ST段改变。结果 132例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夜间及白天安静时心率普遍较缓慢,活动后及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心率越快,ST段向等电位线下降越明显。运动平板试验显示,运动后心率增快,ST段下降;休息后恢复回运动前心电图特征。结论 ERS患者可以通过动态心电图及运动试验中ST段的动态变化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环磷腺苷葡胺(即心先安)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6例住院治疗的病窦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环磷腺苷葡胺静脉点滴,15天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表12导联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变化。结果⑴临床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和43.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⑵体表12导联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和39.1%,24小时总心率分别为(90247±6122)次/min和(65358±4296)次/min,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先安治疗病窦有明显的疗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24小时平均心率明显提高,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病窦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CG对SS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的342例门诊及住院窦性心动过缓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连续记录24h,并详细记录生活日志及症状发作时间。结果显著窦性心动缓慢者为19例,窦房阻滞17例,窦性停搏4例,慢-快综合征28例,心房颤动伴房室传导阻滞者25例。结论动态心电图对病窦综合征有明显检出率,是早期诊断病窦综合征最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心先安治疗病窦综合征的疗效及治疗价值。方法 将 80例病窦综合征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分别静脉滴注心先安、阿托品 ,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和食道电生理的变化以及副作用出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分别使用心先安和阿托品治疗 ,其临床症状、2 4小时总心率和平均心率、窦房结恢复时间及窦房结传导时间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而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两组在副作用出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先安治疗病窦综合征近期疗效肯定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2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22例窦性心动过缓(简称窦缓)和6例可疑病窦患者,分别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m)、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c)、窦房结恢复时间指数(SNRTi)、实测固有心率(IHRO)、窦房传导时间(SACT)、动态心电图、阿托品试验及下蹲运动试验的结果。通过对各自的真  相似文献   

20.
心先安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洪富 《疑难病杂志》2003,2(6):349-350
目的 观察心先安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简称病窦 )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 6例病窦患者除常规基础治疗外 ,均接受静脉点滴心先安 12 0~ 180mg ,qd ,10d为 1疗程 ,均不应用抗胆碱能神经药、拟肾上腺素能神经药及其他抗心律失常药 ,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 (ECG)、2 4h动态心电图 ( 2 4hDCG)的变化。结果 治疗 10d后 ,总有效率 84 .6 % ,治疗前后患者的 2 4小时总心率分别为( 5 32 4 8± 4 136 )次和 ( 84 397± 5 170 )次 ,平均心率分别为 ( 4 1.6± 3.5 )次 min和 ( 5 6 .3± 7.2 )次 min ,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P 均 <0 .0 1)。结论 心先安是治疗病窦的安全有效药物 ,不良反应少或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