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建翔  牛丹 《中国药业》2013,(23):47-49
目的 分析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显著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近年来医院临床报告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137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37份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报告中,21~60岁与60岁以上年龄段发生率高;给药途径以口服给药发生率最高;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主要为胃肠道系统损伤、皮肤及附件损伤、肝功能损伤.不良反应涉及药物前3位的是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与塞来昔布发生例数最多.非甾体抗炎药所致严重不良反应以皮疹与肝功能损害为主.结论 非甾体抗炎药在广泛使用的同时存在安全隐患,临床需高度警惕,合理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方法:对50例发生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肝、肾以及血液系统损害等。结论:随着非甾体抗炎药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较为多见,在使用过程中,临床医生应严加关注,确保用药安全,以减少药物对机体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醒临床医生联合用药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叠加。方法 报道2例骨康胶囊合并非甾体类抗炎药后出现肝功能损伤的病例资料,查阅文献分析该药导致肝功能损伤的关联性和发病机制。结果 2例患者停用骨康胶囊及非甾体抗炎药物并给予保肝药物治疗后,肝功能均恢复正常。通过因果关系评估表评估得分均为7分,相关性判断为“很可能”。结论 患者使用骨康胶囊合并非甾体抗炎类药物时需加强肝功能监测,关注其肝损伤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胃黏膜损伤的内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霞 《临床医药实践》2006,15(5):398-398
非甾体类抗炎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急、慢性疼痛治疗,对其长期、大剂量使用后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已有定论并被大家重视,但对其短期、正常剂量或小剂量使用后的胃黏膜损伤的认识较少。现将我院对短期服用部分非甾体类抗炎药患者的胃黏膜内镜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洪淑超  曹任凤 《安徽医药》2012,16(1):130-132
目的 初步分析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 统计2006年1月~2009年5月该院临床报告的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归纳总结,分析发生ADR的危险因素.结果 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ADR以胃肠道症状例数最多.结论 非甾体抗炎药致ADR的危险因素很多,临床用药应遵循个体化用药的原则,并加强用药后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某三乙医院非甾体抗炎药注射剂在外科术后镇痛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其应用合理性。方法 利用该院的电子病例等HIS系统、合理用药软件,抽取2018年1月—12月术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注射剂的住院电子病例3 905份进行回顾性点评。结果 该院术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注射剂的患者共有3 905例,集中于手足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等科室,其中不合理病例1 406份(36.01%),27例(0.69%)出现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用法用量不适宜(1 375例,35.21%)、联合用药不适宜(179例,4.58%)、选药不适宜(48例,1.23%)、超说明书用药(8例,0.20%)。该院外科术后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注射剂存在不合理情况,85.28%的不合理病例为用法用量中的给药方式选择静脉滴注。结论 该院术后非甾体抗炎药注射剂合理使用有较大改进空间,术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应严格依据药品说明书用药。医院应及时向临床传递合理用药信息,开展合理用药宣教,借助信息化手段管控非甾体抗炎药注射剂的用法用量等,采取多方面措施保障患者术后用药安全,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7.
非甾体抗炎药物的药理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介绍非甾体抗炎药物的药理学机理和临床应用现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综述非甾体抗炎药物的药理作用。结果:非甾体抗炎药物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环氧化酶,阻止花生四烯酸转化而发挥作用。临床用于风湿性疾病、抗肿瘤等方面。结论:合理选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并注意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依赖于对其作用机理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风湿科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PDCA法,以降低“风湿科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良反应”为主题,对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通过观察并总结风湿科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从健康教育的形式、内容、入院评估、身心并护等方面入手,使风湿科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活动前的17.1%降低至活动后的6.9%。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风湿科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用药安全性,培养了同事间的团队精神,使责任制整体护理更好的运用于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确诊患者停用非甾体抗炎药,运用止血、补充血容量、保护胃黏膜等保守治疗方法。结果 60例患者通过治疗后,均停止出血,并且没有发生死亡情况和严重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为4~13 d,平均住院时间(9.36±3.78)d。结论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特征性,要对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适应证进行严格掌握,并且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期间,对患者胃肠道所具有的不良反应进行密切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0-2004年我院非甾体抗炎药采用DDD分析法和金额排序法,综合分析该类药使用情况。结果:5年中该类药DDDs值排序不同,个别传统品种临床应用逐年减少。新型非甾体抗炎药正逐步被临床接纳。结论:我院药价低廉疗效肯定的非甾体抗炎药在临床应用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有效反映非甾体抗炎药在某院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其临床应用趋势,提高非甾体抗炎药应用的安全性、合理性和经济性,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某院2010-2013年非甾体抗炎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进行药物利用研究(DUR)。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结合用药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分析法、日均费用分析法和药物利用指数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某院2010-2013年非甾体抗炎药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非甾体抗炎药销售金额每年小幅度增长,阿司匹林、美洛昔康等用药频度较高,除部分特异性 COX-2抑制剂外,各类常用非甾体抗炎药日均费用较低但部分药物的药物利用度不高。结论:具有选择性的非甾体抗炎药成为新的用药趋势,提高非甾体抗炎药的利用度是今后医院改革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2.
何源 《中国医药指南》2014,(23):128-129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内镜下不同人群表现及与Hp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与彻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38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针对患者非甾体抗炎药内镜下表现及与幽门螺杆菌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非甾体抗炎药内镜下不同人群表现众多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对非甾体抗炎药内镜下不同人群表现的观察,加强对非甾体抗炎药的再认识,充分了解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有利于对非甾体抗炎药利用的综合评价以及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门诊患者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本院2009年7月份门诊处方,共14 772张,对其中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的处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院门诊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基本合理,价格适宜。结论:在临床非甾体抗炎药应用中,应严格遵照规定的用法用量,避免不合理配伍,并不断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有效和经济。  相似文献   

14.
1例54a女性患者,因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50d,间断腹泻40d加重1d入院。入院后给予止泻、抗感染、纠正电解质失衡等对症治疗。临床药师参与了抗菌药物选择及抗真菌药物剂量调整、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优化使用、血必净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评估等药学监护内容。建议将非甾体抗炎药物吲哚美辛胶囊换为栓剂以避免加重肠黏膜损伤;抗真菌药物应保证足够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疗效;血必净注射液因有活血化瘀作用,对肠道黏膜损伤患者应关注其致出血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周庆  王奕 《医药导报》2010,29(7):949-953
通过对传统非甾体抗炎药引发胃肠道损伤的机制分析, 结合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药保护胃肠道免受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探讨在处方中增加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药的可行性, 提出对于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 为降低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率, 可用选择性COX-2抑制药与传统非甾体抗炎药联合用药, 或胃肠道毒副作用小的选择性COX-2抑制药替代传统非甾体抗炎药的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非甾体抗炎药致肝功能损害病例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成年女性Still病患者因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加重肝功能损害进行因果关系分析。结果:患者住院期间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和维C银翘片可能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异常升高,经停药并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和异甘草酸镁治疗后,ALT和AST逐渐降低。结论:尼美舒利和维C银翘片应慎用于肝功能损害者,同时应定期监测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临床实例出发探讨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的特点和关联性,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1970-2017年国内外期刊数据库公开报道的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的病例,提取文献中患者年龄、性别、致ADR药物、重症药疹类型等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文献49篇,共计病例49例。其中单一用药致重症药疹病例有27例,联合用药22例;49例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中发生率最高为对乙酰氨基酚,其次为吡罗昔康、布洛芬、依托考昔;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平均潜伏期为(7.88±10.42)d,其中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潜伏期最长,可长达(36.50±14.20)d;大部分患者停药后好转,1例因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征死亡。结论: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临床应用时应提高警惕,以减少重症药疹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在皮肤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毅  彭双发 《中国药业》2007,16(13):63-64
糖皮质激素制剂是皮肤科应用最广泛的外用抗炎药,但由于多种不良反应以及停药后“反跳现象”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与前者作用机制不同,而且对皮肤结构及生理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可单独或与糖皮质激素制剂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9.
非甾体抗炎药在我国的药品生产中仅次于抗菌药物。非甾体抗炎药除了应用于抗炎、解热、镇痛以外,尚有防止血栓形成及抗肿瘤的作用,所以该药的应用范围是比较广泛的。但是,目前市场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相当常见,尤其是胃肠道损伤,其发生率可达15%~60%,有的不良反应是可以致命的。长期口服此类药物的患者中大约有10%~25%的病人发生消化性溃疡,还可致食管、小肠、结肠、直肠粘膜的炎症、溃疡、出血、肠腔狭窄和穿孔等。因而非基体抗炎药引起的胃肠道损伤是不可忽视的,对其损伤机理的研究与防治及策略探讨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
非甾体抗炎药物的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发展进行介绍。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概述了非甾体抗炎药作用机制及主要的研究进展。结果:新型非甾体抗炎药和传统相比,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特点。结论:新型非甾体抗炎药通过结构的改变,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好的选择,同时也为此类药物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