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提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诊治的5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肿瘤直径大小分为A组(肿瘤直径<4cm)16例,B组(肿瘤直径≥4cm)38例.根据病变大小及症状分别采用观察随访、栓塞、肿瘤剜除、肾部分切除及肾切除术.结果:A组中14例无任何症状(87.50%),未行手术干预;2例(12.50%)有症状,行肿瘤剜除术.B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肿瘤剜除术1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7例,行肾切除术7例.所有病例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随诊患者肿瘤无进展及恶变.结论: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多无临床症状,可临床随访;对有症状及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治疗应尽可能最大程度保留患肾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诊治伴发结节性硬化症(TSC)的肾错构瘤(AML)患者病例资料,并系统回顾30年国内相关文献资料,以期为认识该病特征、提高对其诊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总结我院诊治首例伴发结节性硬化症肾错构瘤患者病例资料,同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与PubMed,按照预先确定标准对检索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纳入合格文献的研究特征、研究内容,总结该病特点及诊疗要点。结果纳入共计206例患者,年龄2个月~77岁,男女比例63:70。96例患者包含肾脏肿瘤情况,肿瘤大小为0.4cm~45cm,其中<4cm者31例,4~10cm者26例,>10cm者39例。95例包含治疗方法,34例(25.68%)采用保守治疗,26例(24.32%)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25例(28.38%)采用肾切除术,10例(13.51%)采用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结果倾向于小体积肿瘤保守治疗、大体积行RN或NSS及独肾行NSS。25个研究报告了患者肾功能,而手术中仅4个研究报告患者肾功能不全。没有研究陈述具体结局评估,仅21个研究(28.38%)不规范地报道随访结局,随访时间1天~5年。结论提高对结节性硬化症相关肾错构瘤疾病特征的认识,加强多学科合作,推荐遵循国际化诊疗指南进行规范诊治。对于症状性TSC相关肾AML,保留肾组织的外科干预应当首先考虑。应综合考虑肿瘤大小、肾脏功能、症状表现以及患者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附3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总结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M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91~ 2 0 0 0年诊治的3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资料 ;19例手术治疗 ,其中肾切 6例 ,肾部分切 1例 ,肿瘤剜除术 12例。结果 :手术病例经病理诊断为AML ,均恢复良好。结论 :B超及CT是术前诊断的主要方法 ,有症状的病例及肿瘤直径大于 4cm者应手术治疗 ,正确的临床诊断和对可疑病变术中快速冰冻活检是降低肾切除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诊治(附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RAML)破裂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3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均行B超和螺旋CT检查,B超诊断正确率为61.5%(8/13),螺旋CT为84.6%(11/13),1例行MRI明确诊断,术前未确诊1例。3例急诊行患肾切除术,7例择期行患肾部分切除术或肿瘤剜除术,2例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术,1例给予保守治疗。12例获得随访5月~7年,定期复查B超或CT,3例患肾切除术者对侧未发现新的RAML,6例患肾部分切除术或肿瘤剜除术者病变侧肾脏未见肿瘤复发,2例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术者肿瘤明显缩小,血肿有一定程度的吸收,1例保守治疗者肿瘤未见明显变化,也未再出现明显症状,1例双肾病变患者1侧肿瘤有加快生长的趋势,建议密切观察,必要时手术治疗。结论:B超和螺旋CT是诊断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主要方法,MRI可以作为补充检查手段,对较大的肿瘤可行血管造影术,必要时可采取同期治疗。治疗以开放手术为主,积极争取切除肿瘤,努力保存肾单位,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和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5.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诊治研究(附48例病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R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情况。结果:B超37例提示为错构瘤(37/48),CT38例提示为错构瘤(3895),7例行MRI检查者6例提示肾错构瘤(6/7)。45例RAML患者行保肾手术,其中10例继发破裂出血者行血肿清除瘤体剜除术;29例瘤体直径大于2cm者行肿瘤切除或肾部分切除术;6例直径小于2cm者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3例患者行肾切除术。所有病例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错构瘤。结论:B超,CT和MRI为肾错构瘤的最佳诊断方法。对已确诊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单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合并双侧肾脏多发错构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结节性硬化症合并双侧肾脏多发错构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和治疗经过。结果 7例结节性硬化症合并双侧肾脏错构瘤,肾肿瘤均为多发性,肿瘤最大12cm。其中6例合并皮肤病变、4例合并神经系统病变,2例合并肝脏病变。7例双侧肾脏多发错构瘤中有2例发生自发性破裂出血,其中1例保守治疗,1例行开放手术切除病变肾脏,1例因外伤后出血行手术切除肾脏。结论结节性硬化症常合并多器官病变,双侧肾脏多发错构瘤是其特征性的临床改变,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双侧肾脏多发错构瘤一般予保守治疗,合并破裂大出血时需要切除患肾。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B超和CT检查均明确诊断;11例行急诊手术治疗,3例行介入治疗,3例保守治疗。结果:11例手术治疗中肾切除7例,肿瘤切除3例,腹腔镜下手术1例为肿瘤切除,术后恢复良好;3例行分支动脉栓塞,均得康复;3例保守治疗中2例病情稳定,1例改介入栓塞治疗后病情稳定。结论:B超及CT检查是诊断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主要方法,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对瘤体较大或出血量大者行肾切除术,对于孤立肾、病变对侧肾功能不全或者双侧多发病变的患者可行肾动脉栓塞术或肾部分切除等保肾手术。  相似文献   

8.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肾血管滑肌脂肪瘤(错构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2例肾错构的临床资料。结果:B超诊断符合率54.5%,CT为81.8%,术前诊断错构瘤18例,误诊为肾癌4例,其中3例术中冻冻切片示错构瘤,行肿瘤剜除11例,肾部分切除7例,肾切除3例,肾根治性切除1例。结论:CT是诊断错构瘤的首选检查手段,肿瘤体积大小、脂肪含量少、瘤内出血是影像学改变不典型导致误诊的原因,仔细分析病史、影像学资料及术中冰冻切片可避免误诊,手术治疗应尽量采用保留脏的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病理特征,提高诊断符合率。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手术治疗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明确诊断后,根据肿瘤大小和病变程度,分别采用肿瘤剜除术31例,肾部分切除术8例,2例病变较重的患者行肾切除。结果B超诊断准确率76.8%,CT为7.2%,MRI为84.2%。术后患者全部随访1~2年,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B超、CT、MRI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重要检查方法。家族史和详细的体格检查能够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二者相互结合能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肿瘤剜除术是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2例肾错构瘤自发破裂大出血、休克,急诊手术切除患肾而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对于肾错构瘤,临床上术前可以明确诊断,治疗采用尽可能多地保留正常肾实质的手术方式。由于肾错构瘤容易出现威胁生命的自发破裂大出血,所以预防这一并发症并采取最恰当的治疗措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肾成为临床难点之一。我们认为对直径小于4cm的肾错构瘤,临床症状轻者,应定期随访;对肿瘤直径大于4cm,症状明显者,因有高度自发破裂的危险,应及时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及栓塞术,或者行肿瘤剜除术、肾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13例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2年我院诊治的13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10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8例行肾切除术,5例行肿瘤剜除术,其中1例因对侧肾错构瘤再次破裂出血行2次手术治疗。结果13例患者术后恢复盎好,5例剜除术患者经6个月~3年的随访,未见复发且肾功能良好。结论B超对诊断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是有帮助的,CT和MRI是诊断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较好方法,它们不仅能提示病变的性质而且能确定出血的范围。直径大于4cm的肾错构瘤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时应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肾错构瘤破裂出血行肿瘤剜除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肾错构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1989~2006年以来收治的21例肾错构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B超检查20例,CT检查17例,MRI检查3例,21例中20例术前明确诊断;16例患者行手术治疗,8例行肿瘤剜除术,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4例行肾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见肿瘤复发。5例行保守治疗。结论:肾错构瘤经B超、CT、MRI等检查多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案应依据肿瘤大小、并发症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程度来决定,手术应尽可能保留正常肾组织。  相似文献   

13.
辜福贤  李逸波 《四川医学》2012,33(5):815-816
目的提高肾错构瘤(AML)的诊疗水平。方法对50例肾错构瘤诊治资料回顾总结分析。结果 50例肾错构瘤全部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行肾切除术28例,肾部分切除术10例,肾错构瘤切除术12例。其中双侧肾错构瘤6例,恶变3例。结论肾错构瘤手术后应长期随访,因肾错构瘤有双侧性,易复发,存在恶变可能,应早期诊断,尽早手术,保留肾脏。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本文总结了26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占同期肾肿瘤的20.3%)的临床资料。21例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切除肿瘤7例,肾切除14例;未行手术5例。通过观察随访,得出:B超和CT是术前诊断此肿瘤的最好手段,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对4cm以下的肿瘤应采取定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血管肌脂瘤的治疗方法。方法:45例患者中23例未作特殊治疗;6例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7例行肿瘤剜除术或肾部分切除术、9例行全肾切除术。结果:随访21例,平均随访时间3.6a。未作特殊治疗的病例中未发现肿瘤破裂出血,2便肿瘤体积增大但我症状;超选择性动脉栓塞病例无症状复发、无破裂出血、肾功能稳定。手术患者均保持肾功能稳定,无肿瘤复发。结论:对本病采取保守性治疗原则。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是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8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临床资料.8例行B超,7例行CT检查.结果8例均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7例行患肾切除术,1例行肿瘤剜除术.所有患者肿瘤直径大于5 cm.患者恢复良好.结论B超和CT是术前诊断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较好方法.对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治疗应采取积极的态度,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2年6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0例E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特点、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女性9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36岁,3例在体检时发现,7例有阳性体征。彩超可见囊实性或不均匀实性病灶;CT平扫呈低密度或稍高密度影,可见不同程度的强化;MRI在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呈不均匀强化。8例行肾脏部分切除术,1例行根治性肾脏切除术,1例行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8例诊断为EAML;2例病理诊断为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部分呈EAML。免疫组化染色HMB-45(+)、Melan-A(+)、SMA(+)、CK(-)。术后随访时间7~5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暂未发现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EAML在临床上较少见,早期症状不明显,确定诊断依靠术后病理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EAML具有恶性潜能,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目前预后尚无统一认识,需要长时间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8.
肾错构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本院诊治的22例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18例行CT检查,3例行MR I检查。5例行肾切除术,1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5例行肿瘤剜除术。结果:2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5例剜除术患者经6个月~3年的随访,未见复发且肾功能良好。结论:B超对诊断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是有帮助的,CT和MR I是诊断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较好方法。直径大于4 cm的肾错构瘤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时应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8年本院诊治的5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B超、CT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47例行肾肿瘤剜除术,1例行肿瘤剜除术并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3例,上皮样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例,上皮样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合并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结果 5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48例患者术后经3~75个月的随访,未见脂肪瘤复发且肾功能良好.结论 B超和CT检查是术前确诊的主要依据.直径大于4 cm的肾错构瘤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时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