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葡萄球菌造成的生物膜相关性感染易于慢性化和顽固化,究其原因与生物膜形成后葡萄球菌抗生素耐药性增加和逃避宿主免疫防御有关。目前生物膜引起的耐药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关于生物膜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机体免疫反应可分为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固有免疫主要包括一些免疫屏障、免疫分子及免疫细胞对微生物进行防御,获得性免疫则主要通过免疫细胞对微生物识别产生相应的抗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规律以及清开灵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和破坏作用。方法倍比稀释法测定清开灵颗粒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同时加入菌液和药液对生物膜的抑制作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清开灵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破坏作用。结果15 h左右生物膜形成较好。生物膜抑制实验和破坏实验表明在3.9~62.4 mg·m L-1浓度范围内清开灵颗粒具有良好的作用,且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开灵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对其生物膜的形成具有抑制和破坏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孙凤军  洪海  冯伟  孙艺璇  夏培元 《重庆医学》2016,(19):2617-2619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及相关基因分布,为预防和治疗临床感染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标准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检测最小抑菌浓度,菌落计数法检测细菌黏附能力,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生物膜相关基因检测采用PCR扩增法。结果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而对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全部敏感。所有菌株都有较强的黏附能力,而生物膜形成能力一般。其中10株菌株扩增出icaAD和icaBC基因。结论尿路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黏附能力和生物膜形成能力具有菌株差异性,ic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68株临床分离表皮葡萄球菌大环内酯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能力、icaA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初步预测采用大环内酯抗菌药物预防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感染的有效性.方法 以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微孔测定法考察临床分离表皮衙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通过PCR法测定icaA基因型,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临床分离表皮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耐药程度较高(88.2%),且耐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较敏感菌显著增强(P<0.05),耐药菌与敏感菌的icaA阳性比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常用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可能难以有效地预防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熊果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二倍稀释法测定熊果酸与左氧氟沙星对S.aureu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紫外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生物膜生成量,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生物膜结构.结果 熊果酸对S.aureus的MIC为0.27 mmol/L,左氧氟沙星的为0.000 6 mmol/L,不同浓度熊果酸不仅对S.aureus浮游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能显著抑制其生物膜的形成,并呈浓度依赖性;与左氧氟沙星和熊果酸单独应用相比,熊果酸和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更能显著抑制S.aureus生物膜形成,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熊果酸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对抑制S.aureus生物膜形成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致病菌,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化脓性病原菌;易在机体组织器官或某些惰性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使感染反复发作且难以控制。生物膜为细菌适应生存环境的一种保护性生存方式,与浮游菌相比生物膜内的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且能抵抗宿主的防御机制,导致慢性持续性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深入研究生物膜形成的调控机制,对积极寻找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王小奇  宁毅  卢芳国 《医学综述》2022,(7):1278-1284
葡萄球菌是自然界常见的形成细菌生物膜的化脓性细菌,生物膜形成使其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抵抗力,并与多重耐药的产生密切相关,给临床治疗带来严峻挑战.近年来,中药单体(中药提取的有效成分)由于耐药率低、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在抑制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机制并探讨中药单体干预其生物膜形成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葡萄球菌生物膜检测及与耐药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临床标本中葡萄球菌形成生物膜的状况,研究有无生物膜的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差异,帮助临床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及时有效控制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方法采用刚果红,微量平板法检测生物膜形成,观察葡萄糖、乙醇、氯化钠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对临床标本分离的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刚果红法检测腐生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阳性率分别为10.0%、16.7%、40.0%;生物膜半定量法: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阳性率TSB、TSB-0.25%Glu、TSB-2%Alc、TSB-4%Alc、TSB-2%NaCl、TSB-4%NaCl分别为13.5%、34.6%、33.3%、29.2%、19.4%、32.1%,其中0.25%Glu、TSB-2%Alc、TSB-4%NaCl为最佳浓度;药敏结果,产生生物膜的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有增加趋势,耐药率分别为:86.43%、82.44%、78.35%。结论临床标本葡萄球菌绝大部分能产生生物膜、葡萄糖、乙醇、氯化钠能促进生物膜形成;葡萄球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对其引起的感染可用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9.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也是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是个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且金黄色葡萄球菌易形成生物膜,患者一旦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感染,难以彻底治愈。而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感染的调控机制对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及手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隐丹参酮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以万古霉素为药物对照,微量稀释法测定隐丹参酮与万古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值;半定量粘附实验、XTT、扫描电镜和RT-PCR分别检测1/2MIC浓度的隐丹参酮与万古霉素作用下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基质量、膜内菌代谢活性、微观形态结构和atl E基因表达情况的变化。结果:隐丹参酮与万古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2μg/m L与4μg/m L;1μg/m L的隐丹参酮与2μg/m L的万古霉素均能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基质量、膜内菌代谢活性和atl E基因表达,且1μg/m L的隐丹参酮抑制作用明显强于2μg/m L的万古霉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M观察1μg/m L的隐丹参酮作用下表皮葡萄球菌已不能形成生物膜结构,而2μg/m L的万古霉素作用下依然能够形成生物膜结构。结论:亚抑菌浓度下的隐丹参酮能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且抑制作用强于亚抑菌浓度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1.
将近年中药单味药、单体、复方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做一综述,旨在揭示中草药治疗相关疾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述近5年来相关国内实验研究成果,并根据RSV发病机制进一步总结现今国内研究本病的主要方向以更好地优化中医药对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治疗方案。[方法]文章从中药复方和中药单体两方面入手,根据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发病机制分节论述了体内试验和体外实验的相关丰富的研究成果。[结果]通过归纳、总结发现,无论是中药单体还是复方研究,对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研究成果均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实验研究多局限于抑制病毒的增值、复制以及抑制炎症渗出这两大方面,缺乏更深层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使中医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研究显得过于单一,不能更为广泛的被业界所认同。[结论]我们需要肯定中医药对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性,但同时必须认识到中医药由于其自身成分的复杂性以及实验设计的不合理性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研究进展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更为深入的去探讨其作用机理,并为我们今后同各种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刘志清 《基层医学论坛》2014,(17):2271-2272
中药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方面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为了探究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变化,笔者通过总结、归纳和分析中药在治疗上感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临床应用进展及作用机理,进一步阐述了中药治疗上感的优势。并且同时对单方和复方中药治疗上感的研究作一概述,用以指导临床医师的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流行病学和基础研究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癌的主要病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至今没有特效药,西医多采用高频电波刀、聚焦超声等物理治疗和重组人干扰素等局部用药治疗,对HPV转阴有一定的疗效,但有明显的毒副作用。祖国医学研究表明,使用中药复方制剂局部用药或配合汤剂辨证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PV病毒载量,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长补短,减毒增效。  相似文献   

15.
OPG/RANK/RANKL系统是近年来发现的在维持骨吸收和骨形成平衡方面起着重要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系统。目前,随着对中医中药研究的深入,已经可以通过对中药单体成分的提取分析,研究其在细胞、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本文主要阐述中药在OPG/RANK/RANKL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植物来源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对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筛选具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为沙门菌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结晶紫染色法,研究不同化合物在26℃或37℃条件下对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二甲基亚砜(DMSO)相比较,化合物水杨酸在各种条件下均未对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在26℃及37℃条件下培养36 h,阿魏酸、蔓荆子黄素、绿原酸和肉桂酸均表现出显著抑制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而咖啡酸在26℃条件下对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37℃条件下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该实验结果说明天然多酚类化合物阿魏酸、蔓荆子黄素、绿原酸和肉桂酸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以显著抑制沙门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7.
张海东  曲妮妮 《中医学报》2021,36(2):323-327
中药复方针对气道炎症反应、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塑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独具优势,可有效缓解CVA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但是,目前对于中药复方基于发病机制治疗CVA的研究仍缺乏大样本、多中心及多盲的研究模式;中药复方中单味药用量不同且成分复杂,配伍...  相似文献   

18.
生物膜是细菌生长的动态过程,其产生的胞外成分可增强细菌对宿主防御机制和抗生素的抵抗力。耐药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将是临床感染治疗与控制的一大挑战。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常见的致病菌,高毒力型肺炎克雷伯菌与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可引起严重的感染性疾病,难以治愈,其生物膜的形成使这种情况更加严峻。对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及其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为临床抗感染治疗与控制带来新的思路。本文主要从菌毛、多糖、群体感应系统和外排泵对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组织器官纤维化是多种细胞因子、多条信号通路共同作用的产物,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几乎参与了纤维化发生进展的全过程,是当前最强促纤维化细胞因子之一.TGF-β1主要通过TGF-β1/Smads信号通路发挥促纤维化作用,近年来关于该信号通路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中医药因其成分复杂、靶点多样、不良反应少等优势被广泛应...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脑胶质瘤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目前,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化疗等措施治疗脑胶质瘤。由于术后复发率高、化疗药物靶向性不明显以及不易穿透血-脑脊液屏障等问题,使脑胶质瘤的治疗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如何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增强药物的靶向递送、提高治疗效果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查阅近年来中英文相关文献,本文介绍了血-脑脊液屏障的特点以及靶向机制,总结了现阶段中药活性成分抗脑胶质瘤的作用机制,并对中药抗脑胶质瘤新剂型的应用进行综述。笔者对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与新剂型的应用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中药单体和中药复方用于脑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更理想的治疗方案,为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机制探索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