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通为补"属于中医治则治法范畴,是指在某种或某类疾病治疗中采用祛邪、攻下等"通"法,最终达到补益或使脏腑达到阴平阳秘状态的"补"的作用。"以通为补"学术思想自古而有之,至今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仍有重大意义,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随之而来的疾病谱的变化,"以通为补"学术思想更是焕发出了新的时代意义。文章拟通过对"以通为补"学术思想的含义辨析、临床应用范例解析及使用注意三方面,具体阐述"以通为补"学术思想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大黄为中医临床常用药物,如用量合理,配伍得当,对治疗小儿急性发热或脾胃、肺系疾病,均可取得良好疗效。大剂量攻逐为主,能通腑泻下;中剂量疏通脏腑,消积祛瘀;小剂量运脾和胃,以通为补。  相似文献   

3.
络脉病变与勃起功能障碍(ED)的起病和预后有密切的联系,ED的关键病因之一是络脉血运的瘀滞不通。浅析了传统医学对此疾的认识,以及络病与阳痿、血瘀与络脉之间的相关性,基于历代医家对"畅血运、通瘀滞"这一治法的认识以及对现代活血化瘀治法研究成果的理论分析,构建和完善阳痿的活血化瘀治法中"祛瘀"和"生新"的理论,提出了阳痿从瘀论治。明确活血化瘀这一基本治法中的"祛瘀"的内涵包括"活血、通络","生新"的内涵包括"生血、生络"。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治疗虚劳以调阴阳、重脾肾、兼虚实为特点,具体治法有甘温缓急,建中补虚;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潜镇摄纳,调补阴阳;养血疏肝,宁心安神;祛瘀生新,缓中补虚。蕴含深刻的辨证论治思想,为后世治疗虚劳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5.
胡国华教授先后师从津门哈荔田、海派朱南孙两位中医大师,是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胡国华教授通过多年从事妇科痛证的临床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经验和用药特点。其认为治疗妇科疾病,贵在冲任通盛;痛证血证,重在祛瘀扶正,宣畅气机,分期论治,攻补兼施。并依据"冲任以盛为本,以通为用"的理论,注重"运转气机";以"通盛冲任、宣畅气机、分期论治、攻补兼施"为治疗思路,运用"温、清、消、补、通、和"六法;以朱氏验方"加味没竭汤"合"蒲丁藤酱汤"化裁,自拟"痛经宁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在临床上获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腑法是运用药物荡涤肠胃,通泻大便,达到排除热毒秽浊积滞,推陈致新的作用。笔者根据:“五脏以守为补,五腑以通为补”,即“六腑者转化物而不藏,以通为  相似文献   

7.
刘宏岩教授认为,精气两亏,气郁神伤是抑郁症的核心病机之一,提出使用填精益气开郁法治疗抑郁症,在治疗过程中秉持"一补二通三和"用药思路,"一补"即扶正固本,填精益气;"二通"即补中有通,行气开郁;"三和"即燮理阴阳,调和营卫."一补二通三和"以养五脏精气之虚、行三焦之气机、和整体之阴阳,体现了刘宏岩教授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形神整体思想.  相似文献   

8.
益火补土理论主要包括君火论、补心生脾论、命门火论、两火论、脾胃火论等。君火论指温心阳助脾阳的治法;补心生脾论是根据心脾两脏生理病理关系,补心养脾;命门火论是着眼肾阳、脾阳联系,温肾阳壮脾阳的治法;两火论则是根据“脾胃分治”原则,以肾阳、心阳分补脾胃之阳的治法;脾胃火论即直接补脾胃之阳以恢复脾胃功能的治法;另有从用药角度诠释益火补土理论,即根据“脾得阳始运”用温热药补脾阳,或根据“泻心火、实脾土”采用甘温佐以苦酸的用药之法。  相似文献   

9.
大黄虫丸具有化瘀散结、缓中补虚功效,临床报道用于肿瘤的抑制和辅助治疗,对其作用机理从方药组成、功效以及现代药理研究进行分析,认为该方对肿瘤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祛瘀而生新,峻药缓图,达到补虚祛瘀的作用,邪正兼顾,减少肿瘤患者后期疼痛和延长寿命;另一方面是补虚祛瘀,是在"祛邪"中"扶正",这种作用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纠正免疫态势具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0.
朱铁珍  赵力维 《当代医学》2009,15(30):163-163
人体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人的生命活动是脏腑间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复杂的生理活动的结果。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其生理功能主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作用是传导化物,即“实而不能满,泻而不能藏。”六腑气化宜动不宜滞,功在走而不守,以通为用。临床中本着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对中风病人采用通腑功下法,以增液承气汤加减治疗中风病人。  相似文献   

11.
刘丹  王喜凤 《中医学报》2021,36(1):106-109
张琪教授重视从瘀辨治不寐,首辨有无瘀血,次辨瘀血形成的原因,再辨瘀血的程度.情志失调可影响肝之疏泄,血行不畅,心失所养,则发为不寐,治宜疏肝活血、宁心安神,方以逍遥散或龙胆泻肝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痰瘀互结,或化火扰动心神,使心神不安,或阻滞脉络,导致心脉失养,则发为不寐,治宜化痰祛瘀、和中安神,方以二陈汤或黄连温胆汤合...  相似文献   

12.
中医体质学认为,不同的个体体质对某些疾病具有易罹性、倾向性。现代研究表明,血瘀体质的易患疾病涉及冠心病、黄褐斑、子宫肌瘤、肝癌等诸多疾病,改善和调节血瘀体质可起到防治相关疾病的作用。文章提出活血化瘀、调畅血脉为主,益气行血、理气行血、清热凉血、滋阴养血为辅的血瘀体质调体法则,并根据血瘀体质的稳定性和调体的长期性,阐述活血调体主药的适中性与调体辅药的前瞻性筛选原则。进而结合血府逐瘀汤的原方主治,并深入分析其组方结构和加减运用,将血府逐瘀汤移植作为血瘀体质的调理主方,以期对临床血瘀体质的调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血府逐瘀汤是诸活血化瘀方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古方,临床上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治疗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均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出血性脑卒中以“瘀血阻滞、脉道不利”为基础,在“血溢脑脉之外”后相继发生瘀血压迫脑髓,内风化火上炎,瘀血化为痰水上蒙清窍,毒损脑髓的病理过程。诸邪弥漫脑腑,阻遏脑络气机,脉道不利,血液减少,脑髓不充,诸症蜂起,实为脑窍被扰失养所致。根据叶天士胃腑“以通为补”的理论,通调脑之气血阴阳,去瘀生新,恢复脑司元神之职,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曾垂义  牛琳琳 《中医学报》2021,36(1):114-117
毛德西教授治疗不寐八法:阴血不足、热扰心神者,养阴血、清热安神,方以酸枣仁汤加减;心肾不交、水火不济者,交通心肾、清心安神,方以交泰丸加减;痰浊蒙窍、气机逆乱者,化湿理气、开窍醒神,方以十味温胆汤加减;气血亏虚、心神失养者,健脾益气、养血安神,方以归脾汤加减;血脉瘀滞、心神不安者,活血祛瘀、行气安神,方以血府逐瘀汤或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患者的血清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冠心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叶酸组40例和血府逐瘀汤组40例,用药前后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血府逐瘀汤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叶酸组的70%(P〈0.05);叶酸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口服叶酸,随访3个月后Hcy水平较前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府逐瘀汤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口服血府逐瘀汤,随访3个月后Hcy水平较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cy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府逐瘀汤较之叶酸组有更为显著的下降(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可明显降低冠心病高Hcy血症患者的血浆Hcy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岭南地区冠心病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对1990-2010年岭南地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方面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冠心病的证候分布及其用药规律。【结果】(1)证候分布:在相关的125篇文章中,常见证候依频次从高到低前8位为:气虚血瘀证>气虚血瘀、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痰阻心脉证。证素分布依次为:血瘀证、气虚证、痰浊证、阴虚证、阳虚证、气滞证、寒凝证、热毒证。(2)总体用药规律:药物类别排前5位者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化痰药、解表药;排前10位的常用药物为丹参、川芎、黄芪、当归、赤芍、甘草、瓜蒌、红花、三七、薤白。(3)分证用药规律:心血瘀阻证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气虚血瘀证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气滞血瘀证以血府逐瘀汤原方,痰阻心脉证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阴寒凝滞证以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减,气阴两虚证以生脉散加减,心肾阴虚证以左归饮加减,阳气虚衰证以参附汤加减。【结论】近20年岭南地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以在辨证基础上运用古方加减为主。  相似文献   

18.
血府逐瘀汤是出自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瘀血阻滞所致的各种疾病。文章介绍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用本方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症、崩漏、人工流产后经量过少以及痛经等病的具体辨证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血瘀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抗血小板聚集、调血脂、强心、扩血管等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汤剂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证候积分、心电图变化、硝酸甘油用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变化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硝酸甘油用量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chemoembolization, TACE)术后气滞血瘀型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气滞血瘀型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口服,对照组予以中药汤剂安慰剂口服。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数字分级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组治疗前后NRS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KPS评分显著降低,而治疗组显著升高,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RS及KPS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血府逐瘀汤能有效减轻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气滞血瘀型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