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枕顶部表皮样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2岁,以"枕顶部包块10年,包块增大伴胀痛10天"入院.专科检查:枕顶部见一驼峰状包块,大小约6 cm×6 cm×5 cm,质韧,不移动,无压痛.实验室检查阴性.CT示枕顶部偏右侧颅骨内外见巨大软组织密度肿块,大小约6 cm×6 cm×5 cm,邻近小脑半球明显受压、变形(图1),第4脑室亦受压移位,幕上脑室系统轻度积水、扩张,肿块与小脑半球分界清楚,肿块内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影,CT值约50 HU,局部枕骨呈不规则地图样破坏,且有较明显膨胀性改变,边缘较清楚(图2);CT诊断:源于脑外的良性肿瘤性病变,以动脉瘤样骨囊肿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7岁.无明确颌面部外伤史,2年前偶然发现右侧下颌骨稍肿大,无其他症状,当时未处理.此后肿块缓慢增大,偶感疼痛,近1个月来患者自觉肿块疼痛频繁发作,口服抗感染药物后症状无缓解,遂到我院进一步诊治.  相似文献   

4.
病例女,39岁。胸骨上窝圆形肿块2年余,近日明显增大,质稍软,无压疼,活动度可,表面皮肤隆起,皮温及颜色未见异常。CT检查见胸骨上窝圆形囊实性肿块影,直径约3.5cm,密度不均匀,内见软组织密度壁结节,囊性成分CT值10 HU左右,边缘光滑,与皮肤分界清楚(图1,2)。B超检查:胸骨上  相似文献   

5.
眼眶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的CT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CT对眼眶皮样、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21例眼眶皮样囊肿的CT表现并与术中所见和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 21例CT检查均发现眶内占位,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或哑铃状,肿块内均有负CT值区,3例呈均匀一致的透明区,其余18例高度不均质,4例可见明显密度分界面,2例强化扫描,囊内容不强化,囊壁呈环状强化。18例位于眶骨膜下间隙者均可见眶骨壁受压所致的骨窝、骨孔、骨洞、骨缺损、骨嵴、骨增生以及骨吸收等改变。21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囊肿的位置、形状以及眶骨壁改变与CT发现一致,术后均被病理检查证实。结论 肿块密度不均匀,有负CT值区、眶骨壁发生改变是眼眶皮样囊肿的特征性表现,CT检查具有定性、定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表皮样囊肿发生于颅骨较为少见,本文收集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表皮样囊肿,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7岁。因"咳嗽、胸闷伴胸痛1年余"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肿瘤标志物AFP、CEA、NSE、CA19-9等均正常。胸部CT:右前纵隔见2.5cm×1.7cm×3.0cm结节,椭圆形,边界清楚,边缘光滑,内部密度不均匀,中心密度稍低,值  相似文献   

8.
张南  陈英敏 《磁共振成像》2021,12(6):106-107
患者女,56 岁,因"体检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1 个月余"入 河北省人民医院,无明显临床症状.查体:一般状况良好. 影像表现:超声示左肾后方可探及一低回声团,大小约 4.4 cm×4.0 cm×3.4 cm,边界欠清,内回声欠均.彩色多普 勒及能量图:左肾后方低回声团未见明显血流信号.MRI 示 T1WI (图1A)呈高...  相似文献   

9.
脾表皮样囊肿很少见,CT表现为高密度者更为罕见,国内曾有作者报道1例脾内高密度表皮样囊肿犤1犦。笔者近日发现1例位于脾门区高密度表皮样囊肿,现报告如下。病例女,37岁,主因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持续性锐痛,伴左肩背部痛入院。体检:心肺未发现阳性体征,腹平软,剑突下压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生理反射存在。T:38.6℃,P:88次?分,R:20次?分,BP:14?10kPa。CT检查脾脏增大,长约7个肋单元,脾门区可见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约44.5mm×52.5mm,CT值70Hu(图1),…  相似文献   

10.
史小男  郭顺林  翟亚楠 《临床荟萃》2012,27(19):F0003-F0003
患者,男,73岁,主因发现右侧臀部肿物30余年,于2012年4月15日收住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患者于30余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臀部肿物,肿物无疼痛未予重视,近日肿物略有增大,故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侧臀部外上方可触及一质地较硬肿块,大小约10cm×10cm,活动性较差,无明显压痛,肿块局部皮温不高,表面无红肿、破溃。入院行CT检查示(图  相似文献   

11.
12.
患者女,65岁,主因"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受凉后干咳"就诊.胸部CT:两侧胸廓不对称,右侧稍小.右、中上纵隔内见巨大形态不规则异常密度影,约15.20 cm×12.60 cm,向左下走行至心膈之间,边界清楚,边缘可见条片状钙化,内部密度尚均匀,CT值约27.70 HU.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患者男,35岁,头痛伴恶心、呕吐半个月,外院CT提示颅脑占位;1周前出现神志模糊、反应迟钝,1天前癫痫发作、面肌痉挛、大小便失禁;5年前因上腹部不适接受CT检查提示肝棘球蚴病,口服斑螯胶囊剂、阿苯达唑治疗3年半。查体:精神差,不配合,问答不切题。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颅脑MRI:左侧额叶4 cm×6 cm×4 cm类圆形不均匀异常信号,边界清楚,T1WI呈稍高信号(图1A),T2WI呈稍低信号,内见混杂点状稍高信号(图1B);周围大片脑实质水肿;增强后病灶呈明显环形强化,环壁厚薄均匀,邻近硬脑膜增厚并强化,骨质未见明显受侵(图1C);诊断:脑转移瘤?遂于全麻下行脑额叶病损切除术,术中见左侧额叶硬脑膜下灰白色肿块,直径约5 cm,质中,与硬脑膜紧密粘连,与周围脑组织分界尚清,遂完整切除肿块及受累硬脑膜。术后病理:光镜下见脑组织明显坏死,其间见板层状角质层,伴异物肉芽肿形成(图1D);病理诊断:(脑)泡状棘球蚴病。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系个案报道,故未涉及摘要。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9岁,因“发现右下腹包块1周”入院,入院前1周患者院外彩超体检提示“右下腹团块样回声,大小约8.0×7.0cm,病变性质难以确定”,无腹胀、腹痛、恶心、畏寒、发热等不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