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娜  陈晓琦  刘红涛  席宇  李晟磊 《肿瘤》2011,31(10):886-892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2,HDAC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表达下调对食管鳞癌EC9706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分析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HDAC2蛋白的表达。将特异性针对HDAC2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和对照siRNA分别转染食管鳞癌EC9706细胞,实验分3组:未处理组、对照siRNA组和HDAC2siRNA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EC9706细胞中HDAC2蛋白的表达。CCK-8计数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的增殖情况。FCM法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与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HDAC2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9.71%,显著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的51.11%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23.19%,3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121,P=0.000);此外,HDAC2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均>0.05),但是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均<0.05)。HDAC2siRNA能有效下调食管鳞癌EC9706细胞中HDAC2蛋白的表达,明显抑制食管鳞癌EC9706细胞的增殖,促使细胞周期静止在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HDAC2表达下调能明显提高p21和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量,同时降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bcl-2的表达量。结论:HDAC2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表达下调介导的食管鳞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周期静止以及细胞凋亡可能与p21、bax的表达升高和cyclin D1、bcl-2表达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对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去甲斑蝥素应用于临床抗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不同质量浓度去甲斑蝥素 (0、5、10、20、40 μg/ml)分别作用Ec9706细胞不同时间(12、24和48 h)后,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Caspase-3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去甲斑蝥素作用后Ec9706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而且细胞增殖抑制程度随作用剂量及时间增加不断增强,40 μg/ml去甲斑蝥素作用48 h时,Ec9706细胞增殖抑制率达(80.00±2.15)%。去甲斑蝥素显著诱导Ec9706细胞凋亡,其20 μg/ml作用48 h时,Ec9706细胞的凋亡率达(38.57±1.76)%。去甲斑蝥素作用后,Ec9706细胞中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增高,而Survivin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去甲斑蝥素明显诱导食管癌Ec9706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Survivin蛋白及上调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HDAC6siRNA对食管鳞癌EC9706细胞中HDAC6的干扰效果,以及HDAC6表达下调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食管鳞癌EC9706细胞分为未处理组、对照siRNA组和HDAC6siRNA组3组,后2组分别转染对照siRNA和HDAC6siRNA。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各组食管鳞癌EC9706细胞中HDAC6siRNA对HDAC6的干扰效果;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HDAC6siRNA组的HDAC6mRNA表达的相对水平为0.044,HDAC6蛋白表达相对水平为0.114,与未处理组(0.951、0.924)和对照组(0.947、0.905)相比,HDAC6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调,t值分别为2.24和2.52,P<0.05;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且G0/G1期的比率为(68.55±2.01)%,显著高于未处理组(45.64±1.26)%和对照siRNA组(46.23±1.39)%,S期的比率(25.93±0.73)%显著低于未处理组(33.13±1.02)%和对照siRNA组(32.98±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AC6siRNA能有效下调食管鳞癌EC9706细胞中HDAC6mRNA和蛋白的表达;HDAC6表达下调能明显抑制食管鳞癌EC9706细胞的增殖并能诱导细胞周期静止在G0/G1期。  相似文献   

4.
郜辉  冯应勤  朱金峰  何兴端  鲁培  刘红涛 《肿瘤》2012,32(9):681-688
目的:检测酰基-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1,SCD-1)在食管鳞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下调对食管鳞癌EC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SC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正常食管组织(作为阴性对照)和食管鳞癌细胞株中SC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不同浓度SCD-1小干扰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食管鳞癌EC1细胞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C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CCK-8法检测转染前后EC1细胞增殖的变化,FCM检测转染前后EC1细胞凋亡的改变,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总Akt、p-Akt、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SCD-1 mRNA和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其表达上调与肿瘤组织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此外,与正常食管组织相比,食管鳞癌EC9706、Eca109和EC1细胞中SCD-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其中EC1细胞中SCD-1的表达水平最高.50 nmol/L SCD-1 siRNA能显著下调EC1细胞中SC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SCD-1表达下调可显著抑制EC1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同时,显著上调bax蛋白的表达,并下调p-Akt和bcl-2蛋白的表达,但不改变总Akt的表达水平.结论:SCD-1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抑制SCD-1的表达有望成为食管鳞癌重要的分子治疗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5.
卢红  樊青霞  王瑞林 《肿瘤防治研究》2010,37(12):1356-1359
 目的 探讨人食管癌紫杉醇耐药细胞株凋亡的变化。方法 以体外诱导的人食管癌紫杉醇耐药细胞株Ec9706/P-1为模型,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NF-κB-p65、bcl-2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p65、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结果 RT-PCR法显示NF-κBmRNA和bcl-2 mRNA在Ec9706/P-1细胞中表达条带亮度强于Ec9706;caspase-3 mRNA在Ec9706/P-1细胞中条带亮度较Ec9706细胞弱。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NF-κB p65蛋白和Bcl-2蛋白在Ec9706/P-1细胞中的表达率高于Ec9706细胞,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 3蛋白在Ec9706/P-1细胞中的表达率低于Ec9706细胞,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吖啶橙荧光染色法表明Ec9706/P-1细胞的凋亡率低于Ec9706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食管癌紫杉醇耐药细胞株Ec9706/P-1产生耐药可能与NF κB p65、Bcl 2表达水平升高,Caspase-3表达水平降低有关,其逃避凋亡而导致耐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去甲斑蝥素作用人食管鳞癌细胞Ec9706后细胞凋亡率,并进一步探讨去甲斑蝥素诱导Ec9706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为去甲斑蝥素应用于临床抗癌药物提供基础实验。 方法 不同浓度去甲斑蝥素 (0、5、10、20、40 μg/ml)分别作用Ec9706细胞不同时间(12、24和48h)后MTT方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不同浓度去甲斑蝥素(0、5、10、20 μg/ml) 分别作用Ec9706细胞不同时间(24和48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Caspase-3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去甲斑蝥素作用Ec9706细胞后呈现不同程度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而且随作用浓度及时间增加细胞生长抑制率呈现显著增高趋势。去甲斑蝥素作用Ec9706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Ec9706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显著增高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去甲斑蝥素具有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Survivin蛋白及上调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从而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显示在多种肿瘤组织或细胞中均能检测出特异性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的高表达,提示DNMT1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通过下调DNMT1基因的表达,研究其对食管鳞癌EC9706细胞的增殖及浸润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CCK-8试剂盒研检测下调DNMT1对EC9706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利用Boyden室法检测下调DNMT1对EC9706细胞浸润转移能力,进一步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DNMT1 siRNA后细胞中DNMT1及MMP-2基因的转录及其蛋白表达。结果:DNMT1 siRNA转染后,能明显抑制食管鳞癌EC9706细胞的增殖,降低其浸润转移能力,引起MMP-2表达下调,提示DNMT1下调引起的浸润转移能力的降低可能与MMP-2表达下调密切相关。结论:DNMT1可能成为食管鳞癌治疗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8.
薛锋  张璞  周斌 《现代肿瘤医学》2015,(8):1041-1044
目的:探讨特异性下调CXCR4分子的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系TE-1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CXCR4基因序列,设计合成CXCR4特异性小干扰RNA,采用siRNA技术下调CXCR4的表达,转染48h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CXCR4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达,通过Tra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系迁移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小干扰RNA下调CXCR4表达后,Western blot和RT-PCR证实TE-1细胞中CXCR4表达明显下调,Traswell小室实验证实,下调CXCR4表达后,TE-1细胞的体外迁移侵袭潜能显著降低。结论:小干扰RNA下调CXCR4基因后,降低了食管鳞癌细胞TE-1的迁移侵袭能力,CXCR4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的迁移侵袭能力呈正相关,抑制CXCR4表达能够使食管鳞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RNA干扰技术沉默Stat3基因对食管鳞癌细胞(EC9706)中持续性激活Stat3信号的阻断作用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化学合成的100nM的Stat3 siRNA转染EC9706细胞,RT-PCR检测转染前后Stat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Bcl-2、Stat3及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检测转染前后活化Stat3蛋白的DNA结合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凋亡的改变情况。结果:Stat3 siRNA转染细胞48h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tat3 siRNA干扰后Stat3mRNA及蛋白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 Stat3信号的激活被阻断,活化Stat3蛋白的核结合活性显著下降。转染后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流式细胞术结果证明Stat3 siRNA可明显促进细胞凋亡。结论:Stat3 siRNA能够特异地阻断食管鳞癌细胞中Stat3 信号的持续性激活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RNAi技术特异性的抑制NF-κB亚单位p65的表达,探讨在食管鳞癌细胞中将NF-κB作为基因治疗靶点的价值。方法将荧光素标记的对照siRNA转染到食管鳞癌细胞中观察转染效率,p65siRNA转染到EC9706和Eca109细胞中,使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p65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使用EMSA法检测转染前后p65与DNA结合活性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p65siRNA与5-Fu(327μg/ml)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食管鳞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荧光素标记的siRNA转染食管鳞癌细胞的效率可达90%以上。在转染后的EC9706和Eca109细胞中,p65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NF-κB与DNA的结合活性明显下降;G0/G1期的细胞开始增加,同时S期的细胞逐渐减少;当转染p65siRNA细胞联合使用5-Fu时,G0/G1期的细胞明显增加,同时S期的细胞明显减少。结论p65siRNA可以特异性的阻断NF-κB信号通路,下调NF-κB下游基因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表明活化的NF-κB信号通路可以成为食管鳞癌基因治疗中一个重要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泛素特异性蛋白酶9x(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9x,USP9x)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细胞的放射抗拒相关。研究发现,USP9x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但其食管癌细胞放射抗拒作用尚未见报道。探究USP9x对放射抗拒食管癌Ec9706-R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首先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放射线照射后Ec9706-R细胞及其亲本细胞Ec-9706中USP9x和抗髓样细胞白血病-1(myeloid cell leukemia-1,Mcl-1)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然后将Ec9706-R细胞随机分成3组:放射(irradiation,IR)组、IR+对照siRNA组(IR+si-NC组,转染Control siRNA)和IR+USP9x siRNA组(IR+si-USP9x组,转染USP9x siRNA),各组细胞均使用一定量的6 MV-X射线照射。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不同剂量(0、2、4、6和8 Gy)6 MV-X射线照射下各组细胞的活力。Transwell、流式细胞术、RTF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3组细胞在6 Gy照射下的细胞迁移、凋亡、Mcl-1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 1,ERCC1)蛋白水平。结果:放射后Ec9706-R和Ec-9706细胞中USP9x和Mcl-1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均增加,Ec9706-R细胞尤为显著(P<0.05)。与IR组相比,IR+si-USP9x组中细胞活力、迁移细胞数目、PCNA、ERCC1和Mcl-1的表达均降低,细胞凋亡增加(P<0.05)。但是与IR组相比,IR+si-NC组中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抑制USP9x表达能够增强放射抗拒食管癌Ec9706-R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这可能是通过下调Mcl-1的表达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LNC01852对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食管癌细胞系EC9706、KYSE30、TE-13和人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系HET-1A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siRNA基因敲减技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MTS细胞增殖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细胞凋亡实验观察LNC01852对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和凋亡能力以及对p53-Bcl-2/Bax凋亡信号通路标志分子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qRT-PCR结果表明,人食管癌细胞系中LNC01852的表达较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系HET-1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S细胞增殖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表明,转染siLNC01852能够明显抑制人食管癌EC9706细胞中LNC01852的表达,同时抑制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菌落形成能力,并促进细胞发生凋亡;此外,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证实,敲减LNC01852能够明显上调人食管癌EC9706细胞中促凋亡分子p53和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明显抑制抗凋亡分子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C01852通过介导p53-Bcl-2/Bax凋亡信号影响人食管癌细胞增殖和凋亡,提示靶向LNC01852及其下游p53-Bcl-2/Bax凋亡信号,有望为临床食管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张键  康敏 《现代肿瘤医学》2022,(24):4445-4453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产肝细胞受体B1(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uman hepatocellular receptor B1,EphB1)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qRT-PCR法分析40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患者的癌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中EphB1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在EC-9706细胞中分别转染si-EphB1 RNA和oe-EphB1 RNA及其阴性对照。通过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转染效率;CCK-8实验分析EphB1对细胞活力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学实验检测细胞凋亡;划痕愈合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明确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EphB1蛋白、增殖相关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凋亡相关蛋白[Bad、Bcl-2、Caspase 3 及剪切型-Caspase 3(cleaved-Caspase 3)]、侵袭转移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Snail、波形蛋白(Vimentin)、N-cadherin、E-cadherin]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AKT、p-AKT)的表达水平。结果:EphB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细胞系中高表达(P均<0.05),EphB1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通过细胞转染技术沉默EphB1和过表达EphB1使EC-9706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明显降低或增强,并诱导或抑制细胞凋亡(P均<0.05)。在蛋白水平上,si-EphB1和oe-EphB1处理EC-9706细胞48 h后,增殖相关蛋白PCNA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显著降低或增加(P均<0.05),并分别增加或降低促凋亡相关蛋白Bad、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水平(P均<0.05),下调或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Caspase 3的蛋白表达(P均<0.05),抑制或促进侵袭转移相关蛋白MMP-9、MMP-2、Snail、Vimentin、N-cadherin的蛋白活性,但却上调或下调 E-cadherin的表达水平(P均<0.05)。同时,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还证实EphB1可诱导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中通路蛋白PI3K、p-AKT的活性增强(P均<0.05)。结论:EphB1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并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15.
杜芳  侯晓东 《现代肿瘤医学》2020,(17):2939-2942
目的:探讨沉默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基因表达对食管癌细胞黏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参照LipofectamineTM2000说明将设计合成的XIAP特异性siRNA(si-XIAP)转染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将转染阴性对照siRNA(NC组)和仅加入脂质体的空白细胞作为两个对照组,siRNA转染48 h,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XIAP、AKT、p-AKT、E-cadherin和MMP-2蛋白表达;通过MTT法、Transwell法分别检测细胞黏附、侵袭和迁移能力;MTT法检测转染siRNA后24 h、48 h和72 h的细胞增殖。结果:XIAP特异性siRNA转染后,EC9706细胞XIAP表达明显降低,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si-XIAP组细胞增殖明显降低,黏附率明显升高,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AKT和MMP-2表达明显降低,E-cadherin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沉默XIAP基因可增强食管癌细胞黏附率,抑制侵袭和迁移能力,机制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缺氧微环境对食管癌Ec9706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CoCl2化学法诱导人食管癌细胞形成缺氧微环境,在缺氧微环境中以Bcl-2-siRNA干扰人食管鳞癌细胞系Ec9706,三维培养体系模拟人体内环境并置于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管道结构形成数量及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扰前后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VEcadherin(VE-cad)及MMP2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缺氧对照组比常氧对照组形成更多的网络样管状结构(P<0.000),凋亡减少(P<0.05),Bcl-2、VE-cad和M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常氧下显著增多(P<0.05)。而在缺氧培养下进行Bcl-2-siRNA干扰后,缺氧实验组对比缺氧对照组网络样管状结构显著减少(P<0.000),凋亡增多(P<0.05), 而Bcl-2、VE-cad及M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也较缺氧对照组细胞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缺氧空载体组与缺氧对照组网络样管状结构未见明显差异(P>0.05),凋亡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Bcl-2、VE-cad和M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两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氧能够诱导食管癌Ec9706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且Bcl-2依赖的VE-cad过表达可能是缺氧诱导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lncRNA CASC11对EZH2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轴的调控作用,及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顺铂(DDP)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取ESCC组织(76例)及癌旁组织(76例),并体外培养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细胞(HET-1a)及ESCC细胞系(TE-1、Eca109、KYSE150、KYSE450和KYSE510),qRT-PCR法检测lncRNA CASC11表达。逐步增加DDP浓度构建DDP耐药ESCC细胞(TE-1/DDP),并随机分成si-NC组、si-lncRNA-CASC11组、si-lncRNA CASC11+IGF-1组、si-lncRNA CASC11+si-PTEN组,另取正常培养的TE-1细胞为Control组。克隆形成实验、CCK-8、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耐药性、凋亡、迁移;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lncRNA CASC11及EZH2、PI3K/AKT途径抑制物PTEN、PI3K/AKT通路蛋白、EMT标记蛋白(E-cadherin、N-cadherin)表达;RNA免疫沉淀(RIP)法检测PTEN对EZH2的调控关系;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检测EZH2、PTEN、lncRNA CASC11三者间调控关系。将lncRNA CASC11敲低TE-1/DDP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并进行DDP干预,检测瘤体体积及瘤体重量,免疫组化分析Ki67活性。结果:lncRNA CASC11在ESCC癌组织、细胞系和TE-1/DDP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敲低lncRNA CASC11可抑制TE-1/DDP细胞增殖、迁移及EMT进程,触发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耐药及EZH2-PI3K/AKT生存途径的活化(P<0.05)。裸鼠荷瘤实验证实敲低lncRNA CASC11可增加TE-1细胞对DDP的敏感性(P<0.05)。EZH2可结合PTEN启动子并降低PTEN表达,而敲低lncRNA CASC11可减少EZH2与PTEN启动子区域的结合。PTEN敲低或给予IGF-1干预,均可部分逆转lncRNA CASC11敲低发挥的抗癌及抗DDP耐药性产生的作用(P<0.05)。结论:lncRNA CASC11可通过与EZH2相互作用来沉默PTEN,激活PI3K/AKT介导的细胞存活途径,提高ESCC对DDP的耐药性,而敲低lncRNA CASC11可降低癌细胞对DDP的耐药性,增强ESCC对DDP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内质网驻留蛋白57(ERp57)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下调ERp57对食管癌细胞TE-1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GEPIA数据库分析食管癌中ERp57的表达;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临床食管癌标本及细胞株中ERp57的表达;利用shRNA沉默TE-1细胞内ERp57后,通过CCK8检测细胞增殖、TUNEL检测细胞凋亡、划痕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结果:食管癌组织中ERp57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食管癌细胞中ERp57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高于食管上皮细胞(P<0.05)。沉默ERp57使TE-1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凋亡比例增加,并减弱了TE-1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结论:沉默ERp57表达能够抑制食管癌细胞TE-1的增殖、迁移、侵袭,可为食管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BMI-1对食管癌TE-13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TE-1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转染有效BMI-1 mRNA干扰序列(siRNA)即BMI-1 siRNA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即NC组、未转染即control组。qRT-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TE-13细胞中BMI-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BMI-1对食管癌TE-13细胞增殖和放射敏感性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BMI-1对TE-13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中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BMI-1 siRNA组BMI-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control、NC组(P=0.000、0.000)。照射后BMI-1 siRNA组肿瘤细胞的增殖水平、克隆形成能力均显著下降(P=0.031、0.000);照射后BMI-1 siRNA组G2+M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control、NC组(P=0.000、0.000),且凋亡率明显增加(P=0.000、0.000),同时Bcl-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00、0.000),而Bax表达明显增加(P=0.000、0.000)。结论 干扰siRNA抑制了食管癌TE-13细胞中BMI-1基因的表达,消除了G2+M期阻滞,显著提高了电离辐射后细胞凋亡水平,增加了放射敏感性,该作用可能与Bcl-2和Bax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