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经白内障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2例,对这32例青光眼患者实施白内障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患者治疗的效果观察分析.结果 术前视力小于0.1患者20例,术后3个月视力小于0.1患者2例.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28.69±6.64)mmHg,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为(13.58±3.10)mmHg.患者治疗前平均中央前房深度为(2.02±0.55)mm,术后3个月平均中央前房深度为(3.20±0.47)mm.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经白内障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后,其平均眼压、中央前房深度等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经白内障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眼压,提高患者的视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孙娟 《大家健康》2017,(12):102-103
目的: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82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组比较,依次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n=41),实施小梁切除术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n=41),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前房深度、眼内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前房深度和眼内压对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前房深度和眼内压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前房深度更深于对照组(P<0.05).此外,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88%、21.96%,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保证方案安全的基础上,为了加快患者视力的恢复,建议临床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者采用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接收的12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全部患者共有患眼136只,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白内障摘除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等联合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接受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且其眼压、前房深度在治疗前后存在明显差异。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力在0.1以下的患者比例是1.6%,对照组是11.1%。结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临床中接受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非常理想的效果,临床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何发坚  韦晓星  张鹏 《河北医学》2014,20(2):302-304
目的:探讨分析白内障摘除与人工晶体植入术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10月我院的100例(112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非随机分组方式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4例(48眼),观察组患者56例(64眼)。对照组患者采用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视力都得到良好恢复,患者前房深度、眼内压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后患者恢复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我院自2001年3月~2006年3月共行小梁切除并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并发白内障40例(42眼),随访3个月至3年,效果稳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中,晶状体较厚、相对位置较前、眼球轴长较短、前房浅起重要作用.研究证明,闭角型青光眼单纯采用晶状体摘除术能起到良好的降压作用[1].我们2000年以来对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单纯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00例100只病发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对比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1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视力为(0.8±0.2),眼压为(10.1±3.2)mm Hg(1 mm Hg=0.1333 k Pa),前房深度为(3.12±0.28)mm,静态下房角开放>1/2明显增加,动态下房角关闭>1/2明显减少,手术前后各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临床上多见,我院自1998~2002年对收治的25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人术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的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1例,年龄51~72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例,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16个月.结果 随访患者术后眼压(13.36±0.4) mm Hg,比术前药物控制眼压(19.05±0.3) mm Hg明显下降,并且在随访期内稳定,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眼前房全部加深(平均1.02 mm),房角全部加宽,所有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2行以上.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视力提高明显,且并发症少,但手术前选择合适的患者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赵莉莉 《中外医疗》2016,(13):72-74
目的:研究分析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所选对象均是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病例诊治时间2013年1月—2015年3月,征得患者和其家属同意后,按照随机表数字法将整群选取的82例患者划分成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前组患者联合应用小梁切除术、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后组患者联合应用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两组视力矫正情况比较,研究组视力≥0.1所占比重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有利于患者视力矫正,疗效显著,在临床中具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胡开东 《四川医学》2012,(9):1610-1611
目的观察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4月54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术31例,小切口囊外摘除术23例)的疗效。结果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眼压控制在11~20mmHg,前房加深,房角不同程度增宽。结论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两种不同术式用于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60例(68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60例(67眼)行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眼压、前房角开放程度及视力变化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的术后平均眼压为(13.35±1.96)mm Hg,前房角开放程度为(64.86±6.38)°,视力(0.76±0.35),而B组患者术后眼压平均为(24.44±2.46)mmHg,前房角开放程度(87.32±8.96)°,视力(0.52±0.19),A组患者术后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96%,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18%,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预后良好(P<0.05)。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优于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常晖 《当代医学》2016,(4):25-25
目的:探究不同方法对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2例,按其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眼压、视力、眼房开放角度、中央前房深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的提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效果,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佛山市顺德区桂洲医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0例,118眼,将纳入患者按奇偶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50眼),观察组59例(68眼)。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6526,P跃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的视力矫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u=2.1781,P<0.05);术后随访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视力矫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158,P<0.05)。术前,观察组前房深度及眼内压分别为(1.80±0.39)mm、(25.66±3.27)mmHg,对照组分别为(1.80±0.44)mm、(26.12±5.21)mmHg,两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跃0.05);术后,观察组前房深度及眼内压分别为(3.01±0.47)mm、(13.31±4.11)mmHg,对照组分别为(2.91±0.50)mm、(13.12±3.77)mmHg,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前房深度均明显升高,眼内压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观察组为1.4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8050,P跃0.05)。结论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性较高,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18.
曾镜如 《当代医学》2010,16(14):6-7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应用于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总结和分析术前以及术后三个月患者的眼压,眼前房深度,最佳矫正视力。结果经检查发现,患者术后的眼压,眼前房深度,最佳矫正视力术前较有显著改善(P〈0.05)。患者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房角均较术前增宽。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应用于闭角型青光眼可有效提高视力和降低眼压,且安全性较高,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36例潘海燕徐延山(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眼科凯里556000)白内障致盲居世界眼病首位[1,2],传统的白内障冰冻摘除较为普及,但术后并发症较多,适应症范围小。近几十年来,国外将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EUE+IO...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90年开展白内障囊外除及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以来,成功地治疗820例白内障患,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