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医院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动态趋势,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2437株病原菌,应用细菌鉴定仪及药敏板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检出肠杆菌科细菌1190株,占48.83%,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耐药率为0~8.65%,而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耐药率为>70.00%,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2009、2011年各年的耐药率均>90.00%.结论 医院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经验性治疗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是一类重要的临床致病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被称为治疗革兰阴性菌的“最后一道防线”。随着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检出率逐年攀升,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严峻挑战。产碳青霉烯酶是CRE的主要耐药机制,不同的碳青霉烯酶对药物的水解能力不同,增加了对CRE治疗的复杂性。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耐药菌株及鉴定耐药基因型,对于防控耐药菌株的传播、指导临床精准用药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对CRE的耐药机制以及临床或检验实验室使用的基因型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为未来CRE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其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其代表菌种,ESBLs是大多数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笔者对26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主要的菌株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s情况及耐药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福建晋江水中肠杆菌科细菌的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用采样器采集晋江江水10个点,水样经增菌培养和细菌分离,用常规方法和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结果:从江水中分离出肠杆菌科细菌144株,其中大肠埃希菌47株(32.6%)、肠杆菌属细菌31株(21.5%)、奇异变形杆菌29株(20.1%)、克雷伯菌属细菌23株(16.0%)、沙雷菌属细菌8株(5.6%)、成团泛菌4株(2.8%)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2株(1.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30株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0%,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3.2%~9.7%,对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和氨曲南的耐药率为17.4%~38.7%,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为51.6%~95.7%。结论:晋江水中肠杆菌科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开展江水细菌调查及耐药性监测,对于防治江水细菌感染和控制耐药菌株播散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Carba plus纸片法检测碳青霉烯酶类型的能力和临床价值。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分离的77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为实验组,同时选取84株碳青霉烯敏感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sensitive Enterobacteriaceae,CSE)作为对照组,所有菌株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和Carba plus纸片法检测,以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作为碳青霉烯酶类型的金标准,同时对Carba plus纸片法检测碳青霉烯酶类型的相关性能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7株CRE中经耐药基因序列分析结果KPC阳性51株,MBL阳性22株,OXA-48阳性4株。Carba plus纸片法检测结果KPC阳性42株,MBL阳性26株,OXA-48阳性5株,其余4株未检测出产酶基因型。Carba plus纸片法预测KPC酶的灵敏度为82.3%,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92.4%,准确度为94.4%;预测MBL酶阳性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97.1%,阳性预测值为84.6%,阴性预测值为100.0%,准确度为97.5%;预测产OXA-48酶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99.4%,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100.0%,准确度为99.4%。结论 Carba plus纸片法对CRE菌株产酶类型可进行快速、准确、便捷地鉴定,在基层微生物实验室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可作为表型确认试验和耐药监测的一种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2013-2017年医院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针对性的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8 466株的科室分布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进行菌株鉴定。结果 2013-2017年临床共分离肠杆菌科细菌8 466株,以大肠埃希菌4 106株占48.50%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3 129株占36.96%,第三位为阴沟肠杆菌723株占8.54%;标本以呼吸道、泌尿道为主;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为2.24%,对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为81.73%;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为5.15%,对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为25.83%;阴沟肠杆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5.53%,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均>95%。结论医院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主要分布在插管频次较高的科室,且对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在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时应根据其耐药表型及药敏试验结果谨慎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同时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7.
肠杆菌科细菌微量快速生化鉴定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快速鉴定肠杆菌科细菌的生化鉴定系统。〔方法〕利用计算机对 75种肠杆菌科细菌的 15种生化反应模式 (E75 15 )及 40种肠杆菌科细菌的 12种生化反应模式 (E40 12 )进行分析、编码 ,建立数据库 ,对未知菌用 15种或 12种生化反应测定后 ,查阅数据库得出鉴定结果。〔结果〕E75 15和E40 12细菌鉴定系统检测标准菌株 ,符合率分别为 86.7%和 84.6%。〔结论〕该鉴定系统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8.
肠杆菌科细菌快速生化反应已成为临床检验工作者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福建赛江水中肠杆菌科细菌的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用水样采集器采集赛江水10个点,水样经增菌培养、细菌分离,进行细菌学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从赛江水中分离出肠杆菌科细菌12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43株(35.0%)、变形杆菌属细菌25株(20.3%)、克雷伯菌属细菌24株(19.50%)、肠杆菌属细菌14株(11.4%)、枸橼酸杆菌属细菌9株(7.3%)和成团泛菌8株(6.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23株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100.0%,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的敏感率为90.7%~100.0%,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和氨曲南的敏感率为60.5%~88.90k,,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的敏感率为4.2%~44.0%.结论:赛江水中肠杆菌科细菌种类多,对多种抗菌药物有一定耐药性,此项调查对于该水域细菌感染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医院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07-2012年临床分离菌株经生化反应、VITEK-2鉴定卡或VITEK MS系统鉴定至种,采用K-B纸片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细菌分布和耐药性使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非重复肠杆菌科细菌11 300株,前6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菌、阴沟肠杆菌、产酸克雷伯菌、普通变形菌,分别占46.3%、25.1%、5.4%、4.1%、3.6%、1.7%;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均<10.00%,对其他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甚至是多耐药。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广泛,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医疗单位应当重视耐药监测与医院感染工作,以控制耐药菌的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流感染肠杆菌科细菌临床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Microscan walkaway-40SI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血培养标本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326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MIC法及K-B法,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1月-2013年12月自临床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肠杆菌科细菌326株,主要分布于血液内科、儿科、NICU及ICU,分别占16.9%、11.4%、9.5%及7.4%;主要病原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分别占55.5%、24.8%、4.6%及3.4%,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61.3%、43.2%;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耐药率仅为0~6.2%,其次为阿米卡星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分别为3.7%~7.2%、5.5%~20.0%。结论肠杆菌科细菌所致血流感染易发生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且有严重基础疾病人群,病原菌常呈现多药耐药,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肠杆菌科细菌仍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其耐药性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监测细菌的耐药性有利于临床经验性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现将我院2002~2004年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某县级医院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系统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医院临床共分离455株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224株占49.2%,其次为克雷伯菌属87株占19.1%;肠杆菌科细菌除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外,对其他大多数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检出率分别为65.6%、54.0%.结论 某县级医院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家用冰箱中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培养、细菌药敏试验和毒力基因检测评估其致病风险。方法随机抽取家庭冰箱,用盐水涂抹采样,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对致病菌菌株进行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从82件冰箱涂抹拭子中共分离出肠杆菌科细菌5属7种,分别为24株肠杆菌属,5株沙雷菌属,5株耶尔森菌株,6株克雷伯菌属和2株柠檬酸杆菌属。对所检出的40株细菌进行12种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大部分肠杆菌科的细菌主要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替坦和呋喃妥英这5种药物耐药。对5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毒力基因的检测,仅3株细菌检出yst B基因,其他均为阴性。结论家用冰箱中存在部分肠杆菌科细菌致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住院患者连续分离的、不重复的肠杆菌科细菌1 764株,以2012年CLSI纸片扩散法为判断标准,采用WHONET 5.5软件对分离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各种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肠杆菌科细菌1764株,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1 043株占59.13%、肺炎克雷伯菌396株占22.45%;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率最高(>90.00%),但是存在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株,除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性高于肺炎克雷伯菌外,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大部分药物的敏感性差异不大。结论碳青霉烯类依然是医院对肠杆菌抗菌活性最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分布、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携带,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合理选用、遏制其持续感染和暴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09-2013年临床分离6 132株肠杆菌科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相关耐药基因KPC、IMP、VIM、NDM、OXA,并测序分析基因型别,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 132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检测到27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检出率为0.44%;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除对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70%和25.93%外,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27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均扩增出碳青霉烯酶基因,其中KPC阳性13株占48.15%、IMP阳性13株占48.15%、VIM阳性8株占29.63%、OXA阳性3株占11.11%。结论产碳青霉烯酶是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重要耐药机制,且主要为KPC和IMP基因型,在临床加强对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监测和控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18.
3种常见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变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本地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的感染现状和耐药性变迁,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用K-B法作体外耐药监测。结果3种常见肠杆菌科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居首位,大肠埃希菌次之;5年中,3种菌对12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检出率由2000年16.5%上升到2004年32.4%,呈现上升趋势。结论临床应加强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临床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药敏变化,比较ICU与非ICU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6月-2013年9月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产肠杆菌科细菌1 661株,其中ICU 259株与非ICU1 402株进行比较分析,采用VITEK-32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应用SPSS 19.0软件对临床分离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非ICU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唑林、氨曲南、妥布霉素、奈替米星、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5.71%、67.4%,49.03%、32.67%,49.03%、41.08%,35.52%、23.75%,54.44%、34.74%,ICU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远较非ICU严重,在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时要根据当地细菌的耐药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防止肠杆菌科细菌尤其是多药耐药菌的传播与感染。  相似文献   

20.
正肠杆菌科细菌是医院和社区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多部位炎症,如肺炎、泌尿系统炎症、败血症、腹膜炎、医疗器械相关性感染等。由于几乎可水解所有头孢菌素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在肠杆菌科细菌中的流行,对于重症感染患者,碳青霉烯类作为最有效的抗菌药物被广泛使用。随着碳青霉烯类药物消耗量的增加,耐药菌株开始出现,并在全球范围快速传播[1-2]。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