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距小腿关节运动损伤的常见因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距小腿关节是人体中比较复杂和重要的关节,发生损伤的几率很高。对于距小腿关节损伤,虽然多数人通过治疗可以康复,但仍有20%左右的患将转为慢性损伤或伤残。有鉴于此,探讨距小腿关节损伤的机制、找出距小腿关节损伤的原因及掌握预防的措施,是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大众体育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然而由于组织不当,方法不妥,措施不力等原因,易产生运动创伤。距小腿关节(踝关节)扭伤、骨折是体育活动中较为常见的损伤之一,多见于篮球、足球、田径、跳伞、滑雪等运动项目中。文章拟就体育运动中距小腿关节骨折的治疗与预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杜琳英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0):4063-4063,4081
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然而由于组织不当,方法不妥,措施不力等原因,易产生运动创伤。距小腿关节(踝关节)扭伤、骨折是体育活动中较为常见的损伤之一,多见于篮球、足球、田径、跳伞、滑雪等运动项目中。文章拟就体育运动中距小腿关节骨折的治疗与预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距小腿关节损伤是创伤骨科的常见疾病,除有距小腿关节骨折外,往往伴有下胫腓关节分离。在损伤后早期处理时多重视距小腿关节骨折的处理,对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治疗忽视或对此认识不足,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距小腿关节功能障碍。在行二期手术开放复位基础上,采用超声治疗、中频电治疗、关节活动训练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陈旧性下胫腓关节分离患者37例,取得了消除疼痛,使患肢距小腿关节活动度(ROM)得到良好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距小腿关节损伤是创伤骨科的常见疾病,除有距小腿关节骨折外,往往伴有下胫腓关节分离。在损伤后早期处理时多重视距小腿关节骨折的处理,对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治疗忽视或对此认识不足,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距小腿关节功能障碍。在行二期手术开放复位基础上,采用超声治疗、中频电治疗、关节活动训练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陈旧性下胫腓关节分离患37例,取得了消除疼痛,使患肢距小腿关节活动度(ROM)得到良好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距小腿(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影响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危害性及早期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逐渐为医学界所重视.本文对长期以来学者们所做的大量研究进行综述,总结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功能重建的最新进展。 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4-12关于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文献,检索词“Ankle Impingement syndrome,diagnosis,treatment”,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1990-01/2004-12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有关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文献,检索词:“踝关节;踝损伤;踝外侧韧带”,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选择与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损伤相关的观察对比研究、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等文献,检索该最新的研究进展,力求资料全面。排除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有关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损伤相关的文献40篇,排除重复性研究13篇。纳入27篇。其中有关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定义2篇,关于其诊断10篇,关于其治疗14篇,关于其新发展1篇。 资料综合:距小腿关节无骨折脱位的长期肿痛称为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发病机制为距小腿关节周围组织损伤,体征表现为距小腿关节活动受限,畸形。脚底被迫屈曲状态是诊断的关键。辅助检查可通过影像学,关节镜检查,MR关节造影术进行。其治疗采用非手术治疗(局部外固定,外敷,超声中频调制电疗法,传统医学)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新出现的钬激光使距小腿关节镜手术有更明显优势。 结论:结合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损伤的特点,以早期诊断为方向,选用适宜的治疗方案,开发新的仪器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但同时应寻找最佳的手术时机,研究最佳的手术方式,将手术的损伤减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距小腿(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影响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危害性及早期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逐渐为医学界所重视,本文对长期以来学者们所做的大量研究进行综述,总结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功能重建的最新进展。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4-12关于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文献,检索词“AnkleImpingementsyndrome,diag-nosis,treatment”,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1990-01/2004-12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有关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文献,检索词:“踝关节;踝损伤;踝外侧韧带”,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选择与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损伤相关的观察对比研究、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等文献,检索该最新的研究进展,力求资料全面。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有关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损伤相关的文献40篇,排除重复性研究13篇。纳入27篇。其中有关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定义2篇,关于其诊断10篇,关于其治疗14篇,关于其新发展1篇。资料综合:距小腿关节无骨折脱位的长期肿痛称为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发病机制为距小腿关节周围组织损伤,体征表现为距小腿关节活动受限,畸形。脚底被迫屈曲状态是诊断的关键。辅助检查可通过影像学,关节镜检查,MR关节造影术进行。其治疗采用非手术治疗(局部外固定,外敷,超声中频调制电疗法,传统医学)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新出现的钬激光使距小腿关节镜手术有更明显优势。结论:结合距小腿关节软组织损伤的特点,以早期诊断为方向,选用适宜的治疗方案,开发新的仪器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但同时应寻找最佳的手术时机,研究最佳的手术方式,将手术的损伤减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据有关学研究表明运动性损伤部位以踝、足、膝受伤率最高,分别为230%,19.6%,16%,其次是手腕和肩部。这表明运动创伤主要分布在上、下肢的关节部位,特别是踝部创伤率最高。对距小腿关节(踝关节)运动损伤采用常规性和传统的中医手法,如冷敷、热敷、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一般需2~3周方可恢复(但个别仍不能痊愈)。采用河图洛书推足面筋手法,经过两年多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尤其对体育专业师生距小腿关节运动损伤,进行了跟踪治疗观察,作了详细记录,对收治的38例距小腿关节扭伤,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据有关学者研究表明运动性损伤部位以踝、足、膝受伤率最高,分别为23.0%,19.6%,16%,其次是手腕和肩部。这表明运动创伤主要分布在上、下肢的关节部位,特别是踝部创伤率最高。对距小腿关节(踝关节)运动损伤采用常规性和传统的中医手法,如冷敷、热敷、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一般需2~3周方可恢复(但个别仍不能痊愈)。采用河图洛书推足面筋手法,经过两年多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尤其对体育专业师生距小腿关节运动损伤,进行了跟踪治疗观察,作了详细记录,对收治的38例距小腿关节扭伤者,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对9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手足康复治疗。采用物理康复方法,对患者手足关节及敏感区进行治疗,治疗后手指联合屈曲、联合伸展功能良好。腕关节背屈、手指的分离运动恢复,各关节活动度均达正常值的1/2以上,坐位距小腿(踝)关节背屈、仰卧位距小腿关节背屈、伸膝位距小腿关节背屈5°以上。充分说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可塑性理论。  相似文献   

11.
对9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手足康复治疗。采用物理康复方法,对患者手足关节及敏感区进行治疗,治疗后手指联合屈曲、联合伸展功能良好。腕关节背屈、手指的分离运动恢复,各关节活动度均达正常值的1/2以上,坐位距小腿(踝)关节背屈、仰卧位距小腿关节背屈、伸膝位距小腿关节背屈5&;#176;以上。充分说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可塑性理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重度创伤性距小腿(踝)关节僵直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2002-08/2004-10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用Ilizarov距小腿关节牵伸器治疗重度创伤性距小腿关节僵直7例,入院前均因创伤在外院接受过各种手术治疗,术后出现严重的距小腿关节跖屈僵直。经平均7个月(5~14个月)的功能锻炼和物理治疗后无明显好转,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6~42岁,平均27岁。手术时先将预先组装好的距小腿关节牵伸器套在小腿与足部,牵伸器的铰链式关节对准距小腿关节的关节间隙,在小腿和足部各穿2组克氏针与牵伸器的钢环固定。术后4d开始调整牵伸杆,直至距小腿关节达到中立位,并在此位置维持4周。带架时间8~14周,平均10周。所有患者术后观察时间为4~24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7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距小腿关节平均保持在跖屈3°位置,较术前平均改善43°,距小腿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18°,比术前平均进步12°。②除1例需穿矫形鞋行走外,其余6例都能正常行走,步态明显改善,无足踝疼痛。小腿的周径较术前明显增加,外观丰满,肌力增强。③1例患者在牵伸过程中出现屈趾畸形,经肌腱延长手术后消失。无严重并发症,行走功能明显改善。结论: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重度创伤性距小腿关节僵直,能够避免一次性跟腱延长术可能出现的距小腿关节后部跟腱外的皮肤缺损,组织损伤小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张群  梁雨田  张伯勋  崔庚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6):12-14,i0001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重度创伤性距小腿(踝)关节僵直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2002-08/20014-10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用Ilizarov距小腿关节牵伸器治疗重度创伤性距小腿关节僵直7例,入院前均因创伤在外院接受过各种手术治疗,术后出现严重的距小腿关节跖屈僵直。经平均7个月(5-14个月)的功能锻炼和物理治疗后无明显好转,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6-42岁,平均27岁。手术时先将预先组装好的距小腿关节牵伸器套在小腿与足部,牵伸器的铰链式关节对准距小腿关节的关节间隙,在小腿和足部各穿2组克氏针与牵伸器的钢环固定。术后4d开始调整牵伸杆,直至距小腿关节达到中电位,并在此位置维持4周。带架时间8-14周,平均10周。所有患者术后观察时间为4~24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7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距小腿关节平均保持在跖屈3&;#176;位置,较术前平均改善43&;#176;,距小腿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18&;#176;,比术前平均进步12&;#176;。②除1例需穿矫形鞋行走外,其余6例都能正常行走,步态明显改善,无足踝疼痛。小腿的周径较术前明显增加,外观丰满,肌力增强。③1例患者在牵伸过程中出现屈趾畸形,经肌腱延长手术后消失。无严重并发症,行走功能明显改善。结论: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重度创伤性距小腿关节僵直,能够避免一次性跟腱延长术可能出现的距小腿关节后部跟腱外的皮肤缺损,组织损伤小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背景距小腿(踝)关节的解剖结构并不复杂,但其生物力学关系十分重要.距骨参与组成3个关节,对距小腿关节功能起极其重要作用.因此恢复踝穴的解剖关系,稳定距骨在其中的位置甚为重要.目的探讨踝部骨折的治疗与距骨生物力学的关系.设计非随机非对照的研究.地点和对象1985-01/2000-1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距小腿关节骨折患者95例.收集患者因恶性肿瘤截肢后小腿标本3只.干预通过离体小腿标本,对距骨在踝部骨折中生物力学关系做简要观察,并对95例距小腿关节骨折治疗后的临床及X射线加以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不同骨折类型受力情况.②观察距小腿关节恢复的临床疗效与距骨生物力学变化的关系.结果随访65例,优41例,良12例,尚可7例,差5例.生物力学结果双踝骨折时,头颈压缩0.48 cm;外踝骨折,垂直压力时外踝面受力大于内踝面,腓骨下1/3骨折,内翻位时距骨外踝面受力轻于内踝面.结论距小腿关节骨折不论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复位内固定,均应注意距骨在踝穴内解剖关系,并注意下胫腓关节间隙距离.恢复踝穴和距骨的生物力学关系是极为重要的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15.
应用计算机机索Medline和Elsevier SDOS 1989-01/2007-10有关距小腿关节(踝关节)肌肉骨骼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的文献34篇,就距小腿关节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综述.距小腿关节动力学特性表现在:女性在绝对值上弱于男性,考虑力学特性的相对值时差异较小;成年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特性减弱:足的长短和足弓的高低对其动力学特性有较大影响:距小腿关节处于不同角速度,其动力学特性也不相同:距小腿关节力量训练以超等长向心-离心收缩训练效果最好等.影响距小腿关节动力学特性的因素很多,部分研究结果还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山西省六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情况,分析损伤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于2004-05/10随机抽取山西省6所普通高校(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学院、雁北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1级、2002级、2003级、2004级本科男生240人作为调查对象。参照体育科研方法中所涉及的有关运动损伤及医务监督问题进行调查问卷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原因、部位、场合、性质、损伤对学习、生活的影响以及对待损伤的态度。并以百分率对主要内容进行统计观察。结果: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34份,有效率97.5%,问卷信度为9.78,效度为9.56。①高年级学生的运动损伤率比低年级高②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距小腿关节、指关节、膝关节;距小腿踝关节扭伤约占36.8%,手指关节的戳伤骨折占约35.1%,膝关节的髌骨劳损、半月板损伤约占28.9%,头面部因受到碰撞,引起出血和骨折占10.5%,腰部损伤率较低为3.5%。③课外活动是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重要场合。④忽视准备活动是重要原因之一;身体机能不良,伤病或疲劳的积累将使机体活动能力下降,基本功不扎实,拉、撞、顶等危险动作频出,是导致篮球运动损伤发生的又一重要原因。⑤训练、比赛以及教学中损伤发生的几率较低。⑥损伤发生后大部分学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但仍有部分学生感到焦急、烦躁;少部分学生怀有侥幸心理,致使损伤积累,身体机能下降。结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课外活动时间,损伤的部位以距小腿关节扭伤、手指的戳伤、膝关节的劳损为主,同时间有面部的损伤和出血,剧烈冲撞引发的骨折虽占极小比例,但学生受到的影响却最大;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的结合,准备活动不足、身体机能不良、技战术运用不合理是诱发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健美操运动员损伤的部位、频率、类型、性质、发生的阶段及损伤的重要原因。方法于2004-10/11对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及武汉体院4所高校的健美操专选班2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剔除答题不完整的问卷8份,对余下的212份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在所调查的212人中,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和部分上肢,从损伤发生的单个部位看,距小腿关节(21.4%)、大腿(12.5%)、腕关节(10.6%)及膝关节(10.3%)发生率较高。损伤发生频率最高的是距小腿关节,占31.3%。损伤类型主要是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以关节韧带拉伤发生率最高(26.8%),其中39.0%属于急性损伤,而慢性损伤占24.1%。损伤发生在平时训练中的占69%;发生在准备活动中占14.8%;发生在比赛时占11.3%。损伤的原因依次是:技术动作错误(28.7%)、准备活动不充分(25.4%)、精力不集中(11.0%)、局部负荷过重(8.8%)、突击难度动作(8.3%)、带伤训练(7.2%)、过度疲劳(6.6%)、场地因素(4.1%)等。结论健美操运动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和部分上肢,其中距小腿关节发生率最高;损伤类型主要是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以韧带拉伤为主。损伤多发生在平时训练中,技术动作错误和准备活动不充分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背景:距小腿(踝)关节的解剖结构并不复杂,但其生物力学关系十分重要。距骨参与组成3个关节,对距小腿关节功能起极其重要作用。因此恢复踝穴的解剖关系,稳定距骨在其中的位置甚为重要。目的:探讨踝部骨折的治疗与距骨生物力学的关系。设计:非随机非对照的研究。地点和对象:1985-01/2000-1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距小腿关节骨折患者95例。收集患者因恶性肿瘤截肢后小腿标本3只。干预:通过离体小腿标本,对距骨在踝部骨折中生物力学关系做简要观察,并对95例距小腿关节骨折治疗后的临床及X射线加以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不同骨折类型受力情况。②观察距小腿关节恢复的临床疗效与距骨生物力学变化的关系。结果:随访65例,优41例,良12例,尚可7例,差5例。生物力学结果:双踝骨折时,头颈压缩0.48cm.外踝骨折,垂直压力时外踝面受力大于内踝面,腓骨下1/3骨折,内翻位时距骨外踝面受力轻于内踝面。结论:距小腿关节骨折不论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复位内固定.均应注意距骨在踝穴内解剖关系,并注意下胫腓关节间隙距离。恢复踝穴和距骨的生物力学关系是极为重要的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19.
调查显示,少年跨栏运动员高发损伤是大腿股后肌群、大腿内收肌群及距小腿关节,与运动负荷、训练内容、专项技术及身体发育不均衡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前跗管为踝部伸肌支持带与距小腿关节表面之间的潜在裂隙。腓深神经在前跗管内与足背动脉并行,深面紧贴距舟关节表面,浅面受宽阔的十字韧带约束,管内四周密闭,容积有限。距小腿关节的频繁活动、手术、创伤等均可造成伸肌下支持带及管内容物的损伤、粘连、增生、导致前跗管内的腓深神经受挤压或与周围组织粘连,出现相应症状。采用神经阻滞及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前跗管综合征,可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