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肝硬化是慢性肝病进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肠道菌群失调是其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功能障碍、肝细胞解毒功能下降、宿主抵抗力降低、门脉高压形成等因素,导致肠-肝屏障受损,当肠道内菌群失调时,使有害阴性杆菌大量繁殖、裂解,释放大量内毒素,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并发各种细菌感染、内毒素血症和脓毒血症等。长期或反复的肠道菌群失调致内毒素升高,对肝脏造成进一步损害,可加剧肝功能障碍、门脉高压症、肝性脑病和肝  相似文献   

2.
银杏内酯B对内毒素所致肝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腹腔注射内毒素所致大鼠急性内毒素血症时肝组织、肝细胞及肝枯否氏细胞内PAF含量显著升高,肝枯否氏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AF含量也显著升高,但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AF未见明显 升高,并见肝组织MDA明显增加,ATP显著降低。银杏内酯B5mg/kg于攻毒前15分钟ip可显著提高肝组织ATP的含量,降低MDA的水平,但不影响PAF的升高。表明PAF可能是内毒素血症时肝功能损害的重要介质之一,枯否氏细胞可能是肝内PAF的主要来源,银杏内酯B可能是一个内毒素休克时有价值的候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进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肠道菌群失调是其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功能障碍、肝细胞解毒功能下降、宿主抵抗力降低、门脉高压形成等因素,导致肠-肝屏障受损,当肠道内菌群失调时,使有害阴性杆菌大量繁殖、裂解,释放大量内毒素,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并发各种细菌感染、内毒素血症和脓毒血症等。长期或反复的肠道菌群失调致内毒素升高,对肝脏造成进一步损害,可加剧肝功能障碍、门脉高压症、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从而影响肝硬化预后。现本文就肠道菌群与肝硬化的关系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冯莉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1):148-148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例重型肝炎用大承气汤加味保留灌肠,每日2次。结果:20例患者治疗后,其中16例4周内ALT、TBIL恢复正常,3例6周内恢复正常,1例治疗后效果不明显,自动转院。结论:中药灌肠是通过直肠和肠黏膜给药的方法,大承气汤通过攻下使细菌内菌素随肠腔排出体外,缩小肠道内毒素池;可减少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和感染等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疗效明显[2],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救治重症肝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沾文 《光明中医》2008,23(12):2012-2014
通过纯中医药救治重症肝炎的临床实践,说明重症肝炎的病因是肠道“内邪”(毒素和细菌)移位危害肝细胞的中医学理论认识是正确的。而肠道屏障受损或胆道阻塞导致肝脏内环境失调才是引发急性重症肝炎的病因和病机,内毒素、细菌移位侵害肝、脑是结果。中医辨证调节脏腑之间温度,改善内环境,修复肠道屏障和疏通胆道可以快速截断病势,健脾护肝脑,化瘀通便排毒是防治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细胞严重受损常伴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内毒素 (LPS)刺激单核巨噬细胞使其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 α) ,进一步介导肝细胞的损害。我们应用生大黄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 ,观察LPS及TNF α的变化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 46例 ,早期 30例 ,晚期16例。符合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中华传染病杂志 1995 ;13( 1)∶2 41〕 ,排除淤胆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患者。 13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例有肝组织病理检查依…  相似文献   

7.
中药直肠滴注佐治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肝脏是机体清除内毒素的主要器官,也是阻止肠源性内毒素进入体循环的重要屏障,在肝功能严重损害的情况下,对来自肠道的内毒素难以清除,进入体循环而形成内毒素血症,不仅会导致黄疽迅速加深、出血,也可引起肾功能衰竭与肝性昏迷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近年来,内毒素血症与肝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临床观察也表明,各种急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变与肝癌患者多伴有内毒素血症,如急性肝功能衰竭中内毒素血症发生率可高达93%,肝炎肝硬变为84%,慢性肝炎为79%[1]。笔者采用中药直肠滴注配合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对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进行了临床观察,以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内毒素血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顺保 《中医杂志》1996,37(1):53-55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外壁溶解后的一种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每当感染革兰氏阴性菌后或肠道内毒素增加及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受损时,内毒素进入血液即可发生内毒素血症(Endotoxeamia,ETM)。ETM可以出现于多系统的多种疾病之中,通常导致致死性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血管内弥漫性凝血等,病死率极高,因此ETM引起临床医生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大鼠原位肝移植供肝冷保存再灌注损伤中枯否细胞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应用延长保存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将1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苦参碱小剂量治疗组、大剂量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分别检测移植术后血中内毒素和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并观察移植肝脏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各时点血浆内毒素及肝组织内的TNF-α的含量均明显减轻,同时肝细胞和肝内皮细胞损伤的病理表现也明显改善。结论苦参碱可以通过降低再灌注后内毒素水平,有效抑制枯否细胞激活及释放,TNF-α等炎症性损伤介质,保护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从而减轻供肝冷保存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严重感染、应激或低血压状态下,肠黏膜屏障功能因缺血和炎症反应而受损,使肠黏膜屏障和免疫屏障受损,导致肠道细菌移位,细菌和毒素渗透至腹腔内引起严重的腹膜炎和中毒.同时肠道内细菌进入门静脉和淋巴系统,引起全身感染和全身炎症反应,这种由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易位致全身感染的肠源性学说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9.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益肾健脾,涤痰散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源于临床实践,又经过长期的临床与系列实验研究验证、深化,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临证治疗中。其代表方补肾抗衰片能够明显改善肾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胸痹心痛证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酪氨酸硝基化的作用,而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可能是"痰"的物质基础。补肾抗衰片的系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脾虚生痰,痰瘀互结"是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而"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具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作用,成为指导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应用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