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D-MTX静脉滴注后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大剂量MTX(HD MTX)静脉滴注后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MD MTX静脉滴注及甲酰四氢叶酸 (CF)解救后 ,以速率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作为评价肝功能的指标 ,所得数据用SPSS10 .0版本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① 5 2例 16 4例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及恶性淋巴瘤 (ML)患儿静脉滴注HD MTX后 ,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 5 0 % ,无 1例发生致命的肝功能损害 ;②患儿年龄、性别、持续完全缓解 (CCR)时间、MTX单次剂量及累积使用次数、CF剂量、联合化疗方案等各因素与ALT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③停用MTX并予CF解救、护肝等治疗后 ,ALT恢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中位数为 8(4~ 5 5 )天 ,肝功能损害程度越重、年龄越大 ,肝功能恢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越长。结论 只要通过合理的水化、碱化及积极护肝治疗 ,MTX剂量在30 0 0mg/m2 甚至更大 ,CF总剂量占MTX总剂量的 3%左右 ,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高剂量甲氨蝶呤(MTX)排泄延迟是否应该使用血液透析解救还存在争议。 目的: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肿瘤患儿MTX清除的有效性。 设计:病例系列报告。 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行MTX化疗后44 h血药浓度>10 μmol·L-1的连续病例,其中仅使用亚叶酸钙(CF)解救的患儿为非HF-HD组,使用HF-HD+CF解救的患儿为HF-HD组。比较2组患儿的胃肠道、肝功能、肾功能和血液系统毒性等指标。 主要结局指标:肝、肾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20例发生20例次MTX延迟排泄,非HF-HD组9例,HF-HD组11例,两组患儿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v 4.0项目比较,CF组和HF-HD组肌酐、尿酸、ALT、AST、黏膜炎、24 h MTX浓度、MTX浓度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ALT、发热、黏膜炎、WBC、NE、Hb、PLT异常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肾功能正常的肿瘤患儿通过CF解救可有效安全清除MTX,非必要不选择透析。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大剂量氨甲喋呤对肝脏的毒副作用与给药方式的关系,本文作者将41例已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儿随机地分为两组,分别利用两种不同的投药方式应用HDMTX。方法一为HDMJX总量的1/3在30分钟内静脉注射,余量在10~12,小时内静脉滴注,滴注MTX后24小时用CF解救。方法二为HDMTX总量的1/10在30分钟内静脉注射,余量在6小时内静脉滴注,HDMTX静脉注射用药后36小时用CF解救。通过对用药前后患儿的血sGPT的对比来判断MTX对肝脏的毒性。对比结果(P<0.05)提示方法一所至肝脏毒性大于方法二。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加四氢叶酸钙(CF)解救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不良反应。方法82例ALL患儿进行139例次的HD-MTX加CF治疗。根据44 h MTX血药质量浓度分为A组(44 h MTX浓度≤1.0 mmol/L),B组(44 h MTX浓度>1.0 mmol/L)。对用药前后两组患儿不良反应观察,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感染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随着血药质量浓度增加,皮肤黏膜损害、心电图异常和心肌酶谱异常、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均显著增加,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D-MTX加CF治疗儿童白血病时,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个体差异较大,应加强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对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岭(MTX)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观察及总结MTX副作用的种类、发生率,评价相应防治MTX副作用措施的实用性及价值。方法病例来源:急淋患儿33例共接受大剂量MTX治疗107例次,以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为观察指标,总结MTX的副作用发生种类及发生率;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TAD)护肝治疗及大剂量Vit B12肌注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分别防治MTX对肝脏和粘膜的毒副作用,对比采用防治措施前后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及程度的变化,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评价其防治效果。结论33例患儿接受MTX冲击治疗后副作用的发生率及种类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两种综合防治措施是有效的,值得推广;甲基强的松龙治疗MTX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的方法能否推广应用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脏损害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方法。方法对48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肝功能及肝脏B超检查,对其中108例合并肝脏损害者进行分析。结果肝脏损害患儿中,丙氨酸转移酶(ALT)升高者30例,占27.8%;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升高者18例,占16.7%;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升高者10例,占9.3%;ALT和AST2项酶同时升高者24例,占22.3%;ALT、AST和γ-GT3项同时升高者12例,占11.1%;转氨酶升高伴胆红素(TBIL或DBIL)升高者3例,占2.7%;肝功能异常伴肝肿大者8例,占7.4%。90%病例于2周内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可同时合并肝脏损害,其中以ALT及AST升高为最多见,经过一般抗病毒及护肝治疗及细致的护理后,90%病例2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甲氨蝶呤ethotrexate,MTX)用于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eukaemia,ALL)已有40余年,是缓解后巩固维持治疗的关键药物,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 dose methotrexate,HD—MTX)尤其对髓外白血病的预防有重要作用,但该疗法毒副作用的发生率较高。本研究改变水化碱化液静滴方式及速度控制,在动态监测MTX血药浓度的基础上决定甲酰四氢叶酸钙(calcium formyltetrahydrofolate,CF)的解救次数和剂量,进行毒副反应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剂量甲酰四氢叶酸钙(CF)延迟解救大剂量氨甲喋呤(HDMTX)应用安全性及机制。方法3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09例次HDMTX治疗病例(HDMTX:标危3.0g/m2,高危5.0g/m2)。A组(55例次)MTX滴注起第42小时应用CF解救[15mg/(m2·次),q6h×3次,水化方案改良];B组(54例次)第36小时应用CF解救[15mg/(m2·次),q6h×7次]。血清MTX浓度测定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不良反应评估标准按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结果MTX滴入24h血清MTX浓度两组均无升高;48hMTX5.0g/m2患儿A组与B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肝损及口腔粘膜损害差异有显著意义(P均<0.05);Ⅲ~Ⅳ级肝损和口腔粘膜损害与对照组相比尤其是5.0g/m2HDMTX患儿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均<0.001)。结论在充分合理的水化基础上应用CF低限量及42h延迟解救HDMTX的毒副作用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白血病(ALL)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严重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总结3例在本院确诊并按ALL治疗方案规范化疗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HD.MTX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的临床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患儿均为学龄期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HD.MTx(5g/m2)期间发生严重高甲氨蝶呤血症,治疗期间严密监测血药浓度,持续水化、碱化以及多种方式四氢叶酸钙解救但甲氨蝶呤排泄延迟,2~3周后血清甲氨蝶呤浓度仍明显高于中毒浓度,化疗后2周均合并严重骨髓抑制,2例出现表皮松解、1例消化道溃疡,均因继发感染及多脏器损害并发症死亡。结论甲氨蝶呤体内的代谢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持续高血药浓度可造成严重并发症,对儿童ALL应用HD.MTX应根据细胞免疫学表型、细胞遗传学及甲氨蝶呤静脉滴注后不同时段的血药浓度及药物代谢酶相关基因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大剂量甲氨喋呤化疗中应用甲酰四氢叶酸解救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减少大剂量甲氨喋呤-四氢叶酸钙(HDMTX-CF)疗法中CF用量的可行性。方法:对17例病人的86例次HDMTX-CF采用两种不同的CF解救剂量,对HDMTX常见的毒副作用-粘膜损害、肝、肾损害及骨髓抑制等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在加强水化、碱化的条件下减少CF的解救剂量未增加以上各种毒性作用,病人的耐受性好。结论:本文中所采用的减少CF剂量的HDMTX-CF解救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治疗剂量三氧化二砷(As2O3)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儿的肝脏毒性.方法 对41例APL患儿静脉滴注As2O3注射液,同时进行肝脏毒性监测:肝功能的动态变化、分析影响因素并观察治疗反应.结果 1.肝脏损害的发生率:发生轻度肝损害8例(19.5%),中度肝损害2例(4.9%),未见重度损害.9例(21.9%)ALT升高,10例(24.4%)AST升高,5例(12.2%)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升高,多在1~3周发生,第4周以后恢复正常.2.肝功能变化:诱导缓解期所有病例的总蛋白、清蛋白、清蛋白与球蛋白比例、总胆红素、前清蛋白和胆碱酯酶均未见动态性差异变化;ALT在第1周开始明显增高,但恢复较快,持续到第3周恢复正常;AST在第1周开始与γ-GT同时明显增高,持续到第4周恢复正常.3.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未见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有无肝大和肝功能异常、是否存在DIC与肝毒性的发生存在关系;初诊时血常规及LDH与肝毒性的发生亦未见显著性差异;为了达到完全缓解而应用蒽环类药物者,未见肝毒性增加;短期内As2O3的蓄积量变化与肝毒性的发生未见显著性差异;发生分化综合征者,肝毒性的发生率增多.4.治疗反应:暂时停用As2O3,给予保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未见因肝衰竭而死亡者.结论 常规剂量As2O3治疗小儿APL肝毒性较轻,且短暂,存在一过性肝功能损害,诱导缓解期第1-3周是重点监测时期,应注意分化综合征发生时可能加重肝毒性.As2O3累积量的变化对小儿肝脏功能近期影响不大,但应动态观察肝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和时间四氢叶酸钙(calcium5-formyltetrahydrofolate,CF)对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 methotrexate,HDMTX)化疗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两部分,均分5组,设正常对照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空白对照组(B组,腹腔注射MTX,不予CF解救)。第一部分:不同剂量CF对HDMTX化疗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C组:1%CF解救组;D组:2%CF解救组;E组:8%CF解救组(百分数为CF总量占MTX的百分比)。C、D、E组腹腔注射MTX,于注射后12h肌注CF,A、B组肌注生理盐水,6小时一次,共7次。第二部分:不同时间CF对HDMTX化疗入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C组:12h解救组;D组:24h解救组;E组:30h解救组。C、D、E组腹腔注射MTX。C、D、E组分别于腹腔注射HDMTX后12、24、30h予肌注CF,CF总剂量为MTX的5%;A、B组于腹腔注射后24h分别肌注生理盐水,各组均6小时一次,共7次。于腹腔注射后78h处死存活大鼠,取空肠标本观察形态,测定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结果两部分均A组肠壁厚弹性好,绒毛密集、排列整齐,B、C、D、E组肠壁充血水肿变薄,和A组比较,小肠绒毛变短,隐窝深度变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部分B、C组改变较D、E组更明显(P<0.05);C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B、E组改变较C、D组更显著(P<0.05);B组与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F对HDMTX所致大鼠肠黏膜损害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存在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维吾尔族及汉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甲氨蝶呤(MTX)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分析,为MTX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判断依据。方法:根据24 h MTX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将28例(汉族 15 例,维吾尔族 13 例)接受大剂量MTX化疗的ALL患儿分为>10 μmol/L与≤10 μmol/L组;根据48 h MTX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为>1.0 μmol/L与≤1.0 μmol/L组。采用酶放大免疫测定法对行MTX治疗的所有患儿给药后24 h及48 h血药浓度进行检测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不同24 h MTX血药浓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 MTX血药浓度>1.0 μmol/L组的消化道反应及黏膜损害发生率高于血药浓度≤1.0 μmol/L组 (P0.05);汉族患儿24 h及48 h MTX血药浓度均高于维吾尔族(P<0.05);除消化道反应外,汉族患儿肝功能异常、黏膜损害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高于维吾尔族患儿 (P<0.05)。结论:24 h MTX血药浓度不能预测不良反应的发生,48 h MTX血药浓度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24 h、48 h MTX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在维吾尔族及汉族间存在差异;MTX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可能对及时调整MTX用量,从而达到MTX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减少大剂量甲氨喋呤-四氢叶酸钙(HDMTX-CF)疗法中CF用量的可行性。方法:对17例病人的86例次HDMTX-CF采用两种不同的CF解救剂量,对HDMTX常见的毒副作用一粘膜损害、肝、肾损害及骨髓抑制等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在加强水化、碱化的条件下减少CF的解救剂量未增加以上各种毒性作用,病人的耐受性很好。结论:本文中所采用的减少CF剂量的HDMTX-CF解救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用甲氨蝶呤血浆浓度指导四氢叶酸钙解救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根据甲氨蝶呤(MTX)血浆浓度指导四氢叶酸钙(LCV)解救的可行性。方法18例患儿随机接受3种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方案共43例次。1 g/m2静滴36 h、3 g/m2和5 g/m2静滴24 h分别为14、16和13个疗程。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MTX血浆水平。3组均用MTX血浆水平指导LCV解救。结果3组间稳态血浆水平(CpSS)、LCV解救总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D-MTX的CpSS、LCV总量随MTX剂量增加而增加。3组平均LCV/MTX值均<3%。患者均无不可逆的毒性反应发生。结论以MTX血浆水平指导LCV解救,3组解救开始时间推迟、剂量减少,毒副反应无显著增加,用MTX血浆质量浓度指导LCV解救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产前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治疗。方法将2006年9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产前诊断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37例,按手术时年龄分为A组(0~3个月,20例)和B组(>3个月,17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及肝脏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等。结果 A组5例患儿出生后有黄疸,B组2例黄疸;两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手术前、后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2例出现吻合口狭窄,1例胆漏,B组无术后并发症。肝脏活检提示胆汁性肝硬化改变11例,其中A组4例(36.36%),B组7例(63.64%),但两组肝硬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结论对产前诊断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应密切观察,发现黄疸、白便、ALT和AST升高明显、超声提示囊肿短期增大明显者应尽快手术治疗,以减轻肝功能损害,减少肝硬化发生。[临床儿科杂志,2013,31(9):858-861]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白血病化疗过程中肝功能损害的病因,测定了56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后肝功能,并提出了药物性肝脏损害及白血病细胞肝脏浸润的诊断方法。56例患儿中36例(64.3%)有肝功能受损,其中29例43例次发生药物性肝脏损害,白血病肝浸润9例,2例肝浸润时均无骨髓、中枢等复发证据。4例发生病毒性肝炎。对不同类型肝损害进行治疗,各种肝脏损害恢复时间平均为:药物性8.1天,白血病肝浸润7天,病毒性肝炎30天。结果表明:急淋患儿在诱导及强化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药物性肝炎,左旋门冬酰氨酶是引起药物性肝炎最主要药物,其次是6-巯基嘌呤、甲氨喋呤;肝脏可能是急淋白血病的庇护所,环磷酰胺试验治疗对肝脏浸润早期诊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长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和肾上腺皮质萎缩。短期(<7天)应用不会引起肾上腺抑制,超过7天后肾上腺抑制的程度及恢复时间受剂型、剂量及疗程等多种因素影响。对10例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早期B细胞型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的肾上腺皮质功能进行前瞻性研究。 方法 10例 ALL患儿中男7例,年龄(5.3±2.9)岁,均接受地塞米松(Dex)、长春新碱、左旋门冬酚胺酶及柔红霉素标准方案诱导化疗, 6例因白细胞> 100 × 109/L、染色体转化试验和/或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在基层医院的可行性。方法对8例ALL患儿进行56次HD-MTX治疗,MTX剂量3 g/m2,同时水化碱化4 d,滴注MTX 36 h后开始四氢叶酸钙解救,首剂30 mg/m2,以后15mg/m2,1次/6 h,共8次。并观察其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接受HD-MTX治疗8例中,出现骨髓抑制(26/56次)占46.4%,消化道反应(24/56次)占42.9%,肝功能损害(13/56次)占23.2%,黏膜损害(12/56次)占21.4%,感染(5/56次)占8.93%,皮疹(3/56次)占5.36%,心脏损害(2/56次)占3.57%,出现肺弥漫性间质性浸润影、头痛各1例。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与HD-MTX疗程前后差异无显著性。随访8例ALL,仅1例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该例为高危儿,发生时间为骨髓缓解(CR)后12个月。结论在基层医院不具备MTX监测及层流室条件下,只要在化疗前准备工作完善,水化碱化合理,四氢叶酸钙解救及时,HD-MTX治疗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多集中在围生期新生儿,本研究针对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在不同年龄的临床表现及差异做初步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成3组:12 m组。结果:各年龄组患儿肝功能损害、黄疸、肺炎、血液系统疾患、合并畸形的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12 m组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52%)、血液系统疾患(33%),黄疸和肺炎少见。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靶器官损伤与患儿年龄密切相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21-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